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33章

唐朝好地主-第73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税,对富人来说负担其实不大。

    但地税就不同了。

    因为李超的地税是按田地来征税的,而且这个税完全只按田亩数量征收,且不计上限。田地越多,征的地税越多,不论官员还是贵族,都不能免除这个税。

    对于朝廷来说,这个税才是真正的大头。

    天下有多少田,就能征收上来多少税,这个税地方上还是无法欺骗到朝廷中央的,因为多少田地,都会随着这次人口普查调查的一清二楚。

    到时朝廷只要按着官方的登记数,来核对地方上交纳的地税就好了。

    李世民现在很需要这笔两税补充。

    如果能把两税都征上来,按官方预计,这甚至会超过正税的收入。

    结束议事,李世民回到寝殿。

    “父皇,母后的气疾又犯了。”

    听到太子的话,李世民紧张起来,“宣御医了没有?”

    “御医来看过了,开了药,可没什么大作用。喝了佛粥后安稳了一点,现在已经睡了。”

    “我去看看。”

    “母后刚睡,父皇还是别去打扰了。”

    李世民抬脚,又停下,转身回来坐下。

    长孙皇后有气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每年春的时候,气疾便越发的严重,经常说一句话,要喘息好几次。严重的时候,不但气喘严重,而且还会咳血。

    虽然宫中御医无数,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良方能医治好皇后的病,顶多只是治标不治本。

    父子俩坐在那里,叹气好一会。

    皇后生病了,卧病休息,也就没法给爷俩做饭了。平时,皇后经常会亲自动手,为皇帝做饭,太子在宫里的时候,也是一起吃的。

    等了许久,今天的御膳才传上来。

    因为饭菜不是皇后亲自做的,御膳从御膳房里传过来前,还要先经过专人尝菜试毒。

    等菜送到皇帝和太子面前时,已经凉了。

    宫人把菜从食盒里一道道取出来,准备再热。

    以往也是如此,天太冷,菜试过后已经凉了,到了这边还要再热一次。

    可今天李世民却没有了心情。

    再好吃的菜,凉了再热后也没有那个味道了。

    加之皇后的病又加重了,李世民心情更差。

    他叫住了内侍。

    “菜不用热了,朕赏给你们了。”

    “陛下对今天的御膳不满意吗,老奴可以传御厨再做一份。”

    李世民摇了摇头,他叫上太子,“承乾,跟我走。”

    “去哪,父皇?”

    “去李家,吃狗大户去。”

    承乾呵呵一笑,很开心的起身,宫里的膳食,向来是不如老师之手的。

    爷俩出宫,直奔李超府上。

    俩人也没有摆仪仗车驾,轻车简从,带着不多的侍卫,直接上了门。

    李超接报迎出门来,也不惊讶,反正李世民也不是一回两回这样了。

    “陛下想吃点啥?”李超看李世民踩着饭点来,又是轻车简从微服而来,知道皇帝肯定还没吃过。

    “有啥吃的?”

    李超想了想,皇帝嘛,山珍海味的不稀罕。当下想了想道,“巧了,家里有庄上人刚送来的新鲜香椿芽,要不炒个香椿炒蛋?”

    此时田园的春天里,憋了一个冬天的香椿芽终于破茎而出,梗肥叶嫩,鲜美芳香,醇香爽口,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有紫椿芽和绿椿芽之分,但以紫椿芽最佳,通体紫红,芽苞肥厚,香味醇正,营养还高。

    香椿最经典的做法,当然是椿芽炒蛋。

    嫩嫩的鸡蛋,脆脆的椿芽,越嚼就越有味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春天到了,冬笋去了,香椿来了。只是一想到,每到春天,皇后的气疾加重,他就心情沉重。

    “陛下似乎有心事?”李超问。他们虽是君臣,可在私下里,却也是朋友。看李世民的样子,李超关心的问。

    太子在一边道,“母后的气疾又犯了,父皇为母后担忧。”

    “文远,你可有什么良方偏方可治皇后气疾?”李世民问。

    李世民其实问过李超不止一次了,但李超本身又不是什么大夫。以前带来的那些药,本就不多,加之时效问题,他早就用光了。他倒是想从自己的电脑手机上找找药方,但不幸运的是,几年了,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或平板,都开不了机了,因为太阳能充电器坏了,所以电子产品早就电量耗光了。

    他实在没那个本事,可以制造出一个新的太阳能充电器,后悔当初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

    气疾,这是个比较笼统的中医疾病分类,什么气疾、风疾,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是什么。皇后的气疾,经过他研究,倒是判断出估计是哮喘之类的,或许是肺部问题,反正他搞不太清楚,那些御医们的诊断,对他实在没什么帮助。

    “陛下,皇后的病,若这天下有人能医治,就只有药王孙思藐了。依臣看,陛下当下诏,让全天下寻找药王。”

    “朕早下过诏书了,可根本找不到人。”

    李超想了想,孙思藐是个高人,不太喜欢受朝廷的约束,但是个人就会有些追求。孙思藐不想当官不要爵位不要钱财,但肯定也会有追求啊。

    “陛下,不如再下一道诏书,请孙药王来京。”

    李世民不解,他都下过许多次诏书了,孙思藐肯定知道,但就是不应诏啊,他封官许愿,承诺千金万赏,都没用。

    “陛下,对孙药王来说,功名利禄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如给孙药王修建一座医学院,既可以为人看医治病,同时也可以收徒教学,传续医道。陛下还可以为孙药王出版医书等!为他提供医学研究的经费,助他解决医学上的疑难杂症!”

    李世民一拍大腿,“朕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好,就按你说的办!若是能找来孙神医,治好皇后的病,朕什么条件都答应他!”


第850章 废奴

    香椿炒蛋,不需要什么高超的厨艺。

    襄阳城外李家的农庄送来的正宗土鸡蛋,加上今天早上才刚采下来的嫩香椿芽,土灶、木柴、大铁锅,一会的功夫,李超就把菜炒好了。

    再加上一碟炒蚕豆,一瓶酒。

    皇帝、尚书令、太子,三个人围坐在炕上,开吃。

    香椿炒过后,那股特殊的香味越发的浓郁了,李世民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

    嗯,就是这个味,刚出锅的香椿炒蛋,味道刚刚好,不论是火候还是咸淡,都是刚刚好。这就是一个优秀厨子的本事啊,越简单的菜越见功夫。

    李世民真羡慕李超,有一身好厨艺,想吃什么就自己做。而他,身为九五至尊,却多数时候都只能吃冷菜。

    再一想,李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而他身为皇帝,兜却比脸还干净。

    “文远啊,答应朕一件事情。”

    李超刚才已经吃过了饭,现在陪着皇帝和太子吃饭,也不过是夹几颗蚕豆嘎嘣,听皇帝说话,便也放下筷子。

    “陛下但说不妨,臣一定尽心尽力。”

    “嗯,你有这个态度就好。”

    “是这样的,朕今天刚跟马周谈过,听他汇报了朝廷的家底,真是听后让人心情郁结。朝廷居然没钱,可各地各衙都向朝廷请款,朕,都快要不能给百官发俸禄了!”

    听李世民在那叫穷,李超很平静。

    皇帝的话,他只信一半。

    因为他毕竟是上一任户部尚书,而且他现在还是尚书令,户部的事情,他依然还在管着呢,朝廷的家底,他哪里会不清楚。

    朝廷确实财政紧张,赤字不少,但还没有到连官员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

    其实如果抛开朝廷的那些赤字不说,朝廷现在还是不错的。至于赤字,若用后世的理论来说,政府适当的保持赤字,其实不是坏事。这就好比开公司,借银行钱一样。

    用银行的钱来发展扩张,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啊。

    但李世民是那种欠了钱,就总觉得心里不安的那一类人,跟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观念是一样的。

    不过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哭穷,用意不言而明啊。

    皇帝这样子是想借钱啊。

    李超有点无奈。

    倒不是他小气舍不得,实在是皇帝跟大臣借钱,这传出去,话不好听啊。

    况且,李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摊大铺的大。

    真正说抽出个几万十几万贯来,也做不到啊。把现金都抽走了,李家的生意还做个屁啊。没有现金流,那买卖得黄。

    再说,李家还置办了那么多的不动产,田庄、商铺、工坊,这些都是不动产的。

    李家之前也是费很大劲,提前准备许久,才抽出一大笔资金,用来准备建设领地的。现在那笔钱,都已经开始花出去了,购买物资,招募人员等,哪个不要钱。

    要让李家,现在再抽出一大笔钱来,真做不到。

    “陛下,超过一万贯,请免开尊口。”

    李超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要张口就答应李世民的要求,那到时他从哪凑钱去?总不能变卖李家产业吧?

    李世民张大着嘴,呆在那里。

    慢慢的,李世民转为恼羞成怒。

    “朕,朕开金口,才值一万贯?”

    “陛下,就算是一万贯,臣也得东拼西凑的。”

    李世民一脸不信。

    “你李文远都说是财神爷转世,有点石成金之术,家里有聚宝盆和摇钱树,日进斗金,财源广进,朕开口,你就拿一万贯,你好意思说!”李世民气的把酒杯往桌面上重重一顿。

    李超拿起筷子又夹了一颗蚕豆,扔进嘴里一阵嘎嘣嚼。

    “陛下,臣只是一家之主,灞上李家看着风光,但也就这几年才好点,往前五年,我和老爹爷俩,还住在一个小破窑洞里呢,寒冬腊月窗户都透着风。现在家业大点,可又不能真的点石成金。陛下拥有四海,广有天下,可还跟臣说兜比脸干净呢。”

    李世民一想,倒也是这个理。

    “不对,你李家的钱庄,每天钱进钱出,不得数十万贯的流水?”

    “陛下,钱庄虽然钱进进出出,但那些钱都是储户百姓们的啊,那又不是李家的钱。若把这钱都给了朝廷,那人家来取钱,我们拿什么给?储户们要是拿不到钱,这李家信用就没了,到时所有人一起来兑钱,就是挤兑风潮,一夜之间,李家的所有钱庄就都要关门的。”

    钱庄靠的是什么?

    信用。

    没有信用的钱庄,一钱不值。

    而什么是信用?

    信用就是储户在钱庄存了钱,想什么时候过来取钱都能随时取到。就算是大额钱款,那么也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到。

    做不到这点,那么就没信用。

    “你李家钱庄不也经营放贷吗?你们钱庄赚钱,不就是吸纳百姓存款,再拿出来转借给别人,然后赚中间的差息吗?”李世民还是觉得李超不愿意借钱。

    这下,李超就不得不给李世民上一堂经济课了。

    “陛下,我们钱庄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确实,吸储放贷这是主要营利手段,但是,我们放贷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存款准备金,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拿来放贷的。”

    在现代,银行的存款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