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76章

重生苏联-第176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格勒造成威胁。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投入的兵力则比历史上多,甚至还派出了潜艇,侦查、记录水雷的部署位置,还派出了扫雷舰前去扫除障碍,明显是要从芬兰湾寻找突破口。

  但是,在德国海军增兵的同时,苏联海军的实力得到了不少的加强,并且在北海和黑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就在不及之前,苏联两艘苏维埃级战列舰就已经服役,分别编入了北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除此之外,苏联的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也已经下水,并且编入了波罗的海舰队,增强了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的实力。

  这艘排水量达到4万吨的战列巡洋舰,装备了9门12口径英寸的舰炮,在火力上并不比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逊色。

  本来,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是要装备6门15英寸口径的舰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所生产,是苏德互不侵犯时期,两国交易的产物。

  但是,克虏伯公司还没交货,苏德战争就打响了。作为苏联的敌人,德国人怎么有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把炮送到苏联那里呢?结果,这些原本要安装在喀琅施塔得号战巡上的火炮就被德国人用作海岸防卫炮。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苏联没了德国提供的火炮,这艘喀琅施塔得战巡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没了德国人的380mm口径舰炮,还有苏联自己生产的305mm口径舰炮。

  在这个世界里,苏联的斯大林格勒221厂、克拉马托尔斯克工厂已经成功生产出了406毫米口径的B…37舰炮,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使苏联具备了生产大口径舰炮的技术和能力。

  最终苏联凭着自己的工厂、自己的技术,生产了9门12英寸舰炮,安装在了新的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上。

  b



290 改组

  1942年2月2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进行了一次改组。

  这次改组,将国防委员会的组成人数由6个增加到了8个,目的在于强化国防委员会在战时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运输系统及后勤管理上的权力和能力,同时解决委员会所存在的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这一范畴上,斯大林委任了国家计委主席、列宁格勒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古拉·沃兹涅先斯基为分管这一范畴的国防委员。

  他在经济管理的工作上,富有极其丰富的经验,而作为经济学教授的他,更有着极其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是少数在大清洗期间被迅速提拔上来的干将。

  就经济工作能力而言,沃兹涅先斯基的水平根本不在曼图洛夫之下,甚至还比曼图洛夫高出一个层次。但他为人桀骜不驯,不善于和人家打交道,还把贝利亚、马林科夫这两个大佬得罪个遍,甚至还私下称中央书记马林科夫为“马琳娜”。

  结果,到了1949年,东山再起的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给沃兹涅先斯基等人设下了一个圈套,制造出轰动一时的“列宁格勒案件”。

  随后,沃兹涅先斯基、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等人被枪毙,几乎所有被日丹诺夫提拔过的干部都遭到了清洗。

  遭到牵连的人当中,只有柯西金和谢皮诺夫在这场清洗中幸存下来。他们活下来的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历史秘密。

  第二位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的,就是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安纳斯塔斯·米高扬,分管红军后勤供应工作。

  这个米高扬,在食品工业生产、贸易和物资供应等工作上也有极其丰富的经验,曾经担任物资供应人民委员、食品工业人民委员和外贸人民委员,在物资调配和生产管理上也干出了不俗的政绩,由他来负责后勤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适合的。

  米高扬和沃兹涅先斯基的加入,并没有引来什么异议,毕竟这两个人的能力和资历都配得上这么高的职位,但这并不代表国防委员会的改组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因为除了引入米高扬和沃兹涅先斯基之外,国防委员会的改组方案还包括了增设一名副主席。这个新增设的副主席权力极大,不但统筹所有工业生产方面的工作,还能对国防委员会的其他事情进行过问,而这个副主席的人选就是曼图洛夫。

  曼图洛夫是国防委员会里面资历最浅的一位,也是全苏联晋升速度最快的干部。他之前多次晋升成功的原因,除了是因为他干出政绩,对国家有极大贡献以外,还是因为他能够取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的支持,并且取得斯大林的赏识。

  而且,他之前的每一次晋升,几乎都没有触动到贝利亚、马林科夫、日丹诺夫这些正国级干部的利益,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自然能够顺利升上去。

  但这一次,情况就有点不同了,让曼图洛夫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其引起的政治效应甚至能比任命他为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还要大。

  为什么?把曼图洛夫选入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最多只能让曼图洛夫与贝利亚、马林科夫、日丹诺夫他们“平起平坐”,但把他放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位置上,就有一些凌驾于他们的味道了。

  在此之前,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为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莫洛托夫。让莫洛托夫当这个副主席,根本就没人反对,因为他资历足够,而且他本身的位置也够高,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能当上副主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曼图洛夫呢?他本身最高的职务只不过是一个副总理,而且排名还不是最高的。在国防委员会里,排名比他高的人多得是,8个人里面有5个都是政治局常委,贝利亚、米高扬、伏罗希洛夫随便一个都是响当当的正国级干部,资历也比曼图洛夫深不知道哪里去了,但为什么不选他们当中的其中一个呢?

  其实,斯大林曾经也考虑过这一点,但这三个人,有谁能够胜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位置呢?有谁对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呢?看来还真的没有。

  拿军功比,拿国防建设方面的政绩来比,似乎真的没有人能比得过曼图洛夫。无论是贝利亚、米高扬还是伏罗希洛夫,他们当中任何一位都没有对苏联国防建设作出过什么巨大的贡献,而曼图洛夫自己一个人的贡献就比他们三个人加起来的还要多。

  马林科夫虽然也对苏联的飞机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大大提升了飞机产量,但他的能力和贡献也比较单一,也就只能在飞机生产上有点作为,其他方面的能力暂时还比较弱,或者说还没表现出来。

  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曼图洛夫的确是这个新设副主席的不二人选。

  正是曼图洛夫在坦克、飞机、卡车、造船,乃至于冶金工业、建设等范畴上都有极大的贡献,如果只让他管自行火炮和卡车生产的话,实在是太过浪费了,还不如给他更多的权力,让他能够统筹所有国防工业,乃至于相关原材料工业生产的事务。

  所以斯大林才打算增设一名副主席,让曼图洛夫这个能力范围较广的人来出任,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利用他的能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91 新的位置

  “沃罗佳,这张照片拍得好帅!”卡蒂娅手持一份真理报,欣赏着印刷在报纸封面上的那张“帅哥”照片。

  曼图洛夫挽着卡蒂娅的手,扫视了报纸一眼,说:“真的吗?我可不太想看到这张照片。”

  曼图洛夫每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都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老婆会被这个“帅逼”抢走,但他担心自己背不起作为“苏联最伟大的建设家”和“斯大林同志的副手”这些称号。

  当他知道自己成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时候,心里的压力也已经够大了,这个时候,报纸还把这件事情大肆刊登,列举了曼图洛夫从政以来对国家的贡献,还特意把他渲染成什么“苏联最伟大建设家”和斯大林的副手。

  其实,真理报把曼图洛夫渲染成这样,根本就是斯大林的用意。

  斯大林非常清楚,曼图洛夫当上了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就意味着他已经压过了伏罗希洛夫、贝利亚、米高扬、马林科夫,成为了国防委员会这个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的第三号人物。

  曼图洛夫非常清楚,自己当上了这个位置之后,不但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还要顶住有心者的攻击。

  毕竟这个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位置,权力实在是太大,做错的每一个决定都会造成数以万计的不必要伤亡,甚至还会导致一些战略地区失守,这对受波及地区的人民,以及红军战士及其家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然而,觊觎这个位置人并没有这么想,他们渴望得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权力,但却没想过怎么样做好这个位置的工作。

  这种野心家,自从苏联成立以来,数量就不断地增长。

  幸好,苏联的党政工作还做得不错,党的大部分中下级干部都没有出现这种贪图权力却无心做事的野心家倾向,只是部分党政高层被权力所腐化,玩弄一点权术而已,但大体上还是能够做事的。

  但到了80…90年代,随着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还有西方利己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的传入,对苏联的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更大的权力,不少官僚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权力斗争上,却从没想过自己能为人民做点什么。

  当叶利钦、戈尔巴乔夫这种野心家把持朝政之后,苏联的政府就充斥了一堆只要权力不干实事的官僚,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大幅度倒退。

  到了1988年,苏联的GDP总量排名已经跌到了世界第七,被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所超越,这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

  而在1950年,已经饱受战争摧残,人口损失上千万,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遭到大规模破坏的苏联,GDP总量排行还是稳稳地排在了全球第二的水平,比排行第三,受到极少战争破坏的英国还要高出47%。

  所以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咎于官僚主义的兴起是完全没错的,正是因为党没有做好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偏离**路线,没有打击官僚主义分子,这才导致了苏联社会出现意识形态混乱,官僚主义分子兴起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斯大林时代就已经有了苗头,尽管斯大林曾经多次狠批官僚主义的作风,并且清洗了不少位高权重但又不干事的人,但一些善于伪装的官僚主义者依然在党内存在,有的还掌控了一些地方党组织,有的甚至还出现在斯大林的身边。

  曼图洛夫非常痛恨那种无能的官僚,作为穿越者的他也明白这种官僚会对苏联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所以他穿越一来,就一直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爬上去,这样才有足以和官僚抵抗的资本。

  但他升得越高,身上背着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对升职的渴望程度已经不如当年了。当然,升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将有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为国家贡献的机会,同时也会有更多能改变历史的机会。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