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漫长的五年 >

第103章

最漫长的五年-第103章

小说: 最漫长的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课,啷个还有问题?!大多数人不是已经认同并愿意执行周大少团长的涪陵榨菜整合复兴计划了啥。
    “周大老板,在这个要成立的涪陵榨菜股份公司里头,为啥子万家商贸哦要占51%的控股权。们只管卖,我们从种到做出涪陵榨菜辛辛苦苦半天啷个搞得还没有发言权了?!”
    这个问题够尖锐的,已经有些和谐的场面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包括周大少团长的手下几个亲随都盯着他,啷个解释呢?
    周大少团长几步走到了船舷窗边,看着外边沉默了一会问大家:
    “现在这船开向哪里?”
    “重庆。”
    “这条万里长江在何处流淌?”
    “中华大地!”
    “最后这些江河都流进哪里?”
    “大海!”
    一旁的林雪儿激动地差点喊出声来:“壮哉,夫君!鲲鹏万里,恢宏志气,其高如天,其深似海!”竟然眼里有些湿润了。
    原来颇了解周大少的林雪儿明白了:周大少为什么要控股涪陵榨菜股份公司,因为要按照他的思路和设想,就要有发言权,有控股权,才能打破一切阻扰,实行他心中最终的宏大的目标:把涪陵榨菜这个国之瑰宝,做成重庆的名牌,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牌!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个人在某些企业或行业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像福特、本田啥子的就不用提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一抓一大把。就凭周大少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巨大优势,就是在这个涪陵榨菜股份公司占个60%、70%的股份都不算过分,因为他带领现在这个要死不活的涪陵榨菜将要走的路,正是后世涪陵榨菜摸摸索索、跌跌撞撞近百年才以巨大的代价找到的辉煌之路!后来,周大少被涪陵榨菜行业尊为近现代涪陵榨菜重铸辉煌的中兴之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白了的人们热烈地鼓掌,长久地鼓掌。起来几十个涪陵榨菜的老板都比眼前这个十七岁瘦弱少年大得多,但并不妨碍人们真诚的情感的表达。
    这下子可好,周大少的船队看到起只有几十里水路就要到重庆了,可却走不了了。这几十个涪陵榨菜的老板那是一个热情哟:周大老板太难得一见了(晓求的哪天又去周游列国了),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今天正好尊驾到此,择日不如撞日,可不能不给大家一点薄面,诸位涪陵榨菜的老板这点东还是可以做的!
    再一听,今天要做东招待的周大少这一船的啥子“西南服务团”的二、三百人,文化最孬的都是高中生,大部分竟然是大中专学生!学啥子的都有,甚至有一个从北平跑到山西想参加牺盟会的却阴差阳错被周大少亲自忽悠进了周大少的西南服务团的北大学子学的啥子高介分子化合聚合物(其实就是早期的塑料化工专业,这个人竟然是中国当时仅有的世界上也不求多的国宝!周大少团长当时乐得都想在地上打滚)。被这些稀奇古怪的专业弄得头大如牛的涪陵榨菜老板们那个放心哟,咱这个领头的周大老板如果不是人中之龙,哪得如此众多英才贤士抛家舍业来渝相扶、相帮嘛,老子们涪陵榨菜跟着他有信心!真是太有信心了!
    于是刚开出涪陵长江码头的客轮返回,周大少团长的船队也停靠码头,涪陵榨菜的老板们要招待大家吃顿便饭。
    因为有些仓促,没有提前准备,这在涪陵的一顿饭很简单,但大家却一致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有一道菜不与涪陵榨菜有关,榨菜肉丝、榨菜粉丝汤等家常菜就不了。就连一碗嫩嫩的豆腐脑亦如是:白如雪吹弹可破的豆腐脑上,撒上少许榨菜粒,浇上红油辣子。舀一勺送进嘴里,豆腐脑的嫩滑细腻与香、脆、鲜、咸、劲的涪陵榨菜互相映衬,各得益章;无我则不显嫩滑,我有则更见脆香。简单的却是最直接的绝配!
    周大少团长想起后世的一道菜,于是也露了一手:把精选涪陵榨菜切丁,与腊肉丁、蘑菇丁、干海椒段、碎米芽菜、花生粒、芝麻等十几种基本上都是丁丁粒粒的食材用快火旺油翻炒,收油喷香既出,一端出来。我的妈也,几十个涪陵榨菜老板们一尝之下,就欲把这盆下饭的菜,周大少团长叫啥子“饭遭殃”的菜给一人一碗瓜分了。
    这下子激起公愤,这啷个要的哟?!不“饭遭殃”色彩诱人,那个香,整个饭堂子都充满了。西南服务团的队员们不干了,就凭着咱团长一路上展现的神厨技艺,虽只是一个下饭的菜,咱们尝一口都没有份?!人们鼓噪起来,最后一致协商同意,用个勺子舀给饭堂的所有人,一人一勺,都有份哈!?
    严格起来,这道周大少团长炮制的“饭遭殃”属川菜系列中的咸鲜味。绝的是周大少团长把其中的色彩、口感,尤其是香味搞得特别突出,涪陵榨菜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属于点睛之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十个涪陵榨菜老板们都在心里暗竖大拇指:周大老板理解涪陵榨菜文化的深度我等不及十一,涪陵榨菜在他领导下必定光辉发展,前途灿烂如斯!
    偶得“饭遭殃”技艺配方的饭堂老板欣喜异常,却稍嫌菜的名字不雅。周大少团长哈哈大笑,念道:
    “闻到香,人跳墙;吃不着,心发慌;碗添,大钵装;斤八两,一扫光;馍躲闪,米逃亡;上此菜,饭遭殃!”
    此等俚曲童谣,周大少团长念得生动形象、诙谐风趣。人们大笑鼓掌!真妙趣横生。饭堂老板这才明白,还真找不出其它更形象贴切的名字来比喻此菜的:刚才一勺大家哪个不是狂吃二、三碗饭,这个还真是下饭的冤家!
    饭后闲谈,周大少团长又问到去年的尚余的储存涪陵榨菜的情况。老板们皆面有苦涩,特别是乌江、鱼泉两家去年尚余最多,数百吨之巨,好几千大坛子。严重影响了今年的生产安排。
    这个涪陵榨菜的酿藏对周围的气候温度、湿度要求极高,一般来在十几度之间。而涪陵跟重庆气候差不多,夏天特别炎热,故涪陵榨菜老板们多是年产年销(储藏半年到下年青菜头出来出),储藏不会超过很久。只有极少部分高品质的精品榨菜才会在专门挖的很深的保湿恒温的地窖中长期储存,因此造价很高,不能大规模生产。要提高涪陵榨菜品质,能有一个低成本的储藏方法至关重要。
    一般来,对于涪陵榨菜这种酿咸菜,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储藏时间越久品质越好。但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保证这一点的,故很少有超过几年的储藏时间的。外界的诸多条件都会影响到涪陵榨菜的储藏品质,搞不好辛辛苦苦储藏几年到头来弄成一大坛子一钱不值的丢货了!所以乌江、鱼泉面对着一大堆涪陵榨菜的储藏密封大坛子挖地窖成本太高,放在外面天一热起来面临更大的损失,啷个不心焦嘛?
    “两位老板也别心焦了,这近三千坛每坛二百斤共300吨乌江、鱼泉涪陵榨菜我个人全买了!”
    “!?周大老板,买这么多啷个放哟?这个没有储藏条件可就糟践了,坏了一钱不值的,这可是十几万?!”乌江、鱼泉的两个老板可不想害人。
    “们放心,我买起去又不是为了放坏了。我还要拿这三千坛子涪陵榨菜给我的乖雨娃子十八年后当做嫁妆哈!”周大少团长笑眯眯的望着正端个碗碗还在一粒粒数着“饭遭殃”吃的马晓雨朋友。
    “?!?!”这回好,不是两个老板在了,周围包括林大姐等人也嘴巴张起多大:要放十八年?!
    林雪儿几个晓得周大少一些秘密的人知道,这或许能行。周大少团长在重庆到处挖洞(原来是为了放涪陵榨菜?)把这三千坛子涪陵榨菜拉到一个温湿度适宜的山洞一放,倒是行得通的。哎呀,团长对雨娃子那真是比亲老汉都要好!这十八年的涪陵榨菜储藏一出来,榨菜品质自不必---精品中的精品,价钱可不比当初买的十几万元高上几十、百把倍的!这个确实:后世的一些储藏多年的精品涪陵榨菜,一斤可以卖到数千元,谓之榨菜黄金也得过去了。
    江南人家有九九女儿红,周大少团长有九九榨菜香,倒也相映成趣哈,不失为一段佳话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段佳话直到50年以后才划上圆满的句号。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霜也已年近六旬的马晓雨在涪陵某处秘密的地方,看着人们心翼翼起出干爹当年给她当嫁妆(由于内战45年后随周大少团长移居外国)的三千坛子可谓绝世的涪陵榨菜极品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凝聚着周家欣大爱无声的深沉的父爱结晶:一坛在国际上卖到10万美金,总值高达近三亿美元!这个父爱真的太厚重了。
    (大爱是无声的感谢各位!)
116章清音犹在 初啼乍露 仙童知何处?
         这些50年的涪陵榨菜极品是周大少团长厚重深沉的父爱结晶,可真是实话实,他正是把这三千坛子涪陵榨菜当初给深深地沉到了涪陵境内乌江某段秘密的少有人去的深水荡子里了!
    这其实是周大少团长了解的有关涪陵榨菜的一段传奇故事而故意为之:抗战期间,有一送涪陵榨菜的船不幸在乌江中沉没。几十年后,人们偶然发现打捞上来,打开坛封,哎哟,那个香!再一尝,这些密封沉到江底几十年的涪陵榨菜的品质好得没有话能够形容。结果这一船几十坛沉到乌江中的(恰巧极为适宜涪陵榨菜的长期储藏的条件)榨菜精品,直接卖成天价不,甚至到了有钱还买不到的地步。
    于是周大少团长秘密购得三艘货船,一船装上一千坛子涪陵榨菜,密封捆绑好了。喊乌江、鱼泉两个老板和自己的几个亲随偷偷地给沉到乌江中去了。乌江、鱼泉的两个老板得到周大少团长的储存密授,这个制作高品质的涪陵榨菜的成本就太低了,那是高兴的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周大少团长了,那对周大少团长的秘密终身未吐露半个字。遂成就了这一段人间真情在,大爱静无声的半个多世纪的传奇。
    重庆可算是到了。把西南服务团的事情安排好了,周大少团长携两个女娃子、马家俩兄妹和万朵花等几人,礼物都装了两辆三轮货运摩托车,朝下浩重庆商品批发市场专门给常寡妇留的那间A区重庆吊脚楼商铺的地方杀去。
    “常妈妈,我回来了喔!”远远看见商铺门口常寡妇的身影,周大少就开始喊,然后撒腿就朝她奔去,就像一个远方的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母亲身边一样,两人都热泪盈眶地紧紧相拥着,常寡妇嘴里直念叨:“我的家欣儿回来了!想死常妈妈了哟!”……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林雪儿和兰兰妹妹也见过常妈妈。周大少团长这才把一直站在旁边好奇看着自己干爹、林妈妈、陈妈妈几个大人跟个老妈妈亲亲热热的场面的马家俩兄妹喊过来:“这是咱奶奶,重庆喊婆婆哈!”马家俩兄妹立刻乖巧地喊“婆婆好!”,这两个乖伤了的(川渝方言十分乖巧聪明的意思)家伙把个常寡妇爱得不得了,老妈妈手脚不停,塞钱塞东西,两个人精也懂事,一口一个“婆婆”喊得更甜!
    林雪儿和兰兰妹妹左依右靠着周大少团长看着这一幕天伦之乐,都发出会心的微笑。坚强的常寡妇以重庆人独有的一种极为顽强的性格面对着残酷打击和一切艰难困苦,把悲伤与忧愁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笑着迎接生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