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56章

唐朝好地主-第95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族志,氏族指的就是士族。这本氏族志,就是皇帝授意,要对天下的士族重新排个名。氏族志分为姓与族两部门,天下士族姓氏排名,还有天下士族的家族排名。

    负责主修的五位高官里,除了马周是寒门出身,其它的四位都是士族出身,高士廉是关东渤海著姓。韦挺为关中郡姓,岑文本南方望族,令狐德芬则是代北右族。

    得了皇帝的旨意,他们倒是很用心,动作很快。

    他们很快完成了氏族志的草本,并呈奏皇帝。

    结果皇帝看过之后,却是非常不满意,直接退回来了。

    “被陛下退回来了?你们是按什么标准修的?第一等又是谁呢?

    李超一听氏族志,马上心里有了些底了。

    “修书讨论之书,高相等提出以北魏以来的士族郡望为标准,因此我们定的第一等是博陵崔氏,以崔干家族为第一等。”

    李超不由的笑了。

    “你们把博陵崔氏放在第一等,那把皇族置于何地呢?”李超问。

    马周也不由苦笑,当初他们接到这任务的时候,还只是以后皇帝要按北魏以来的传统,修一本士族谱序的书,这种书过去是常修的,就是定士族谱序。

    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让士族真正鼎盛的开端,到了南北朝时,士族更是达到了顶峰。许多寒门地主也纷纷依附士族,甚至假充士族之名,各种攀附。因此,才会有士族谱序,明定士族,把那些来历不明,依附、假冒的寒门庶族地主给清出去。

    他们以为,这次的氏族志也是这样呢。

    因此定等级的时候,自然是按照郡望来的。

    结果就把如今五姓七家领袖的博陵崔氏第为第一等,崔氏为姓之首,博陵崔家的家主崔干家族则成了第一族。

    至于皇家。

    皇族是出自陇西李氏,因此排在了第五。

    “第五?”李超再次笑了。

    堂堂皇家,你给排在了第五。

    五姓七家,算是最后一名了。

    李超笑着摇头,“怪不得陛下会退回,你们连陛下的心思都没弄明白。你认为,陛下为何要弄这本氏族志,难道就是为了给崔郑捧起来?”

    马周捏着自己的胡子,也是无奈。

    “三郎为我分析分析!”

    李超望着马周,“你先说下你现在的想法。”

    “我觉得陛下修氏族志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士族,尤其是关东士族!”

    “错错错!”李超连说了三个错字,“你大错特错矣。如果你按着现在这想法再修氏族志,回头肯定还要被陛下退回的。”

    “为何?”

    “因为你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明白陛下修氏族志的真正本意!”

    马周这下茫然不解了。

    “你得先跳出氏族志本身,先看看陛下提出修此氏族志的环境。陛下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早不修晚不修,要在这个时候修?”

    李超见马周不说话,便直说道,“武德时朝廷没说修氏族志,贞观前三年也没说修,陛下此时却说修氏族志?眼下是什么时候?武德四年底,刚刚经历了汉京之乱后没多久。”

    “而且今年朝廷刚举行了科举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县试,录取了五万名秀才。”

    “还有一件事情,朝廷今年还平定了岭南两次地方豪强做乱,改羁糜为直辖。再又有,湖南梅州蛮叛乱,朝廷大军入湖南?????”

    ??????

    “现在,你结合这些事情,再想一想,氏族志这个时候修是不是与这些事情有关联?”

    马周似乎顿悟。

    汉京之乱,大批关陇旧阀和关东士族受到牵连。科举考试,也更是完全打破了士族的垄断,大量的寒门地主阶层正在靠着科举入仕,岭南、湖南等发生的事情,也表明着旧地方豪强在没落。

    “文远,陛下是要重新调整士族?”

    李超笑着道,“陛下可不止是要调整士族,他是要全面调整整个大唐的新旧阶层。”


第1147章 天下家族,排名第三

    “走吧,回屋里说话,外面挺冷的。”李超刚才练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这里聊了会,便有些冷了。汉京还是不如岭南的,从交州出发时,穿两件就行了。到了汉京,现在已经得穿皮袍或棉袄了。

    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袄,棉布袍子里面夹着棉花,看起来显得有些臃肿,但确实非常暖和。比起过去衣服里夹的丝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许多贵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买棉袄穿了。

    比起皮裘来,棉袄虽然现在也挺贵,但还是便宜的多。况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让马周先坐着喝茶,自己去冲了个澡换了衣服。

    “你们上次编的氏族志,应当没我灞上李家之名吧?”李超笑着坐下。

    马周有点小尴尬,灞上李家如今确实红红火火,李超大名更是天下皆知,但之前他们确实没把李超编进去。因为氏族志是士族排序啊,李家哪算士族。老铁枪,那是个老府兵。李超,被老和尚收留的弃婴小沙弥啊。

    李超笑着拿起一个蜜桔剥了起来。

    “尝尝,江西广丰蜜桔,非常甜。北方可没有这么好吃的桔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要说桔子,最好吃的还是江西的。江西赣州还有橙子,也是非常美味。岭南的荔枝啊、波萝啊、芒果啊、椰子啊,也都好吃的。”

    马周也拿起一个金黄的桔子剥起来。

    “之前我们确实没有把李家编进去。”他承认。

    李超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如我义父齐郡王家,还有老程等诸多郡王国公等开国勋臣,只怕也都不在其列吧?”

    马周点头。

    氏族志,之前都是按郡望来的,哪一个能进入其中的,不得是几百年的士族,一郡之望,甚至是如崔郑这些千年世家。连皇族,都只能列在第五。

    当今的许多勋贵,那些山东豪杰出身的军事新贵,出身多是些小地主甚至是农民,哪可能有资格列入。

    李超慢条斯理的撕着桔子瓣上白色的经络。

    “这不就对了嘛,朝中王公贵族们多数被你们扔下榜,皇族列第五,反倒是崔郑等你们排在最前面,你说陛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当今坐天下的是李家,朝堂之上的是谁呢?

    是李超那一群军功新贵们,这些人多不是士族,更不是世家。而崔郑等老牌士族呢,虽然崔干也当了侍郎,但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

    大唐取得天下之初,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

    关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西魏北周到隋,关陇贵族是相当得势的,但在隋朝开始解体,到了唐后已经远不如从前,经历了此次的汉京之乱后,可以说关陇集团已经被打入泥底。关陇贵族是以武力起家的,到了如今,偃武修文,文武分开,武将受到极大限制,加之关陇旧阀站错队,自然也就一撅不振。

    江左和代北的士族,在隋末就已经没落了。

    唯有关东士族,虽然在东魏北齐时代,就大受打击,但在隋一统天下后,隋朝恢复汉魏礼制,关东士族又很快的凭着他们的千年底蕴起来了。

    甚至凭借着他们向来的联姻策略,关东士族迅速的借着与勋戚集团联姻,又爬了上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这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弟,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李世民要修本氏族志,难道还是要走魏晋南北朝的老路?

    隋文帝当年弄出了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这一套的。从科举诞生,到如今新科举的推行,可以说朝廷一直以来就是要实行一种全新的选才选官制度,要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

    “还望三郎指点迷津。”

    李超也没小气,“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

    “只以当下官爵高下做等级?”马周大惊。

    之前的那版氏族志,不但李超没能列入,他马周也是一样的没列入的。

    因为他虽是宰相,可他连小地主出身都不是,真正的黎民百姓。

    “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刚才我也说了,你先弄明白陛下为何要修氏族志,知道陛下的目的,那么就好办了。陛下是要给崔郑等揍臭脚吗?当然不是,也不是为了尊崇那些什么千年百年世家。修这个氏族志,根本目的,还是要把如今大唐的社会阶层,重新排个序,这是为了稳定秩序。”

    皇帝是要打造一个大唐的士族体系,也就是说,这些士族不论从前,是从大唐开始算的。如马周,过去只是个穷人子弟,黎民百姓。但他如今是大唐的宰相,中书省的次官,爵位还是实封国公,有封地的顶级爵位。这样的马周,当然能列入大唐的士族之中,甚至还能排名靠前。

    如李超,就更不得了。大唐异姓臣子中唯一一个亲王,功高着著,又是太师。还是皇帝姻亲,因此就算他以前不是世家士族出身,但大唐的士族中,灞上李家也有一份,还一样得靠前。

    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士信、李绩、单雄信、牛进达等等这些当今朝廷的顶级勋臣,他们过去都不是士族,但从今往后,他们都将成为大唐的新士族,并且是要排名靠前的。

    这,才是李世民真正修氏族志的本意。

    马周他们连这个都搞不明白,还修个屁的氏族志,把崔干列为第一等修出来让皇帝添堵吗?

    皇帝做的这事情,是有背后深层意义的,是为了巩固大唐帝国的统治。对皇帝来说,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李超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这些人,才是自己人。崔卢郑王李等算什么?

    马周得了李超的指点,拜谢过后连忙赶回去了。

    李超却坐在客厅里皱眉。

    他没料到氏族志还是修了,只是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

    历史上,李世民修氏族志,当然也有抑制关东士族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打压士族,他是要搞新门阀和世封制。

    历史上,李世民后来搞世封刺史,氏族志就是相辅相成而出台的。

    现在李世民还是弄出了氏族志,因此李超可以说一眼就能知道李世民想的是什么。他要搞一个大唐的新士族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唐贵族体系,这个制度目的当然就是新贵族的全面夺权了。

    新贵族取代旧贵族,这对朝廷来说是有利的,新贵族才是自己人。

    对李超来说,这个氏族志对他对李家对那些勋戚们来说,也有好处。好处还很大,这是大大提升他们地位的。可以说,汉京之乱后,皇帝迫切的需要加强统治,多获得支持者。

    一个汉京之乱,最终让大唐割裂,虽然最终李世民凭着强硬的手段,以武力镇压了叛乱,还清洗了许多反对者,但这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他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再来一次。

    让陪他打江山的臣子们站上来,同时也是对崔郑等旧士族留一个位置。虽然地位降了,但还是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特别是如今新科举推行,对于旧士族还是影响极大。过去相当于旧士族们直接垄断了,现在他们得出来跟寒门地主子弟同场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