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803章

锦绣大明-第803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内阁在草创之初不过是天子身边的秘书机构而已,除了帮着处理下文书工作,几乎是没有任何实权的。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知道这么个机构将来可能会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更是做出规定,内阁成员的品级不过五品,品低而权大,正是制衡他们的重要手段。

  但即便是朱元璋这样的人物,生前或能掌控一切,死后却不是他说了能算了。不但他之前辛苦建立的种种制度被后世子孙一一破坏,就是这关系到皇权的内阁制度也完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内阁在其自成祖朱棣手上虽然权力更大,但好歹其中成员的职位依然不高。可等到后面那些子孙上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内阁首辅不但迅速取代了丞相,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权力更在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丞相之上。

  于是大明也成为历史上涌现出权臣,或可以叫贤臣最多的朝代之一——三杨、杨廷和、李东阳、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一个个光照后世的名字,每一个都足以在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里成一代贤相。

  对此,这些文官自然是与有荣焉的,多少人更是以这些先贤为榜样不断努力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内阁辅臣。但没有人去细想,事实上,如果从大明的祖制和规矩上来说,这些人的存在完全是不合理的!

  不错,你内阁辅臣并无实权,更只能是五品小官,可后来呢?一个个把持朝政,成为说一不二的存在,就是六部尚书在职位上都没有他们高,这从今日早朝的站班位置上就能看出端倪来了。

  要说违背祖宗规矩,只怕没有什么事比这更严重了!

  申时行的头脑很是灵活,杨震只提了个头,他便已迅速做出了反应,神情变得很是古怪,刚才的气势也顿时一敛,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了。

  但杨震可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对方,便冷笑着道:“怎么,真提到了祖宗规矩,申阁老就不提了呢?你们张口闭口地谈什么太祖时的规矩成法,现在你们自己违背了太祖定下的规矩总不能当看不到吧?”

  底下的官员有不明白的,便和周围的同僚们好一阵交流,随后他们的神色也都变了,这事他们也不好为申时行他们分辩哪,做人总不能明着立双重标准,一面用祖宗规矩压天子,一面又对破坏祖宗规矩的内阁说话吧。

  万历也没想到杨震还有这么一手,看到群臣那副束手无策的模样,他心中顿感一阵惊喜:“杨卿果然早有准备,这一回把握应该是不小了。”

  默然半晌,申时行终究没能说出什么像样的反驳之话来。见此,杨震底气更足,便又把目光转向了那些官员:“另外,提起祖宗规矩,尤其是太祖时的成法,我还记得有一点是与诸位大人息息相关的呢。”

  “却……却是什么?”有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更多的人却是一脸的担忧,不知这位又会拿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规矩出来。

  “太祖之时,官员俸禄皆有定数,并曾下过谕旨,后世不得随意更改,不知各位可还记得么?”杨震的目光里满是调侃之意。

  众人一听就傻眼了。大明官员的俸禄本就不多,可这还是逐年增加出来的呢,只够寻常官员温饱,要是真倒退回太祖时,那他们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对这一点,那些没什么实权,更没什么外财收入的官员更是感到一阵心惊。倒是手握权力,并因此获得过诸多好处的官员并不太当回事,本来他们就没指望靠着俸禄过活,只要有权在手,就是没俸禄也不影响自己发财。

  可就像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一般,杨震又是一声嘿笑:“另外,早年间太祖更有严令,单凡有官员贪污受贿超过三十两银子者,尽皆处死,剥皮萱草!诸位,这一祖宗成法又如何啊?”

  这一回,所有人都慌了神了。大家心里都很是清楚,自己私下里干的那些事儿十有八九是被锦衣卫盯着的,他们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贪污了不下三十两银子。就是再清廉的官员,除非你跟海瑞似的,否则这项死罪怎么着也得落到自己的头上了。

  “你们张口祖制,闭口规矩,不知对这样的祖制成法又有何看法哪?各位总不能只提对自己心意的成法,以此来反对天子,却看不到这些针对你们的规矩吧?”杨震这一回的声音并不响,但在众人肃静一片的广场上,依然能清晰地传进每一个人的耳中,让他们的脸上阵红阵白的,半晌做不出太多反应。

  这一回,他们总算是知道杨震所做的准备有多么充分了。而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他们却连反驳的理由都有些拿不出来,只能低着头,默不作声。

  万历早不是以前的那个懵懂天子,见此心里已然有数。在看到群臣那胆战心惊的模样后,就知道该是自己出面了,便埋怨似地看了杨震一眼:“杨卿,你这番话也太过分了些。今时不同往日,怎能拿太祖时的种种严法来苛责朝臣呢?至于内阁,他们也是为朕分忧,列位先帝都厚待他们,朕怎能随意更改呢?”

  “陛下英明,是臣一时气愤不过,这才如此出言不逊!”杨震当即很光棍地承认了错误。

  这君臣二人一唱红脸一唱白脸,让申时行而下的一众官员都不知道该作何反应才好了。张口结舌之下,只能是一阵叹息。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已无法继续坚持反对天子立朱常洵的决定了。因为他们能拿出来抗衡君权的理由已站不住脚,若非要坚持,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便是申时行,也只能心中暗叹,不敢作声。他向来不是个强硬之人,刚才的反应已属难得,若继续纠缠,结果可就不敢想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用前些日子的那一招,用集体请辞来要挟天子改变主意。但那带来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君臣间必将彻底反目。而有杨震在旁相帮,说不定天子真会拿太祖时针对臣下的种种严法来定他们的罪,甚至连那部让人想想都会头皮发麻的都有可能重新出山,真到了那时,他们可就真有苦吃了。

  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所谓的规矩,为了一个他们甚至都未必能认出人来的皇长子,这些官员实在没有必要冒着自身丢官被杀的风险哪。

  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者,是绝对没有喜欢意气用事之人的。他们的种种决定,那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他们只会坚持对他们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当杨震再次开口,询问他们对天子欲立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一事的看法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没有人再敢提出反对意见,他们都低下了头,虽然脸上的神情显得很是复杂。

  当看到这一幕时,万历心里却是一阵难言的兴奋,脸色也迅速红润起来:“好,既然诸位爱卿都觉着立常洵为太子没有问题,那内阁就赶紧拟旨吧。明日,朕就要昭告天下,如此便能使我大明江山稳固了。”

  “臣……遵旨!”半晌后,申时行吃力地答应了一声。

  而随着他的一声遵旨,其他官员也纷纷先后答应了下来,虽然大家都是一脸的无奈!

  大明万历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天子诏告天下,立皇三子朱常洛为太子,一时间,朝野哗然……

  这一次,杨震可以笃定地说,自己是彻底改变了大明朝的历史走向了!


第一千二十二章    明天会更好

  确立朱常洵的诏书一下,顿时就在朝野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之前,朝廷里一直反馈出来的消息都是群臣极力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怎么突然就会出现这样的变故?难道朝中这许多的官员都在同一时间改变了主意么?还是说当今天子的皇权已彻底凌驾在所有人之上了?

  民间各种似是而非的消息到处乱传,官场上则显得要小心得多,也靠谱得多。不知是什么人,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不过几日工夫,当日朝会之上杨震坚决站在天子一边,用各种言辞辩驳全体臣子的说法便已彻底流传了开来。

  虽然这些说法多半是事实,但一传开来,便难免会有夸张。散播者更是把杨震在早朝上对群臣的批驳添油加醋地描述出来,更是叫听者心惊。

  对于他以一个侯爵,一个锦衣卫都督居然能压得群臣不敢反驳,还帮助天子确立太子之位一事,官员们中间既有感到不满的,也有感到羡慕的,总体来说,后者显然还在前者之上。

  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官员都表现得很正直,总说要维护纲纪,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难免会有各自的盘算。他们谁都知道能在这个时候帮天子达成自己心愿,立皇三子是多大的功劳,只囿于同僚们的风议才不敢有所表现。现在杨震不但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情,而且还做成了,自然让人既羡且妒了。

  有许多人更是觉着杨震今后在朝中的势力会不断的增大,尤其是当太子成年后,感念他这次的鼎力相助一定不会亏待这位恩人,所以便也开始多与杨震接触,希望能投到其门下。

  对此,杨震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对这些官员也是若即若离的。他很清楚,作为锦衣卫都督的自己注定了只能做一个孤臣,若自己也跟一般朝廷官员们聚众成党,只怕天子就要对自己生出猜忌之心了。

  别看一直以来万历对自己都很是信重,这次之事后更是视作真正的心腹,但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万历对皇权的控制欲只会越来越强,到时自己但有一点出格,就可能有大难临头。

  明白这一点的杨震变得格外谨慎,虽然没有太过得罪那些主动靠过来的官员,却也与他们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不能从中获得好处了。因为虽然他不能和官员们有太亲密的接触,可兄长杨晨却是可以的。

  果然,在发现与杨震无法有太进一步的关系后,这些头脑灵活的官员忙转了方向,开始试着与杨晨这个眼看就要坐上工部尚书的侍郎交好。

  天可怜见,作为这天下间最大的包工头,工部官员向来在朝中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更很少会有人主动依附。而现在,杨晨居然就这样获得了诸多官员的投靠,成为了朝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对此,杨震是乐见其成的。其实若论治国的本事,他知道自己远不如兄长杨晨,而且自己的身份又这么特殊,自然是更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了。

  对其他官员的好意善意杨震可以回避,但来自另一重要人物的感谢,杨震却不好避而不见了。

  就在太子之位定下后不久,杨府便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的穿着看着很普通,身边只带了两名仆人,只是当其把一张帖子递入门房后,就是杨震也只能亲自赶出来迎接,并将人带进了书房中进行密谈。

  在只有两人的书房里,杨震仔细打量着这位三十多岁,容貌英俊的中年男子半晌,这才道:“国舅爷是奉了贵妃娘娘之命而来?”

  “杨都督果然见识超卓,在下佩服。”来人似是讨好地一笑。此人正是郑贵妃本家的兄长,郑玉林了。其实他现在还挂了一个锦衣卫百户之职,要论起来还是杨震的下属呢。当然,他二人谁也不会去提这茬儿的。

  顿了一下后,郑玉林才道:“贵妃娘娘对于杨都督你几次相助之德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