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40章

唐朝好地主-第540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有点空的,都跑来观看了。

    幸好事先早有准备,考试的地方很大,有足够的空间。

    感觉半个长安的人都跑来看考试了,万人空巷啊。

    李超甚至看到许多商贩也跟着过来了,到处是一排排的摊位,京兆衙门很早就接到了李超的通知,让他们做好这次的准备。

    提前在考试场周边准备了许多停车场地,栓马桩,还有商贩的摊铺。

    其中李家的许多产业,今天也一样前来。

    李记钱庄在四处发传单,有人拿着铁皮喇叭在宣传存钱的利息,在宣传钱记新开放的保险业务等。

    有李记熟食铺子,正摆着许多熟食摊铺,向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推销各种熟食小吃呢。

    武举考试,比文科制举热闹多了。

    场上那种种射箭、骑马等,在百姓看来,就是最热闹的活动娱乐了。

    哪个考生百步之外射中一个靶子,立即能引来一群人的叫好,若是哪个射歪了,也会引来一群人的唏嘘声。

    每次考生考完一项,都会现场打分,陪考团,主考团等,打出的分数,若是让大家觉得与实情不符,那是要被众人嘘的。

    有这些围观群众监督,分数打的一直都算比较公正的。

    “老师,这考试好热闹啊!”

    太子承乾跟着他的小伙伴们看的也非常高兴,一群熊孩子昨天都挨了训,每个人写检查写的手都快断了。

    还得捡一周的粪,今天李超带他们来看考试,这些人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等我们李镇的庙会开始,比这里还要热闹。”

    这次的武举考试,在李超看来,其实还是有些太匆促,或者说重视度不够。若是好好操办一下,完全能弄的更热闹的。

    有了人气,当然就代表着有钱赚,市场经济嘛,人气最重要。可惜之前他不管京兆衙门的事务了,因此那些人都没有几个有他的那种头脑和观念。这么好的机会,居然都不知道抓住。

    他们还真只是打算办一个武举考试而已。

    上万个考生入京呢,若是加上他们的亲友啊仆佣啊,再加上这么热闹的考试,能够吸引来围观的京中百姓,这就是一次盛会啊。

    李镇办个庙会,都能弄的热闹无比,赚的盆满钵满的,京兆衙门居然办这个事还在为经费操心,到处请款。

    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李超后来接手,但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只是临时布置,总算还是抢救了一点的。

    “老师,你刚才收了四个门生,他们比我入门晚,是不是以后得叫我师兄啊!”承乾现在天天领导着一群熊孩子,越来越有点孩子王的气势了。

    今天看到王玄策四个新拜入李超门下,都已经想当人家的师兄了。

    “嗯,师门之中不论年龄,只以入门先后为序。你比他们入门早,当然就是他们的师兄了。不过你的这四位师弟,你可要待他们客气些,再过二三十年,也许他们就能成为一方名将了,等你登基御极之时,他们正好能成为你的好帮手。”

    李承乾听着连连点头。

    这孩子现在有点早熟,天天跟着李超,早熟了。

    “好我把刚买的冰棒分他们一人一个,他们会吗?”承乾问李超,说这话时,眼睛还瞥向自己手里的一把冰棒。冰棒还冒着热气呢,这是李记铺子里的特产,夏天卖冰棒,很神奇,也很受欢迎,尤其是如承乾这样的孩子。

    “哼,你可以把你的冰棒分他们,他们会感谢你的赏赐的!”(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感谢十里飘飞520万赏!)

    “王师弟、刘师弟、高师弟,上官师弟,师兄我把刚买的奶油冰棒都分给你们了,你们以后可一定得支持我啊。”

    李承乾还真的把冰棒分给了王玄策四人一人一根。

    还明目张胆的拉拢四人。

    王玄策四人一手握着一根冰棒,有点哭笑不得的样子。

    倒是柴令武几个,看着本来属于他们的冰棒被太子赏给了几位新师弟,一个个都有些嘟着嘴不太高兴。

    “既然是太子赏赐,你们就收下吧。你们入门晚,因此以后就是师弟了。我门下,不止有学兵法的你们,也还有学文的太子等人。不论学文还是学武,以后你们通通都以入门先后为序,排序称师兄弟。”

    王玄策四人点头。

    “谢太子赏赐。”

    李承乾笑呵呵,一张嘴,那没了一颗门牙的嘴就特别的显眼。

    “四位师弟不用客气,叫我师兄就好了。”

    “谢师兄。”四人改口。

    李承乾非常的满意,这家伙最近有点猖狂,四处拉小弟。原先还只是把他的那群妹夫们收为小弟,后来把来济来恒裴行俭等一群师兄也给拉了过去。

    现在连四个师弟也不肯放过了。

    对于这种公然结党行为,李超这个太子太保就当没看见。李世民当然也是知道的,天天有人时刻盯着太子的一言一行,然后奏报呢。

    但李世民看过之后,除了哈哈一笑之外,也并不在意。

    太子才七岁呢。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他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觉得很欣慰,太子小小年纪就会拉拢人心,就会结党,很了不得啊。值得夸赞,这样的太子才是他期待的。

    “老师,我也要学兵法。将来我长大了,也要指挥千军万马。我还要灭了吐谷浑,灭了突厥灭了高句丽!”

    李承乾最近上了地理课,学了点地理知识,知晓了大唐不是天下唯一的国家,周边还有不少的国家,尤其如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等还是大唐的敌人后,已经整天在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了。

    每次他都是大元帅,然后给他的那群小伙伴们封一堆的大将军,再选几个倒霉的家伙扮演突厥将领之类的,次次都是以多打少,每次都得胜。

    李超不得不佩服李承乾,越来越聪明了,都懂得要以多打少才能保证胜利,很有几分自己的无耻之风啊。

    男孩子喜欢骑竹马玩打仗游戏,这很正常。适当的引导,多有助益。李超就喜欢培养李承乾的这些兴趣爱好,然后每次借着游戏,来把历史、地理等课程融入其中,寓教于乐。

    不过,好像李承乾现在有点太好战了点。

    天天要把高句丽、吐谷浑、突厥等国灭上好几次,甚至都已经开始打吐蕃、高昌、契丹、百济、新罗等大唐周边的盟友了。

    这小子,很有股要一统全世界的野心啊。

    “承乾啊,你知道高句丽在哪吗?”

    “知道,在大唐的东北,燕山之外。”

    “嗯,那你知道那个地方到底离长安多远吗,知道那里的气候如何,知道那里民风习俗如何吗?”

    “高句丽离长安很远。”

    “很远是多远?多少里?有哪些路线前往,水路怎么走,陆路又怎么走?他们的人口多少,国君是谁,朝中有哪些名将,有多少士兵?关城几何?如果要打架,怎么调兵,怎么转运粮草,要出动多少兵马,如果调兵,那么会对其它地区的局势有何影响,你这些想过没有?打仗征召兵马,会不会影响耽误农时,这些,你又想过没有?”

    李超一连问了一堆的问题,直接把李承乾给问傻了。他只是在李超的地理课上,知道东北有个高句丽,在李超的历史课上,知道了高句丽也是华夏人所迁移过去后在那边建立的。他还知道高句丽曾几度入侵吞食中原的疆土,知道汉朝曾在高句丽设立过四郡。

    也知道隋时,曾几征高句丽,损兵折将,甚至动摇国本。

    因此,在他的脑子里,高句丽其实就跟原来朝廷灭掉的河北刘黑闼、朔方梁师都等是一样的,那里本来就应当是大唐的疆土。

    因为大唐是中原正统,是他爷爷从隋朝皇帝那里受禅让得来的天下。因此,过去隋朝的疆土,甚至整个华夏拥有过的疆土,都应当由大唐来继承。

    这就是正统,就如同他是大唐的太子,将来大唐帝国也只能由他来继承一样。

    高句丽分裂出去都好几百年了,隋朝时没收回来,那大唐就要收回来。至于怎么收,这个他还没想过。

    只是觉得,应当不难,反正他现在每天都要把柴哲威柴令武兄弟他们几个扮的高句丽,打败好几次。

    “高句丽确实我华夏之地,我大唐为华夏正朔,有责任有义务把高句丽收复回来。只不过,事情有先后,有轻重缓急,做事,得谋定而后动,得准备万全,有把握之后才动手。不动之则,动必如雷霆!你记住了,莫轻易出手,出手必见功!”

    李超觉得自己应当向李承乾灌输一些这样的思想。

    君王,就得是开拓进取的,如果连个开拓之心,那这样的君王跟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李超知道李世民想灭突厥平吐谷浑破高句丽,但李世民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灭的掉这些目标。提前培养李承乾这些观念,让他也能够跟李世民一样,有雄心有目标多好。

    历史上,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就没灭掉,最后还是高宗时灭掉的,嗯由李世绩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这群家伙灭掉的。

    如今既然由他来保扶承乾,李超觉得以后不会有李治什么事了。他都还没出生呢,以后还是安心做个晋王吧。

    “高句丽很远啊?老师,那我们先打突厥吧!”李承乾马上换了一个目标。

    “咱们跟突厥现在是盟友。”

    “可突厥以前不是老来打我们吗,抢我们牛马夺我们人口,咱们现在干嘛不打他?”

    “因为突厥现在很强,而我们刚天下一统,百废待兴,还需要休养生息,积聚实力。当然,我们现在跟突厥人和好,那是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你要记住,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只要不忘记突厥人是大敌这条就好,暂时的隐忍,只为来日北伐突厥,擒其可汗。”

    李承乾释然,又茫然。

    “老师,你不是军神吗,为什么还打不过突厥?”

    “承乾,缺了牙齿就少说话,因为你一张嘴,那个缺洞就露出来了,很不好看。”李超道。(未完待续。)


第697章 李超的一亩三分地(感谢名字都让狗占了万赏!)

    祭祀过稷神之后,稻子开始收割。

    洗澡沟两边坡上,打谷机呜呜的响着,李家的长工们有了打谷机后,收割的速度快了许多。

    四个人一组,配一台打谷机,刚刚好。

    两个长工,负责踩踏打谷,两个少年过来拿禾,配合无间。另外有专门的割稻子的,割稻子的一般都是妇女们,她们一大清早就开始下田割稻子,那时天刚微微亮,一天早凉爽的时候,稻禾上还有露水。

    她们已经拿着镰刀弯着腰,把一排排的稻子割下,一次割六七颗禾,两排正好放成一把。这样一排排的收割过去,很快一片金黄的稻子,就全都成了一把把的摆在了晒干的田里。

    割下的水稻,等太阳出来后,露水很快就晒干了。

    因为李家的打谷机多,长工也多,因此直接就把打谷机抬到田里去打,免得把稻禾运回村麻烦。

    把打谷机反过来,两个长工扛着机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