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149章

锦绣大明-第149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的笑容才刚起不久,就又听到了赵乐阳接下去的转折:“但是,还请东翁先看了杨县令的这份陈述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向巡抚大人弹劾他的罪名吧。”

  “嗯?”沈千源脸上的笑容陡然就是一僵,他明显就感觉出了事情有了转折。好在他还不是个一意孤行之人,便伸手取过了赵乐阳刚拿来的那份公文,翻看起来。看了一半,他的眉头就簇了起来,待看完后,他更是满脸的难以置信:“这事会不会是他杨晨编造的,为的就是掩饰自己的过错?”

  赵乐阳刚想要说什么,沈千源却已经自己给出了答案:“不,这是确有其事。这上面还有锦衣卫的人参与了此事,没想到诸暨县的一系列事故竟都与白莲教大有关联,而且还被他们查出了隐藏在民间的白莲教妖人。这下,他们不但无罪,反倒是有功了!”说到这儿,他的目光一垂,重新落到自己那份花团锦簇的文章上,顿时觉得自己这篇就是个笑话了。

  只要事涉白莲教、锦衣卫就不能以正常的官场规矩来判断了。现在杨晨与锦衣卫的人联手捣破白莲教在诸暨的窝点,势必会给上面的人一个干吏的形象,而这时候他再弹劾杨晨就成了妒贤嫉能了。而更叫沈千源感到头疼的是,杨晨在文中还注明了因为事涉非常,他也已越级行文巡抚衙门,这让他想瞒下此事都做不到了。

  虽然杨晨这么做有悖于官场规矩,但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一旦关系到白莲教这等要事,一切都可从权。但沈千源却明显能从杨晨的字里行间里看出他的用意,就是提防着沈千源为了整治他而为。这种心照不宣的手段,只叫沈千源有一种吞下苍蝇般的恶心却又无力的感觉。

  “这个诸暨县令杨晨别看他年纪不大,可这手段却着实高明得紧哪。”沈千源在心里重新开始判断杨晨此人,不敢再如之前般小觑这个下属了。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即便杨晨没有向巡抚衙门上书,一旦看了这份文书后,他也不会再弹劾杨晨了。因为这事还有另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看着呢,锦衣卫必然也会把事情上报,要是他们与叶巡抚提及此事,只怕自己就更成卑鄙小人了。当然,对于诸暨县中那些小官吏以及百姓也是此事的见证者这一点,沈知府是直接忽略掉的,在官场中人眼中,这些人压根就算不得什么。

  见自家东主怔怔地在那发着呆,不断改换着脸色,赵乐阳不觉有些担心他会因为放不下这张脸而硬着继续弹劾杨晨了,便赶紧劝道:“其实东翁在此事上也是大有功劳的。若非东翁你之前给赵邦甫的那番话使杨县令有了压力,想必他是不会立下这等大功劳的。”这就是领导的好处了,一旦下属立了功劳,无论你之前是个什么态度,总能有个领导功劳的。

  看出赵乐阳这么说话用意的沈千源也不点破,只是一笑道:“赵兄你所说也有些道理,不过本官还是小瞧了杨晨的本事,倒真有些惭愧了。现在本官倒有些庆幸自己这段时候如此忙碌了,不然这封弹章一旦送到杭州,与杨晨的陈述一对照,本官在官场上的名声可就完喽。”说着又是自失一笑,很干脆地将案上的那份辛苦写就的弹章拿起撕成了碎片。

  眼见他如此动作,赵乐阳才终于松了口气。看来自家东主还不是太过计较自己面子上的得失,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消息。随后,就听沈千源道:“对了赵兄,这就有一份文章需要由你来动笔了。”

  赵乐阳只略一怔就明白了自家东主的意思,既然弹劾不了人,沈千源就要以上司的身份来分润杨晨的一些功劳了。毕竟作为绍兴知府的他在今年的局势下,也是很希望用一点功劳来掩饰这场水灾的过失的。

  “是。在下这就动笔,一定赶在明日把文书投往杭州。”赵乐阳忙点头应道。

  “唔,那你去吧。本官也有些累了,且去歇息一会儿。”

  杭州城,锦衣卫千户所所在地。

  看着手中这份从诸暨送来的密报,唐枫这段时日里的阴霾神情终于渐渐地散开了。

  他们这几个月来的日子倒也不能说难过,毕竟在把沈卓和安离扳倒之后,这杭州城里已没有人再敢为难他们。锦衣卫的威风也就慢慢重新出现了。

  可也正因为没有人再敢招惹他们,也导致唐枫他们这段日子以来一直都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他们这些人一下就变得不再被人重视,不但朝廷那边对他们不闻不问,就是杭州当地官府也对他们敬而远之。这就是他们这些外派的锦衣卫的为难之处了,要想有权,就得与掌握一定权势的镇守太监搞好关系,而这当然得是投靠到人家门下当一走狗。而想要独立自主,却又难有作为。这实在是个两难的抉择。

  当然,对唐枫他们来说,是没有这方面的难处的。在把安离斗倒之后,他们已彻底与宫里的太监们成了对头,新任的镇守太监是怎么也不可能接受他们的。

  而这还不是最叫唐枫感到揪心的,最叫他烦心的,是从京城传来了消息,冯保和刘守有可一直都没有忘了他们呢。他们一直在等着,等之前武昌与杭州的事情冷下来后,就会想法把唐枫他们投往别处。到那时候,他们就彻底再难有翻身的机会了。

  面对如此局面,唐枫他们只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要立功,让自己重新被人所注意到,只有这样,冯保才不敢下黑手。但眼下的情况,却使他们连想立功的机会都找不到,这才让他们很是难受。

  但今日,在看到杨震送来的,有关他在诸暨悉破白莲教阴谋,挽救了整县百姓的事迹后,唐枫就觉得自己一直在苦等的机会终于到了。虽然觉着自己抢过杨震一人所立的这个功劳很有些不好意思,但事关这么多兄弟的将来,事关自己心心念念想要为翟千户报仇雪恨的心愿,他就只能厚颜一回了。

  “反正这功劳依然少不了你杨震的,我不过是以把你派往诸暨追查白莲教一案而分些功劳,想必你也不会太过介意。大不了待今后我再还你便是了。”在心中如此给自己找了理由后,唐枫也开始着手写就一份关于自己领导下破获隐藏在诸暨县民间的白莲教逆贼的文章了。

  还是那么句话,很多时候,你所立的功劳未必全是你自己的,更多的却是属于你的领导与上司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临别前夕(一)


  身在诸暨县城的杨家兄弟可不知道各自的上司都在摘取他们的桃子,因为他们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办。

  虽然大水已然退却,粮荒也已解决,就是与他们为敌的郦家也被彻底拔除,但县里的事务却依然繁忙。比如重修浦阳江堤,毕竟如今才刚到三月底,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又有一场大雨袭来,汛期才刚刚开始呢。

  好在此时的杨晨在民间声望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衙门里更是人人听从指令,所以在他一声令下后,修堤工程就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而更有利的是,杨晨前一世本就是水利系毕业的大学生,后世更加科学和有难度的水利工程他都要干,眼前这点事情自然难不住他。

  在杨晨的整体谋划和指挥下,新的浦阳江堤便以一个从所未有的高速开始渐渐出现。而更叫那些民夫和官吏们惊叹的是,只要按照杨晨的意思修筑堤坝,无论是用料还是工作量都要远省于以往,而且看坝体的情况,却又比以前的堤坝要坚固得多,足以保一县生灵的平安了。

  见杨晨竟有如此高明的手段,全县官民对他自然是更加的尊敬与服帖。民间更不时有传言流出,说这是上天眼看着诸暨百姓深受浦阳江所苦,才降下这位杨县令来解救大家的。若不是杨晨一力否决,只怕堤坝尚未修成,江边就要多一座杨公祠堂来取代以往没什么用的龙王庙了。

  如此一来,就更激发了全县百姓的干劲,只差不多三个月时间,江堤就已重新矗立在了浦阳江边,以迎接可能到来的新一轮的洪水考验。这回老天算是帮了诸暨县官民一把,在三月雨停之后,就没有再出现太过猛烈的降雨,总算让这次的工程得以安安稳稳地修建成功。

  而所有参与此次修堤工程的人都深信,这一回,有此江堤的守护,就足以保诸暨县五十年的太平。人们再不必像以往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某个汛期的夜间又有大水漫进城来了。

  这样一座保民安境的长堤的修筑,可比其他任何为官清廉或是平复冤狱都更叫百姓感念至深,一时杨县令之名人人传诵,很快都传遍了周围各府县。以往对杨晨这个年轻县令还不怎么当回事的其他同僚,此刻对他更是刮目相看,甚至一些临近州县的官员还特地前来向他讨教如何筑堤。毕竟江南地区有着太多的江河湖泊,水患总是悬在官员头顶的一柄利剑,叫人不敢不慎重对待。

  而在堤成之后,杨晨再不能否决百姓们的一片心意了,只好同意大家将此堤命名为杨公堤,并在堤前刻碑题字以示纪念。这条长堤的寿命却远远超过百姓们的猜测,此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吹雨打,江水侵蚀,却依然挺立保护着诸暨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后世修堤者所膜拜。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当杨晨忙于修堤一事时,杨震也在忙碌着,忙着继续寻找白莲教徒的下落。虽然他硬是把白莲教徒的身份栽到了郦承纲他们身上,可他心中却明白得很,县里依然还隐藏着白莲教徒。

  虽然在平息了骚乱,度过难关后,县城也恢复了平静,再不可能叫白莲教徒找到任何的空子。但杨震却依然咽不下这口气,要不是他们暗中焚毁了常平仓,之前他们也不会如此被动,他自然想找到敌人,给以回击。

  可说来也怪,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似乎这些白莲教徒就像是从来没有过一般,任他如何费尽心思去寻找,也没有半点头绪。

  待到四月中,随着长堤修建得如火如荼,杨震手底下能用的人是越发的少了,也就蔡鹰扬、阮通和王海还跟着他仔细查找,就连魏勇这个真正的下属,也因为对此处的熟悉,而被杨晨要去帮衬着修建江堤去了。

  当然,在经过郦家之事后,杨震在县衙中的地位已是极高,也没有人再敢轻视他了,甚至可以说不少官员还对他有所畏惧。毕竟他锦衣卫的身份已然公开,官场中可没有几个人是不怕锦衣卫的。

  但这却并不能帮他查找那些白莲教徒的下落,在二十多日的明察暗访之后,杨震依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这就让他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本次行动了。或许,那些隐藏在俞长丰身边的白莲教徒,早在杀了他后便偷偷溜出城去了。

  就在杨震还在犹豫,是否该放弃时,一人的到来,彻底让他不得不停下来了。

  四月十七,当杨震在中午转到县衙时,一名留守的衙役就很有些忐忑地向他禀报道:“杨大人,有个从杭州来的客人指名要见你,说是有要事。”自那次之后,这些以往还与杨震兄弟相称,或叫他二郎的衙役都只敢叫他大人了。

  “杭州来人?”杨震略皱了下眉头,隐约猜到是唐枫派了人来。或许是自己上报的事情已被更上面的人所知,朝廷这是要嘉奖自己一番了。这让他心中暗笑,没想到这等栽赃嫁祸都能得到朝廷的封赏,看来如今大明朝里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