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41章

重生苏联-第41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也是比较充足,胜算比较大。那就给他一次担任磨炼的机会,授予师级政委的军衔,让他涨涨军事经验也无妨。”

  

第六十章 穿西装的政委

  (不好意思,刚才正要更新的时候,电脑自动重启,所以晚了点更新,希望各位见谅。)

  5月18日,曼图洛夫接到了任命通知。

  为了不耽误战事进行,曼图洛夫决定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前线督战。

  他从州政府赶回家里,立马收拾了行李。在临行前,他写了一封“给喀秋莎的信”,就放在大厅最显眼的桌子上。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交代了自己的去向,叫卡蒂娅和他保持联络,定时给他寄信,仅此而已。但这小小的一张纸,短短的几句话,对于即将分离的人来说,已经很足够了。

  习惯做宅男的他,就像结婚前一样,独自一人,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低调地去了火车站,搭上了开往远东的火车。

  当时,外蒙的交通仍然不太方便。在蒙古国境内的铁路就只有两条,一条来往乌兰巴托和纳来哈矿区,另一条是苏联建造的,来往博尔贾(位于苏联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巴彦图门的货运铁路,负责给前线输送物资,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日苏战争。

  本来,曼图洛夫还打算经乌兰巴托去前线,在那里过宿一晚再走。但在出发的时候才发现,乌兰巴托是一座铁路孤城,根本无法通过铁路去到那里。

  结果,他选择了第二条线路,先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前往赤塔,然后从赤塔转车去博尔贾,乘坐那条“货运铁路”前往巴彦图门。

  巴彦图门位于外蒙古东部,是离第57特别军指挥部塔木察格布拉格最接近的城镇之一。

  在诺门罕战役爆发后,这条铁路成为供应苏军后勤的主要通道。那些后勤物资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苏联各地运到博尔贾,再通过这条铁路运到巴彦图门,最后用卡车运到诺门罕前线。

  这趟铁路旅程比去莫斯科那程还要漫长,从新西伯利亚去赤塔就花了48小时的时间,但这只完成了一半行程的一半。

  抵达赤塔后,已经是5月20日。那天是星期六,曼图洛夫在那里过了一夜才坐上前往博尔贾的火车。

  博尔贾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规模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人口只有一万人左右。来往赤塔和那里的火车每星期天才会有一班,结果他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到达博尔贾后不久,一辆目的地为巴彦图门的军列驶进了博尔贾火车站,在那里停站补给,曼图洛夫提前从火车站站长那里得到了消息,及时到达了火车站。

  这辆军列载满了红军士兵和军需品,后面还拉着几辆坦克,是第11坦克旅。

  他迫不及待地拿着手提箱,冲过对面月台。

  刚到达“对岸”的时候,几个红军士兵就走上前来,把曼图洛夫团团围住。

  为首的少尉军官上下打量着曼图洛夫那身斯文端庄的西装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军人。他那副带有布尔乔亚气息的仪容,怎么看都像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派来的间谍。“同志,麻烦你离开这里。否则,你将会被我们逮捕。”

  曼图洛夫并没有被军官的威胁言论所吓倒,他可是堂堂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是他们的老大!他托了一下眼镜,抬头挺胸,毫不畏惧地说:“我是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

  不过,这几个苏军士兵并没有相信曼图洛夫的话。他们几个人用蔑视的眼神看着曼图洛夫,不断地嘲笑他。

  “曼图洛夫同志?您的二级集团军政委军装呢?”为首的一个上等兵挖苦道

  “我还没有军装,但我有证件。”

  “拿来看看。”

  曼图洛夫掏出了他的身份证,递给了少尉,说:“请您看看,我真的是维拉迪摩·曼图洛夫。”

  上等兵连看都没看,就把证件还给曼图洛夫,说:“你的军官证呢?”

  “军官证?我还没领。”

  “那怎么证明你是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

  这时,一名身穿上尉政工人员军服的人出现在少尉的身后。上尉推开了正在发笑的士兵,仔细地打量了曼图洛夫的样子,严肃地对几名士兵喝道:“别笑了,他真是曼图洛夫同志。”

  几个士兵停止了笑声,这时,他们已经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连师级政委(相当于少将)都敢得罪,这不是找死吗?

  “同志,您真的确定他是特别军政委?”少尉对团级政委说道。

  “确定,我认识他,他的确是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曼图洛夫同志。现在他是特别军政委。”

  曼图洛夫对眼前这位政治指导员并没有什么印象,他想来想去都记不得在哪里见过他。“同志,我们之前见过面吗?”

  “见过,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您还是新西伯利亚州共青团委书记,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共青团员。后来,我加入了红军,开始从事部队的政工工作。”

  曼图洛夫摘下眼镜,用随身携带的眼镜布擦拭了沾了点灰尘、油脂的镜片。再次戴上眼镜,看了几秒,才认得眼前这个上尉政治指导员,“1935年加入红军?让我想想,你是……谢尔盖·谢尔盖耶夫同志?”

  “您的记性真好。”

  “一般吧,记性不好一点的话,怎么能处理这么多的党务?”

  “那是,那是。”

  谢尔盖耶夫想了一想,说:“对了,曼图洛夫同志,您为什么会来这里呢?”

  “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赶去前线服役的。所以我就来了这里,跟你们一起挤火车,顺便视察一下部队,进入士兵堆里,希望能深入地了解你们的情况。”

  谢尔盖扫视了那几位士兵,教训道:“你看人家军事委员同志多亲民?有飞机不坐,过来和我们挤火车。”

  这时,曼图洛夫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能坐飞机过来的。“卧槽,我白白浪费了三天的时间啊,有飞机不坐,来和人家挤火车干嘛?我真是蠢了。”曼图洛夫在心里暗道。

  不过仔细一想,自己其实并没有做错。他清楚记得,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司令后,过了10天才来到前线的。如果他坐飞机来的话,根本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才能来到,肯定也是挤火车来的。

  当时,巴彦图门、塔木察格布拉格附近仍然没有机场,根本就不能坐飞机过来,最快抵达的方法就是火车转汽车。在历史上,直到6月18日,朱可夫接替费卡连科成为特别军军长后,才在蒙古草原上开辟了野战军用机场。

  其中一个就在第五十七特别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塔木察格布拉格。也有一个在桑贝斯(今乔巴山)附近。

  “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干部,深入群众其实是自己的本分。再说了,作为部队的长官,我也要深入地了解战士们的情况,才能做出适当的决策。”

  “不愧是曼图洛夫同志,您为人民服务的热火,还是和当年一样,丝毫没有半点的减退。”

  “指导员同志,您过奖了。”

  “别这么生外,叫我谢尔盖就行了。”谢尔盖看了手表,说:“来,火车就要开了,我们快上车吧。”

  

第五十九章 推荐

  1939年5月17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伏罗希洛夫同志,我想你应该知道蒙古那边发生什么事了吧。”斯大林把身为国防人民委员的伏罗希洛夫召到自己的办公室,等元帅一进来就问了这个问题。

  “日军已经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和蒙古军队发生了冲突。”

  斯大林托着他的大烟斗,抽了一口烟,点头道:“没错,根据蒙古方面的情报,日军已经集结了数以万计的兵力,准备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哈拉哈河地区。”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向蒙古人民军提供更多的武器和军需品?”

  “怎么做?根据《苏蒙互助协定》,我们应该派兵去前线,支援蒙古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犯。”

  “这只是普通的边境冲突,我们用得着派兵介入吗?”

  斯大林一手拖着烟斗,一手指着地图,说:“克里姆,在我看来,日军的真是战略意图针对的使我们。他们要占领蒙古的哈拉哈地区,以此作为下步侵入我国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他们的‘北进计划’。”

  “北进计划?”

  斯大林拿出一份内务部的文件,说:“没错,有情报显示,日本关东军内部已经有了入侵西伯利亚的计划。由于我国位于日占区以北,日军会向北进攻,所以被并名为‘北进计划’。”

  “日军实在是太猖狂了!占领了满洲,和中国爆发了全面战争,还要进攻苏联!我看他们是不要命了!”

  “所以,我们要派出部队进驻哈拉哈地区(诺门罕),援助蒙古人民军。在那里击退日军的进攻,保护我国远东地区免受入侵。”

  伏罗希洛夫想了一想,说:“约瑟夫,我觉得可以让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尔地区,阻挡日军的进攻,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但这一个旅的兵力还没足够。”

  “那是不是应该调动摩托化步兵第36师?从乌兰乌德开到哈拉哈尔地区?”

  “没错,除了调动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还要把驻蒙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塔木察格布拉格,那是离哈拉哈河只有125公里的地方。另外还要调动空军部队,时刻侦查日方的动作。”

  “是!我这就去准备。通知第五十七特别军。”

  这时,斯大林忽然想到了人事上的问题。“对了,第五十七特别军的司令是谁?”

  “是尼古拉·弗拉基米尔洛夫维奇·费卡连科上将(Николай_Владимирович_Фекленко)。”

  “这个人我记得,是中央委员,可以信得过,但我还是想再任命一个有指挥能力的中央委员担任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前去帮助并制约他。”

  军事委员?这是什么职位来的?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委。

  在苏联,政委的职权和地位和我国的有点不同。在苏联红军的部队里,军事委员/政委是党派来的政工人员,往往是从地方党政部门调入部队的,同时也是部队里的最高指挥官,掌握了最高的实际权力,司令、参谋都得听他的。

  有军事委员,就有军事委员会。在苏军中,军事委员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通常政委、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还有政治部主任之类的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整个委员会里,最大的人就是党派来的军事委员,实际上就是委员会的主席,掌握了部队的最高指挥权。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政委在部队里的权力是无上的,就连部队的司令、参谋长都要受制于政委。在必要的时候,政委还能接管部队首长的指挥权,甚至可以蹦了司令,等战役结束后再向上面交代。

  为什么政委能这么强?权力这么大?因为斯大林本身并不新任军人出身的将官。在大清洗之前,军队里就有不少反对斯大林的军官,和托洛斯基有一定的联系,有了不良的前科,所以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