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32章

唐朝好地主-第63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不是没这实力嘛,那还是多用点手段好了。

    接纳颉利请降归附的要求,然后趁机出兵去保护颉利,把漠南的汗庭占了,出面调和下突厥内战。

    当然不是真调和。

    反正就是告诉突利和郁射设,颉利以后就是大唐的走狗了,你们打狗要看主人,不要打它。当然,你们自己若是想继续打,那你们两个打好了。谁打赢了,大唐册封谁做个小可汗,封个大唐郡王什么的。

    李世民听了有点不甘心。

    多好的机会啊,突厥狼崽子死一个他就高兴一点,颉利要死了,他肯定要庆祝的。现在却还要去保护颉利,想想就不痛快。

    但李超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大唐没那个实力去把漠北的颉利、突利、郁射设全灭了。而如果任由他们自己打到底,结果可能就是突厥出一个新狼王。

    新的狼王,就会整合突厥各部,很快突厥人又能凶猛起来。

    “诸卿,文远所言,你们以为如何?”

    李靖觉得这样做,不如直接用兵的好。

    “陛下,只要给臣五万兵马,臣敢保证,先灭颉利,再平突利、郁射设,横扫漠南!”

    李世民有点犹豫,李靖用兵确实很强,五万兵马,河东河北就能调齐。

    他问李超,“文远,你觉得如何?”

    “卫公用兵本事,我不怀疑。但眼下,朝廷要支持五万兵马深入草原做战,这后勤米饷也不容易的。”

    李靖道,“可以以战养战。”

    “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没有必要非要去打。咱们现在也不容易,大动干戈的,还是得尽量避免。”李超道。

    李靖瞪着李超,似乎在指责李超说话不算话。昨天在李家喝茶的时候,李超还答应的好好的,说支持用兵呢。结果今天,就马上变了。

    “陛下,可以立即派使者去北上,向颉利宣告朝廷决议,接受颉利的归降。同时,可派上将率兵北上,进驻颉利的地盘,并派兵护送颉利来襄阳。”

    李靖李绩,一起请求领兵北上。

    连长孙无忌都插一脚,也请求带兵北上。

    考虑许久,李世民也觉得,如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松占据颉利的漠南地盘,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若是颉利能来襄阳,那么大唐就还能利用他这个突厥大可汗,借用下他的名头声望。

    “拟旨,着汉阳郡公苏瑰、太常卿郑元璹、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使者,前往漠南向颉利、突利、郁射设宣旨。”

    “以李靖为漠南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三万屯驻定襄!”

    长孙无忌在朔方呆了大半年,没什么建树,倒挺想出率军出击,管他打颉利还是打郁射设,有机会立点军功就好啊。他跑到朔方去吹北风,不就是为了能够如李超一样的立些军功吗。

    很多人觉对李超年纪轻轻当宰相,没什么异议。可他当宰相,就认为他是沾了皇后妹妹的光,认为他并不足以坐在那个位置上。

    长孙无忌很不服气,自己缺的不就是点军功吗。大唐很重军功,可他以前也一直跟随着皇帝打天下啊。只是没有过自己独当一面,统领一方的经历而已。

    去了朔方,结果却一直得不到统兵出征的机会,他有意北上用兵,奈何朝廷不许。

    议事结束。

    李世民留下李超和长孙无忌还有李靖、李绩四人。

    “一起吃点饭。”

    饭菜挺简单,如今连政事堂的堂饭都简单了许多,从十二个菜,变成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没有酒。

    分席制,每个菜的份量都不多。

    李超吃起来倒不客气,李靖李绩两个则要拘束的多。两位边帅,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只是同情秦王,却并没有响应支持秦王。在玄武门政变成功之后,两人的地位都有点尴尬。

    好在李超大力保举,李世民也念他们过去也还算中立,大胆的启用了两人。两人现在也以实打实的功绩,向李世民证明了自己。

    李世民夹着一块麻婆豆腐,夹到嘴边又停下,“文远,你确定颉利真会率部归附,并且来襄阳?”

    李超夹着一块香煎鲸鱼排,嚼的很有味道。

    “陛下,颉利没有其它选择,降或者死,我相信颉利会降的。”

    不得不说,突厥人在这方面,其实很没节操的。或者说,他们本来就信奉强者为尊,也没有那么多节操。不管以前是敌人还是对手,如果兵败了,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原强盛的汉朝、隋朝之时,草原上的可汗啊酋长啊什么的,归附的不要太多。远的不说,就说隋朝时的突厥人,有几个没有向隋称臣归附的,好多可汗兵败兵就跑到长安来,给皇帝当个陪伴。

    不过李超觉得以前隋朝的策略,也还是有些地方不足。

    比如说对这些归附的突厥人太好了,给他们地盘,给他们草场,粮食,甚至帮他们打仗,哪有这样的。

    归附可以,朝廷也可以接纳,但不能把他们迁进来,还划地盘给他们。相反,朝廷接纳他们,得加强控制,要真正把他们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颉利和一些部落酋长们得来襄阳,他们的地盘,大唐要派兵马驻扎。

    以后大唐甚至要在那里修建军事堡垒,驻兵、屯田,甚至将来还要迁移人口过去。对于那些归附的突厥牧民,也要渐渐的加强管控。比如满清对蒙古人的策略就不错,加强通婚,赐封爵位,划分封地牧场,把他们固定起来,加大通商贸易,最好是把这些贵族头领们圈养起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享受汉人的奢侈生活,腐化他们,让他们卖卖牛羊皮毛,然后住进土屋石头房里面,渐渐成为圈养起来的堕落贵族们。

    而朝廷对牧民们以后也征税,他们也得服役。总之,对上层拉拢圈养,把下层的牧民转为朝廷的子民。

    只要能在草原上站住脚,修建堡垒链,把草原分割锁住,不说控制漠北,起码阴山以南的漠南地区,是能控制的住的。用不了多少年,汉人移民大量过去,等汉人人口占据完全优势的时候,那地方也就不再复为胡人所有了。

    这就是汉人的终极优势,人海战术,人口淹没他们,然后完全同化他们。

    晋代时,把内附的胡人内迁,结果管理不严,形成了国中之国,最终导致了五胡之乱,悲惨的结果。

    隋朝把内附的突厥人南迁,结果也造成了突厥在漠南尾大不掉,占据河套、代北等地。这些都是教训,接受内附可以,但一定不能让他们有这种国中之国的待遇。

    要不然,就只会在中原心腹中形成一个大毒疮,最终危及自身。

    “如果颉利真的归附,并南来襄阳,那突利和郁射设如何对待?”李世民又问。

    “陛下可以赐封突利为东面可汗,郁射设为南面可汗。然后暗中挑拨两人,让他们相争。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那如果一方吞并一方,岂不是让一家独大?”

    “这个不用担心,首先,颉利不死,那颉利就一直是大可汗。有颉利在,不管是突利还在郁射设,都没法做上大可汗的位置,而且颉利没死,我们还是能用他的名义,聚拢不少部落人口的,这就能避免突利或者郁射设吞并颉利部众实力大增。再者,颉利的地盘卡在突利和郁射设之间,他们两相争斗,只能在阴山北面沙海以南的地方争斗,不管争斗如何,都较难吞并对方,我们可以随时关注着他们,不时的调停一下,让他们打,但却又吞不了对方。不断的消耗他们的实力,这样我们就能保证北方边境安全,等于时机成熟之时,再出兵,可以一举把他们击败,收复漠南。”

    “统叶护东进,其实力雄厚,他会不会趁机一统漠北?”

    “漠北还有突厥人,有铁勒人,统叶护也不是那么好统一漠北的。陛下可心给夷男册封为薛延陀大汗,再在漠北册封一个突厥设为北面可汗,这样一来,让漠北形势更加复杂。”

    “嗯,那就先这样决定。不能挥兵北伐,朕始终心有遗憾。看来还得再多等几年了,待过几年,朝廷休养生息,实力强盛之时,朕定要御驾亲征,横扫草原!”李世民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723章 预留退路

    跟战神李靖成功联姻,李超非常满意。

    灞上李家如今越来越有豪门气象了,结亲都是跟那些豪门联姻。长子长女跟皇家联姻,次子定的是博陵崔家家主崔干的女儿,三子定的是御史中丞孙伏伽的女儿,四子说的是工部侍郎武士彠的女儿,五子说的是太原王氏家主之女,如今二女儿也跟三原李靖曾长孙结亲。若再算是大妹与秘书监魏征子结亲,二妹与宰相房玄龄子结亲。

    李超联姻的本事,已经跟李世民是不分高下了。

    李世民把宰相全变成了亲家翁,李超则把五姓中的崔郑李王四姓都变成了亲家,就差一个卢家了。

    五姓七宗,博陵崔、清河崔、荥阳郑、太原王,加上皇家的陇西李,现在还差一个赵郡李和一个范阳卢,李超觉得等以后再生几个,可以跟赵郡李和范阳卢也结个亲。还有什么河东裴氏柳氏,京兆韦氏杜氏,关西杨氏,江南的萧氏什么的,天下名门,都结个亲。

    李超也不怕犯忌讳什么的,这年头,看一个家族兴不兴旺,是不是名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那些名门只跟名门联姻。好比五姓七宗,他们一般都只跟五姓七宗联姻。这种事情,就算皇帝,心里不爽一万遍,也没办法。

    记得后来,李家的皇帝还特意下旨,禁止五姓七宗通婚,禁止卖婚,但效果并不好。

    李超的辈份一下子矮了李靖好几辈,成了李靖孙子的亲家翁了。好在,还可以各论各的。

    既然成了亲家,李超便也得为三原李家谋些好处,李超在席上邀三原李家入股他和太子的南海商行。

    “最近我也常听说南海商行,好像在招集股东,据说募股一百万贯?好大的摊子,做什么生意,需要这么大的本钱?”李靖问。

    他一直在河东,整天想着打突厥。连家里从长安搬来襄阳,都是兄弟儿子们操持的,这次来襄阳朝集,他又外出的少,对于近来很火热的南海商行一事并不算太清楚。

    “正式的名称定为四海贸易公司,起步确实较大。”李超道。

    原来叫南海商行,虽然挺符合经营的性质的范围的,但毕竟带了个商字,这么多勋戚入股,经商总是不好听的。

    李超对于名字倒无所谓,重要的是结果。

    考虑之后,李超改名四海贸易公司。

    公司这个词一听说有点高端大气上档次,司,那可是朝廷里的官方机构组织名称啊,而公字,更是了不得。

    公司合起来,既显得高大上,又没有违规。

    当然,公司这个词,其实并不是后世的舶来之词。公司真正的原来,其实一开始是明末清初时,福建农村里的一种带有帮会性质的组合形式,就好比各种社各种行是一样的。

    后来这种名称,又为闽粤的天地会在海外华侨社会中使用,许多在南洋的华侨,组织起了一些同乡组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