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39章

重生苏联-第139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曼图洛夫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忠言,即使是赞美性的话语,都只是点到即止,毫不夸张。

221 密林伏击

  “少校同志,有一股法西斯正在接近,什么时候打?”

  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以北125公里的一处密林里,埋伏了一个营的苏联红军。

  这个营隶属苏军西方面军第19集团军,由一名叫米哈伊尔·米海洛夫的少校指挥。

  早在德军进攻之前,驻守在波洛茨克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第19集团军,就已经在两个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构筑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

  在一些德军必经之路附近的森林里挖掘战壕,已经是最基本的做法。为了增强这道临时防线的防御能力,第19集团军司令员科涅夫还下令在公路旁边设置反坦克火力,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地区设置了一些暗堡,防止德军从两个要塞区之间的地带突进苏军的纵深。

  不过,这些防御工事完成了不到一半,德军就已经开始对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前线发起了全线攻势。

  德意志国防军第3装甲集群在霍特将军的指挥下,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对波洛茨克要塞区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推进,企图从这一片防御工事较少的地带,在苏军的战线上打开一个缺口。

  在之前的战役里,取得满意战果的霍特,似乎对这场攻势充满信心。他将自己手头上最为精锐,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两个装甲军——第39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

  这两个装甲军,将手头上所有的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都集中起来,在最新的四号坦克F型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波洛茨克和明斯克之间的地域行进。

  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由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将军指挥的第19集团军,卢金将军指挥的第16集团军也会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援助。

  科涅夫这个名字,相信熟悉二战历史的,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卫国战争中,公认表现最好的苏军将领非朱可夫莫属,然后就轮到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那堆了。

  朱可夫的才能,在1939年哈勒欣河战役的时候就已经为人所知,他和军事委员曼图洛夫一起,在哈勒欣河地区消灭了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日军入侵蒙古继而入侵苏联的计划。

  而科涅夫这个名字,在此时此刻,依然不是太出名。他只不过是一个新编集团军的指挥官,军中的地位和名声并不算显赫。

  政工人员出身的他,作战经验也不丰富,就连兼职政府高官,但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的曼图洛夫,就作战经验而言,都能和他相提并论。

  “等靠近了再打。”米海洛夫少校从微弱的引擎声里,判断出德军坦克的数量和距离。

  在德军数量庞大,距离又不接近的情况下,这个单兵作战素质不高,兵力又占劣势的步兵营,很难在这场交锋中占到上风。

  逐渐地,四号坦克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越来越明显。在苏军的阵地里,甚至还能隐约地听到德军士兵的脚步声。

  忽然间,刮起了一阵大风,茂密的树林里,成千上万的,高大的树木开始随风摆动。树叶摩擦时,发出了阵阵的,“沙沙”的响声,似乎在预兆着,一场血战即将来临。

  德国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的危险,他们抬头挺胸,趾高气扬地,在一个混装坦克营的带领下沿着密林旁边,那条泥泞的道路,向东前进。

  有的人,甚至毫无顾忌地,唱起了他们熟悉的军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被发现的机会。看着眼前这片自然的景色,看着队伍前头高举的万字旗,那些留着日耳曼血统,身穿灰色军服的帅哥们,还真以为这片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同志们,听我的命令,随时准备战斗!”米海洛夫少校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托卡列夫TT手枪,盯着逐渐靠近的德国坦克。

  当德军坦克靠的够近,几乎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时候,米海洛夫果断地下了命令:“反坦克连,瞄准那几辆坦克,打!”

  米海洛夫的步兵营,本身就拥有一个反坦克排。

  因为防守重要地带的缘故,科涅夫又给他增援了一个反坦克连,使得米海洛夫的手上有8门反坦克炮的火力。

  苏军的反坦克炮手,准确无误地,瞄准了带头那几辆德军坦克。8名炮手,在接到开火的命令之后,毫不犹疑地扣下了扳机。

  “轰!”的几声,密林两旁忽然出现了几处火光。德国佬还没反应过来,前面几辆坦克已经被打成了废铁。

  “有埋伏!”一名德军中校掏出了手枪,大声地叫喊着。

  其余的德国坦克,纷纷转动了他们的炮塔,尝试找出那几门在暗中“放冷箭”的反坦克炮。

  然而,德国坦克的车长们,还没找到目标,杀得眼红的苏军反坦克炮手们,又锁定了另外的一批猎物。

  “轰!”的几声,又有几辆涂有铁十字标志,还有H字母坦克被苏军的穿甲弹击中。

  两轮炮击一下来,一个整编的德国坦克营一下子就被打掉了一半。前方带头的几辆四号坦克,全部都被击毁,仅剩下几辆战斗力弱鸡的二号、三号坦克在后面凑合。

  然而,德国人的噩梦,这个时候才算开始。当后方的步兵上前增援的时候,苏军步兵营的战士们,忽然用密集的机关枪、步枪火力,迎接德国侵略者的到来。

  面对着密林里,忽然冒出来的苏军,身上流着日耳曼“高贵”血统的德国士兵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手握步枪和冲锋枪,前赴后继地,冲上前去,奋勇抗击。不过,他们还没有看见敌军的踪影,就倒在了密集的机关枪火力之下。

  德军指挥官就聪明得多,刚才高呼“有埋伏”的那个中校军官,一下子就躲在了“钢铁掩体”的后面。

  他探出头来,在密林里看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敌军的踪影。只见一个营的苏军,在茂密的森林里构筑了战壕,在一座树木不怎么茂密的小山丘上,“藏”了几门反坦克炮,还有几挺重机枪,显然是有备而来。

222 梅赫里斯的思维


  “同志们,德国法西斯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开始对我们西方面军展开全线攻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德里安指挥的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目前正集中主力斯卢茨克和莫济里要塞区之间的地带发起攻势,而霍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群,则集中兵力攻击我军部署在明斯克要塞区和波洛茨克要塞区之间的第19集团军。

  而德军第四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则向我们的明斯克要塞区和斯卢茨克要塞区发起正面攻势。”

  在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西方面军司令部里,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正在召开一场军事会议。

  西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少将继续说道:“按照目前的形势分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很有可能是要在要塞区之间的地带,突破我们的防线。”

  刚上任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皱起了眉头。看样子,他并不对未来的形势感到乐观。“科涅夫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克利莫夫斯基也注意到铁木辛哥脸上的表情,对战况抱有信心的他试图安慰道:“科涅夫将军指挥的第十九集团军在攻势发起之前就已经在波洛茨克要塞区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构筑了一些防御工事,并在一些密林里,一些交通要道附近设置了埋伏。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收到了第十九集团军传来的报告,他们成功在部分地区埋伏,并且袭击了进攻的德**队,取得了可观的战果。”

  “那第四集团军,科罗科夫那边呢?”铁木辛哥继续问道。

  一提到第四集团军,克利莫夫斯基的心就开始有点虚了。在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的猛攻下,苏军第四集团军似乎有点扛不住了,已经在准备撤退。“目前,第四集团军正在努力抵抗,发动了多次的阻击。”

  “那第四集团军的阻击进行得怎么样了?”铁木辛哥急切地追问道。

  “古德里安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对斯卢茨克要塞区和莫济里要塞区之间的第四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纵使我们发动了多次的阻击,给敌方带来大量的伤亡,但因为兵力不足,而且那边防御工事简陋的缘故,未能阻止敌军的推进。”

  铁木辛哥看着地图,找出了一支就近的,可以给第四集团军提供支援的部队,“命令彼得罗夫将军、戈卢贝夫将军派出部队,增援科罗科夫,避免德军突破莫济里要塞区和斯卢茨克要塞区之间的防御地带。”

  铁木辛哥看着新来的军事委员列夫·梅赫里斯,问道:“请问大家有没有意见?”

  梅赫里斯似乎并不赞同铁木辛哥的意见,他站起身来,指着铁木辛哥,用一把难听的声音怒骂道:“铁木辛哥同志,你这是在搞破坏活动吗?”

  在座的人,听到这句话之后,都皱起了眉头。他们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铁木辛哥要搞什么“破坏活动”,调集兵力增援前线的命令能和“破坏活动”扯得上什么关系?

  “梅赫里斯同志,为什么您会觉得司令员同志是在搞破坏活动?”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为铁木辛哥抱打不平,质问道,“现在,第4集团军遭到了敌军优势兵力的攻击,而第50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暂时还有可调动的兵力。

  如果我们不把第50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多余兵力调过去,增援第4集团军,那么,德国法西斯很快就会突破第4集团军的防线,在莫济里…斯卢茨克一带打开缺口。

  万一他们成功在莫济里要塞区和斯卢茨克要塞区之间的地带打开缺口的话,德军的主力部队很有可能会通过这个缺口,打进我们的纵深。

  万一科涅夫那边也抵挡不住的话,恐怕德军第2坦克集群和第3坦克集群会在明斯克以东一带将我们合围……”

  尽管索科洛夫斯基很有耐心地,说明了当下的情况,以及增派部队支援第4集团军的必要性,但从梅赫里斯的表情上看来,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总之不能这样做!”梅赫里斯的脸色十分难看,那张原本已经冷漠的,令人生畏的脸,现在变得更加不近人情。“你们这是在搞破坏!你们都是破坏分子!”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觉得,梅赫里斯的脑子有点问题。他的脑子是否有问题,任何人都不敢下定论,至少他还没有中过风,脑袋也没有出过血。

  当然,脑子没问题,并不代表思维方式也正常。梅赫里斯的思维方式,在军队里可是出了名的奇葩。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都会被他说成是破坏活动,任何功臣,任何名将,都会被他说成是什么破坏分子,****分子。

  这不仅仅是“思维方式”上的问题,还是工作方式上的问题。他对党的事业不能说不忠诚,工作也非常卖力,但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思维方式教条、极端。

  梅赫里斯除了对斯大林和少数高级领导人唯命是从、百依百顺之外,对其他人总是抱有敌意,动辄兴师问罪,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把别人达成反苏维埃分子,这令军方高层感到十分无奈。他诚实倒是挺诚实的,但一个心眼看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