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49章

唐朝好地主-第54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带的人不多,也就是一千人的护卫。带领这些护卫的是李的弟子,程处默牛见虎尉迟宝琳李感崔琰五个。

    这五个伯爵,现在也混的没有了志向,整天就跟着李了。李到哪,他们到哪,李世民似乎也觉得这五个伯爵有点太年轻,爵位太高,不太好安排到下面去带兵。于是,一直让他们跟着李。

    这五人一人管着二百兵,一路上探路、护卫、安营、守卫等,倒也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白跟着李几年。

    另外李新收的那四个学生,王玄策、刘仁轨、高侃和上官仪,他们已经考上了武举,并被讲武堂录取了。

    不过按规矩,他们也要先到下面军队去呆上一年。李便直接把他们四个要了过来,带到身边,讲武堂那边倒也没有为难。

    现在四人都跟在师兄程处默他们手下学习,晚上李有空时,则也会跟他们偶尔讲解一些。但讲的不算深,他们现在都还处于刚入门的状态,讲太深也没用,一切还得从头开始,程处默他们做他们的入门师兄,为他们讲解一些基础的东西其实足够了。

    路上走两天,一群熊孩子全焉了。

    不过李对他们可不客气,想缩进马车里,门都没有,老实的骑马。每天早上还要晨起锻炼,到了晚上,也别想早早睡觉,得总结一天的过程,写日记,还要温习功课。

    甚至还要学着扎帐篷,学着收帐篷,学着烧水、捡柴这些。一开始还只是学,是看,但李早打定主意,这一趟行程八百里走下来,得让他们学会自己合作搭帐篷,收帐篷,甚至是自己捡柴烧水煮饭,甚至还要学会辨认一些食用的野菜,知道一些求生的知识。

    虽然有些孩子还太小,但们也得相互之间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出来可不是来享受的,那是来磨砺的,反正他们爹是这样跟李说的,带着他们出来磨砺磨砺。

    几天下来,这群熊孩子一个个都傻了,最初的新鲜感过了后,各种痛不欲生,有哭的,有喊的,还有赖着不走的。

    但李可不会跟他们讲道理,直接训,训的一个个生不如死。

    在这其中,李承乾成了李很好的助手,他被李任命为这群童子军的队长。

    还别说,因为跟着李有一段时间了,这小子已经适应了李的训练,这趟出行,他表现的极好,适应很好,每天教训着那些小伙伴们,这家伙很有劲。

    拿着李的鸡毛当令箭,承乾有的时候比李还严格。

    今天晚上,安营之后,程处默他们拎着找猎的收获回来,一只野猪还有几只野鸡。

    于是,难得的改善伙食。

    大家捡柴、烧水,还有采野菜、蘑菇的,程处默几个则负责杀猪。

    程处默他们很享受这种轻松的境内行军,这不是在边境之上行军,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性,很轻松。几个家伙只顾着自己悠闲,根本不理会自家的兄弟。

    程处默对于程处亮,尉迟宝琳对于尉迟宝琪,都一个态度。

    小屁孩跟着你的小伙伴们玩去,哥哥我没空跟你们一起玩。

    随你腿磨破了还是脚起泡了,又是晒脱皮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他也不会帮他们搭帐篷,更不会为他们做饭。

    外面在杀猪在拔鸡毛,李则跟太子在营地边上的河里洗澡游泳。

    李承乾现在就是李的跟班,他是属于夏令营教官中的一员,因此能跟李一样享受许多特权,比如现在,那些小屁孩在捡柴禾,在打水,在烧火,在搭帐篷,正辛苦万分,身上汗水粘乎乎的。

    而李承乾却跟李两个在边上的河里面舒爽的游泳。

    “太子啊,你这样子与你的小伙伴们脱离,他们会跟你有隔阂的啊。”李一边给太子洗头,打上了香皂后,头上揉搓的满是泡沫。

    太子很舒服的享受着李的头部按摩,然后不以为意的道,“一群小屁孩,太幼稚了!”

    “他们那里有几个还比你大几岁呢,你说人家幼稚!”

    “老师,我说的不是年纪,是他们行事太幼稚了,完全就是那温室里的花朵,没经过半点风霜,太娇嫩了。”

    这话听的李都忍不住笑。

    “嗯,你现在现在倒也算磨砺出了点样子了,不过还不够,还得继续!”

    “知道了,老师。”承乾大声回答道。(未完待续。)8


第611章 步行水上

    数日后。txt下载

    队伍出蓝田关,进入了山南东道,到了商州境内。

    负责去探路的王玄策和刘仁轨回来禀报。

    “禀报相国,前面就是熊耳山,过了山便是丹水,崔将军让我等过来禀报,说到时可以改乘船而下,路途会轻松一些。”

    “有这么多船吗?”

    “崔将军说能找到十来条船,相国坐船,我等沿岸路上护卫即可。”

    李承乾一脸期待的道,“老师,我们坐船吧。”

    其它一群熊孩子也都被折腾的不轻,都想坐船。

    李超微笑,“既然大家都想坐船,那就坐船吧。”

    王玄策应声,“属下立即去回复崔将军等,让他们做好准备。”

    从长安到这里,其实也没多远,但李超他们却走了好些天,哪怕有马骑,也一样不快。主要还是这些小家伙们耽误速度,虽然李超说要磨砺他们,但都还太小,身子骨虽然都不错,但缺少锻炼,如果一来就炼的太强,他们都受不了的,尤其如今还是秋老虎横行之时。

    张驰有度,适当的缓缓也是必须。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长途旅游,坐船是上选,骑马是中选,坐车那是下选,如果走路,那就更是下下之选了。

    坐车的好处在于没有颠簸,不会有那么多的风尘,水路坐船舒适,航行也快,特别是如此顺流而下,那更加的快捷。因此多数人出远门,都是尽量搭船,从这条河到那条河,转来转去,尽量不走陆路。 '天火大道'

    “我考你们一下,谁知道丹水的名字由来吗?”李超问一群脸上又有了笑容的小家伙们。

    “我知道,因为有丹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中有记载,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来恒抢先答道。

    “不错,名称正来于此。”李超点头,来恒兄弟虽出身将门之后,但读书却极为刻苦。李超在灞上李家建了一座图书馆,里面搜罗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整理之后,共有几万卷。这座藏书楼书多,而且采用了后世图书馆的那种索目,分门别类,找书方便。

    这座图书馆花了李超不少钱,这年代,一卷书很贵,尤其是那些古书,多数还是手抄本,孤本。李超花重金求书,找来这些书后,又找人对他们进行校正修订,然后重新抄录备份,一些珍贵的书籍,还采用活字印刷印刻,有些珍本还专门雕版。

    书修订之后雕刻印刷出售,一面则收藏在图书馆之中,这座图书馆对所有人开放,都可以过来借阅。可以说,钱虽然没少花,但得到的赞誉却也极多。何况,李超弄到这么多书,修订之后,再出版,也有收益,并不全是付出。

    白鹿书院的学生们平时借阅就很方便,而来济兄弟看书自然更加方便。兄弟俩平时就最喜欢呆在图书馆的阅读室里读书,各种书都读。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著,这本书为古书水经做注,水经只有万余字,水经注看似为水经做注,实际上是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中国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和神话传说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早被李超选入了大唐初中教科书里。

    来家兄弟还在上小学,但却已经提前熟读了水经注。

    丹江有丹鱼,以丹鱼得名,而这丹鱼就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鱼。出入的时候有赤光环绕,如果能抓到,把鱼水涂在脚上就能步行水上,甚至可以长居河中,简直就跟东海的避水珠一样神奇了。

    “老师,现在丹水中还有丹鱼吗?”李承乾充满好奇。

    李超道,“河见丹鱼,其光如烛,民皆异之,然莫敢捕食,为其神也。传说百姓时常能看到丹鱼,但是都没人敢捕,认为其是神鱼。”

    会发红光的鱼,其实李超也挺稀奇的,一般来说,会发光的鱼肯定都是在那种地下河里的鱼,那些鱼由于特殊的环境影响,在那种黑暗的地下河中,才会发光。在正常的河流里,鱼不太可能发光,反正李超没见过。

    至于说丹鱼的血涂到脚底板上,就能在水上走,那更是传说了。

    这丹鱼,很有几分山海经里神兽们的影子。

    李超很喜欢山海经这本书,后世人看山海经,觉得这就是本神话小说了。但在李超看来,这本先秦古籍,其实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不但记录有古代神话,也一样还有记录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相当有考古和历史价值的一古书。

    山海经全书十余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三万来字,记载了一百多邦国,五百五十山,三百水道和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虽然说许多内容经过长期的传写编纂,多少有些夸张,但细细分析,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李超最近就打算给山海经也来做个注,但也不仅是翻译一下,而是准备以山海经为楔子,编写一套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书。

    后世一般都认为山海经不是哪一个人所作,也不是成书一时。这应当是一本大约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多数内容,都是来自于口头的传说。

    李超想着以山海经为序,来编写一套大唐版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书。李承乾却在那里想着,到了丹水,一定要想办法找一找这丹鱼,若是能够捉一条,然后把血涂到足底,那他以后就能长居渊中,步行水上了。

    这种想法,就敢李超小时候看了武侠小说,然后幻想着修炼出内功是一样的心理。

    李承乾甚至开始鼓动着一群小伙伴们,开始商议如何捕获丹鱼,成就水上行走的幻想计划了。(未完待续。)


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感谢十里飘飞的好几万打赏!)

    “也不知道承乾现在怎么样了。'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o;m;”东宫丽正殿,长孙皇后为李世民添了一碗饭,忧心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太子才七岁,就要远行八百里,这让做母亲的如何不担忧。

    “放心吧,没事的。”

    李世民接过饭碗,大口的吃起来。去冬的萝卜腌成的酸萝卜,配上一小叠新鲜的折耳根,夏天味苦的时候吃点酸最是下饭。

    一般情况下,李世民也不会让太子轻离京城的,更别说长途跋涉八百里去山南。不过李世民也常想起自己和建成。建成以前一直呆在京中辅佐政务,他一直在外征战,几年时间,太子诸方面都不如他,李世民觉得就是太子呆在京缺少了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