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50章

唐朝好地主-第450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爽了,爽翻了啊。

    “赵国公真是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风!”

    “突厥人这是怂了?”

    “阿史那思摩我记得是东——突厥里挺有身份和威望的一个贵族啊,算是突厥人的四朝元老了吧,他居然要降?”

    “真降还是假降?”

    李世民兴奋的挽起了袖子,在屋里转来转去。

    “既然文远能发这封奏报,那就是已经有至少七分的把握。不然,以文远的性格,断不会把此事八百里快马发回来的。”

    几个宰相也都一起点头,李超的性子确实是如此。

    “要真是如此,那么可就不得了了。”长孙无忌跟妹夫李世民一样兴奋的挽起了袖子,“若能收复河南地,再夺取丰州,那么就完全不一样了。河北有李世绩,河东有李靖,现在河套又有李超,军神战神兵神三神聚首,再加上秦琼把守萧关,尉迟恭镇守银州,二武神兼二门神把关,咱们现在是进可攻退可守啊。”

    房玄龄也兴奋的眼睛放光。

    “真要能拿下河套,就算只拿下后套,也不得了啊。要是在后套站稳了脚,又把关内北方的长城防线给守住了,关中可就固若金汤了,咱们再也不怕突厥人突入关中,甚至咱们还能东西南三面向黄河北的定襄挤压。这回,换咱们随时能够突到定襄汗庭了,要换颉利夜不能眠了,哈哈。”

    “哈哈哈,让颉利也偿偿失眠的滋味。”李世民恨恨的道。

    “拟旨,赐阿史那思摩国姓李,封和顺郡王、右武侯大将军,朔方镇节度副使,定北都护府副都护!”

    “这个李超,朕要怎么赏赐他呢?”

    宰相们都闭上了嘴。

    要怎么封赏李超?

    这确实是个难题啊。李超今年二十三,散阶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的正一品,勋也是十二转的上柱国。

    至于官职,就更不用说了,平章事、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少詹事、朔方镇节度使、崇文馆大学士、翰林院承旨学士等等。

    李超还能封什么官?

    再封就只能是三省长官宰相了。

    李超今年才二十三啊,又不是三十二,这个年纪就入相,那以后还了得?他起码能活个六七十岁吧,李超岂不是得当上四十年宰相?

    四十年宰相,那肯定得当成一个权臣啊。

    而且在座的这些宰相,也并不就愿意李超回来。

    李超那么爱折腾,还是让他在地方上多呆几年吧,他们在朝中也清静一些。

    “要不,加个检校职。”房玄龄道。

    检校,有代、摄等意。

    唐初检校官一般有两种,一是尚未授其官,已掌其职事,这是代理官职之意。另一种则是虽在其位,但不谋其政。隋唐之时,检校多是代理,荣衔加官还不流行。只有到了晚唐五代的时候,那个时代检校才大行其道,基本随便一个镇将,可能都要检校一个尚书左仆射什么的,有了几十级的完整检校官职,相当于是另一套加衔系统。

    现在房玄龄说给李超一个检校衔,当然不会是代理之意。李超的官职已经够多了,而且都很高,再让他代理什么?总不可能代理尚书吧,李超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能检校的也只有三省的长官职了。

    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这四个官职可检校,尚书令这个职位之前是皇帝担任的,而且这职位太高太重要,因此不可能再轻易授人。

    “检校侍中?”长孙无忌问。

    现在三省中,以尚书省最重,中书和门下次之。

    李世民想了想,“检校尚书左仆射吧。”既然这个检校只是个荣誉加衔,那就没必要再在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中犹豫了。

    反正检校了左仆射,李超也一样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

    “再特封李超一子灵武县开国子爵位,实封百户。”

    李超已经是赵国公了,再往上,那就只能封王。一般情况下,王是绝不会轻易的加封的。李超之前还已经特封一子为郡公。李超的这个封临洮郡公的儿子还没出生呢,因此总不能还在娘肚子里就直接晋封为国公吧?

    因此李世民只能再封李超一子爵位,这次封的是个开国子,给了一百户实封,很不错了。

    如此一来,李家三代,就有了四个爵位,一个赵国公,一个上洛郡公、一个临洮郡公,还有一个灵武县子。

    这种宠幸,满朝上下也没有别人了。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崇文馆大学士、翰林院承旨学士、朔方镇节度使、灵州刺史、定北都护府都护、世封封州刺史、赵国公李超!

    看着李超的这一长串的官爵职位,一众宰相心里都生出一股浓浓的惊叹之声。

    尤其是裴寂和封伦两个已经靠边站,只是个摆设的三公,更是羡慕妒忌啊。

    “给河东的李靖,河北的李世绩、陇右的窦诞、关内的秦琼四位大都督传旨,让他们都做好准备,配合好朔方李超的行动,帮助牵制吸引突厥人的部份兵马。”

    灵州,乌堡。

    三山环抱中的一座小堡,驻扎着二百突厥骑兵。

    “夹毕特勤有令,调你们立即回丰州。”

    “乌堡不守了吗?”

    “不守了,特勤接到情报,唐军正大举北上,乌堡根本守不住,让你们立即撤回丰州。”

    把守乌堡的那个将领,没有置疑阿史那思摩的命令,收拾收拾,带着部下撤了。

    离丰州五百里,就算离磴口也有二百里呢。中间还隔着沙漠,孤军守在这里,唐军不来还好,一来那他们就是等死了。

    灵州,定远。

    乌堡南三百里,定远城中,五万兵马已经在这里集结,除了一万兵马留守,李超把灵州能带的兵马都带上了。

    “大帅,长安来的快马急报。”

    李超接过,检查封印,然后打开。

    “嗯,陛下已经有决定了。”

    “如何?”

    “陛下赐阿史那思摩为李思摩,赐封和顺郡王,授右武侯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镇北都护府副都护之职。”

    苏定方等人听的直吸气。

    好大方的赏赐。

    赐姓封王,又见赐姓,但这却还封了王。还一下子成了朔方镇的节度副使,成了他们的上司了。

    继褚遂良来做了副使,又来个突厥人副使。

    “镇北都护府,这是新置的吗?都护又是谁?”

    “都护由本帅兼任。”

    李超也看到了对他的加封,又赏了一个儿子爵位,他还被加了个检校尚书左仆射之职。

    对这些,李超倒是荣辱不惊。

    “报!”

    “乌堡的突厥人已经撤走,那里是一个空堡了。”

    “看来李思摩还是说话算话的,很好,现在他的投诚已经有五分可信了。把陛下对他的加封赐姓诏书送去丰州吧。传令下去,明日四更造饭,五更出发!”

    李思摩既然把乌堡让出来了,那他自然就不客气的收下了。

    从今天起,乌堡就正式更名为宁远城了!(未完待续。)


第483章 心服口服

    第四更送上!

    大军已经集结。

    衙内都知兵马使苏烈,衙内都指挥使崔琰、程处默、李感、牛见虎、尉迟宝琳。

    四千五百朔方牙兵,五百炮兵。

    另外还有九个厢的大部队,倾巢而出,全军出动。

    苏定方等将校们都十分兴奋,大家望向李超。

    出动了如此多的兵马,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冲着一个小小的乌堡,一个宁远去的。这次去,就是要北上收复丰州,夺取河…南地。

    五万人马虽多,但河套的突厥人更多。虽然河套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原疆土。但更多时间,这片肥沃的地方,却一直由北方游牧部族控制着。北魏控制北方时,曾经沿着北方设立了六镇。到了北周、隋朝时,曾经收复了河套,设立郡县。

    但后来又把河套甚至是代北之地交给了突厥人安置落脚,甚至让他们把汗帐迁到了定襄。北后阴山南,黄河…北的河套平原以及代北地区,反而成了突厥人的老巢。

    李超能理解当初隋朝皇帝的选择,把启民可汗安置到定襄,把代北和河套甚至是河南地给他们,那是为了利用突厥人对付突厥人,把突厥人当成大隋北方的屏藩。初期,也确实很有作用,北方安定。但后来杨广时,隋朝内乱,休养生息的始毕可汗就兵围雁门,差点生擒了杨广,自那以后,本是中原屏藩的东……突厥,就成了心腹大患。

    请神容易送神难。

    突厥人占据了肥沃的阴山以南地区,严重的威胁着新建立的大唐帝国。

    这一次李超出兵朔方,接连收复多州,最终还是要兵指河套、河南地,甚至将来肯定还要出兵代北,把突厥人赶回阴山北面,甚至是赶回漠北。

    但突厥人的实力强劲,他们也绝不会放弃这样肥美的地盘。

    阴山下,敕勒川,这可是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好地方。

    说不定,这次的北上,最终就会演变成一场会战。

    崔琰走到李超身边。

    “五万人并不算多,我们是不是再向朝廷要点援兵?”

    李超摇摇头。

    “如果突厥人真要跟我们在丰州会战,那么到时候就跟他们打,放心,我们虽只有五万兵,但战场并不是只有一处的。真要开打了,河西、陇右、朔方、关中、河东、河北,六个战场可以同时用兵。我们在丰州打,尉迟将军还能在胜州打,李靖将军可以兵出雁门,李世绩将军也可以出军都关,秦帅可以出萧关,窦诞将军可以出陇右,这几千里战绩,都投入战场,多线开打,我们能投入最少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听起来就够吓人了。多线出击,能够分别牵制突厥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勤补给压力会轻些,各地驻军也不会远道来朔方,他们还能守着自己的防区,不会造成调兵后的后方空虚。

    打一场大战役,分成数个战场。

    突厥人虽兵强马壮,也一样得各方应对。这样一来,李超这边的压力就会小的多。

    褚遂良也来到李超面前。

    “预祝大帅马到成功,我还没来的及恭喜大帅再次晋封,恭喜大帅升为检校左仆射。”

    李超笑笑,“不过是个检校加衔,可不是代理,虽在其位,不谋其政啊。我的职责还是在这里,在朔方。褚副使,我这一去,可能短时间回不来了,灵州这边你多操操心。两件事情,你抓紧些,一是军粮的调拔,要把军粮往北运送,供应大军。其二,唐渠的开发刻不容缓,得抓紧进行。”

    褚遂良点头,“大帅放心,这我明白。”

    褚遂良虽表现的还不错,但李超现在依然还只是把他当成个后勤总管,军队方面,是丝毫不会让他插手的。

    “大帅,关于唐渠,我有一个请求。这个项目挺大,我需要一些启动资金。”

    “你要多少?”

    “七百里主干渠,五百多条支渠,起码也得十万贯钱啊。”

    李超却只是摇了摇头。

    “唐渠虽然工程较大,但只要稍开动下脑子,其实我们不需要投入一文钱,就能把这事办了。”

    褚遂良有些不服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