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411章

锦绣大明-第411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第三个人知道了吗?”

  “陛下跟奴婢提起的事情?”孙海先是一怔,旋即就想到了是皇帝在之前兴冲冲跟自己说的想要为宫里的奴婢们发一笔银子过年的事情,便赶紧大摇其头道:“奴婢可不敢随意将陛下您交代的话外传,奴婢就是有再大的胆子也……”生怕皇帝疑心自己泄露圣意的他都想要赌咒发誓了。

  不过万历对他倒是颇为信任,见他这么说了,便点头道:“朕也知道不会是你这个奴婢泄漏消息给的太后。”说着又皱起了眉头来。

  “陛下,这事到底出了什么岔子?您可是为奴婢们着想哪,怎么现在却是忧心忡忡的模样?”见皇帝没有疑心到自己,孙海的胆子就大了一些,赶紧试探着问了一句。

  万历忍不住一声冷笑:“也不怕叫你见笑,刚才在太后那里,她已经劝阻朕不要跟国库要银子来给你们发银子了。”

  “啊?这却是为何?”孙海很有些诧异地道。

  “还不是因为那些早被人说了多少遍的大道理,什么公私要分明,什么由奢入俭难……”万历颇有些不耐地随口说道。随后一顿,又嘀咕起来:“那事情就有些奇怪了,怎么深居后宫的母后她竟会知道这事儿呢?到底是什么人给她说的这事,还让她来劝我打消这个主意。”

  在小皇帝跟前伺候了有不短时日的孙海当然看得出来,这是他在自言自语,所以便没有接话。不过他的脑子里也迅速地转着,也想找出那坏了好事的家伙来。

  “这样吧,你帮朕去查查,这几日里有没有外臣家眷来宫里给太后请安的。还有,最近太后又和哪些并不是她宫里的人接触过,都给我查个明白。”感觉被人在身后戳了一刀的小皇帝很有些无法接受这么个结局。

  “是,奴婢一定全力去查,帮主子您查出事情的原委。”孙海赶紧磕头答应道。对于这个任务,他心里还是颇为激动,皇帝把这事交给自己,而不是冯保去查,就说明他已更信任自己了。

  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孙海查这事就更加用心,只两天不到,就把查到的情况单独禀报到了万历跟前:“陛下,奴婢仔细查过了,这半个月来,太后那儿并没有什么外臣家眷前去请安。至于不是慈宁宫那边的人,倒是有去过不少的,其中冯公公也在其列。”

  “冯保?他跑去见太后做什么?”听到这话,小皇帝的脸色陡然就是一沉,因为这事很容易就叫他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一幕。当时也是这个冯保跑去了跟太后告状,这才出了那么严重的风波,甚至可以说冯保才是那次事情里的始作俑者。

  “这个……奴婢就不得而知了。据太后那边的人说,冯保见太后时,还屏退了左右人等,足足说了有顿饭工夫才从太后面前告退出来。”孙海一面说着话,一面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对于冯保这个一直压在自己头上,使自己总也没有出头机会的同伴,孙海当然是怀有深深敌意的。只是他一向掩饰得极好,也很善于把控自己的心思,所以身边并没有多少人觉察到这一点。在皇帝面前,这还是他首次说冯保的不是呢。因为他已明显感觉到,这事皇帝看得很严重,若真能让皇帝确信这就是冯保所为,就够对方好好喝一壶的了。

  果然,在听了他的讲述后,万历的脸色更阴沉了几分,牙齿都不觉咬在了一起:“又是他在坏我好事?他为何总要做这些事情?难道说……”难道说冯保已隐隐看出自己这么做的真实目的了?这让皇帝真是又惊又怒,还带着一点发虚。

  已对万历的心性颇多了解的孙海知道这是个把冯保彻底推到皇帝对立面的机会,所以即便这可能会出现反效果也管不得了,便即再次磕头道:“陛下恕罪,其实在依您的意思查出冯保他去见了太后之后,奴婢还顺便查了查冯保他此前和此后的行踪。”

  “哦?他去过哪儿?”万历根本没在意孙海这个先斩后奏的行为,急急询问道。

  “虽然他在此期间也去过不少地方,但前后却都去了内阁那里。听说还和张阁老说了好一阵话呢。”孙海终于小心翼翼地把最后的杀招给递了出来。

  而在听到这话后,万历自然是立刻就想明白了一切。一定是张居正不想遵从自己的意思拿银子出来,这才找的冯保说项。而冯保也在明知这么做会惹来自己龙颜大怒的情况下,找到了太后帮忙。最后,就是因为太后出面,自己这个皇帝想要从国库里拿点银子出来赏赐宫里的人的想法也无法实现了。

  “好个狗才,竟把算盘都打到朕的头上来了,真真是吃里爬外,可恨!”万历心中怒意勃发,猛地将手边的一只杯子重重地砸在了地上,吓得身前跪地的孙海猛一个哆嗦,差点还被杯中溅出的茶水给烫着。

  “陛下息怒,是奴婢的错,奴婢不该做这些的……”孙海很是聪明地赶紧磕头劝道。

  在呼呼地喘了几口粗气后,小皇帝才把手一挥:“你起来吧,这事你做得很好,惹朕不快的是冯保那狗才!”这次他是真动了怒了,难得的没有称冯保为大伴而直呼其名。

  不过在这个时候,孙海却很识趣地没有开口说话,继续给冯保上眼药。因为他很懂得分寸,有些事情做过了,反而会给人一种刻意而为的感觉。适可而止,才是做大事时该注意的细节。

  在看到皇帝稍微平息了点怒意后,他才安抚道:“陛下,其实冯保他也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觉着这么做不合规矩,这才……”

  他的话被小皇帝有些不快的眼色给打断了:“哼,你是把他想得太高尚了,他是个什么人,朕不比你清楚?他若真是那么大公无私,朕也不会生这么大气了。”

  “啊?”孙海很有些诧异地看着皇帝,心里却大为高兴,想不到皇帝对冯保的猜忌之心竟已到了如此地步了。

  “他一向以大公无私的面目示人,有时候宁可得罪朕也要为那些官员说话,别人都说他是少有的好太监,但却瞒不了朕。他这分明就是在拿朕对他的感情和信任邀买人心!”万历说着又重重地哼了一声:“不过他这么做确实得了许多好处,在朝廷,在民间都得了极好的口碑,想必今后青史之上,他这个权监的名声也会比过往任何一个宦官要来得好。但他却不想想,他这一切都是在出卖了朕的前提下得到的……”

  “你或许并不知道,朕这次所以要想给宫里所有人以赏赐,就是想从根子上削弱他冯保的权势。”话说到这个份上,万历也没有再隐瞒自己心思的想法,反正事情已做不成了,便说出来图个痛快:“而现在,这一切都让冯保拿去邀买人心了,你说朕能不气吗?”

  原来如此。孙海这才明白一切,也为皇帝感到有些悲哀,为了对付冯保竟只能走这一步,而且还没能成功。这么一想,他的眼里早滚滚流下泪来:“是奴婢无能,才使陛下您这么为难……其实陛下,这事您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此话怎讲?”小皇帝一听便是一愣,赶紧问道。

  “杨震杨镇抚不是正和冯保他斗得厉害吗?您若真想出这口气,或许请杨镇抚出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百二十二章    急转直下

  局面在腊月十八之后就突然急转直下,让锦衣卫众人,包括杨震都有些措手不及。

  当时,他们与东厂之间的争斗已越发的激烈,双方各出明招暗招,阴谋阳谋,只想把对方给压下去。虽然锦衣卫在杨震的带领下士气高涨,但东厂却也不甘示弱,靠着长久以来积存下来的底蕴挡住了锦衣卫的攻势。

  不过就在这看似平衡的局面,杨震却已渐渐找到了突破口——在一番明修暗度之下,他又查到了一件可以直接打击冯保和东厂的利器:冯保的本家侄子冯邦安。

  这位冯保养在府上,几乎是当作儿子培养的年轻人也是京城里足可以横行无忌的存在。不过不知是不是早受了冯保的耳提面命,亦或是他本性还算不错,冯邦安居然就没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更别提被锦衣卫查出什么问题来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锦衣卫近一个来月的仔细捜证之下,却也露出了狐狸尾巴。没错,他确实在来了京城之后很是安分,连必要的应酬都很少参与,可在老家时就没有那么安分了,也曾因为意气之争而害死过人。虽然这事因为有冯保这个大人物的插手而不了了之,但苦主尚在,当时的官员也还在位,锦衣卫方面想要追究自然不是太难。

  于是就在十二月十七日,已搜集了足够多的证据后,杨震便命人将这一切都递到了刑部衙门那边,虽然出面的人并不是锦衣卫的,但他相信在如今这个节骨眼里,刑部衙门那边也不敢对此多作包庇。而只要打开一个缺口,接下来对付东厂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可事实却大大地出乎了杨震的意料,这些证据递交过去,竟犹如石沉大海一般,转眼间就没了音讯。就连那个前往刑部喊冤的人证,也在进入那里之后失去了音信,就仿佛从来就没有这么个人存在过和进去过一般。

  “怎么会这样?”当杨震听到看着这一切的下属禀报之后,也为之一阵愕然:“照道理来说,在这个我们与东厂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其他衙门若是遇上这等事情即便不敢过分参与,也得表现得公正些才是,怎会做出如此偏袒的举动来?”

  “这事确实大有古怪。”沈言也很有些奇怪地点头表示赞同道:“就下官所知,之前大人与东厂发生纠纷时,这刑部可是一直保持着中立的,那时咱们的声势还不如现在呢,怎么现在却有了如此变化?”

  “不成,咱们必须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看看刑部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杨震心里已隐隐有了不安,当即有了一个决定。

  可情况显然再次出乎了杨震的预判,比他想象的更加糟糕。当锦衣卫的人状似无意,想要旁敲侧击地打听关于冯邦安一案时,刑部衙门那里却只道根本就没这回事,也没那么个告状的人。之后被锦衣卫的人逼问得急了,对方还把脸一板,毫不留情地将人给赶了出来。

  这下,就更能显露问题了,显然刑部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居然站在了冯保和东厂一边,即便因此可能会得罪锦衣卫也在所不惜。

  而当杨震等人还因此突变而有些惊讶,同时不知该如何应付,以及后悔不该将如此要紧之事交由别的衙门过问时,情况却进一步地发生了恶化。

  之前锦衣卫和东厂在发生冲突而大打出手时,虽然京城各大衙门不怎么好插手,但毕竟他们也是职责所在,总要在百姓面前摆个样子的,所以也曾有不少冲突的双方人手被顺天府或是兵马司的人给拿下过。

  只是这边刚拿下,用不了半个时辰,这些人就会被重新放出来。毕竟谁都知道,如今锦衣卫和东厂已势不两立,自己这些小衙门可不敢招惹这两个特务机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地保持中立,两不相帮,也两不得罪。

  可在冯邦安一事后不久,情况就变了。在锦衣卫与东厂继续争斗的时候,官府方面出动得可比之前要快得多,也果断得多了。而且二话不说,便会把交战的双方都给拿下。只是之后,却没有如以往般很快将人放了,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