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47章

唐朝好地主-第74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又问那些年轻人,“你们也要去打高句丽人?”

    “我们要为父兄报仇!”这些年轻人喊道。这些人都是当年战死辽东的隋军的子弟们。

    听说李超授任燕云节度使,要去北方指挥与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战争,要经过扬州,便都赶来了。

    这些人的热情,那股子参战的渴望,让李超都有些迷惑。

    与他们聊了许久,李超才算是差不多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确实想去打高句丽人,报当年的仇。

    当然,这只是其一。

    一般人躲避战争都来不及呢,哪怕这些当年的老兵和当年老兵的子弟们。

    这些人想去打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带兵的是李超。

    李超,在大唐可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是军神。哪一次李超出兵,没赢?不管带兵多少,最终都能赢。

    跟着李超的兵将,总能立功。

    尤其是李超打仗,向来伤亡极少。

    这样一来,跟着李超打仗,便危险小,却立功的机会多,这样的好事,谁不心动呢。

    如今虽然天下一统,可大唐依然极重军功。军功,依然是得爵或者升官的最佳途径,得不了爵当不了官,起码挣起赏赐来也容易啊。

    无利不起早,这些人也都是精明的。况且,他们也确实对高句丽人心怀怨念。

    志愿兵。

    李超想起来历史上李世民晚年亲征高句丽,当时长安子弟踊跃报名,志愿随军征战,李世民称这些人为志愿兵,带着他们亲征辽东。

    想不到,如今自己也碰上了这些志愿兵。

    “带上他们吧。”老爹在一边说道。

    以李超如今的官职地位,带一群志愿兵,倒也没人能说什么,传出去,还会让人称颂这些老兵和少年们忠义热血。

    “好吧。”

    李超考虑了会后,最终答应了下来。

    “这些人就单独编为志愿军,由老爹你来统领。”

    不过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府兵,若他们是府兵也不用以这种形式来求得上战场立功名的机会了。

    不是府兵,便有一个麻烦,他们没有装备。

    他们除了没有装备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这些人里,除了部分曾经在隋朝当过兵参加过征辽,其余多数都是些农家子弟,说白了,就是些选不了府兵的人。

    这年头选府兵也得讲条件,不是官僚子弟就是地主子弟,起码也得是个富裕的自耕农,一般人是选不上的。

    不是府兵,便缺少训练,不说军阵号令这些熟悉,连起码的武艺这些,他们也肯定是不怎么样的。

    正规的府兵,基本上人手都装备一把弓,平时训练的多。可普通农夫子弟,除了一些猎户子弟,一般人哪会用弓。而弓弩这些东西,又不是三天两日就能操练会的。

    其余刀牌等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带上他们是行,甚至给他们弄装备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给了他们弓箭弩机他们也用不来,就算是一般的刀牌,没经过训练也难以参加实战。

    李超可以带这些人去参战,去立功,但不能带着他们去送死。

    “不会弓弩刀牌也不打紧,给他们一人一支长矛,打仗的时候结成长枪阵,也挺厉害的。”老爹道。

    长枪兵。

    这可以说是军中最低阶的兵种了,因为长枪本身装备便宜,再次哪怕再是新兵,可如果人手一杆长枪,结一个枪阵,士兵们抱起团来,也还是能有些作用的。

    一般军中,特别是在乱世之时,各方枭雄暴兵,其中最多的就是长枪兵。

    长枪兵也是最不值钱的兵种,炮灰,补充兵。

    不过老爹这么一说,李超倒想起来,长枪兵确实挺垃圾的,但是自己不是有火药筒嘛,可以把这些长枪兵升级为火枪兵啊,若是再配给他们点手雷,那还是掷弹兵呢。

    火枪兵有个好处,不像弓箭手那样对兵员素质要求高,也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周期,简单培训下,基本上就能拉上战场,和训练长枪兵并不麻烦多少。

    长枪志愿兵升级为火枪志愿兵,战斗力还是能提升不少的。

    想到此,李超定下主意,这些志愿兵就都弄成火枪兵吧。

    老爹听了李超的打算之后,还有点好奇什么叫火枪兵。然后李超把祝振东叫来,现在祝振东成了火枪队正,非常努力,受召而来,很娴熟的给老爹演练了一遍什么叫做火枪兵。

    长枪上加上竹筒,结果就成了火枪兵?

    这个变化,让老爹惊叹,不过以他多年战斗经验,也表示若是没有见过火枪的,交战之时,来这么一下焰火喷射,确实会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就算见过了,可交战之时来这一下,也依然还是能让人慌乱的。

    对李超来说,火枪志愿兵装备起来也简单,一人一杆长枪,加上火药筒再加手雷,一根火绳,然后就足够了。

    顶多再给他们配一顶头盔。

    不需要配铠甲,也不需要配上弓弩和横刀,也不要刺刀、盾牌,有这火枪就足够了。

    装备起来简单,成本也低。

    当天,要超收了一百三十多个志愿兵。

    然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要求当志愿兵,等第三天李超离开扬州的时候,老爹的志愿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个。

    不过还没结束,从运河北上,每到一站停靠补给时,必然会有许多人前来要求当志愿兵。

    这个时候,老爹也不得不提高条件,只要那些年轻壮实的小伙,甚至要求会些功夫的优先。

    如此一路北上,路过秦琼老家的时候,志愿军已经达到了五千。

    李超也不得不在路上就给李世民上了奏章,把这志愿兵的事情详细奏报。

    李世民对于有这么多踊跃报名参军的志愿兵很高兴,朝廷之前确定了要扩军到八十万,但这只是个计划,要选兵要训练,等朝廷完成扩军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有这么多志愿兵,朝廷除了供他们吃喝外,又不需要额外付粮饷等,比从中原各地抽调府兵过去,要快速且划算多了,李世民朱笔一挥,同意李超接纳那些义勇志士。

    于是乎,得了御旨的李超也放下了心。

    从齐州一直到幽州,沿途招兵买马,等到达幽州的时候,李超除了从襄阳带来的五千神机营外,还有整整两万个志愿兵。

    两万志愿兵,一路行来一路训练,人手一杆长枪,加上一背包火药筒一包背手雷。

    为了让这些志愿兵看起来威武一些,李超还特意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袍。

    发白袍一来是为了与府兵红色战袍区分,二来也是因为白色的布匹不经染过,十分便宜。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了一支白袍义军。

    幽州城里的尉迟恭早知道李超要到了,带着部将赶到运河码头迎接,结果还没等到李超的影子,却看到一骑探马飞驰而到,面色惊惶的称南边出现一支大军,足有两三万人。

    “不必惊慌,那是李相带着神机营和志愿军到了。”尉迟恭还算沉的住气,不过心里也很惊讶,李超难道招募了两三万的志愿兵?

    天啊,招募这么多老百姓来干嘛,这些人没经训练,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他一时都有些搞不明白李超的用意了。


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两万白袍灭棒子

    等了一会,一队骑士沿河策马奔来。

    等靠近了,马上人滚鞍落马。

    “末将云麾将军尉迟宝琳拜见大都督。”

    尉迟恭对着儿子点了点头,同样以军中上下礼节回应。

    “云麾将军,可是相国让你前来?”

    尉迟宝琳把李超的一封信送上,信是李超写的,就是讲了下他带来的这支兵马,五千神机营将士,另两万陛下钦封义勇志士的志愿军。李超让身为右军大都督的尉迟恭,做好接待的准备,同时准备好补给物资。

    “两万志愿军?”尉迟恭脸有点黑。

    果然还真弄了这么多乌合之众过来,弄这么多人过来干嘛,吓唬高句丽人吗?一想到自己一下子多增加了两万‘志愿军’的粮草军械补给压力,他就不由的直皱眉头。

    本来就黑的跟炭一样的脸上,更黑了。

    “粮草补给没问题,这里还有存粮,只是这军械补给,本都督只怕也一下子无法为两万五千人补给啊。”尉迟恭对着儿子叹道。

    尉迟宝琳笑着对他爹道,“大都督请放心,相国只要求准备两万五千人的粮草就行,至于军械补给,只要把火药库交给我们就好,其余的军械暂时不需要补充。”

    尉迟恭大惊。

    李超带着两万五千新兵过来,现在居然还不要装备,这,这两万人真的是兵?还是说,这些人名为志愿军,其实只是李相带来的民夫?

    尉迟恭这个时候也不再跟儿子讲什么军中规矩了,直接一把扯过儿子过来,凑到他面前低喝道,“快跟我说,李相到底在搞什么鬼?这些志愿兵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民夫吗?”

    尉迟宝琳不敢在他爹面前隐瞒,当下一五一十的说了。

    “长枪兵?两万长枪兵?”尉迟恭觉得李超疯了。

    哪有这样的配置的,唐朝府军,基本上以队为基本作战单位,既有纯队的,也有花队。

    所谓纯队和花队,指的是一个队里完全装备一种武器的就叫纯队,比如全装备长枪,或者全装备刀牌,或者全装备弓,这些就是纯队。

    而花队则指兵种混编,同样都是步兵,但一个队里可能既有长矛兵,也有刀牌手,还有弓箭手。

    一般来说,队一级,不会采用步骑混编,但近战远程混编的多。

    而且就算是纯队,那也只是队一级单一兵种,再往上,也是要混编的,到了千人以上的规模时,还会进行步骑混编。

    混编,能大大提高战斗力,使得部队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

    可现在,儿子居然告诉他说,李超带了两万志愿兵来,却全是长枪兵,这有这样的军队吗?

    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全他娘的是一个兵种,而且还是最差的兵种长枪兵。

    “爹,不是两万长枪兵,是火枪兵。”

    “套个大烟花,就是火枪兵了?那有什么用?战场又不是过年过节,给敌人放烟花有什么用?美死他们?”尉迟恭非常不满的道。

    而且哪怕再经验少的将领也应当知道,打仗,得军种搭配。搞两万个长枪兵,这仗能打?

    什么装备都没,还是什么经验都没的志愿兵,就算摆满平原,可真跟敌人交战,到时敌军若是用弓箭远程射击,怎么应对。

    若是敌人用骑兵破阵怎么办?

    反正,单纯的两万长枪兵,基本上没有什么应变的能力。

    “爹,是火枪兵,不是长枪兵,这不一样的好不。”

    “有什么不一样,说起花来,也顶多是会放烟花的长枪兵。”

    尉迟宝琳蹲一边画圈圈去了,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老爹兼上司,他能有什么办法。

    算了,还是让老师到时亲自给老爹证明吧。

    尉迟恭长叹短吁。

    心情不是很好。

    突厥人欲谷设南犯,河东李绩应敌,而尉迟恭在河北也防范着欲谷设,把当值守军调往军都关等幽州西北一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