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23章

唐朝好地主-第92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听了几次之后,确实大多数人都愿意来听课了。李超确定,他们肯定不是冲着每次发的那点小礼物来的。

    其实礼物也没什么,一般都是一本讲经的小册子,是当期讲到的经文篇章,还会附送一张报纸啊,有时会送几个包子馒头,给大家当作午餐。

    这种讲经,跟平时的扫盲班是不同的,扫盲班主要是教大家识字和算术,而这个讲经,则主要是讲解圣人经典。

    柯山以前没读过书,后来学了点,算是勉强能写自己名字。每次陪着李超来听讲,一开始确实只是做陪。但现在,他已经能听的聚精会神了。

    圣人的经典,通过官员、老师们的讲解,他也能领会了。

    “范县令讲的真好,比其它几位讲的都好。”

    “履冰可是进士,将来说不定还能成为宰相的。”李超笑着说道。

    周日的讲经一般为一个时辰,讲经结束后大家也可以自由讨论交谈。每次讲经后,也会有募捐活动,但都是自由的。募捐得到的钱财,则是捐给教育基金会,用于学校教育。

    甚至在讲经结束后,也会有一个议会。

    议会就是一个学区里的居民和商人们选出代表,出任议员。对于一些民事纠纷等,可以不用直接去衙门告状,而是在议会上提出,由议员们组成审议团,对纠纷双方提问、取证,最后做出裁判。

    这种议会,其实就是在实行过去宗法家族的权力。

    地方上向来讲究皇权不下乡,乡村主要还是实行自治。由地方大族、乡望人物主持公道,一些民事纠纷由他们主持裁决。

    只有遇重大案件,比如刑事案等,才会上报县衙。

    而在琉求,这里绝大多数都是新移民,并没有过去乡下那种大宗族。因此李超推出了这种学区议会。

    以学区来划分区域,比如琉求内城,就有九个学校,因此设有九个学区议会。而在城外,是每个屯庄有一个学校,因此一个屯庄就是一个学区。

    学区的议会,由本学区里定居的居民以及商人们中推选出来,一般设为十三议员。

    议员没有薪水,属于百姓自治的一个组织,在官方登记,接受官方监管。平时负责百姓自治,纠纷问题由他们在讲经会后主持听审裁决。

    当然,议会也还有一些其它的职责,议员们对于本区的发展有监督和建议权。也可以就本学区的一些问题,向县衙提出建议等。

    学区议会,不受区、乡、镇地方吏员的管辖。

    议会类似于明代的乡约堂,也有部分后世地方议会的雏形。

    李超当初推出这个议会时,跟县令范履冰说的是地方百姓自治,帮助县衙更好管理地方。毕竟一个县,哪怕经制吏现在有六十多,临时编制一百多。但澎湖县五万余人,还有这么多商人往来,甚至还有十几万的山夷也得看着,既要管治安又要管税收还要管理司法诉讼等等。

    衙门能把港城管好就非常不容易了,让他们连乡下也管好,实在太难。

    而虽然各乡设有乡公所、派出所负责民政和治安,但乡公所和派出所才十来个人,要管一个乡几千人,也一样是管理不过来。

    正是因此,李超提出设立议会,来代替过去乡下的宗族自治,最终得到了范履冰的同意。

    县里乡里确实管不过来,琉求又是一个移民社会,缺少了过去乡下的大宗族,乡下这块确实鞭长莫及。

    不过一开始范履冰打算是乡里任命议员的,但李超觉得这种办法不好,不如由百姓们自己推选,最后由乡里同意这一形式。

    议会也没按乡镇区这样来,而是直接按学区。

    如今琉求各地设立小学,这些官立小学设立的都很均匀,每个学校分布均匀,一个学区比起一个乡要小的多,但也有起码几百居民百姓。

    范履冰提议在学区之上的乡一级也设议会,毕竟乡镇里乡公所镇公所的人太少,那几个吏管不了那么多事情,尤其是一些地方上的纷争,如果不管又不行。

    李超却让范履冰慢慢来。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虽然李超抛出这个议会,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只弄成一个村级自治组织。他所图甚大,但图的越大,就越得慢慢来。

    其实议会权力也没多大,他们裁决地方纠纷,也不是拍脑袋就来,更不是只要多数人意见相同就行。

    地方的上的纠纷裁决,也是得按照大唐律法来的。比如贞观律明确的对大唐婚姻有诸多条律,那么就不能违反这些条例。

    大唐规定良贱不婚,那么地方上裁决这类问题时,这个就是底线,不能触碰违反。

    再比如,大唐规定允许寡妇再嫁,那么地方上就不能拦着不许改嫁。其它诸如争产啊争水争田等争端,甚至是打架斗殴等,都得按照大唐律法。

    每个纠纷,必须由议会三分之二的成员赞成后,该裁决才能通过,十三个议员中,必须有九人通过,才算有效。

    一个时辰的讲经结束,范履冰也不由的有些喉咙发干。

    大家鼓掌赞叹,范履冰笑着下台。

    这时有人推来几桶凉茶,也拿来一些包子、饼干等点心,大家也都起座,吃点心的吃点心,喝茶的喝茶,也有人去洗手更衣。

    李超给范履冰递过一杯茶,“讲的不错,不愧是曾经向太子讲过经的。”

    范履冰笑笑,“跟老师一比,我差的远了。老师可是经常为陛下讲经的。”

    皇帝和太子都会经常让大学士和重臣们替他们讲经,讲解圣人经典,也结合时事,他们讲的经自然跟今天这样讲给普通百姓的不一样,各有侧重。

    “你讲的很好,尤其是很适合,百姓们也听不懂太多大道理,就要听你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

    “比起上次老师亲自讲课时我可差远了,上次老师讲课,可是来了三千多人,里里外外全塞满了,甚至还有许多人挤不进来。”

    李超笑笑,“他们来听我的课,主要是因为我的名声而已。”

    范履冰道,“以后有空,我会多来讲讲的。”

    各个周末,各个学校里的讲经,并不是固定的人。官员、老师,轮流来讲课。李超他们在的这个学校,是如今琉求最好的一所学校,也是唯一一所中学,因此每周这里听课的人都特别多。

    有身份地位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这里听课。

    几次下来,现在琉求岛上周末听讲经,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习俗传统。

    喝茶聊天,也不时的会有一些商人、吏员过来打招呼。

    休息了小半个时辰,本学区的议员们便上了台就坐。

    议会开堂。

    县令范履冰也跟其它官员们一道,与李超一起坐在了下面。

    今天议会第一项议题,是本区建立巡逻队的事情。他们要讨论是否要建立本区巡逻队,这巡逻队是由本区的居民轮流当值,还是各自出钱请人。

    虽然这个学区在内城,但毕竟是个移民新城,流动人口也多,因此治安也还是个问题的。哪怕县衙有衙役,可百姓们还是觉得不够。

    经过一阵时间的讨论,最后决定就几个选项做表决,由大家一起表决。

    县令范履冰居住在县衙,但也在这个学区内,因此他也有一票表决权。当主持的议员在上面喊,同意建立巡逻队的请举手时,范履冰心里挺新奇感的举起了手。

    绝大多数的居民都举了手,来自其它学区听讲的,以及外地人,他们坐的是旁听席,没有表决权。

    最后统计,超过八成的居民表示应当自己建立一支巡逻队。

    然后接着表决是由居民自己当值,还是出钱雇人。

    有人提议,应当采用各家出钱,然后再雇请本区的居民充当巡逻队员的新提议,于是再次表决。

    又是七成以上的人通过。

    主持人表示巡逻队议题已经通过,具体的各家出多少钱,雇多少人问题,会回头征集大家意见,在下周表决。

    然后是第二个议题,关于街上两家居民纠纷案的调解裁决。

    “挺有效率的,而且大家也比较能接受结果。”范履冰对李超道。

    “那是自然,毕竟这决定也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第1107章 攻守同盟

    “文远,我们什么时候南下?”

    回琉求堡的路上,李超和张仲坚并辔而行,虬髯客问李超。

    “再过些时候吧。”李超笑着道,再过些时间就是五月了。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往年,五月起的东南信风,正是商船南下的时候。许多港口,南下的海船往往等了大半年时间,就等着信风起。

    不过如今倒不用这么苦等信风,拥有八面来风技术的唐船,只要有风,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航行海上。只不过如果乘着信风顺风而行,会更加的快而已。

    五到九月,正是东南信风,借着这风南下,可以直抵西蛮海越南州,也能直达天竺海和波斯湾。

    “交州的雨季到了。”张仲坚提醒李超。

    交州十到三月为旱季,气候干燥,多雾。其中旱季还分为热季和凉季,十到一月是凉季,二到三月是热季。四到九月,则为雨季,时常下雨,且多为大雨和暴雨,气温高,温度也大。

    一般来说,从中原去广南,最合适的季节就是凉季,十到一月这三个月,是广南最好的季节,气温适中,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东南季风起,交州雨季也正好开始。

    张仲坚打量李超几眼,总觉得李超行事十分神秘,搞不清楚他做事深意。比如他在琉求弄互市,建学校,还弄这周日讲经和学区议会,堂堂越王,放着自己的封国不先打下来,却整天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折腾这些。

    有何深意吗?肯定有,但张仲坚就是想不明白这深意在哪啊。

    李超确实不急着南下。

    越国就在那,现在也还是真腊人占着,那地又不会飞。李超早点南下和晚点南下,都区别不大。而且这段时间,李超也不是白耽误的。

    他在这琉求岛上做着这些许多人看不懂的事情同时,他的暗影正在收集着越国的山川河流以及当地真腊国百姓以及军队情况。甚至是交州以及周边等地的具体粮草等情况也在搜集之中。

    与此同时,李超的那五千兵马也不是天天闲着。他们每天都在琉求的山林里训练着,既有琉求山夷做向导,也有从交州等地请来的猎人等充当顾问,五千兵马,每天都在丛林里摸爬滚打,就为适应南方的气候地理。

    同时,也是让这些兵能够磨砺摔打的更精锐些。

    “过几天,各山夷部落首领们就都要来参加集会了,听说文远打算跟他们组建一个议会?”张仲坚又问。

    “也不是所有山夷部落首领都会来,大约会有九成的首领会来吧。如今我们已经与琉求西部的中和南部的三百余个部落有了联络,大约有四十个部落首领不会来参加,还有三百来个部落首领会来。”

    琉求岛的中部有南北走向的一条大山脉,将琉求分成了东西两部。东部多山地,西部,尤其是西南多平原。

    又因西部与大陆隔海相望,使得西南部自然更重要。

    “那几十个部落要与我们敌对?”

    “敌对也不用担心的,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