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93章

唐朝好地主-第79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李世民觉得这个计划太慢,而且不是大唐亲自动手,展现不出大唐的国威来。现在李世民有些后悔,搞这么大阵仗,结果却狼狈而归,不但没教训吐蕃,反而让藩属们看大唐笑话了。

    好在吐蕃这次还是被教训到了,大唐带着小弟们转了一圈,虽然有些狼狈的回来了,可吐蕃也绝不好过,毕竟这仗可都是在吐蕃境内打的,他们也损失了起码好几万的人口和无数牲畜。

    吐蕃人也算是被当头一棒,一下子认清了形势,妈…的,大唐不是那么好惹的。这次虽然把联军赶走了,可他们也担心再来一次啊。万一大唐恼羞成怒,下次派个五万十万唐军来,结果就可能又一样了。

    囊日论赞非常的聪明,唐军这边撤退,他那边就组织了一个使团,派了使臣出使大唐。直接奉上了降表,向大唐恭敬的称臣,请求内附云云,还请送了一个妹子过来和亲,然后请求大唐也嫁个公主。

    吐蕃的请降,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不是真降,不过是给大唐一个面子而已。这让李世民心里舒服了一点,要不然,他还真打算再发兵去打吐蕃了。

    “朕还是操之过急,那吐蕃地处高原,太过遥远,对吐蕃用兵,不论是后勤补给,还是行军,又兼其气候特殊,确实不宜这样的仓促进军征讨。若朕当初早用你之谋,也不会有此次的狼狈了。”

    “陛下答应他们的求亲了?”

    “朕打算从宗室里挑一个女子,赐封公主,然后送过去。”

    李超不由的摇头,是不是封号就叫文成公主,你还打算弄大批的工匠啊、书籍啊这些做陪嫁啊?

    “陛下,臣以为不可。”李超坚决反对。

    大唐立国不久,但送出去的‘公主’却不少。给颉利、突利、统叶护、慕容伏允等都送过公主,虽然这些公主都是宗室女加封公主号,不是真正的皇帝之女,可就算如此,她们也是打着大唐公主的名号嫁过去的。

    早几年,大唐条件不好,确实也没办法,需要和亲以稳固形势。但现在不同了,就算不和亲又怎么样。

    没必要委屈自己的女子。

    “陛下,臣以为,吐蕃求降,可以接受。他们送女子送金银来都能接受,但我们不能答应他们送公主去和亲。大唐的公主,不应当远嫁外邦。大唐的安宁,不能靠送公主来稳定,哪怕是普通的女子也不应当。边疆安宁,自有我们大唐将士守卫,轮不到靠女子和亲来换取。”

    李世民手反捏着下巴,认真的点了点头。

    李超继续道,“我大唐从今往后,应当立一条规矩,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

    本来他还想加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想一想,天子守国门,其实并不就全对。从军事地事和军事政治这方面来讲,把国都放在国家的边境上,既不利于国家行政的通畅,也不利于国家的安全。

    这其实就和打仗的时候,主帅不适合亲自冲锋,或者立于阵前一样的道理,太过危险。不但使主帅自己危险,也让全军形势跟着危险。

    主动的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让全军都很被动。

    “陛下,此次征讨吐蕃虽然未竞全功,但我们也并没败。败的是吐蕃人,我们攻城掠地,差点都打到逻些城去了。怕的是他们,要不他们也不会求降。我们同意吐蕃求降,接受他们送来的女人和财宝,但要加一条,让他们把囊日论赞的儿子弃宗农送来为质。”

    “弃宗农?”李世民疑惑。

    “囊日论赞的儿子,据说非常聪明且极得其喜爱,将来会是吐蕃赞普。让他把弃宗农送来,才能证明吐蕃的忠心。”

    弃宗农,就是历史上李世民的女婿,松赞干布了。不过此时,还很年幼,比承乾大两岁而已。

    李世民想了想,“好,那朕就让吐蕃送女和亲,送子为质,再让他赔偿一笔钱财,若是他肯,那此次之事就算了结,朕暂时不找他算账。”

    “朕也学下承乾,赐封囊日论赞为吐蕃郡王,再赐姓名李归义吧。”李世民哈哈笑着,对于承乾对六藩王的赐封姓名之事,很是欣赏。

    “吐蕃郡王李归义,陛下高明。不过臣以为,就算囊日论赞到时肯送子女过来,还愿意赔款,可也不能真的就此放过此事。”李超可是一直认为吐蕃会是大唐劲敌的,哪会轻易的被糖衣炮弹给打倒。

    “我们可以换一套办法,不用强攻,改用刺客去刺杀囊日论赞。如今吐蕃内部其实也是矛盾重重,新旧贵族势成水火。只要囊日论赞一死,又没有我大唐的外部直接军事威胁,那么再有孙波王子等暗中煽动,则吐蕃内乱必生。那个时候,我们不急着直接动手,支持孙波王子他们,让苏毗从吐蕃中再分裂出来,那时让他们内乱去,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大唐再出手,则一朝可定。”

    李世民对着李超竖起了大拇指,这招狠。

    比直接出兵还狠。

    不过他喜欢。

    “好,那就按你说的这个来办,既然是你出的主意,还是由你来负责。”

    吐蕃的事情,算是就此议定。

    接受吐蕃的请降,调程咬金和侯君集回京。

    “吐蕃之事就按你的计划行事,我们还是来谈谈西域,谈谈统叶护吧。朕还是有些小瞧了统叶护,或者说是高看了莫贺咄。这才短短半年多时间,统叶护已经把我们全力支持的莫贺咄打的溃不成军,我们再不出手,统叶护就要平定西域了。”

    “朕决定,要亲征西域,绝不让统叶护扫平西域。若等他平定了莫贺咄的叛乱,那他就要重新驰骋草原,到时又成大患。”

    原来大唐是在一边给莫贺咄各种粮草军械等支援,在一边鼓劲,可莫贺咄太不争气。现在李世民打算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去跟统叶护干。

    李世民担心统叶护平定西域叛乱后,会重返东部草原。

    他打算先下手为强!


第921章 家徽 感谢墨翠党盟主万赏

    “朕御驾亲征,你做行军元帅,朕再调叔宝和敬德为左右先锋。?  ?   ???.ranen‘”

    李世民站在殿中,手里端着茶杯,很是兴奋。一想到这次趁着统叶护的病,直接要他命,灭了统叶护,拿下西域,恢复汉时之西域都护府,李世民就不由的激动万分。

    “陛下,臣不反对西征,但不应当是此时西征,陛下更不应当亲征。”

    李超在旁边很不合时宜的出声反对。

    “什么?”李世民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过身来,盯着李超。

    “陛下,臣反对陛下此时亲征西域。”

    “突厥一直为中原心腹大患,眼下大唐有机会扫平突厥,为何不打?”

    “臣说了,不反对西征,但眼下并不用亲征,甚至都不用大唐此时西征。统叶护虽然击败了莫贺咄,但他自己也元气大损,尤其是漠南已经为大唐所有,漠北又为夷男扫荡,统叶护连个漠西都还没能彻底扫平,他拿什么跟大唐斗?”

    李超明白李世民迫切想灭掉突厥的想法,毕竟突厥压在大唐头上这么久了。可是并不是这么个打法,上兵代谋,整体战略上来说,唐军大举西征,其实并没有准备好。

    打一场仗,尤其是那种大战役,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动员的兵少了,那么远征可能失败,动员的兵多了,各项准备需求太多,而且兵越多,行军越难,补给更难。

    杨广三征辽东前车之鉴不远呢。

    再说了,其实大唐这几年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大唐的实力并没有强到已经无敌的份上。更多的还是巧妙的借势利势。

    去年河东拒突厥,然后今年打高句丽,再破突厥,都打的很艰难。

    若不是薛延陀漠北叛乱,加上漠西的莫贺咄被策反,以及突利和郁射设的先后轻敌大败,唐的实力其实还在突厥之后的。

    现在要跑到西域去,跑统叶护老家去打,李超认为时机不对。

    “陛下,其实征讨统叶护,不需要大唐亲自出兵,檄调吐谷浑、薛延陀以及契丹、奚、室韦诸部一起去打统叶护就好,甚至我们还可以调吐蕃去打。”

    在李超看来,这些藩国,虽然表面臣服了大唐,但他们的实力都很强,大唐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老实,万一大唐遇到大败,实力大损的时候,难保他们不会再反噬。

    大唐择一上将军去做主帅,顺便出个万八千的兵就够了,组建一支联军,然后西征。甚至还可以联络一下波斯萨珊王朝,甚至是联络下拜占庭帝国,让他们也一起干统叶护。

    嗯,西域的诸国,如高昌等,这些臣服于西突厥的小国,也可以策反他们。

    总之,先多拉点人,把统叶护灭了再说,哪怕暂时扶持莫贺咄等起来,先保留下西突厥都不怕。总之,一步步来。

    先把统叶护这个当过突厥大汗的家伙干死,接下来就好操作了。

    上次打吐蕃,李超也是这样的建议。

    当时李世民没有听,但后来也还是弄了个联军,结果并没有太好结果。现在李超又说搞联军,李世民不满的皱眉。

    “灭突厥,还得大唐,指望外人是靠不住的。”

    “陛下,就算要打,也不急啊。先让联军上,既消耗诸藩实力,也打击统叶护,若是能打下最好。若打不下,到时朝廷再出军,也有足够的准备,并且正好摘桃子。”

    “你说的有些道理。”李世民冷静下来,也觉得这样做确实更稳妥,“那就让你来挂帅统领西征。”

    李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陛下,臣刚从河北回来。”

    东征西讨的李超也烦了,况且,他也不认为大唐就他一个人能打。

    “你再劳累一趟。”

    “陛下,臣拒绝。”李超很不客气了,既然李世民不体恤,他也不用客气。

    李世民被噎住了,李超如此拒绝,让他很意外。

    “陛下,臣身体有些不适,需要调养。”

    抛下有些上脾气的李世民,拒绝了留在宫中用膳的挽留,李超直接出宫回家。

    一离家又是大半年,家里都添了五个孩子。

    他只在信中知道这些儿女们的消息,连面都没见过一个呢。

    鱼梁洲对面的码头,家里的马车已经过来等候了。

    “相爷。”老李管家笑着上前行礼。

    “李伯不用客气,走吧,回家。”

    镶着灞上李家徽的四轮马车启动,缓缓前行,李超拉着管家一起坐在车厢,询问家里的近况。

    马车驰过,四周是李家的的家丁护卫,全都骑着高头大马,为首的就是李超的那些学生们。

    五位开国侯四位开国伯再加一位开国子,除了苏烈,李超的十位武官弟子策马开路,这份气势也是没有别人了。

    王玄策四个,几年来立功不少,这次凯旋入京之前,就已经得到朝廷的授勋封爵,俱封开国县伯,虽然还不是实封,没有领地,可这毕竟是伯爵。连最晚入门的祝屠,都因彪悍战绩,得封了一个开国子。

    队伍驶入襄阳城,路边行人纷纷侧目。

    “李令公的马车。”

    “李令公武威,连门下弟子也都威武不凡啊。”

    “可不,令公门下十一位兵法传人,一个县公五个县侯还有四位县伯再加一个县子,一门忠武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