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64章

唐朝好地主-第46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疑问,李世民在仔细的考虑了朔方的局势,还有唐突的势态之后,还是抛到了一边。

    对于弹劾李超的那些奏章也全都留中不发了。

    一个月收复朔方的是李超。

    而直接用谈判,就把河曲地全都收复,没有引起大唐和突厥现在就开战的也是李超。

    现在唐收复了朔方收复了河曲,灭了梁师都这个心腹之患的同时,却还没跟突厥闹翻,也算是奇迹了,这些都是李超的功劳。

    换一个人去朔方,或者说现在就撤消朔方镇,这还有些为时太早。当初设立朔方镇,授李超朔方节度使,当然不是为了弄出一个不受朝廷管束的地方来。

    那只是为了李超在收复朔方之时,能够事权更加统一,避免千里之外,还事事奏报朝廷,等候处置,免得贻误了战机。

    现在虽然说朔方已经收复了,但他还是觉得那边依然需要李超继续稳固。

    也许应当再过几年吧,再过几年那边彻底稳固了,就调李超回来。或者,几年后,大唐准备妥当了,依然还是要由李超这个用兵鬼才,来挂帅北伐。

    “陛下,今天曲池有龙舟竞赛,陛下说好要去观看的,什么时候起驾?”内侍进来询问。

    李世民张开手臂转了几下身体,看着佩带在身上的彩带飘动。

    “去问下太上皇,看他何时动身。今天是端午佳节,说好了请太上皇一起去观看龙舟比赛的。”

    “是,陛下。”

    内侍低头弯腰准备退下,李世民又叫住了他。

    “派人去长平长公主府上,请她来陪太上皇。哦,还有,派车辇去赵国公府上,把荣国夫人崔氏也请上。”

    “陛下,荣国夫人一早还差人送了两件裹肚入宫呢。”

    送裹肚,也是唐人的一个端午习俗。裹肚其实就是肚兜,也叫护肚。唐人的裹肚是用红布剪成椭圆形,上面绣花,大小刚好能摭住孩子的腹部。裹肚上有带子,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左右用带子捆经腰间。

    端午节到了,天气渐热,孩子晚上睡觉戴裹肚既清凉又不会受凉。

    崔氏的裹肚是送给长乐公主的,这是明显把公主当成未来儿媳的。

    “哈哈哈!看来崔氏怀的是儿子了,好,等她生了儿子,朕就把长乐公主许给他。”

    “长乐公主刚好比临洮郡公大三岁,赵国公也说过,女大三,抱金砖呢,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再有一个月,临洮郡公也就要出生了,不知道赵国公能否有空回京呢。”

    李世民笑着道,“现在不打突厥了,跟突厥关系又恢复了,朔方应当也没有什么要事。让文远到时赶回来一趟,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

    说话间,外面有宦官进来禀报。

    “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李超进贡天子镜到!”

    五月五,向天子进贡铜镜,这算是自隋时开始的一个习俗。一开始,是隋朝的制镜工匠在扬州的长江江心的船上铸造铜镜,然后专门献给杨广的,称天子镜。

    后来,这习俗也传了下来,每年工匠向皇帝贡镜。再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地方封疆大吏每年也会请工匠制铜镜,然后进贡给天子。

    “李超什么时候也搞这一套了?在朔州,还不忘给朕送面铜镜啊?”

    “把镜子拿来,朕倒要看看李超送来的镜子是什么样的。”

    一群内侍小心翼翼的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

    李世民打量着这个箱子。

    “嗯,箱子挺大,看来这面铜镜也很大,起码是等身高的大铜镜,李超有心了。打开,让朕看看。”

    一面等身高的铜镜虽然很大,也比较贵重,毕竟铜本身就是钱。但对于皇帝来说,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

    大木箱拆开,里面填着许多谷糠。

    扒开,里面居然还填着很多丝絮。

    再扒开丝絮,时面还有木箱。

    打开一个,还有一个。再打开一个,又有一个。一连打开了九个木箱后,最后里面有一个小匣子。

    打开。

    突然,一道明光晃过。

    李世民吓了一跳,那光太明亮,一群内侍也吓着了,纷纷拦到了李世民的身前,替皇帝挡着。

    好一会,没动静。

    李世民有些尴尬的擦了下额头,这太尴尬了。

    不过,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这里面的难道是镜子,可为什么却如此明亮的光。

    “让开!”

    内侍们也一头冷汗的让开。

    靠近,这时才发现,那层层保护着的是一面镜子。

    一面不大的镜子,也就脸盘大小。

    但是,这镜子也太亮了一些吧。

    “拿出来!小心一点。”李世民越发的惊讶好奇。

    一面明亮的镜子现身。

    镜子呈方形,边上有非金百玉的材料做边框,后面还有一个可打开的支架。

    一个内侍小心翼翼的拿起,却发现极轻极薄。

    如果是一面这样大铜镜,那是会很沉重的。可现在,却十分轻松。

    李世民凑到镜前,镜子立即出现了一个李世民。

    分毫毕现!

    太清楚了!

    清晰的连李世民脸上的毛孔都看的一清二楚,简直如同另一个自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

    直吸冷气。

    李世民都忍不住伸手去摸。

    手指触及镜子,镜中人也伸手,手指简直就是碰触在了一起。根本毫无阻隔,铜镜根本不可能这样。

    “这是镜子?”

    王内侍也在一边惊叹连连,“陛下,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琉璃宝镜?”

    李世民也是震惊之中,“朕见过一些琉璃,可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琉璃宝镜。”

    足足比人脸还大的镜子,还是琉璃镜子,如此的清晰明亮,不敢想象啊。还这么的薄,这秀的清晰,镜子边框非金非玉,却如水晶一样的透明清澈,但摸上去手感又完全不同,甚至感觉还有点软。

    “这样的一块琉璃宝镜,估计得是无价之宝啊。不知道赵国公,从何处得来,难道是从西域胡商手中得来的?”

    李世民傻傻的照着镜子,不时的伸手摸摸镜中人,一会又伸手摸自己的脸。

    “快,去请皇后来,让皇后也一起见识下这琉璃宝镜!”

    李世民今年收到的铜镜成百上千,小的巴掌大,大的比这块还大,跟扇门一样。许多铜镜打磨的都非常锃亮,可再清晰的铜镜,都比不上这面镜子的万分之一。

    不管那些镜子多大,镶嵌了多少珠宝,都不如这面镜子的稀奇宝贝。

    “琉璃宝镜,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的琉璃宝镜,真是了不得。”李世民啧啧称奇。

    “陛下,这宝镜后面还有题诗,好像是赵国公的笔迹!”

    王内侍突然站在一边指着镜子背后道。

    “哦,李超还在镜后题了诗?朕倒想看看,他题的是什么!”

    李世民兴致勃勃,这面镜子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他想不到,世上居然还有如此的宝镜。不过,他现在倒是对李超镜后的题诗更有兴趣。(未完待续。)


第499章 皇后恼怒

    第四更,今天还有一更,说到做到!

    镜子后面,确实有字。

    李世民一眼就认出来,那字是李超的。李超也算是大唐的名士了,著书立说修史还编报,学问那是没的说的,可偏偏那笔字,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说李超还创出了张体字,老张体、张体、新张体、仿张体,成为雕版的最佳字体,也算是在书法一道上开宗立派了。

    但,开宗立派归开宗立派,李超的字就是写的一般。

    他的那字别人也是仿不来的,特别好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一字一句念诵着。

    念完后,李世民怔怔出神。

    良久,李世民一拍大腿。

    “好句,金玉良言啊。”李世民真的很喜欢这三句话,别的地方大臣送天子镜,真的只是送面镜子。唯有这个李超,送来一面镜子,不但是与众不同的稀世宝镜,而且居然还送了这么三句金玉良言。

    他一下子觉得,比起这三句话,那名贵无比的琉璃宝镜似乎也远远不如了。

    “好句,好名啊!”

    长孙氏左手牵着李泰右手牵着李丽质,刚一踏进大殿,就听到丈夫在那里亢奋的喊好句。她笑着问,“陛下,不知又读到哪位先贤圣哲的至理名言啊?”

    “啊,观音婢你来了,快来。李三给朕送来了一面天子镜!”

    长孙氏牵着两个儿女过来,身边还跟着太子承乾。

    看到这面镜子的第一眼,长孙氏也被震住了。

    她面色有些复杂的观看着这面宝镜,真是把人照的分毫毕现的宝镜,从未见过,肯定价值万金。

    “陛下,臣妾请陛下毁去此镜!”长孙氏突然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

    “为何?”

    “此镜太过奢华,陛下今日若收下此镜,那他日天下臣工,都认为陛下爱好奢华,然后投其所爱,只知搜罗此等奢侈之物以取乐君上,而不是认真治理地方报效皇恩。”长孙氏说道。

    李世民笑了。

    “陛下,臣妾不是开玩笑,不但应当毁去此镜,还应当下旨申斥李超。他得陛下信任,授其为朔方节度使之职,怎么能想着搜罗宝镜献上,他忘了本职。”

    李承乾在一边听的直皱眉。

    “母后,这镜子如此漂亮,为何要毁掉,太可惜了。不如赏赐给儿臣吧!”

    “哈哈哈,太子倒是识货。”李世民哈哈大笑。

    长孙氏被他们父子俩给气的没脾气。'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o;m;

    “陛下!”

    “观音婢勿恼,你先来看看这几句题词。”

    长孙皇后这才看到,原来镜后还有几句题词。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音婢,你觉得这三句话如何?”

    长孙皇后惊讶,“这字似乎是文远所写?”

    “没错,这宝镜是文远所献,这词也是文远所题。”

    长孙皇帝皱眉,有些迷惑了,看这词,李超不是那种不明大是大非之人。可他为何又要送一面如此贵重的宝镜给皇帝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陛下,这里还有一封信。”

    “哦,拿来朕看看。”

    信折开,依然是李超的字迹。

    “有趣,还有一首诗。”

    “父皇,李平章又做了什么诗啊?”魏王李泰在一旁问,这个小胖子依然还是跟小胖球,但已经长大了许多,但依然深得皇帝皇后的宠爱。

    “青雀,你来读,你不是最喜欢李三的诗嘛。”

    李泰接过,摇头晃脑的读了起来。

    “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万岁。陛下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