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361章

锦绣大明-第361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他的话后,杨晨的神色更显严峻:“竟还有这么回事?这下你身上的问题就更棘手了,武清伯可与陛下关系紧密,你若真将之如实上报,只怕还会大大地得罪陛下,甚至……”说到最后,他的眼里已充满了忧虑。

  感受着来自兄长的关切,杨震心里有些感动,面上却显得很是淡然:“大哥你怕我会因此而被陛下冷落,从而给冯保等人以更多诬陷的机会?”

  “难道不是吗?”

  “如果我就这么把案件定了性自然就如大哥你担心的那样了。但若是此案另有蹊跷呢?”杨震突然问了一句道。

  “嗯?这其中难道还有问题不成?是那林天德从中做了什么手脚吗?”

  “不,他想在这其中做手脚怕是没这个胆量的,不过我却有另一个看法,借此倒是可以去和陛下见个面,趁机再把练兵一事也给澄清了。”杨震很快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而杨晨在听了这话后,先是一怔,随后也不得不点头承认:“你这个办法倒确实是一举两得地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好法子,不过这却需要陛下对你的信任,你真有把握吗?”

  “虽然没有十成把握,但以我对当今天子的了解,七八分成算还是有的。”杨震很有自信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杨震之事,万历的心情可比之前要低落多了。对杨震,他是真有些将之视为朋友的,因为正是在他的劝慰和鼓励之下,万历才度过了前两年最低潮的时光,并靠着他的进言慢慢在朝廷里有了一定的威信,虽然还不足以和张居正他们抗衡,但天子的威仪却已比之前要强盛得多了。

  而且,杨震还不光是他的朋友,更是个得力的臣子。无论是震动京师的元宵节纵火案,还是山西大同兵变,他一出马总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的,这自然更容易让万历将其倚为肱股了。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被他深深信赖的臣子,这次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出了这等僭越不法之事,居然私自练兵,这对万历的打击就尤其严重了。让他产生了自己一直是被杨震所蒙蔽的想法,直想当面问一问他到底是忠是叛,究竟有没有不臣之心。

  似乎是知道了皇帝的不安与不快,这天早朝之后,便有人在殿外禀报,说是锦衣卫镇抚杨震在宫外求见,有要事相禀。

  听到这个消息,万历先是一喜,随即眉头便簇了起来:“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要见朕?莫非他已知道了什么,特意前来分辩的吗?”想到这儿,已经有了些心机的小皇帝便警惕地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只可惜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蹊跷。

  既然杨震都在宫外求见了,万历也不好不见,便道了声宣,他也想看看杨震到底能给出什么样的解释和说法来平息自己的怒意和怀疑。

  好一会儿后,一身飞鱼服的杨震才大步走进了殿来,只看他郑重而略带慌乱的神色,万历就觉着他一定是来叫屈的。这个想法让皇帝的心里更感不快,面色也冷了起来,在杨震行过礼后,便淡淡地道:“平身吧,不知杨卿今日入宫所为何事哪?”虽然称呼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他无论语气神色都已与以往见杨震时完全不同了。

  一直站在皇帝背后的冯保见此情状,嘴角便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来:“杨震哪杨震,这可就是你自己找死了。我们刚出手,你就巴巴地赶来解释,这不是告诉陛下你在他身边有眼线吗?”想到这儿,冯公公的一双眼睛也迅速地在周围那些内侍身上扫过,寻思着是什么人走漏的消息,自己得把这吃里爬外的家伙给尽快除去才是。

  但杨震似乎并没有感受到皇帝的冷漠与不满,只是正色道:“陛下,臣今日求见,为的是一件极要紧的事情,关系到一个与陛下极亲近之人的名声。故而,臣斗胆请陛下屏退左右!”说着深深地施下礼去。

  “什么要紧的事,什么亲近之人,想不到你杨震的脸皮还这么厚,居然拿这个当借口。”冯保眼中更充满了不屑,觉着万历是一定不会答应的。

  可没想到在沉吟了一番后,皇帝却开口道:“大伴,你且带人退下,让朕与杨卿好好谈谈吧。”

  “可陛下……”冯保略微有些吃惊,想要反对,只是一对上万历那双坚定的眼睛后,他却不敢再反对了。这一两年来,天子的威仪渐重,他实在不敢与之正面相抗,只能低头答应一声,然后招呼殿中其他内侍一道退出门去,最后还关上了沉重的殿门,如此一来,殿内君臣二人的对话就不怕被人偷听了。

  看到冯保那虽然不情愿,却最终还是从命退下的表现,万历心里颇感畅快。想到这一切也有杨震的功劳,小皇帝看他的眼神也稍微缓和了些:“如今殿里只有朕与你二人,杨卿你现在可以说明来意了吧?”

  “是,那臣可就说了,希望届时陛下莫要发怒才好。”杨震拱了下手,这才用低沉的声音道:“臣前段时日曾从刘守有那儿得了一个差事,要查一件去年曾闹出不小动静的案子……”

  听他竟说了这么个事情,让万历大感讶异,同时心里也松了口气:“原来他此来是真有别的要事禀报,倒是朕有些想当然地冤枉他了。”想到这儿,皇帝的神色更是缓和了下来。

  只是随着杨震把话说开去,皇帝的神色却又再次变得凝重,甚至是带上了一丝阴沉。半晌后,更是一拍面前的御案:“杨卿,你所说的可都是实情?可有证据能证明此案确与武清伯有关吗?”说到最后几句话时,小皇帝的声音都带着些颤抖了。

  他很清楚,这要真如杨震所言,绝对会是皇家的一大丑闻了,到时候自己也必然会很难抉择,到底是让杨震把案子压下去的好,还是秉公办理为好。

  “回陛下,虽然此案还没有真正查出真相,但与武清伯府有关是一定错不了了,不然之前查案的两名官员也不会是那样的结局了。此事与陛下和太后的亲人都大有关联,臣不敢擅作主张,故而只有进宫请陛下定夺。”杨震确认道,又把问题抛给了皇帝。

  万历的一张胖脸不禁一阵颤抖,半晌才道:“这……朕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了。杨卿,你来说说看,对此朕该如何是好?”不知不觉间,万历又向杨震求教起来,一如当初他感受到来自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方面压力而很无助时一般。

  杨震等的就是他这一问,便在略略沉吟之后,便把自己早准备好的说辞给道了出来:“陛下,以臣之见,如若要还武清伯和皇家一个清白,就必须让臣深查此事,把那真正的凶手给找出来。不然只会让武清伯他担上一个永远也洗不脱的罪名!”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举两得(下)

  “嗯?你说话怎么颠三倒四的?之前说此案与武清伯有关,现在却又说能还他一个清白,朕可就有些不明白了。”万历稍带不满地皱起了眉头问道。

  杨震却也不见慌乱,只见他淡淡一笑:“是臣说得不够细致,这才让陛下产生了误解。臣刚才的意思是,此案与武清伯府上有关,却未必关武清伯本人什么事,只是有人抓住了这一点做起了文章,才使人看着好像是武清伯做下的此等恶事一般。”

  虽然杨震这番话犹如绕口令一般,但万历却总算是明白了他想说的是个什么意思:“你说是他府上的人假借他的名义作恶,却把过错推到了武清伯的身上?”

  “正是。而且此人还算得很是精准,知道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与朝廷的体面必然不会深究此案——毕竟与几个横死的低贱相比,武清伯的名声可就要重要得多了。不过这么一来,其他官员即便口中不说,心里却一定会对武清伯极其鄙夷,甚至是嫌恶,在他们眼中,武清伯便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犯人,只是没有被定罪而已。”杨震进一步剖析道。

  万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结果,顿时神色更显阴沉,猛地一拍桌案道:“当真是其心可诛!此人犯不但做下如此丧心病狂之举,还妄图拉皇亲为其张目,朕定不饶他!还有那些官员,既身为朕的臣子,自当以明示君,怎可如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呢?”

  “陛下英明,臣也是这么想的。”杨震说到这儿,又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自己觉察到的那处不合理的地方,心下了然的他决定再让刘守有他们吃点挂落,便又道:“其实这些还不光是臣的一点私心推断,臣还能从一些细节里看出蹊跷来。”

  “哦?你且说来听听。”万历心里其实还是带着些怀疑的,毕竟这只是杨震的一面之辞。

  “此番刘都督将这个案子交给臣处置时,曾暗示臣可以找顺天府的人查问详情,臣也正是从那边得知可以找宛平县那儿的人查找更多线索的。但是,就顺天府的推官荆展昆所言,其实他们都没有查此案就被刑部衙门把一切都拿走了,此后也没有再接手过此案。所以臣觉着,这是刘守有他故意将臣引向歧途的,为的还是保住武清伯,并治臣一个办案不力的罪名。”杨震将自己心里的猜测道了出来。

  而万历在听了这番话后,神色更显阴沉:“刘守有居然还妄图拿这案子争权夺利吗?看来他确实是认定了此案乃武清伯所为了?”

  “想来应该就是如此了。不过臣有七八分的把握可以帮武清伯洗清这冤屈。”

  万历看了杨震好一阵子,想想他之前所做下的那些事情,便也信了他这番话:“好,那朕就准你继续查处此案,务必要将真凶绳之以法!”

  “臣遵旨!不过,臣却有一点难处,还希望陛下能够相助。”

  “你说。”

  “若要查明真相,臣必须去武清伯府上求证。而武清伯的身份高贵可不是臣一个锦衣卫镇抚带了人就能说查便查的,故而还想请陛下下道旨意。”杨震请求道,心里却有些感叹,若是换了当初的锦衣卫,别说是一个区区的伯爵了,就是王公一等的权贵,他们也是想拿便拿,无须半点为难。

  万历这才明白杨震此次进宫的真正用意,便是一笑:“你呀,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朕为你出头去查武清伯府吧?”

  “陛下英明。”杨震赶紧点头道,对此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下旨什么的太过郑重了,也会让朝中其他官员产生什么想法反倒不美。这样吧……”皇帝说着把手伸到了腰间,取下了一直佩戴的一块龙形玉佩放到了御案之上:“你拿朕这块玉去给武清伯一看,他就会照你的意思做了。”

  杨震赶紧上前一步,把那块色泽温润,触手和暖的玉佩捧在了手中,郑重地一拱到地:“多谢陛下对臣的信任,臣必不负陛下重托,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为武清伯洗脱冤屈。”

  “唔,朕相信你的本事。”万历满意地一点头:“只要你能办成此事,朕定会重重赏你,到时你只管说便是了。”

  本还在思索怎么把第二件要说的事找个由头提出来的杨震闻得此言便已有了主意,当即拱手道:“陛下,臣倒确实有个不情不请,希望陛下能够答允。”

  “却是何事?”小皇帝心情好了许多,便顺口问道。

  “之前在山西查案时,臣曾被蒙古鞑子袭击。虽然当时臣身边的京营将士拼死作战,可在与鞑子作战的过程里,依然一直处于下风,即便在兵力上咱们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