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7章

唐朝好地主-第8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养一大一小。”

    柯山又跟赵连四说了一些养牛的细节,诸如要勤加照顾,不能饿着牛。若是发现牛生病了,要第一时间告诉张家,张家会请兽医来看。

    “领养了牛以后,我们每半个月会过来检查一次,若是牛照顾的不好,到时我们是要把牛收回去的。收回去后,以后就不能享受免费用牛的好处了。”

    牛是金贵的,张家也得打好预防针,万一佃户领了牛却不好好照顾,那张家可是要亏老本的。

    “放心,我们肯定会好好照顾牛的。”

    八百亩地,总共有五十户佃户佃种,都签下了租约,有中人保人见证做保,契约一式两份。租约里还有一个附约,就是佃户喂养牛的条款。

    “家家都愿意养牛,而且都想养两头。”柯山笑着对张超道。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农户对于牛的需求是刚需,可他们自己往往无力买牛。现在张超肯提供这样的合作用牛方式,那是他们欣喜不已的。

    “这是好事,一家养一大一小两头牛倒也没什么问题,我看是可以的。回头我就找单叔,咱再买五十头大牛,五十头小牛。”

    柯山呵呵笑着,“养上一年,五十头大牛就又能下五十头小牛,而五十头小牛养一年,又成了可耕田的大牛了。”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佃户帮着养牛,张超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只需要提供兽医定期检查,并且适当的提供一些饲料啊盐啊这些就好。

    若是这个模式经营的好,那么张超就能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赚钱方式,一个家庭联合养殖模式。他出资金买牛,佃户们帮忙喂养照看,还能帮忙驯犁等。既解决了佃农们的用牛问题,也能加大自己佃户的产出,自然也就能保证自己的那份租子收成,另外每年还能卖出一批牛。

    这将是一个稳定可靠的买卖,耕牛的需求是大的,张超不用担心说牛卖不出去。

    张超甚至在想,还可以延伸一下,到时弄点羊羔鸡崽什么的给佃户们养,然后双方分成之类的。

    这,也算是资本的运作了吧。

    有张超拍板,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每家都得到了领养一大一小两头牛的机会。张超跟大家说,让他们安心等待,过些天牛就能运来了。在此之前,大家需要的是把牛棚搭好,并准备好一些牛的粗饲料。

    “回头找几个有养牛经验的人,到庄子里给大家上上课,教他们怎么养牛。现在是冬季,牛不好养,越发需要好好照料。最起码,每天得给牛吃点盐,还得给他们吃些饲料。”

    张家现在有自己的磨坊,每天加工的粮食不少,加工剩下的谷壳也很多,另外张家做包子等的蔬菜拣剩下的菜叶子菜心之类的,张超觉得也可以当成牛饲料。

    “这个算钱不?”柯山问。

    “这个就不用算钱了,咱们看远点,不用盯的太细。每月每头牛再给一斤盐,也不用大家出钱。”

    牛也需要吃盐,尤其是到了冬季,牛没有新鲜的草叶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给他们添些盐补充。

    午饭,张超一行是在庄子里吃的。

    吃的很简单,新鲜的蔬菜只有一个,萝卜。其它就是腌菜和干菜,腌鱼、干豆角,新鲜肉食还是炖田鼠。

    本来赵连四要婆娘把家里的母鸡杀了的,张超制止了。

    老母鸡是下蛋的,平时庄户人家买个针线啥的,都靠这个了。再说,张超也不喜欢吃老母鸡。

    田鼠是庄户人眼里的美味。

    每到秋收之后,庄户人家就喜欢去田里寻田鼠洞。

    秋后的老鼠很肥,发现一个洞,往往能抓到一窝。大的田鼠往往有两三斤一只,把田鼠抓了回去开水烫了拔掉毛,再用火烤一边,不管是煮着吃还是熏起来,都是美味。

    而且打田鼠,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洞里的粮食。

    田鼠都喜欢收集粮食在洞里以越冬,挖开一个田鼠洞,往往能获得好几斤的粮食、草籽等,这些都是相当丰厚的收获了。

    另外,秋后打田鼠,也是灭鼠的好季节,减少来年鼠害。

    赵连四把熏的田鼠拿出来,那是非常大方了。一般他们庄户人家,也只有很亲的亲戚来了,才会切田鼠肉煮不托。

    不过张超对田鼠不太感冒,虽然他以前吃过竹鼠。竹鼠比田鼠更大些,后世饭店里卖的很贵,加工后炒的也很有味道。

    但田鼠张超就不吃,也许是总会联想到家鼠,想起那灰灰黑黑到处钻的样子就心里不舒服。不过对于赵连四他们来说,田鼠他们吃,家鼠也不会放过的。

    一顿便饭吃过,张超一行便赶回张家沟。

    回去的时候,还带上了二十多个庄里的姑娘和小子,都是张超觉得条件不错要带回去做学徒工的。庄里人对此很高兴,半大小子和丫头,也能一年挣上几石粮,这当然是大好事。

    “明年夏收一过,这些地就全是三郎你的了。”柯山说话的时候,语气里不无羡慕。原本老铁枪家只是外来户,家境可远不如柯家的。

    但现在看人家,短短时间,家里的田已经超过千亩了。

    一千三百多亩地啊,还有二百多亩的林塘,这转眼还要买下那片沟坡,那可更是足有七千八亩。

    灞上张家,用不了多久,这几个字就会响遍百里。

    到时一提灞上张家,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柯山老铁枪运气真好,收了这样一个义子,短时间张家就发达起来了。

    自己认识张三郎后,似乎也不气,沾了不少光。他暗自算了下自己这段时间赚的钱,哎哟,也有不少了,自己也许也该去买几亩地。不能如张家一样一买八百亩,但买个七八亩总行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章 上环(一百月票加更)

    闹哄哄的半天之后,每个佃户都抽了签,然后按号领到了自己的一大一小两头牛。

    接过牛绳的佃户们兴高彩烈,围着自己的牛不停的转来转去,好在水牛温驯,并不会突然撩蹄子或者用牛角顶人。

    只有那三头公水牛较凶,眼睛都是红的。这三头公牛兽医让人分开很远栓着,公水牛在一起就会打架,尤其是当这里还有一大群的母水牛的时候,更容易打架了。

    这个兽医是单家的奴仆,现在单雄信把他一家送给张超了。

    把人当礼物送,张超有些不太适应,可人都已经送来了,而且这还是张超很需要的兽医时,张超最后还是留下来了。张家的奴仆便又增加一家五口,张超这个地主是越来越像样了。

    兽医姓牛,叫牛得清,据说世代都是兽医。牛得清五十多岁,人长的有些瘦小,但据说医治牲畜的本事很强,不但会给牛马看病,还会相马看牛,他仅通过牛身上的那些旋,就能看出这头牛的性能。他还懂阉割,手艺很好。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只是还未娶亲。大儿子都三十了,还是光棍,但他跟老牛学兽医,尤其精通阉割。二儿子也二十多岁,则较精通给牛看病。女儿今年也十五岁了,也还没婚配。

    因为老牛是奴仆,他的儿女也都是奴仆,是不能跟良民婚配的,只能跟奴仆婚配。而且他们的奴隶身份,因此还属于单家的财产,婚配也是得由单家做主的。

    单雄信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倒也忽略了牛家一家子了。

    牛得清爷三个一直在跟村民们讲如何照看牛,比如牛的哪些表现是生病了,又比如母牛发…情后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发情后得立即把牛牵到张家沟来配种等。

    他还给村民们发了一些药,都是他自己配的药,是用来治寄生虫的。牛身上会经常长牛虱,如果不处理,会吸牛的血,让牛瘦掉,这对于牛冬季过冬是很不利的。

    张超不停的接受着村民们的感谢,脸上肌肉都快笑僵了。

    “牛叔。”

    张超招呼牛得清,牛得清连忙拱手,“东家,不敢当不敢当,叫我老牛就好。”

    “是这样的,我看这水牛体型这么大,虽然温驯,可有些笨拙啊。你看大家有时甚至拉不动他,这样不利于耕种吧。txt小说下载”

    “少东家,牛嘛,肯定不如马灵敏。”

    “我以前听说,如果给牛鼻穿个孔,然后拴个鼻环,然后把绳子栓在上面。那么就能牵着牛鼻子走,到时牛会非常听话。轻轻一牵,牛就听话了。”

    张超早发现,这个时代的牛并不穿鼻,牛跟马类似,是在牛头个弄个兜笼。

    是拉着牛头,而不是牵着牛鼻子。兜着牛头,有个坏处就是不太灵敏,有时根本拉不动。张超便想着给牛穿个鼻环。

    毕竟后世的牛都穿鼻环的,这就证明穿鼻环是有用的,既然如此,干嘛不用呢。

    张超以为唐朝人不知道给牛穿鼻环,结果牛得清的话却让他十分意外。按牛得清的话说,其实给牛穿环早就有之,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

    只是到了现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给牛穿环而已。

    “穿鼻环确实能更好的控制牛,不过牛一般在一岁到一岁半的时候穿环最合适,过了这个年龄就不好穿了。”

    张超摸了摸头,有点尴尬,还以为自己将开创历史呢,谁知道人家早就有穿环的历史了。

    “这些大牛不能穿了吗?”

    “穿是能穿的。”牛得清很肯定的说,这是一个全能的老兽医,他有过穿环的经验。

    张超想了想,觉得还是穿环好些。以后自己的牛若是要出售,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卖点嘛。

    牛兽医也有心想在新东家前露上一手,当下便决定了,这些牛都穿鼻环。

    要给牛穿鼻环,倒也不难。

    首先,得先弄两几根大木桩钉在地上,搭一个简单的架子。这个架子,就跟斗牛场里牛出场前的那个栏架一样,很狭窄,刚好容纳牛站在里面。

    牛站在里面,两边都是木桩搭起的架子,它转不了身。然后还要拿绳子把牛的四只脚给绑在桩上。

    前面还会有一个木杠放下,把牛脖子卡住。

    这还不够,还得拿几根绳子,把两个牛角也栓住,和笼头的绳子一起,几个大汉一起拉住绳子,让牛头不能动。

    做完这一切,牛兽医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

    “大牛二牛,过来把牛头抱住。”

    牛大牛二也不是头一回给牛扎鼻环了,两人熟练的抱住牛头,张超注意到,兄弟两把牛头抱住后,还特别让牛低下了头。

    “牛低了头,才能穿鼻。”

    老牛头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根大铁钎子,看样子打算就要扎。

    张超叫住了他。

    “先放火上烤一下。”

    牛得清想说自己都穿了那么多牛鼻子了还用你教,但话是东家说的,也只得让人弄来盆炭火,拿着铁钎子先烤了一遍。

    张超也凑在一边看热闹,待铁钎冷却后,牛得清一边抓着牛鼻子,一边跟他解释道,“牛穿鼻环,位置就是在牛鼻中隔的中间处,那里有块比绿豆大些的浅白色点,穿的时候要掌握准确。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穿的太上了,那里牛没什么感觉,役使不听使唤。但如果穿的太靠下了,牛鼻子拉不了几年,容易被拉豁了。”

    老牛一面说,一边左手提住了牛鼻子,右手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