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87章

唐朝好地主-第68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最终还是得做些让步的。”

    李超的底线是把阴山到长城的这八百里,做为双方的搁置区,双方都不许进入放牧耕种,做为一个缓冲区,等到以后再议。其实,就是给下次留了个口子,谁有能力,那么谁占据这里。

    “可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再占据河套代北等地,突厥人肯定不会那么的老实,他们一定会把那些地方占据的。”

    “那让我们先占好了,只要和议上写明这里属于搁置地,那么我们以后随时就有理由去拿回来。”

    当然,这只是谈判最差的结果,若是长孙无忌和唐俭本事厉害一点,也许能让统叶护在和约上承认以阴山为界。

    李超对于这样的结果不是太满意。

    “相国,我们其实根本不必跟突厥人议和,我们现在就算没能力打过去,可突厥人也打不过来,来了也不可能破我们的防线。我们就在这里守着,就不跟他们议和,看突厥人能奈我们何?”

    李超笑了笑,战争永远都只是为政治服务。它不是单独的,李超希望能够先达成和议,哪怕明知道这份和议随时可能会被撕破也想达成,那是因为战争会影响很多。

    比如大唐与突厥的商业贸易,再比如大唐的丝绸之路也控制在突厥人手里。眼下的大唐,经历大灾之后,正是虚弱之时,朝廷的财政赤字惊人,正需要补充恢复,而对外贸易,可是占了很大的收入比重的。

    如果双方继续是战争状态,那么贸易就很难维持,通往西域的出口路线丝绸之路,也打不通,损失最大的还是唐朝。

    李超并不认为,封锁边境,禁止与突厥贸易是什么好事。以如今的贸易情形来看,大唐对突厥的贸易,是呈现极大的顺差的,每年输出大量的商品,换回的东西很多,但大唐的商品工艺技术高,在与突厥人的交易中,是很占便宜的。

    如果主动放弃突厥这个大市场,亏的不仅仅是朝廷的关税,同时也会让许多商人受损,况且,突厥的牛羊骆驼马匹,肉干奶粉皮毛这些,也都是大唐很需要的东西。

    “看来战争果然要暂时告一段落了。”李靖有些无奈的道。

    “放心吧,卫国公,突厥人能趁着这个时机重整兵马,我们也能积极备战。到时,就看谁的准备更充分了,我相信卫国公在河东,肯定能把将士们训练的更精锐,把关城建的更坚固吧?”

    “当然,我在河东,绝不让突厥人越过长城,一步也别想。”

    “那就好了,等下次若再开战,我一定会奏请陛下,推荐你来做主帅。”

    “统御大军,北伐突厥,这还是得需要相国你来指挥。”李靖很真诚的道。

    李超却摇了摇头,这次突厥来犯,也属于意外,他临危受命,那是事情很危急,而李世民对他更信任一些。可打完这战后,李超已经想要隐退了。

    所谓功高震主,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他李超又不是大唐的救世主,不可能大唐一有事情,就要他出山,这样下去,李世民怎么想,天下臣民怎么想。再有,他这次功虽大,可一口气杀了近十万俘虏,这事情,在战时,固然大家还要考虑一个军心问题。

    但等战事一结束,这个事情肯定还是要被翻出来的。

    李超在朝中还是有些对手的,如侯君集等。另外,他这两年在朝中,推动的不少政策,都影响了不少人的利益,这次,肯定会有许多因为李超吃过亏的人要跳出来了。

    就算李世民依然还相信他,可能这个时候也会顺水推舟,以减弱点李超的声望。

    “我北上来时,就想好了,等这里战事结束,那么我就去我的封地。陛下给了我三百里的封地,我觉得那地方挺不错的,想去那里经营一二。当初我跟陛下说过,要在那里建三座受降城,是时候兑现诺言啊。”

    李靖惊讶。

    虽然李超杀俘后,他就想到李超可能是在自污,是在为以后做打算。可他真没想到,李超居然现在就打算离开了。

    “我上表弹劾了相国,可我不是真的对相国有意见。”李靖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挺耿直的,他对李超向来佩服,尤其是在经过了这次战事后,对李超越发的佩服了。他不希望李超误会他。

    “我知道。”李超微笑。

    “你知道?”

    “嗯。”

    “等和议一开始,我可能就要返回襄阳了,到时,河东还得交由你来负责。”

    “请相国放心。”

    李超让李秀宁她们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去。

    “谈判能成吗?”

    “两边都不想打,肯定能成。”

    一切就如李超预料的一样,长孙无忌在白道等到了唐俭,然后两人一起与统叶护展开了谈判,谈判进展很顺利。

    统叶护决心已下,无心再南征。

    而长孙无忌他们也更是早得到了李世民的谕旨,要尽快与突厥人达成和议。

    双方都不想打,都想先达成一个和议,这样能安然的回去准备。

    只不过,谈判很快又陷入了争执之中,进展不动。

    简单的试探过后,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条件摆到了桌上。

    统叶护提出,双方以长城为界,同时唐朝要向突厥赔偿阵亡战士的伤亡抚恤,还要向突厥称臣进贡等诸个条件,其中还有一条,就是把李超交给突厥人。

    这样的条件,长孙无忌当然不会答应。

    他们也提出了大唐的条件,以阴山为界。唐和突厥为兄弟友邦,每年大唐朝廷愿意向突厥官方购买十万牛马,以茶绢交换。

    没有称臣没有纳贡更没有陪款和割地。

    谈判僵持了两天。

    长孙无忌他们寸步不让。

    而就在这个时候,统叶护得到了消息,几路唐军都有异动。

    李靖率军出马吧,云州进发,虽然规模不大,仅有三千骑,可这举动,无疑让统叶护很担忧。

    进一步的打探,显示李靖是要率军进驻白登山下,要在那里筑城,据说要筑一座大同城。

    统叶护一下子警惕起来,那里可是个很重要的位置,是云朔盆地的北部出口,如果李靖在这里筑一座和马邑一样坚险的大同城,那云朔有大同和马邑一南一北两座坚城,则云朔盆地将会被牢牢控制在唐人手里。

    紧接着,又有消息上报。

    郭孝恪率朔方鄜州军北上,准备越过黄河进入前套平原,要在那里筑城。

    然后是程咬金也出夏州,要到河套的丰州进驻。

    每一路,都是一位名将亲统,可率领的兵马都是两三千的小股部队。

    这让统叶护很疑惑,唐军究竟是要重新抢占那八百里地盘,还是说准备反击了。他有些怀疑,唐军这个时候有能力反击吗?

    但他现在也不能赌,他的军队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

    谈判再次开始,这一次,统叶护不再漫天要价,他改成落地还钱了。

    “李相不可能交给突厥,大唐也不可能向突厥称臣纳贡,和亲陪款割地,必须以长城为界,不然,根本不用谈了,咱们继续打就是。”

    统叶护瞧着一脸自信的长孙无忌,“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家皇帝的意思?”

    “这是李相的原话,当然,他原话里没有那句关于他自己的,那一句,是皇帝陛下加的。这,就是我们大唐的和议底线和态度,大汗若想和,那我们就按着这个来,若不想和,那咱们接着打就是了。”

    统叶护气的脸色发黑,莫贺咄等一群突厥贵族,更是直接伸手去拔刀。

    统叶护最后还是伸出了手,制止了他们。

    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好,就按你们的条件,我们签一个休战和平条约,但我只签约三年。”纺叶护伸出了三根手指,这话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威胁意味。只签三年,意味着他打算在三年后就要在条约到期后发兵了。

    又或者,根本不用等三年,他随时都可能出兵。

    长孙无忌听了这个条件,却没有丝毫的惊讶。

    “很好,那我们签约吧,唐突白道三年互不攻伐条约。”

    这下,反而倒是统叶护惊讶了。

    可条件是他自己提的,这个时候也不能再改,他想了想,觉得签了也好。签约后,大家各自回家。

    “好,签约,但我还有最后一个小小的条件,这个和约,南朝的代表不能是你,也不能是他,而得是李超亲自来签。他若不来,那这个和约我就不签。”

    这个节生外枝,让长孙无忌和唐俭都皱眉。

    突厥人难道想骗李超前来,然后除掉李超?这样的事情,突厥人并不是做不出来的。

    这下,倒是让他们有些左右为难了。


第795章 霸道皇帝

    邓州,汉京。

    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巡视着新京城,虽然李超人不在汉京,可这里的建造却完全是按着他的设计规划在建造着。有着大量的中原灾民参与建设,新京城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

    做为最先动工的宫城与皇城,已经初具规模。

    用水泥与钢筋浇筑的数层楼房随处可见,以砖石、水泥加钢筋砌筑的圆柱,又高又大,外面粉刷再刷上漆,就好像是数百年的参天巨大。

    伸手摸着那又圆又大的柱子,李世民惊叹连连。

    “当初李超跟朕说能用这样的方法筑新京的时候,朕还不太相信,现在朕是相信了。水泥、砖石、钢筋等几样零碎的东西加起来,居然变成了如此的巨柱,了得。”

    房玄龄则目光瞧着那三四层的楼房,特别是还有些五六层的楼,也是惊吧连连。“对啊,谁能想的到呢,李超轻易的就建起了这些数丈高的数层高楼。”

    杜如晦则更惊叹的还是李超设计的许多楼的造型,一个个楼都不一样,形状各异,但是仔细看,就会觉得非常不错,不但造型别致,而且里面的空间设计布局也很合理。

    整个宫城,内外宫廷,各有三大宫殿群,然后两边还有宫殿群。

    “三宫六院!总共九十九个宫殿群,拥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布局合理巧妙,尤其是那六大殿,一个个都霸气无比,恢宏堂煌。”

    虽还没完工,但已经看的出来,这里可比襄阳鱼梁洲的那个临时宫城强多了,就算是几十年前才修建的长安太极宫,也是远有不如。不说别的长安的宫城过于死板了些,宫殿房屋就没有这边的高大,也没有这边的造型好。

    李世民越看越是喜欢,虽然口头没说什么,可一想到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宫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花费如何,可不要劳民伤财啊。”李世民笑着说道。

    “这个陛下请放心,中书门下都严格审核预算和开支的,这方面最让我们惊叹。李相主持的新京修建,本来我们都以为宫城修建会花费巨大,但是现在却发现,预算当初做的就不高,实际上花费却还更少,而且新京修建,民力使用还主要是以工代赈,修城的百姓并没有什么怨言,反而非常感激朝廷和陛下的宽仁。”

    “质量方面如何?”李世民对新京的设计布局都很喜欢,尤其是这新京的宫城,宫殿房屋都远比长安的高大,动则数层的高楼,六大殿更是恢宏,可花费上却反而远远低于长安的建造成本,他还是有点担心的。

    “这个陛下请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