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11章

唐朝好地主-第51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如房玄龄等一众宰相,早朝前皇帝已经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了,这种重要任命,皇帝的意思早定了,大家商议了一下,也就支持通过了。

    李超已经好些天没来参加朝会了,他的三天假期早就过了,但皇帝又给他加了假,许他在灞上一边休息一边筹备着营建汉京的事宜。

    因此李超很爽快的就呆在了灞上。

    不用半夜就起来准备上朝,因此李超可以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遛遛马,练练枪,然后就去洗澡沟游泳。

    洗澡沟夏天水满,相当适合游泳,许多熊孩子也成群结队跑来游泳。

    这个时候的人,不得不说都是对孩子放羊式的养,也没有谁整天盯着孩子。孩子小,也要去放牛看羊扯猪草,孩子们完成任务后,夏天就喜欢游泳戏水,也没有人管。顶多知道了打一顿,可第二天孩子就又去了。

    李超小时候在外婆家也是这样的,谁管啊。

    不过为了安全,李超还是吩咐了几个水性好的家丁,让他们准备了船,每天在沟里巡逻。孩子玩水如果遇抽筋之类的,就马上救援。

    一般情况下,也就随孩子们去了,只是给孩子们划定了几块游泳区,水较浅的回湾,水浅水也不急,再外面拿网拦了一下,有个两三亩地大小,还有人在旁边看护救援,倒也不用操心出事。

    大人们也喜欢下沟里游泳,以前这里叫洗澡沟,就是因为大家夏天都来这洗澡。

    现在水多了,更好洗了。

    大人们洗澡的地方,也专门划了几块地方,方便大家。

    李超还有一块专属的游泳区,水清澈无比。

    每天早上李超要来游上一会,中午和傍晚,也都要来游一回。天天来游泳,李超感觉自己的身体肌肉线条更好看了。

    洗澡沟到了夏天,简直就是个水上乐园。

    李承乾天天跟着李超后面,有李超的亲手调教训练,很快就从一只旱鸭子变成了一个游泳健将。

    而且学会了好多种游泳姿势,这可比另一边的小孩子们的狗刨不一样。

    其实一开始李承乾根本不会水,身上绑着好多个猪尿泡下水,要么就抱着一个充气的羊皮,在水里瞎刨,看着李超直摇头。

    李超教会承乾游泳,很简单,也很粗暴,把他身上的猪尿泡摘下,把他抱的充气羊皮拿走,然后直接往水里一扔。

    李承乾扑通扑通的吃了几回水,然后李超再指点一下,已经能浮在水面上了。再指点他姿势,几次下来,已经游的很样了。

    学会水后,天天就想泡水里。

    泡到皮都皱了,嘴唇都青了,都不想起来,李超往他屁股上拍了几巴掌后,才算老实了。

    一大早,晨泳小半个时辰后,李超上岸。

    李承乾还有些不舍的上岸的跟在后面,爷俩都是赤着上身,穿条大裤衩,脚上一双木屐,肩膀上搭条毛巾。

    头上一顶草帽,鼻子上架一副水晶墨镜,用天然水晶做成的宝蓝色墨镜,用黄铜合金做的镜架,戴在脸上既防太阳光,又相当的时尚和骚包。

    天气热,李超让红线给自己把头发打的很薄,挽起一个小发髻在头顶。若不是怕被人喷,李超是很想把头发剪了的,不过如今这年头人们一般很难接受短发。

    因此李超也只能改良一下,头发打薄打短。反正大家也会经常修剪头发,要不然头发经年累月的涨,那长上几十年,估计得长上四五米。

    一般大家会把头发控制在披肩的长度,再修理一下鬓角什么的,很少会有人如李超一样,把个满头秀发,打薄的剩下不多的一把。

    不过这样子,确实凉快了许多。

    从沟里回到别墅。

    “相国,有圣旨到。”

    那边是老熟人王内侍。

    “李相国,陛下有旨,请接旨。”

    王内侍看着李超打个赤膊,穿着条短裤,鼻子上还架了那么两片水晶,也不由的无语。再看太子,就是小一号的李超装扮,心里忍不住叹息。

    “王内侍请稍等,待我沐浴更衣,摆香案迎旨。”

    李超进屋,冲了个凉,换上正式的紫袍玉带,出来,香案已经设好了。

    “李超接旨。”

    “门下:昔宗周煌煌、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检校尚书左仆射、加平章事、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詹事、朔方镇节度使、灵州刺史、太子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李超,收复朔方、明德有功,安稳河套、益显臣节,宜进太子太保,加食邑一千户,实食封二百户通前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两千户。”

    “免朔方节度使、兵部尚书职,改户部尚书、山南东道大都督兼山南东道宣抚使,襄、邓两州刺史,汉京营造使、余如故。”

    武德六年六月十八日。

    中书令臣高士廉宣

    中书侍郎臣于志宁奉

    中书舍人马周行

    侍中臣杨恭仁

    门下侍郎臣裴矩

    给事中臣温彦博等言

    。。。。。。

    谨奉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武德六年六月十八日。

    可

    这是一封很标准的诏书,上面各种各样的签名、盖章就有一大堆。中书和门下两省的主官次官等都签名盖章了。

    这是一封完全有效的诏书,可不是皇帝的私旨。

    是经过了中书和门下的诏书。

    李超的太子少保,升成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是从二品,而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再往上,可就是三师三公了。

    另外还给李超加了一千户虚封食邑,二百户真封。现在李超总共有两千户真封了,大唐第一实封功臣。

    不过如今的实封,制度早已经改变。

    两千户真封,一户换五十亩边疆之地,两百户,算是加了一万亩地了。不过边疆的地嘛,也不值钱。

    荒地,还得自己去开垦。

    倒是实际的差事,变动较大。

    朔方节度使,到底是让李世民给免了。

    毕竟在朔方收复之后,这个节度使的权柄过高。

    “王内侍,谁接替了朔方节度使之位?”

    “陛下已经撤去了朔方节度使衙,改为朔方道,另外陇右道也分出了一个河西道,现在天下一共十七道了。长孙相国出任朔方道大都督,柴侍郎出任河西道大都督。”

    “哦,原来如此。”

    李世民挺干脆的,直接把朔方节度使给撤消了。挺果决的,朔方镇就跟原来的行台一样,确实权柄过于大了,现在朔方既然挺安稳的,也就没必要保留了。毕竟当初设这个衙门,也是因为朔方还在敌手,弄一个节度使,是为了全面的方便的统筹整个朔方方面。

    不过长孙无忌去朔方,也还是让李超有些小意外的。

    长孙无忌还当了兵部尚书,自己转当户部尚书,李世民还真是看中自己能赚钱的本事了。

    但李世民怎么不把京光尹这个职位也免去呢?

    自己现在也完全是虚领啊,还是说李世民根本不想让别人来担任这个要职,因此故意让他虚领,然后以两个少尹实际理事。就跟尚书省一样,尚书令现在一直空缺着,以左右仆射实际主持尚书省。

    “恭喜赵国公啊!”

    王内侍笑着拱手。

    “辛苦王内侍了,这么热的天赶来。坐,上茶。”

    王内侍坐下。

    “李相,陛下让我转告李相,暂时不要急着去山南,前期选址这些,交给下面人就好。京里还有好多的事情,要指着李相呢。这讲武堂的招生考试快要开始了,陛下要你来主持这次的入学考试,你还是讲武堂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和总教官呢。”

    嗯,我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副校长的头衔了?

    王内侍对李超很客气,虽然这么热天赶来一趟,热的浑身是汗。但李相是什么人,皇帝红人啊。

    现在虽然免了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可那边又加了户部尚书,还加了汉京营造使、山南道大都督、宣抚使,襄、邓刺使,太子少保都升为了太子太保,实封都一下子加了二百户。

    圣眷不衰啊。

    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的头衔可都没去呢,和国舅长孙无忌都是一样,就算去了地方,也是带着宰相头衔去的。

    说不定哪天,又回了中枢。

    李世民不说,李超都快忘记还有讲武堂那档子事了。

    哎,一个招生考试,也还要来让他主持,李世民还真是指使惯了。

    “陛下对于此次讲武堂招生非常看重,在朝堂上说了,要把这次考试办成大唐的武举考试。这事,李相还要多尽心费力啊。”

    “陛下还让某问李相,这讲武堂设在哪里较好?”

    讲武堂设哪里?

    李超本想说当然是设在长安城里啊,不过再想一想,讲武堂毕竟是个军校啊。军校嘛,还是有点敏感的,还是应当设在城郊好点。

    不如就设在灞上吧,灞上本来就是长安城外的一处制高点,居高临下,控扼长安东南方向,把守着通往蓝田那边的武关。

    把讲武堂设在这里,既免得放在京城里太过敏感,二来这边地方了大,建校舍操场等随便圈地,而且军校也算是一支军事力量嘛,驻在这里,还能加强长安外围的防御呢。

    当然,李超也有点私心的,建在灞上,不也能让灞上更加热闹嘛。

    推荐一本牛逼到爆的书,《甲午崛起》一百八十个机械化师组成的陆军,八十万官兵组成的海军,一万八千架战机组成的空军。率领着他们的,是三岁的主角!

    (未完待续。)


第552章 武媚娘

    “三郎,两个胡姬要生了。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c;'”

    李超还在跟王内侍说着话,崔莺莺抱着夏花过来。

    “两个都要生了?”

    “都已经进产房了,羊水都破了,看来都是今天生了。”

    王内侍暗暗为李超惊叹,李相果然高人啊。上次让大妇一次生三个,这回让两个胡姬同天生产。这是不是同天怀上的啊?

    “恭喜李相了!”

    李超拱手谢过,“王内侍稍坐,我去看看。”

    “李相请便,咱家在这里喝会茶。”

    两胡姬在李家地位有点小透明,既不如郑红线那般有崔莺莺做靠山,也不如杜十娘那样有心机会争宠。两人倒也对自己的地位很知足的,不争不抢的,反正比起过去的生活,那是好上千万遍。

    李超有空了,去她们那边,她们就弹弹琴跳跳舞,给李超按摩等。等怀孕了,两人更是轻松了,整天只是吃喝养胎就行了。

    正因为不争宠无心机,崔莺莺虽然瞧不起这两胡姬,倒也没缺短她们的用度,也没苛待过她们,甚至怀孕后,还经常送补品派人去照顾。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也许是体质问题,这两人生产都要顺利的多。

    不到半个时辰,就先后生出来了。

    “恭喜相国,是个公子。”

    两个都是儿子,等孩子洗好,抱出来。李超发现两孩子确实混血,黑头发黑眼睛,但是是眼窝要深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