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70章

重生苏联-第70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鲜、上等的食材再加上专业厨师的烹饪技术,就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佳肴,慰劳那些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们。

  “锵!”一个不小心,曼图洛夫轻轻一碰,自己的铁叉子从桌面的边缘滑了出去,掉到了地上。

  掉叉子的意外看似没什么特别,但却令卡蒂娅心里浮现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不就是掉个叉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在俄罗斯文化里,掉叉子是一种预示。什么预示?会有女人来到他的身边。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别以为玩个叉子就能让妹子自动上来,这世界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卡蒂娅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在俄罗斯文化的日濡目染下,再怎么理性的人也总会有点文化上的迷信。

  “沃罗佳,你掉叉子了?”卡蒂娅死死地盯着曼图洛夫,密切地注意着他的神情和举动。

  曼图洛夫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苏联生活二十多年的他,不可能不知道掉叉子的寓意。

  他连忙捡起地上的叉子,对神情凝重的卡蒂娅说:“喀秋莎,不就掉个叉子吗?那些说法只是迷信。”

  “希望是吧。说不定你哪天会看上了哪个美女,然后就不想要我了。”

  曼图洛夫深情地望着卡蒂娅那张比天使还要美的面孔,真挚地说道:“不,喀秋莎,你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最美的,我怎么会看上其他的女人呢?”

  “呵呵,时间会证明一切。”卡蒂娅用高冷女特有的语气说道。

  然而,时间很快就证明了这并不是迷信,但是,有女人出现,并不代表曼图洛夫会看上卡蒂娅以外的人。

  第二天晚上,卡蒂娅要应酬到访的共青团第一书记米哈伊洛夫,没能和曼图洛夫一起吃晚饭。而提前完成工作目标的曼图洛夫,很早就下了班,自己一人在食堂里吃了一顿苏维埃式晚餐,然后就去了公园散步。

  在公园里,曼图洛夫看见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在欢欣地笑着,有些人在讨论着近年来,自己生活素质的明显改善,还有些人在说“光荣属于曼图洛夫同志”、“我们的州委书记是最好的”之类的话。

  这些话都被曼图洛夫听在耳里,令他充满了为人民服务的热诚和动力。对他来说,最大的愉快就是能看见人民的笑容,自己的工作得到人民的肯定。

  走着走着,他走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径里。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一阵女人哽咽的声音,与其他人的笑声,公园其他地方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向乐于助人(多管闲事)的他,朝声音来的方向走去。从微弱的灯光里,他在路旁的一张公园长椅上,找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伊丽娜,你没事吧?”看着伊丽娜楚楚可怜的样子,一向关心干部的曼图洛夫连忙走上前去,坐在新秘书的身旁,打算尽自己的努力给她开导一下。

  PS:今天是国庆节,祝大家国庆快乐!

  

第一百零二章 关心下属

  “书记同志,我没事。您不用担心我。”伊丽娜哽咽着说。

  曼图洛夫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对任何有兴趣的事情都会寻根到底,直到他找到最终的答案为止。“没事?那你为什么哭?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回去帮喀秋莎,我让安娜放几天假,请另外一个秘书来帮忙。”

  伊丽娜摇了头,否定了曼图洛夫的猜测,但并没有说出当中的原因,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说出去。

  “伊丽娜,你有困难就说啊。憋在心里的话,有谁会知道你的困难呢?有谁会来帮你呢?”

  “曼图洛夫同志,您不用管我。这些困难我自己能解决,保证不会影响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伊丽娜打算用不会影响工作表现这点来打发上司,不过,初来乍到的她并不知道上司有一个“关心干部”的好习惯。

  “我不担心你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曼图洛夫显露出“关(多)心(管)干(闲)部(事)这一个特点,“但你这样下去,对你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你有什么困难的话,就说出来,要尽早解决。

  这些问题千万不要憋在心里,这样你自己会很难受,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也会很难受。所以,尽快说出来吧,别把问题憋着。”

  “家人?真羡慕你们这些有家人的。”不知不觉地,曼图洛夫就把伊丽娜的问题引了出来,撬开了她的嘴。

  “你父母呢?”

  “父母?斯大林同志就是我的父亲,阿利卢耶娃同志就是我的母亲。”

  羡慕有家人的人?斯大林就是她的父亲?说到这里,曼图洛夫大概已经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从这两点推断,他觉得伊丽娜和自己一样,也失去了父母,现在想起他们,所以才哭。

  “同志,你别哭,我和你一样,也失去了父母。我父亲在我快4岁的时候死在了战场,母亲也在我18岁的时候病逝。”曼图洛夫安慰道。

  不过,事情并没有曼图洛夫想得这么简单。由于卡蒂娅对秘书的评价太好,曼图洛夫对伊丽娜太过放心,还没看过看过伊丽娜的个人档案就下了互换秘书的决定。

  之后他工作太忙,精力都放在种田那里,并没有查看新人的资料,并没有了解伊丽娜这个贴身秘书的身世和家庭背景,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些。

  “书记同志,真羡慕你们这些知道父母死活的。我现在连亲生父母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差点还忘了他们的名字。”

  “什么?看来我国的通讯科技有待改进啊。”曼图洛夫感到有点诧异,在这个通讯算是比较发达的时代,怎么可能不知父母生死呢?怎么会差点连亲生父母的名字都忘了呢?

  再说了,俄罗斯人的名字里还有一块叫“父称”的东西,就是全名中间“什么什么娜/什么什么维奇”的那块,没可能忘记父亲的名字啊。

  “不,书记同志,这和通讯科技无关。”

  “那是什么原因呢?”曼图洛夫追问道。

  “没什么。”到了这个点上,伊丽娜已经不想再说下去了。她担心自己把这些秘密说了出来,曼图洛夫第二天就会把她送到古拉格里。

  “说吧,说了又不会怀孕。”曼图洛夫用正经的语气说出了这么一句半带挑逗的话语。

  “可是……这真的……没什么。”

  这时,曼图洛夫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伊丽娜可能有着不太革命的身世,所以不敢在州委书记面前说出这些,担心会因此被开除党籍,甚至被捕。“说吧,我又不会开除你的党籍,更不会逮捕你。”

  其实,因为身世问题而被开除党籍的例子并不少见,自从大清洗开始以后,全国多个地方党组织都开始了清除这些“人民公敌”的活动,把那些神父、前沙皇军官、富农、被清洗干部的子女都清出组织。

  当年,曼图洛夫还是共青团书记的时候,也曾经在前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区委书记(新西伯利亚州的前身)埃赫的授意下,把二十多个身世不革命,但行为思想没问题的共青团员清了出去。

  但后来,埃赫被清洗后,曼图洛夫把这二十多个人请了回来,为他们恢复了名誉,并给他们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工作,作为对自己过失的补偿。

  “您真的不会开除我的党籍吗?”在说出真相之前,伊丽娜还要确保自己不会被开除。

  “不会,我不会因为你的悲剧而开除你的党籍,我说到做到。”

  “真的?”

  曼图洛夫肯定地说道:“真的。我弗拉基米尔·曼图洛夫像是没信用的人吗?”

  “那我说了,希望您不会追究我。”

  “放心吧,我不会追究你的。”

  “其实,我父亲前白军军官,为高尔察克效力,后来在鄂木斯克被红军俘虏,不久加入了红军,还当上了旅长。不过,在我17岁生日的时候……几个……内务部的……同志来了我家,然后把我父母带……带走。”伊丽娜所忆述的这番情境在大清洗期间并不鲜见。

  在莫斯科滨河街公寓,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拆散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被清洗官员的子女,内务部会因应年龄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手法。

  年龄较小,只有几岁的,会被内务部送到一些修道院里(原来的修道院被用作孤儿中转站),然后分派到外地的孤儿院;年龄稍大的,会被流放到指定的居住地,过着艰苦的生活。

  流放的生活固然艰苦,但被送到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好不了多少。不但会受到工作人员、其他孤儿的歧视,还得不到像样的食物,住在环境比较差的地方里,生活状况没比他们在古拉营的的父母好到哪儿去。

  “然后,你被内务部流放到了这边?”曼图洛夫猜测道。

  “是的。我被内务部送到了新西伯利亚,作为我的指定居住地。”

  伊丽娜被流放的时候只有十七八岁,年龄不大,体质不太好,而且无亲无故。在曼图洛夫看来,她这种条件要在新西伯利亚这个以工农业为主的地区生存下来并不容易。

  首先,无亲无故的她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有稳定的收入。可她的体质太差,又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也没有工农业的工作经验,根本不能进入工厂或集体农庄里劳动。

  而且,她身上还背负着“人民公敌”的身世,在当时,也就是埃赫执政期间,没可能进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里面工作。

  还没有完成学业的她,也没资格进入当地的企业里从事文书工作,那她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

  “然后呢?你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以你当时的条件,真的很难在这边找到工作啊。”曼图洛夫很想知道伊丽娜能知道生存下来的原因,迫不及待地追问下去。

  “然后,我考上了新西伯利亚国立教育大学,并在一间小学那里担任兼职助教,靠这点微薄的收入和家里留下来的积蓄过活。

  进入大学后,我接触了正确的思想,并被批准加入共青团组织里工作,但条件是背弃我的父母。”

  之前提过,在斯大林时代,像伊丽娜、玛利亚·苏耶娃这样的“人民公敌”子女并不被社会接受,被人们歧视。所以他们都很渴望加入和党有关的组织,例如共青团,甚至是全联盟共产党。

  只有成为了党员、团员,他们才会得到平等的机会,像其他人那样生活下去。

  不过,在那个年代,“人民公敌”的子女们的确很难加入共青团,除非他们背弃自己的父母,并高喊苏维埃的口号,谴责父母作为“人民公敌”的行为。但背弃父母,并谴责父母的不孝行为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换做是曼图洛夫,他也不愿意这么做。

  “你背弃了亲生父母?”

  “没错,我生父是白军军官,生母是富农的女儿,他们都是人民公敌,应该受到苏维埃的惩罚!”在苏维埃的强力宣传下,这些顺利入党入团的“小人民公敌”们已经完全在意识形态上背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不仅如此,他们还成为了党里、团里的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反人民公敌”的活动,为的就是证明自己对苏维埃政府的高度忠诚。但在过着幸福生活的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