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89章

唐朝好地主-第48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喜欢,太丑了,父皇,我不要娶赵国公的女儿。”承乾一点事情也不懂,依然在那里犯傻作死。

    这就很尴尬了啊。

    李世民看了眼李超。

    见李超黑着一张脸。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转手甩了李承乾一个耳光。

    “啪!”

    耳光很响亮,看的出这一下是来真的。

    李世民眼一瞪,喝道,“放肆,你当父母之命是什么?你想娶谁就娶谁?娶妻就只娶好看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谁教你的?还不快给赵国公陪罪!”

    李世民这一巴掌打的李承乾晕头转向。

    响亮的巴掌声,也惊的满厅宰相公侯们吸气连连。

    就因为太子说了赵国公女儿丑,说了不娶赵国公女儿的话,皇帝居然不顾太子还如此年幼,居然当众打了太子一耳光,这可是非常的罕见啊。

    皇帝居然如此在意赵国公的脸面,居然如此重视与赵国公的联姻。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什么样的恩宠!

    这是让所有臣子们都目瞪口呆的事情。

    天啊!

    皇帝为了赵国公,打了太子!

    赵国公在皇帝心中,居然如此的有份量啊。

    这简直是超过了大家心中的认识,毕竟那是太子啊。国之储君,居然当众打耳光,哪怕太子确实还小,可这一巴掌,也已经非常的不留情面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皇帝打太子一巴掌,那是对赵国公无比的看重恩宠啊。

    太惊人了。

    这比皇帝称李超为玄武门功列第一,授李超京光尹、京畿道大都督、授李超兵部尚书、授平章事,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朔方节度使这些通通都要惊人了。

    一个臣子,还能得宠如此?

    连李超都惊住了。

    我擦,李世民你居然打太子?

    你这巴掌虽然打在太子脸上,可我怎么感觉脸上却火辣辣的?

    这秀做的也太过了点,怎么感觉跟长坂坡下,刘备把阿斗摔地上有的一比啊。

    “陛下,童言无忌,莫责怪殿下了。还年幼嘛,对于娶妻、婚姻那些根本还不懂的。”

    “七岁了,不小了。他不是普通孩童,是大唐的太子。这么多大贤名儒教导,却学了什么?胡言乱语,朕不能娇惯他。”

    “慢慢教导就好。”李超只能劝道。

    “就得从小教你,不能放纵了。承乾,还不快给赵国公道歉!”

    太子李承乾还懵逼着。

    从小到大,还从没有人打过他,更别说父亲打他,还是当着这么多人打他。自立为太子后,李承乾的心态也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宫里的人对他都是百依百顺,这让他心态大为变化,可今天皇帝居然当众打他。

    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丢脸,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尊心或者说是懂得了羞耻。

    这一掌,让他羞愧万分。

    心里,对于那个丑姑娘夏花也越花的讨厌,对于曾经的老师赵国公李超,也恨了起来。

    “道歉!”

    “赵国公请受我一拜,我刚才言语不当,有失礼之处,请赵国公谅解!”

    李超伸手扶起他,“童言无忌嘛,你也别往心里去。”

    李承乾直起身的时候,目光还很不服气的看了李超一眼。

    就这一眼,李超差点没忍住要给他一个爆栗。

    小王八蛋,居然还敢瞪我,这仇恨般的目光,打你耳光的又不是我。小小年纪不学好,哪学来的这种怨恨心。

    这事情终于算是告一段落,厅里又恢复了热闹。(未完待续。)


第527章 不能惯着皇帝的臭毛病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过后,午后的闷热尽去。 '天火大道小说'

    天空碧蓝如洗,闷热一扫而尽,风中带着雨气的湿润清凉。连那庭院里树上烦人的知了也早没了声响,殿中门窗大开,清风穿堂而过,掀起摭光的帘子,让屋里也清凉无边。

    屋里还焚着香,桶里盛着冰块,越发的凉爽。

    李超坐在竹榻凉席之上,看着面前几案上的本子。耳朵里听着房玄龄和萧瑀他们为太仓钱的使用分配。

    一年新增千万贯税收,这可都是租庸正税之外的收入,是商税。

    如此一大笔钱,还不是实物税,而是实实在在的钱绢,这让政事都都在为这笔钱如何使用争的不可开交。

    皇帝、宰相,三省六部诸寺十二卫,都想要分一杯羹。

    李世民一心想要建立一支万人的禁卫骑军,但萧瑀他们认为没必要,开支太大,还不实用。花那么大笔钱建支整天放在长安的骑兵,除了做样子当仪仗外,能有什么用?

    大唐还没有到那个可以大笔花钱烧包的时候。

    不能惯皇帝这个臭显摆的毛病。

    李世民气的要死,都拍了桌子,但拍的自己手疼了也没用。

    虽然政事堂都是亲家翁呢,可他们也不会跟李世民就讲客气的。

    偏偏李世民又想要以德服人,于是乎,扯来扯去,争的喉咙都哑了,也没有个结果。

    “文远。”

    李世民吵了半天,发现自己有点势单力孤,目光最后盯上了李超。今天李超终于从家里出来了,肯进宫议事。但李超坐了半天,一声不吭。

    李世民只好点名了。

    桌子上的折子,其实都是各部衙拟的请款折子,各部都想要钱。还都列出了自己用钱的名目等,挺合情合理的。

    只不过,这些折子的请款数目加起来,那都有三千多万了。朝廷虽一年能新增千万税款,可也远不能满足这些啊。

    李超抬头。

    看到李世民求救的目光。

    李超有时挺佩服李世民的,李世民不是那种无所不能英明无比的皇帝,他很年轻,有时也冲动,有时还犯倔。'棉;花;糖;小;说;网;M;i;a;n;h;u;a;t;a;n;g;.;c;c;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而且他的长处是指挥战阵统帅兵马,对于治理国政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甚至还不如李建成有经验。

    可李世民有个优点,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不会去故意掩盖这些。做为靠玄武门政变上台的皇帝,他却没有太霸道独0裁。能听的进意见,甚至不会争不过就用强权压人。

    这其实已经是最难能可贵的领袖气质了,如汉高祖如刘备如曹操,人无全才,领袖需要的是领袖的气质和才能。

    杨广是个很有才能的皇帝,甚至文才更盛,但杨广却不如李世民这般能听从属下的建议。他甚至只是选择性的只听自己想听的,就如隋末大乱,各地报上来的叛乱消息和地方灾情时,他却一味的说是下面的人胡说。

    若是杨广在这里,李超相信萧瑀虽然也还会力谏,但肯定没有这么足的胆气敢这么争。

    李超把手里的折子合上,问,“陛下。”

    “文远,你来说说,朕要建一支北衙万骑,一年只要一百万军费了,这还不行吗?”

    李世民有点气急败坏,甚至有点委屈,他觉得李超一定能理解他,李超肯定会支持他的。

    “朝廷现在一年新增税收千万,朕不过要一百万而已,才一百万啊。三万北衙禁军,怎么就没必要了?去年先有吐谷浑进犯,差点打到长安,后又有突厥人蠢蠢欲动,也是直接威胁着关中的。府兵虽节省军费,但遇事发突然之时,调动麻烦,难以救急。朕练三万北衙常备禁军,这是从大局考虑的。再说了,朕将来是要北伐突厥,西讨吐谷浑,东征高句丽的,现在置这三万常备军,那将来也是有大用处的。”

    “嗯,陛下说的很有道理。”李超点了点头,先是安慰了下李世民。

    “不过!”

    “嗯?”李世民刚觉得李三果然是站自己这边的,结果就听到一个不过,马上不太高兴了。

    “不过什么?”

    “陛下。其实我以为建一支常备军确实有必要啊,但如果是放在长安,是建在北衙禁军中,就毫无用处了。军队,有再好的训练再好的装备,如果不拉出去打仗,没有实战检验,那这样的军队,真的是只会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其实银枪蜡枪头的仪仗兵而已。”

    “陛下若是放长远打算,想要建一支精锐的常备军,为将来南征北伐东征西讨做准备,那其实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另一种更省钱,但更有效果的办法,而不是花大价钱,最后堆积出了一支仪仗队!”

    李超这话,就有点很不留情面了。

    李世民可是十六岁开始统兵打仗的,都已经打了近十年的仗,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这朝堂政事,李世民确实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可若说打仗练兵,他可是专家,可现在李超却把他说的一无得处。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文远,你虽说被称为军神,但若说这练兵打仗,朕可是比你经验丰富的。难道朕亲自训练这三万北衙禁军,还会不行?”

    李超淡淡的回道。“行还是不行,总是得试过了才知道的!”

    “历朝历代,天下的任何一支强军,没有一支不是从血与火,从战场之是百炼而成的,从没有听说,有哪支军队是整天在校场上练练就成的。陛下当年的玄甲骑,所向披糜,可那也是百战而成吧?”

    李世民不太高兴,可李超说的又句句在理。

    一个是满怀期待,想要李超帮忙的皇帝,一边却偏偏是丝毫不给面子的当红第一宠臣。

    政事堂里,一群宰相们都不禁纷纷向李超投去赞扬的眼神。

    不错,没有因为成了天子亲家翁,就丢了节操。

    原来大家还比较反对李超过早的进入政事堂,都希望李超多在外呆几年呢。现在看来,大家误会了李相国啊。

    李相国虽然年青,但这节操还是满满的。

    能够如此直接的驳回皇帝,了不起。

    心中虽不高兴,李世民还是忍住了。

    “那依李相国之见,要怎么办啊?”李世民都改口喊李相国了,这是真生气了。满殿的亲家翁,就没一个肯支持的,你支持一下朕会死啊。

    “陛下,其实府兵制有府兵制的优势,但也有缺点。兵农合一,军费开支大大节省,但这样的府兵肯定不如常备军训练有素战斗力高。不过建一支常备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常备军要想维持高的战斗力,这可就非常费钱。”

    要战斗力,还是要省钱?

    鱼我欲有,熊掌亦想要,李世民当然希望以府兵为主,但也建一支常备军。

    李世民雄心是很大的,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甚至是西域、漠北、安南,这些地方都在他的小本子上,是他心中的目标。但仅靠府兵,肯定是不够的。于是,他才想要建一支常备军,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京畿的控制权。

    “陛下要建三万人的常备军,想法是好的,而且其实养三万常备军朝廷也是养的起的。”李超看了眼其它的宰相们,笑道,“就算不动用朝廷未来的那一千万税收,臣也有办法弄到这三万常备军的军费,只是臣以为,钱其实都不是问题,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花了这些钱,究竟值不值得,有没有用!”

    说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就比较上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