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奶瓶战斗机 >

第437章

奶瓶战斗机-第437章

小说: 奶瓶战斗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东西,自然不是根本就没有大社会生产实践的秋瑾等人看得出问题的。再加上光复会的人本身就有反政府干涉的倾向,他们最初建立这个团体的时候,对于将来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设想居然是政府不收税。
  虽然再到外面见了见世面之后,光复会的人也都承认,政府不用收税这个自东林党而来的理想可能是有点想当然了。但是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干涉大家的理念还是天然的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于是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光复会的这帮子人在基本上掌握了一些本领的同时,也都成了自由贸易的脑残粉。
  自由贸易的确是一个好东西,尤其是这种东西表现在法律条文上,绝对都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在事实上,这样的“公平”仅仅只对强者有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自由经济,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保证强者恒强。
  在后世,秃子政府曾经和阿妹例假签署过一个条文上非常平等的贸易条约——《种花家与阿妹例假商约》,在那里面规定,两国实行公平的自由贸易,相互免除一切关税,给与对方完全的国民待遇,双方的船只都可以随意进入对方的领水,双方的企业也都可以像本国企业一样在对方的国土里经营。比如开矿呀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然而,这样平等的条约,却被后来的一些人骂成是种花家历史上最大的最彻底的卖国条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真的依照这样的条约去执行,就等于让婴儿和重量级拳王在一个拳台上公平较量,结果自然是婴儿全灭,拳王全胜。
  事实上,美国人高喊“自由贸易”也就这些年的事情,在南北战争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人可是一直坚持高关税的。直到这些年,美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英国,而且国内出现了市场饱和的种种迹象,美国才开始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宣传者的。奇怪的是,早些年嚷嚷自由贸易的嗓门最大的英国,倒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调子。
  当然,仅仅只是理念上的洗脑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可靠的东西永远是利益。所以利益的捆绑自然是更为重要的。在历史上,光复会其实一直看兴中会的那帮人不顺眼,但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只能和他们结盟,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兴中会有更多的海外背景,更能弄到钱。
  而如今史高治既然起了拉拢多个派系的想法,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安排。于是就在学习班还在进行的时候,在东京,有陈光牵线,麦克唐纳财团的代表拉里就和光复会的另一些人讨论起了如何合作做生意的事情。
  中国人对于做外国公司的代言人的买办印象很差,因为这些假洋鬼子经常会仗着洋人的势力欺负人。光复会的人大多来自江浙一带的中小地主,他们对于这些买办同样是“深恶而痛疾之”的。突然让他们去干买办的事情,一来他们也不太愿意,二来也容易动摇了他们的基本盘。所以让他们直接做麦克唐纳的产品的代理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其他的办法还有的是,那就是通过他们的关系,开办医学院和西式医院。


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恩医学院(一)
  “豫才兄!等一下!”周树人刚走出教室,就听见有人在后面喊他。他回过头来,却见是自己的老乡吕纬甫。
  “嘿,你怎么这个时候跑过来了。”周树人知道,吕纬甫如今正在上日语补习班,以便能考进某所日本学校,如今考试的日子不远了,正是紧张的时候,吕纬甫几乎都不太出门了,每天出了补习班的门就进租住的小亭子间,出了小亭子间,就肯定是去上学。而现在,周树人所在的“东京独逸语协会”的这个德语学习班,所在的位置却正好和吕纬甫所就读的语言学校南辕北辙,从那边便是乘坐公共电车,过来也要半个多小时,一去一回,总得浪费一个半小时,在一向珍惜时间的吕纬甫来说,如果不是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是断断不肯浪费掉这么多的时间的。
  “章先生在找你呢。好像有重要的事情。”吕纬甫回答说。
  “啊,章先生找我?”周树人略有点吃惊,不过他还是立刻决定,先不吃午饭了,立刻赶过去。于是他对吕纬甫说“那我们马上去。”周树人知道吕纬甫口中的章先生指的是章太炎先生。自从两年前在仙台的医学院里看过日俄战争的影片之后,周树人就下定决心,要弃医从文,将自己的精力从医治肉体,转移到医治国人的精神上面来。于是,周树人没有等到毕业,就离开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到了东京,开始从事文化传播工作。这时候,周树人还没有大量的进行文学创作,自然也没有后来那个光照历史的笔名——鲁迅,在这个时候,周先生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翻译外国著作方面。
  一开始,周树人的翻译主要是做二道贩子,也就是将日本人已经翻译为日语的西方著作再翻译为汉语。然而,周树人很快发现,这样的翻译,问题颇多,一些西方著作,尤其是文化、文学著作,翻译成日语之后,意蕴内涵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再从日语翻译成汉语,就又失真了一次。很多思想上最终和原著可能相去甚远了。所以虽然这段时间来,他的生活相当拮据,但他还是抠出钱来,开始学习各种西方语言。
  1906年,章太炎先生出狱之后,又回到了日本,并且在日本讲习国学,以佛法论革命。周树人也经常和弟弟一起去听他的课,勉强也算得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了。虽然章太炎先生多半不会将他视为入室弟子。但周树人对这位写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邹容的《革命军》做过序,在文章里面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的老前辈的学识和人品都是格外的崇敬,如今既然是章先生找自己,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但是赶紧赶过去总是应该的。
  “胡君,你回去和我弟弟说一声,就说我到章先生那里去了。”临走时,周树人总算是记了起来,让同学去和自己弟弟说一声。
  ……
  “树人,坐吧。”章太炎先生对周树人笑道,“我听你提到,你以前在仙台学过医学?”
  “章先生,我是在仙台学过医,只是并没有毕业……”周树人赶忙回答说。
  “这我知道,上次你和我提起过,疗救身体和疗救精神之别。却是颇有见地。”章先生笑着说,“陶焕卿给我送了一封信来,说他们有意在杭州开办一所医科学校,并且建立一所西式医院。他还记得你是学过医的,问我可联系得上你不。我就把你找来了。”
  周树人听了,正准备要以“疗救身体不如疗救精神”为由谢绝,却听章太炎先生继续说道;“树人,我知道你认为‘疗救身体不如疗救精神’。我也很赞同你的看法,就像你以前和我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其体格多么健壮,都只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罢了’,不过你要知道,陶焕卿要办医院和医科学校绝对不是为了给人治病,而是用这个做幌子,来进行革命。所以他需要一个即懂得医学,又愿意为革命努力的人来帮助他。怎么样,你愿意回去帮帮陶焕卿不?”
  周树人想了想,回答说:“既然是为了革命,我当然愿意。只是办西医学校,开设西式医院都需要不少的钱,而我记得陶先生其实也算是个穷人的。”
  “陶焕卿他们最近通过陈光,也就是那个被卖到北美去了的太平军,那位陈光可是个大富翁,他当年救过美国最有钱的大富翁的命,于是也就跟着发了财。这人发财后,回国来想要给父母修坟墓,却发现因为当年造反,祖坟都被挖了,父母尸骨无存。于是自然对满清恨之入骨,兴中会的一些起义,后面都有他在支持。陈光在美国颇有人脉,如今有他帮忙,陶焕卿暂时到是不缺钱花了。这医院据说也是美国人的资本,并不需要陶焕卿出钱。只是中国之人,并不太相信西医,而美国人也不太弄得懂中国人。所以美国人觉得他们需要一些中国人帮助他们经营照顾,而陶焕卿,也觉得可以借此作掩护,准备革命。嗯,树人,你要是愿意去,那就准备准备赶紧动身,有回去的路费没有?陶焕卿这次真是有钱了,倒是大方,把回程的路费都寄过来了。”
  ……
  虽然一确定要回去参加革命,周树人就立刻开始准备,不过,等到他真正动身回去,却还是又花掉了一个星期。在这当中,他和弟弟还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弟弟觉得他既然已经决定要以文艺救国,便该坚持这条道路到底,不应该再走别的路。而周树人则以拜伦为例,认定文艺和革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最后做哥哥的还是说服了弟弟,然后在这一年中,第二次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
  走在西湖边上,周树人发现,路上很多人都对他侧目而视。周树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没辫子。几个月前,在回家成亲的时候,周树人也戴上过一条假辫子。然而那是为了母亲,而现在,他自然是不肯再戴上假辫子的。
  满清一度对于老百姓的发型管得非常的严格,早年的时候,是认认真真的搞过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玩意儿的。到了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太平天国之后,满清对于地方的控制越来越无力,再到后来,革命党人开始出现的时候,革命党人表达反满革命的倾向的时候,往往就采用剪掉辫子的方式。而满清一度也以没辫子为标志来抓革命党,但是随着满清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中被击败,它的脆弱也暴露无遗,这也使得他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弱化,加上西风东渐,外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剪掉辫子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成了一种时髦的事情了。而满清政府对此虽然没有允许,但却也不再追究了。所以如今如果是在上海,一般的人看到青年人穿着西服,脑袋后面没有辫子,是不太会觉得稀奇的了。
  然而相比上海,杭州毕竟是个小地方了。在这里,没辫子的男人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人家看他的眼光自然也就会比较怪异一点。
  不过这种眼光并没有让周树人觉得不自在,甚至于这种眼光还给了他一种激励感。望着这些人,他反而沉重的觉得自己回国,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豫才,你看那边,那就是我们的医学院的位置了。”陶成章指着西湖边上的一块长满了荒草的空地说。
  “陶先生,医院建在哪里呢?”周树人问道。
  “医院嘛,自然是在城里面。”陶成章说,“医院建在城里面更方便。不过,城里面地皮贵,所以就挑了这里了。而且,这里偏僻一些,很多事情也就容易办一些。”
  周树人知道,陶成章所谓的很多事情要容易办一些,指的是进行革命准备的事情。
  “只是我只是助理,学校里的大小事情,都归美国人来决定,怕是要瞒过他们,准备革命,也不容易。”周树人皱起眉毛回答说。
  “确实不容易,不过,如果校长愿意帮忙,其实也不难。”陶成章笑道,“这个学校是美国的救恩医院出资兴建的,而救恩医院的钱则来自浸信会。所以理论上浸信会会派一个校监过来。不过考虑到学校规模并不大,距离美国又太远,专门派人来,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可派,所以,他们只派了一个校长兼校监过来。这人叫麦克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