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83章

重生苏联-第83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我说的就是那里,您看能不能安排我入住特维尔大街8号?毕竟那里的位置比较方便,临近工作地点,居住环境又舒适。

  最重要的是,那里附近有很多商店,可以方便我妻子购物。工程没完工不要紧,我这段时间可以先住在附近的莫斯科大酒店,或者住在伏罗希洛夫同志的家里。”

  “那好吧,我会向住房分配的部门反映你的意愿。另外,我也会给住房建设局那边分配多点人手,争取在两周内完成内部工程,这样,你过两周,来到莫斯科后,应该就可以安排入住了。”

  “那谢谢您了。”

  离开建设人民委员部后,曼图洛夫并没有急于去火车站,而是去了共青团总部,找他的“情敌”,共青团第一书记尼·亚·米哈伊洛夫。

  这个地方,他曾经来过很多次。在他还是国立技术大学共青团委书记的时候,就经常来这里,代表学校团组织开会,或者出席活动。当年还是个小鲜肉,一个表面上挂着天真笑容的他,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神态成熟,但样貌依然年轻的人民委员。

  “曼图洛夫同志,想不到我能在这里见到您。”米哈伊洛夫把手伸向旁边的沙发,说:“请坐。”

  “米哈伊洛夫同志,我这次来,是为了喀秋莎的事情。”

  米哈伊洛夫还以为曼图洛夫是以“情敌”的身份上来说话的,趁在对方发火之前,连忙澄清了关系:“曼图洛夫同志,我知道您指的是什么,我和她之间半点关系都没有,请您不要误会。”

  但米哈伊洛夫这次猜错了,曼图洛夫并不是一个公私不分的人。他基本上只会在人家的办公室里谈公事。当然,私事有时也会谈一点,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公事。

  “米哈伊洛夫同志,我想您误会了,我从来都没有误会过您和喀秋莎之剑有什么关系。我这次上来,是想跟您谈谈公事上的事情。”

  “和卡蒂娅·克里缅娜有关的公事?”米哈伊洛夫很好奇,这个州委书记千里迢迢跑来这里,是想说什么公事呢?

  “没错,是公事。”曼图洛夫进入了话题,说:“是这样的,我最近被任命为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在莫斯科这边工作。”

  “您的意思是……”米哈伊洛夫一听就知道曼图洛夫向表达什么意思,“请我把卡蒂娅掉回莫斯科?”

  “没错,就是这样。您看莫斯科这边有什么空缺的职位适合她?”

  “这个……我要查一查。如果她是普通干部的话,那就好办,这边还有很多空缺需要人手。但她现在的身份已经是团州委第一书记了,这个级别或以上的位置实在是没有空缺。”

  “我明白,所以我才来找您。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等等,或者把她安排到雅罗斯拉夫州或特维尔州,只要她愿意就行。”

  米哈伊洛夫翻了些文件,然后说:“雅罗斯拉夫州、和图拉州州委都可以安排。但您觉得她会接受吗?”

  “应该会的,这几个地方离莫斯科比较近,至少我们俩每周都能见面。”

  米哈伊洛夫皱着眉头,说:“这几个地方还是太远了。但没办法,莫斯科这边真的没有空缺,也没有准备离开共青团,去其他干部工作的人。

  这样,我先把情况反映给党中央组织局的同志们,还有负责人事的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同志,看他们能否在莫斯科市委、州委,或是党中央机构里安排合适的工作。”

  “好的,那麻烦您了。”

  “不客气。”

  ……………………………………………………………………………………………………………………………………

  注1:七姐妹是七座位于莫斯科的,斯大林式高楼,分别是:莫斯科大学主楼、艺术家公寓、库德林广场大楼、莫斯科列宁格勒酒店、乌克兰酒店、外交部大楼和红门大楼。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权

  到了十一月底,新西伯利亚已经下了第一场雪,温度也下降到了零下十度的水平。

  这对于穿越前的曼图洛夫——一个来自中国南端的男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可以忍受的水平。但穿越后,在西伯利亚生活二十多年的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从来都没有试过冻伤,更没有患过有关的疾病。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伯利亚是一个寒冷的地区,这不单只是人们的印象,还是铁一般的事实。到了冬天,那里确实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要寒冷,但这并不代表那里不适合耕作和畜牧。

  事实上,新西伯利亚州的农业和畜牧业一直都很发达。在鄂毕河西岸的广阔地区,有着一大片肥沃的可耕地,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

  这两年来,在曼图洛夫的努力经营之下,那里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型国营农场,以机械化,系统化,集团化的方式,高效地生产大量的粮食。

  除了国营农场以外,当地的集体农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1939年秋季,新西伯利亚集体农场的数目已经上升到了五千个。而且这些集体农场还有一定的规模,绝大部分都是中型集体农庄,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型集体农庄,大部分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设备由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械工厂——新西伯利亚179厂提供。

  把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数字加起来,新西伯利亚州的粮产量其实已经达到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三分之一,白俄罗斯的三分之二,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有望在二战爆发前,成为苏联的后备粮仓。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新西伯利亚州的食品工业也被发展了起来。多家食品加工厂在新西伯利亚市、卡尔加特市、克麦罗沃市等各个城市设立。

  除此之外,新西伯利亚州的畜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对象。直到1939年秋季,猪的存栏数目已经达到了40万头,奶牛的存栏达到了36万头,牛奶的产量增加到70万吨,肉类产品的产量也提升到了11万吨。

  当地生产的肉类也会被送到新西伯利亚州的肉类食品加工厂里,制成罐头,送到苏联各大城市,还会送到驻扎在苏芬边境的红军手上,为即将进攻芬兰的苏联红军提供高热量的肉类产品,包括苏联特有的,斯拉夫人的最爱——“萨洛”(腌肥猪肉)罐头。

  曼图洛夫穿着厚厚的御寒大衣,戴着厚厚的御寒帽,踏出了火车站的大门,回到生活多年的城市。

  这里,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地名,熟悉的建筑物,但很快,他就要告别这一切,心里难免有些特别的感触。

  就在火车站的周围,一座座新的“曼图洛夫式”公寓立地而起,占据了半条街道。而原本的,小时候就有的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则依然保留在原址。

  这些古老的,外表华美的俄国巴洛克式建筑,不但见证了苏联建国22年的发展,还见证了俄罗斯帝国末期的衰落,当然,还见证了曼图洛夫的童年。

  如今的新西伯利亚,已经不再是一座革命前,人口只有数万的小镇,而是一座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在曼图洛夫这个本地人的大力建设下,这里已经成为了西伯利亚的工业中心,交通中心、贸易中心,并跃升为全苏联第六大的城市。

  他所做的一切,不但是为了报答这处养育自己的地方,还是为了贡献国家,让这个地方能在二战时,为苏联红军供应足够的粮食、弹药、武器,为击败法西斯分子出一份力。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取得出色的政绩,为进入苏联权力核心铺路。

  “沃罗佳。”一把熟悉的,温柔的女声传到曼图洛夫的耳朵里。

  曼图洛夫转过头来,看见了自己的老婆。她和以往一样,穿着一条黑色的裙子,外面加上了一件厚厚的御寒大衣,头上戴了一顶自带黑玫瑰的帽子。

  “沃罗佳,你是不是要被调去莫斯科了?”卡蒂娅对自己的老公问道。

  “是的,喀秋莎,我已经被选为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现在回新西伯利亚处理手头上的紧要工作,等选出新的州委第一书记后,我就会去莫斯科赴任。”

  卡蒂娅搂着曼图洛夫的腰,说:“亲爱的,我早就知道了。”

  曼图洛夫扶了下眼镜,说:“我想是米哈伊洛夫同志通知你的。我临行前去共青团总部找了他一趟,跟他说明了情况,他答应了我,会帮你在莫斯科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

  卡蒂娅摇摇头,否认了曼图洛夫的猜测。“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并没有通知我。通知我的,是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同志?这么说,你要离开共青团,进入党组织工作了?”

  卡蒂娅嫣然一笑道:“没错。”

  “担任什么职位?”曼图洛夫好奇的问了一句。

  “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

  听到这个安排,曼图洛夫感到相当的意外。一个年纪轻轻的共青团州委书记,居然一下子就升到了莫斯科市党委书记的位置,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在两年前,当曼图洛夫接替埃赫,成为代理州委书记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质疑他是否能够胜任这个位置,甚至还有不少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说他指控前州委书记埃赫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升到那个位置上。

  这些言语,对曼图洛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让他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到了后来,当他干出点政绩,并且获得列宁勋章的时候,人们才对他刮目相看。

  “恭喜你,书记同志。你是怎么被安排到这个位置上的?我记得现任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格·米·波波夫同志(Георгий_Михайлович_Попов)干的不错,还是莫斯科本地人,应该不会被降职,更不会被调到外地去吧?”

  “是这样的。”卡蒂娅说了人事安排的来龙去脉。“原来的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切尔诺索夫(Борис_Николаевич_Черноусов)同志被调回他的出生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升任州委第一书记。

  原来的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波波夫同志则接替了切尔诺索夫的位置,担任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他原来的,市委第二书记的位置就由我来填。而谢巴克夫(Александр_Сергеевич_ербаков)同志则继续担任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

  身为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儿,卡蒂娅享有一般人没有的特权。当时,伏罗希洛夫是和斯大林关系最为亲密的朋友之一,也是巨头级的人物,在党内、国内的影响力和地位仅次于斯大林。

  当卡蒂娅这个元帅之女要回莫斯科的时候,中央的人事部门马上做出了相应的安排,给她弄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来。否则的话,当元帅怪罪下来,质问女儿为什么被降职的时候,就连掌管人事部门的,斯大林的宠信马林科夫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虽然马林科夫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人物,身兼中央书记和中央组织局委员的重要职位,但和开国元勋,身兼国防人民委员和政治局委员,手握军政两大权的伏罗希洛夫相比,其实并不算是个怎么样的角色。

  再说了,马林科夫可是一个出了名的马屁精,最爱拍斯大林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