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哭泣的骆驼 >

第16章

哭泣的骆驼-第16章

小说: 哭泣的骆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它已是一个五万人口的地方了。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初来的移民以不屈不挠的努力,在向大自然挑战,到了今天,它出产的美味葡萄、甜瓜,和马铃薯已足够养活岛上居民的生活。更有人说,兰沙略得的岛民,是全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渔夫,他们驾着古老的,状似拖鞋的小渔船,一样在大西洋里网着成箱成箱的海味。

来到兰沙略得,久违的骆驼像亲人似的向我们鸣叫。在这儿,骆驼不只是给游客骑了观光,它们甚而在田里拖犁,在山上载货,老了还要杀来吃,甚至外销到过去的西属撒哈拉去。

在这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岛上,田园生活是艰苦而费力的,每一小块葡萄园,都用防风石围了起来,农作物便生长在这一个浅浅的石井里。洁白的小屋,平顶的天台,极似阿拉伯的建筑风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得恰到好处,它绝不是优雅的,秀丽的,它是寂寂的天,寂寂的地,吹着对岸沙漠刮过来的热风。

也许是这儿有骆驼骑,又有火山口可看的缘故,欧洲寒冷地带来长住过冬的游客,对于这个特异的岛屿很快的就接受了,加上它亦是西班牙国家公园中的一个,它那暗黑和铜红的沙漠里,总有一队队骑着骆驼上山下山的游人。

为了荷西坚持来此打鱼潜水的方便,我们租下了一个小客栈的房间,没有浴室相连,租金却比拉芭玛岛高出了很多。

这儿有渔船、有渔夫、港口的日子,过起来亦是悠然。

当荷西下海去射鱼时,我坐在码头上,跟老年人谈天说地,听听他们口中古老的故事和传说,晚风习习的吹拂着,黑色的山峦不长一粒花朵,却也自有面对它的喜悦。第三日,我们租了一辆摩托车到每一个火山口去看了看,火山,像地狱的入口一般,使人看了惊叹而迷惑,我实在是爱上了这个神秘的荒岛。

大自然的景色固然是震撼着我,但是,在每一个小村落休息时,跟当地的人谈话,更增加了旅行的乐趣,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存在,再美的土地也吸引不了我,有了人,才有趣味和生气。

旅社的老板告诉我们,来了兰沙略得而不去它附属的北部小岛拉加西奥沙(LaGraciosa)未免太可惜了。我们曾在山顶看见过这个与兰沙略得只有一水之隔的小岛,二十七平方公里的面积,在高原上俯瞰下去,不过是一片沙丘,几户零落的人家,和两个不起眼的海湾而已。

〃你们去住,荷西下水去,就知道它海府世界的美了。〃几乎每一个渔民都对我们说着同样的话。

在一个清晨,我们搭上了极小的舴艋船,渡海到拉加西奥沙岛去。去之前,有人告诉我们,先拍一个电报给那边的村长乔治,我想,有电信局的地方,一定是有市镇的了,〃奇…_…書……*……网…QISuu。cOm〃不想,那份电报是用无线电在一定连络的时间里喊过对岸去的。

村长乔治是一个土里土气的渔民,与其说他是村长,倒不如叫他族长来得恰当些。在这个完全靠捕鱼为生的小岛上,近亲与近亲通婚,寡妇与公公再婚,都是平淡无奇的事情,这是一百年流传下来的大家族,说大家族,亦不过只有一百多人存留下来而已。

我们被招待到一个木板铁皮搭成的小房间里去住,淡水在这儿是极缺乏的,做饭几乎买不到材料,村里的人收我们每人五百块西币(约三百元台币)管吃住,在我,第一次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小岛上,有得吃住,已是非常满足了。每一次在村长家中的厨房里围吃咸鱼白薯,总使我想到荷兰大画家梵高的一张叫〃食薯者〃的画,能在这儿做一个画中人亦是福气。

拉加西奥沙岛小得一般地图上都无法画它,而它仍是有两座火山口的,不再热炽的火山口里面,被居民辛苦的种上了蕃茄,生活的挣扎,在这儿已到了极限,而居民一样会唱出优美的歌曲来。

荷西穿上潜水衣的时候,几乎男女老少都跑出来参观,据他们说,二十年前完全没见过潜水的人,有一次来了几个游客,乘了船,背了气筒下海去遨游,过了半小时后再浮上来时,发觉船上等着的渔民都在流泪,以为他们溺死了。荷西为什么选择了海底工程的职业,在我是可以了解的,他热爱海洋,热爱水底无人的世界,他总是说,在世上寂寞,在水里怡然,这一次在拉加西奥沙的潜水,可说遂了他的心愿。

〃三毛,水底有一个地道,一直通到深海,进了地道里,只见阳光穿过飘浮的海藻,化成千红万紫亮如宝石的色彩,那个美如仙境的地方,可惜你不能去同享,我再去一次好吗?〃

荷西上了岸,晒了一会太阳,又往他的梦境里潜去。

我没有去过海底,也不希望下去,这份寂寞的快乐,成了荷西的秘密,只要他高兴,我枯坐岸上也是甘心。

那几日我们捉来了龙虾,用当地的洋葱和蕃茄拌成了简单的沙拉,人间处处有天堂,上帝没有遗忘过我们。

在这个芝麻似的小岛上,我们流连忘返,再要回到现实生活里来,实在需要勇气。当我们从拉加西奥沙乘船回到兰沙略得来时,我已经为即将终了的旅程觉得怅然,而再坐大船回到车水马龙,嘈杂不堪的大加纳利岛来时,竟有如梦初醒时那一刹间的茫然和无奈,心里空空洞洞,漫长的旅行竟已去得无影无踪了。

大加纳利岛

这本来是一个安静而人迹稀少的岛屿,十年前欧洲渴求阳光的游客,给它带来了不尽的繁荣,终年泊满了船只的优良大港口,又增加了它的重要性。西班牙政府将这儿开放为自由港之后,电器、摄影,手表,这些赋重税的商店又挤满在大街小巷,一个乱糟糟的大城,我总觉得它有着像香港一式一样的气氛,满街无头蜂似的游客,使人走在它里面就心烦意乱。

有一次我问国内渔业界的巨子曲先生,对于大加纳利岛的印象如何,因为他每年为了渔船的业务总得来好多次,他说:〃没有个性,嘈杂不堪,也谈不上什么文化。〃我认为他对这个城市的解释十分确切,也因为我极不喜欢这个大城的一切,所以荷西与我将家安置在远离城外的海边住宅区里,也感谢它的繁荣,无论从那里进城,它都有完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住在郊外并无不便的地方。

大加纳利岛的芭蕉、烟草、蕃茄、黄瓜和游客,都是它的命脉,尤其是北欧来的游客,他们乘着包机,成群结队而来,一般总是住到三星期以上,方才离开,老年的外国人,更是大半年都住在此地过冬。正因为它在撒哈拉沙漠的正对面,这儿可说终年不雨,阳光普照,四季如春,没有什么显明的气候变化。一千五百三十二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了近五十万的居民,如果要拿如候鸟似的来度冬的游客做比较,它倒是游客比居民要多了。

这儿的机场豪华宽大,每一天都有无数不同的班机飞往世界各地,南部的海滩更是旅馆林立。岛上中国餐馆有许多许多家,他们的对象还是北欧游客,本地加纳利人对于中国菜还没有文明到开始去尝试的地步。

令人惊异的是,我所认识的大加纳利岛的本地朋友,并没有因为游客的增加而在思想上进步,他们普遍的仍然十分保守,主食除了马铃薯和面包之外,还有不可少的炒麦粉,也就是此地叫它做Goflo的东西,外来的食物,即使是西班牙本土的,仍然不太被他们接受。

此地的女孩一般早婚,二十二岁还没有男友在老一代的父母眼中已是焦急的事情了。

这儿如我们中国汕头式抽花的台布和餐巾,亦是他们主要卖给游客的纪念品。另外由印度和摩洛哥过来的商人所开的〃巴撒〃,亦是游客购物的中心,店内的东西并不是本地的土产,东方的瓷器、装饰品,在这儿亦拥有很大的市场。去年,在大加纳利岛的北部,因为一个医生和他的助手,还有乡间多人看见一个被称为飞碟的天空不明的物体,这儿又热闹过一阵。国内大华晚报上,也曾刊登过这一个消息。

其实,在邓尼肯所写的〃史前的奥秘〃那本书里,亦曾举出存在大加纳利岛上那二百八十多个洞穴建筑方式的谜,因为邓尼肯认为,这些洞穴是太空人用一种喷火的工具或一种光线开出来的,绝不是天然或世人用工具去挖的,我因为看过这本书,所以也曾两度爬上那个石窟里去观察过,只是看不出什么道理来。

飞碟的传说,经常在这儿出现,光是去年一年,在富得汶都拉岛和丹纳丽芙岛都有上千的人看见,三月十三日西班牙本土的〃雅报,〃还辟了两大张在谈论着加纳利群岛的不明飞行体。

我个人在撒哈拉沙漠亦曾看过两次,一次是在黑夜,那可能是眼误,一次是黄昏在西属沙漠下方的一个城镇。第二次的不明体来时,整城停电,连汽车也发不动,它足足浮在那儿快四十分钟,一动也不动,那是千人看见的事实,当然那亦可能是一个气球的误会,只是它升空时所做的直角转弯,令人百思不解,这又扯远了。

加纳利群岛只在撒哈拉沙漠一百公里的对面,想来飞碟的入侵也是十分方便的。

这所说的只是大加纳利岛这几个月来比较被人谈论的趣事之一而已。

我住的乡下有许多仍有种蕃茄为生的农人,他们诚恳知礼,蕃茄收成的时候总是大袋的拿来送我,是一群极易相处的邻居。人们普遍的善良亲切,虽然它四季不分的气候使人不耐,我还是乐意住下去,直到有一天,荷西与我必须往另一个未知的下一站启程时为止。

加纳利群岛一向是游客的天堂,要以这么短短的篇幅来介绍它,实在可惜,希望有一天,读者能亲身来这个群岛游历一番,想来各人眼中的世界,跟我所粗略介绍的又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概是他们来了。〃我看见坟场外面的短墙扬起一片黄尘,接着一辅外交牌照的宾士牌汽车慢慢的停在铁门的入口处。

荷西和我都没有动,泥水工正在拌水泥,加里朴素得如一个长肥皂盒的棺木静静的放在墙边。

炎热的阳光下,只听见苍蝇成群的嗡嗡声在四周回响着,虽然这一道如同两层楼那么高的墙都被水泥封死了,但是砌在里面的棺木还是发出一阵阵令人不舒服的气味,要放入加里的那一个墙洞是在底层,正张着黑色的大嘴等着尸体去填满它。

那个瑞典领事的身后跟着一个全身穿黑色长袍的教士,年轻红润的脸孔,被一头如嬉皮似的金发罩到肩膀。

这两人下车时,正高声的说着一件有趣的事,高昂的笑声从门外就传了过来。

等他们看见等着的我们时,才突然收住了满脸的笑纹,他们走过来时,还抿着嘴,好似意犹未尽的样子。〃啊!你们已经来了。〃领事走过来打招呼。

〃日安!〃我回答他。

〃这是神父夏米叶,我们领事馆请来的。〃

〃您好!〃我们彼此又握了握手。

四个人十分窘迫的站了一会,没有什么话说。

〃好吧!我们开始吧!〃神父咳了一声就走近加里的棺木边去。

他拿出圣经来用瑞典文念了一段经节,然后又用瑞典文说了几句我们听不懂的话,不过两分钟的时间吧,他表示说完了,做了一个手势。

我们请坟园的泥水工将加里的棺木推到墙内的洞里去,大家看着棺木完全推进去了,神父这才拿出一个小瓶子来,里面装着一些水。

〃这个,你来洒吧!〃他一面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