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89章

唐朝好地主-第98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大唐兵甲天下,哪个敢来进犯?”长孙无忌道。

    “魏国公,你说这话,你自己能信吗?就算是大唐如今北灭突厥东平高句丽,可不也还有吐谷浑犯事?蛮夷之所有为蛮夷,就是他们往往连自己的首领都没有,他们行事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一场大灾,可能他们就会来劫掠犯边。”

    “大唐的封臣们,都是为大唐建功立业,立马汗马功劳的。如今封建边疆,为朝廷屏藩,可以说,封臣们为了封地付出了巨大,而朝廷现在虽强大,也不可能在边疆封臣之地遍驻兵马。封臣们的领地安全,不能仅寄希望于蕃人不来犯,也不能指望现在封地上的那一点点的护卫。”

    “为了封地安全,也为了大唐的边疆安全,给封臣们增加兵额,这是必需的。”

    “赵王,你说的是有道理,但给封臣增兵,这可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先例不好开,朝廷怕以后控制不住。”

    李超却只是一笑。

    “有什么控制不住的?封臣的兵不能离开封地,就算增加,也是数量有限。而且我的提议增加的兵额并不多。”

    “可是你却要求朝廷把民兵的指挥调动之权归封臣领主。”

    “但封臣领主也一样受朝廷的统辖指挥。”李超道。

    长孙无忌沉默。

    “魏国公,我所提的这些,并不是站在封臣的身份提的,而是站在大唐,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的。封地设立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是屏藩大唐。如果连点武力都没有,又如何屏藩大唐?难道朝廷要让封臣们到边疆送死?为了有一天,让封臣被蕃人屠戮吗?”

    “给封地增加兵额,把领地民兵的指挥权交给领主,甚至朝廷在封地上的驻军,也应当归由领主指挥。同时,我希望朝廷可以将领地的税收一半交给封臣。”

    “赵王说的这些话,我回洛阳后会禀报陛下的。”

    李超笑笑,“陛下现在还不回来吗?”

    “年前就会回来。”

    ·······

    “殿下,下次我一定能击败你。”

    演武场上,有些鼻青脸肿的李璟很不服气的对承乾说道。

    承乾脸上也肿了一块,不过他毫不在意,反而觉得酣畅淋漓。

    “哈哈,我等着。”

    饭后,长孙无忌与承乾一起离开赵王府。

    “殿下,你们刚才的打斗也太危险了。”

    “只是切磋而已。”

    “你脸都肿了。”

    “没事,这算不了什么。”承乾不以为意。

    长孙无忌叹惜一声,“殿下,回宫之后收拾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去洛阳。”

    “去洛阳做什么?”

    “这次我奉陛下之命回来,就是接你去洛阳的。”

    “皇后快不行了。”

    承乾惊愕转头,“什么?”

    “陛下从登州启程返京,可行至汴州时,皇后病发,陛下只好以巡视洛阳为名,暂时移驾洛阳,为皇后医治。但,情况很不好。”

    皇后一直有气疾,而这一次却相当严重,几乎是如山崩一般来的凶猛。现在皇后全靠老参灵芝等吊着命,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承乾紧咬着牙床,瞪大着眼睛。

    “这不可能。”

    四年前皇后出京时,母子告别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皇后还那么的年轻,才三十多岁。

    “可能与皇后今年生下新城公主有关。”

    皇后三子四女,在登州这三年半,皇后又生下两女,晋阳公主与新城公主,加上早年生的长乐公主与城阳公主,还有承乾三兄弟,皇后有三子四女。

    “那请老师去洛阳,老师一定有办法的。”承乾急道。

    长孙无忌摇头。

    “我们找到了药王孙思藐,可皇后的病已经药石无医,无力回天啊。赵王,他并不是医。回去收拾下吧,赶去洛阳见皇后最后一面。”

    “不,调头回去,我要接赵王,现在就去洛阳救母后。”承乾固执的道。


第1186章 退位禅让

    洛阳城里响起悲鸣的钟声。

    丧钟长鸣。

    洛阳行宫,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不肯放开,伤心欲绝。

    二十余年的夫妻,就这样到了尽头。

    四岁的李治,两岁的晋阳公主兕子,一岁不到的新城公主站在皇后的床前。

    皇后脸上带着笑容,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承乾跪在皇后的床前,泪流满面。

    他与李超和长孙无忌千里迢迢从汉京赶来,日夜兼程,刚到洛阳,只来的及见上最后一面,皇后就逝去了。

    “陛下,请节哀!”李超安慰道。

    李世民只是握着皇后的手,对李超的话恍若未闻。

    承乾抓住李超的手,“老师,救救母后,救救母后。”

    “殿下,皇后已经走了,节哀顺便。”

    “不!”

    帝王也有悲哀,也会伤心。

    李超看着皇后周边的李世民和承乾、李治、兕子他们,心里也很堵。长孙皇后是他极为敬佩的一个女人,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同时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可如今的贤后,却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崩逝了。

    如果有特效药,李超一定会帮助皇后。

    可惜皇后的病来的快,更加无治。连孙思藐都来了,一样无力回春。

    李超拍了拍承乾的肩膀,“逝者已逝,让皇后早安息吧。让宫人们为皇后料理后事,殿下若是心中郁结,可以来找我聊聊。”

    “逝者已逝!”承乾念叨着这四个字,苦涩无比。

    长孙无忌也怀着沉痛的心情劝说皇帝。

    钟声还在一记又一记的敲响着。

    长孙无忌抱着新城公主,李超抱着晋阳公主,承乾牵着晋王,李世民有些精神恍忽的移动着脚步。

    宫人已经开始为皇后料理后事,李世民三步一回头。

    ???????

    汉京。

    皇后的灵柩已经运回,她将葬在汉京附近的皇家山陵。

    贞观十二年的冬天,是一个萧瑟的冬天。

    刚结束了征辽之战,一举荡灭了高句丽,而年初的林邑也被灭了,再加上年底结束的征吐谷浑之战,大唐的贞观十二年功绩赫赫。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后却崩逝了。

    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皇后的丧事之时,他不理朝政。

    “陛下。”

    宫中,一群宰辅入宫面圣。

    李世民披散着头发,胡子也没有修剪,穿着的龙袍也是敞开的。

    “诸位爱卿,坐。”李世民声音有些嘶哑。

    二十七位宰辅,还有太师李超、太子李承乾。

    自从皇帝回京,就不理政事,甚至连宰相都不见,连太子都见不到皇帝的人。今天皇帝却召集了帝国的所有宰辅齐聚。

    “朕要退位!”

    李世民一字一句说出了四个字,却震惊了所有人。

    退位?

    皇帝才三十六啊!

    “赵王、房相,现在草诏,朕即日退位,由太子承乾继位,朕以后是太上皇。”

    众臣们面面相觑。

    主动退位为太上皇?

    这让人不由的想到了北周,北周宣帝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即位仅一年,就主动禅位给自己的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当了太上皇。而此时这个太上皇才二十岁,新皇帝更是才六岁。

    宣帝把皇位传给六岁的太子,自己整天沉湎酒色,结果当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七岁的周静帝也只当了八年皇帝,最终禅位于杨坚。

    当然,本朝也有太上皇。

    但李渊是当年玄武门之后被迫传位给李世民,憋屈的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还是发起了复辟,最后惨死。

    而现在,大唐如日中天,皇帝也是武功赫赫,这个时候却因为皇后的崩逝就要禅位?

    “陛下,不可!”

    皇帝不视事的这段时间,朝中基本上是以房玄龄为主在理事,现在皇帝要退位,房玄龄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长孙无忌、马周等一个又一个宰辅也纷纷劝谏。

    如日中天的大唐,武功赫赫的皇帝,在这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要退位?

    三十六岁啊,这个年纪,许多太子都还没当上皇帝呢。

    李世民以宫变夺位,但也仅做了十二年皇帝而已。这十二年里,大唐扫灭了突厥、林邑、吐谷浑,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达到八千多万贯。

    大唐拥有八十万兵马。

    大唐强盛无匹。

    只做了十二年皇帝的李世民,却已经达到了秦皇汉武的功绩高度,将大唐带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贞观盛世已经来临。

    皇帝的这个年纪,还能再当二三十年政。

    三十年,三十年后的大唐会是什么样子?

    必然是一个大大的盛世。

    可皇帝居然要退位!

    不,没有一个宰相肯同意。

    李超也很意外。

    “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然逝者已逝。陛下,你还有大唐,还有这万里江山与亿兆子民,天下需要陛下。”李超劝说。

    李世民却只是道,“太子今年十八了,也是一个父亲。太子学习政务十二年,也几次监国,表现极佳。朕把大唐交给太子,朕很放心。而且太子也还有你们,朕相信你们会辅佐好太子。”

    “陛下如果需要时间调整,臣等也会给陛下时间,但请不要直接摞挑子。这段时间,可以由太子暂时监国,直到陛下休养好了,重新视事临朝。”李超说道。

    房玄龄等也支持李超的这个提议。

    皇帝累了,可以休息,由太子暂时监国,但退位,这是万万不可的。皇帝退位,天下都将震动。

    太子监国,大家还能接受。

    “太子监国与朕退位有何区别?”李世民摇头,他的眼睛通红。

    “陛下,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李超问。

    李世民叹息,“朕如何睡的着,只要朕一闲上眼,就满脑子都是观音婢。”

    “陛下,不如让御医为陛下开安神的药物,陛下先把一切都放下,好好睡上一觉如何?”

    李超踏出皇宫,对着深冬的太阳深深的吸了口气。

    在一众宰辅的劝说之下,皇帝总算同意了由太子监国,而不再要立即退位禅让。

    一众宰辅出宫,都长吁短叹。

    谁也料不到,皇后的崩逝对于皇帝居然打击如此之大,竟然让皇帝意志消沉到不能理事,甚至要禅让退位这么严重。

    “今天多亏文远劝谏,要不然事情就麻烦了。”房玄龄站在台阶上对着李超道。

    “希望陛下过些天能振作起来吧。”

    “文远为何要拒绝陛下的任命?”房玄龄问。

    在殿中,李世民要让李超拜相。

    可是李超拒绝了。

    皇帝已经回京,虽然太子继续临国,但汉京留守朝廷已经算是正式完成使命。因此汉京留守和辅政大臣这两个头衔也成了过去式。

    李超拒绝拜相,也就再次成了只拥有一个太师衔的闲人。

    “这个时候,需要文远你。”房玄龄有些忧心忡忡的道。“太子殿下最信任的是你,陛下也信任你。”

    “在京城呆了七年,我很想出去转转,回长安灞上老家看看,也去我的各处封地看看。再过几年,我的孩子也要前往封地就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