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35章

唐朝好地主-第43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李世民没有否认,然后王远知说了一句话,秦王当爱惜自己。

    长孙无忌问你是说秦王经常冲锋陷阵之事?

    结果王远知直接跪在李世民面前,道,“天子不可以冒险于万一,要自爱。。。。。。”

    后来临走,他又送了李世民一句话,“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秦王是太平天子,天下将因秦王为天子而太平。”

    也正是在那次之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杜如晦三个公开劝李世民做准备。秦王在那之后,也终于开始更积极的招揽武将文士,并派人在关东结交豪强和地方士族,暗地里以洛阳为中心潜心经营。

    这件事情只有五个人知道,可现在张超居然把王远知说过的话也说了出来。房玄龄相信王远知肯定没有把当初的那番话对其它人说过,而他和杜如晦长孙无忌肯定也不会有人对外说,秦王更不可能。

    这种话一传出去,那就是涉及造反,谁都没好处。

    房玄龄突然发现有些看不透张超了,难道这个张超真的还懂占卜相术?

    张超觉得自己镇住房玄龄了,因为他刚才说的那番预言,就是从一个史料上看过的。txt下载书里记载说出这番预言的是一个叫王远知的神人,而他那预言只有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四个人知道。

    王远知还曾经预言他的学生李密和王世充必败,也预言过李渊才能得天下。

    他相信这番话,对李世民肯定影响很大。这个时候的人,对于天命这一套还是很相信的。

    房玄龄脸上的笑容全没有了,严肃无比,甚至能看的出他很紧张。

    紧张就好,紧张就说明他真的信了自己的话,毕竟不论怎么查,都查不到他张超跟洛阳的王远知有关系,他张超以前可是跟着隐世高僧三藏法师在秦岭深山中修行的。

    当然,也不会有人能查到这个三藏法师的半点过往。

    这样就越发的显得三藏法师的高明和神秘了。

    这个时候,张超其实心里想笑,想哈哈大笑。终于有人能够分享自己的那份辛苦了,现在只怕房玄龄也开始对天命深信不疑了吧。

    好久。

    房玄龄终于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

    “此事你跟其它人说过没有?”

    “绝对没有,其实我一直把这些话压抑在心里,你不知道那有多痛苦。今天一听宣旨,调我去东宫,我一下子就慌了啊。”

    “别急,这事情也未必就是坏事。”房玄龄安抚张超,他还生怕张超万一心里扛不住,忍不住跟别人泄露了天机,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房玄龄斟酌了一下用词,“这说不定还是件好事。”

    看着房玄龄那神情,张超居然秒解了他的意思。

    “你是想让我在东宫做卧底?”

    “就是让我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潜伏东宫,做秦王的间谍,为秦王通风报信,暗中收集东宫的情报。”

    说完之后,张超突然想打自己的嘴。

    这不是挖坑给自己跳吗,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这太子洗马当定了?还得承担危险的卧底任务。

    我让你嘴快,让你小聪明。

    果然,房玄龄笑了。

    笑你妹,老子不想当卧底!

    “你的心意我会替你转告给秦王的,你安心的去东宫上任,而且还得努力做好这东宫洗马,最好是能跟东宫的官员们搞好关系,还得和太子弄好关系。若是你能成为太子心腹,那就最好了。如此一来,你也能接触参与到东宫议事中去,了解到更多东宫情报。”

    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太艰难了,卧底要是被发现了,那可是会死的非常惨的。

    而且以后就算功成也能以身退啊,到时岂不人人都要喊我张三郎是个叛徒。我的名声呢,谁管我的名声。

    “以后你不能常来我家了。”房玄龄身份转换的很快,已经化身为地下党接头线人了。“今后我会找个其它更好的联系方式。”

    张超很后悔过来,他觉得自己又被自己的愚蠢坑了。

    闭门的街鼓已经响了起来,张超也赶紧骑马赶在关门前出城。

    房玄龄一人坐在厅中,陷入深深沉思。

    秦王府的许多谋臣武将,其实都有心支持秦王争夺帝位,这是谋反的事情,提着脑袋在干。今天听了张超一席话,房玄龄突然觉得前面一片光明,心里有了更多的信心。

    “管家,给我备马。”

    房玄龄喊了一声,拿起袍子披上,又匆匆的往外走。

    “郎君这么晚了还出去?”

    卢氏闻声过来。

    “嗯,想起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向秦王禀报。”

    房玄龄火急火燎的骑上马走了。

    秦王府。

    李世民正在吃晚饭,三天后就是凯旋入城仪式了,到时出征河北的将士,将会选出一万人押着俘虏入城献俘太庙。

    凯旋入城献俘,其实挺麻烦的,可为了彰显国威,再麻烦也不能少了。

    “殿下,房记室求见。”

    李世民正给妻子长孙氏夹了一块张记素鸡,听说房玄龄来了,十分意外。下午还跟房玄龄谈了许久事,怎么才隔这么一会,天都黑了还过来。

    “房玄龄天黑而来,必有要事,妾身回避了,殿下和他在此谈吧,说不定他还没吃晚饭,正好你们可以边吃边谈。”长孙氏道。

    “观音婢你也还没吃好,让他到前厅稍等下。”

    “殿下事情重要,我也差不多吃饱了。”

    等长孙氏下去,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请了进来。

    “玄龄,我猜你定然还没有吃晚饭,正好过来一起用。”李世民招呼着房玄龄坐下。

    房玄龄坐下后,先是左张右望的看了几遍。

    “玄龄在看什么?”

    “殿下,我有极机密之事禀报。”

    “刘师立、长孙武达!”

    屋外,两员武将应声而入。

    “你们带人在外警戒,任何人敢靠近这屋二十步,立即杀无赦!”

    “遵令!”

    “现在你可以说了,是何要事。”

    “是和张超有关。”

    李世民愣了一下,房玄龄巴巴跑来,连一个晚上都等不得,就为了张三的事情?他今天听到太子把酒精坊和白药坊弄到了东宫药藏局去后,也只是骂了几句娘而已。至于张超被免去工部员外郎,调任太子洗马一事,他也只是稍稍意外。

    张三郎当不当工部员外郎,或者当不当太子洗马,其实对他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觉得这事也很正常,毕竟张三妻子是太子妃的表妹,东宫左春坊左庶子郑善果是张三妻子亲娘舅。

    至于程处默几个也调去了东宫做侍卫,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算是挺平常的事情,并不是当了东宫的官,或当了秦王的官就一定是谁的死党心腹。程咬金牛进达尉迟恭不可能因为儿子在东宫任职,就成了东宫的人。

    李世绩也不可能因为自己兄弟在东宫任职,就选择倒向太子。

    秦琼也不会因为义子在东宫,就向着东宫。

    虽然心里也有点小遗憾,张三郎给太子弄到东宫去了,李世民其实觉得张三有的时候也挺急智的,也想让他到自己的秦王府任职的,不想让太子抢先一步了。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殿下,张超不但会做菜、会医术,他还会占卜观人望气之术。”

    李世民听了哈哈一笑,“这张三郎倒是样样都会啊,又是他那个高僧师傅三藏法师教他的?”他心里并没有怎么在意。

    可当房玄龄把张超跟他说的那些预言一说,什么德星守秦分、秦王当主天下,什么太平天子,什么头顶紫气金龙等一说。

    李世民也愣住了。

    “玄龄,你没开玩笑?”李世民压低声音。

    “属下岂敢拿此等事情开玩笑。”

    “这张三为何要告诉你这些?”

    “他说他心属秦王,不敢背逆天命,还要就算去了东宫任职,可也还是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且他愿意为殿下卧底东宫!”

    不用房玄龄解释,李世民也明白了卧底这个词的意思。

    信息量有点大,李世民放下筷子,皱眉沉思起来!(未完待续。)


第206章 三百弟子(第四更)

    第四更送上,4200均加更!

    张超本以为这时的开蒙书应当有不少,结果郑管事去了趟长安,回来的时候只带回了一本千字文。

    张超翻着那卷手抄本的千字文,看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熟悉的文字,张超眼皮在跳。他总觉得郑善果对崔莺莺很不错的,可没料到郑家这么小气。崔莺莺出嫁的时候上千贯的陪嫁都出了,现在却舍不得几本蒙书。

    一个私塾先生都没有。

    郑管事一脸不安,低着脑袋站在那里禀报。

    “郑尚书说郑家在长安城里也仅有一个族学,那里也才两个先生,实没法再分给张家。至于蒙书,张家要办私塾,那初开蒙的孩童也就这千字文合适,至于其它的论语诗经等并不适合开蒙的孩童。”

    张超撇撇嘴,郑家就是小气。

    千字文还是南北朝时所编,由梁武帝让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纂成文。都是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易诵易记。

    这也是如今最通用的启蒙书。

    张超只是开个私塾,现在是启蒙,因此郑善果直接给了本千字文。若等张家私塾的孩子开过蒙,再往上学,一般也是学儒家十三经。也就是论语诗经孝经尚书这些。

    就一本千字文,连个塾师都没,张超觉得有些头疼啊。

    话已经放出去了,要接收那些村民佃户的孩子们入学,可现在这情况不对啊。

    想了想,张超觉得只能自己先兼个小学老师了,接下来还是得想办法去请几个老师来。崔莺莺派了管事到几个庄子上跟佃户们商议退田的事情,果然,张家的条件一出,那些庄户几乎都愿意退田。

    一个免费读书,就已经让他们迫不急待的同意了,生怕答应晚上张家私塾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什么,他们想现在就送孩子来启蒙读书?”

    张超也有点傻了,不是说好明年年后开学吗,怎么现在就要送孩子来。他低估了这个时代人对于读书的渴望,这些庄户们生怕夜长梦多,时间一久到时又出变故。

    许多村民昨天听说了这事,今天就带着契约和孩子过来了。一边过来把契约和田还给张家,一边就要把孩子交给张家。

    反正他们的话说,这孩子以后就交给张家了。白天读点书,然后剩下时间张家做事。按他们的意思,这些孩子等于是托管给张家,让这些孩子们半工半读。

    “送了多少孩子过来了?”

    “二百多个。”

    张超为这个数字惊讶不已,可管家下一句话让他越发的惊住,这二百多个还没有算上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附近其它的村民孩子呢。

    “全加起来,得有三百多个。”

    三百多个啊,这都能开上十个班了。现在这私塾都不一定能挤的下这么多人,而且三百多个怎么教?

    场面失控。

    张超过去看了下,一堆的男孩子挤在新建好的私塾院里。张家新建的私塾的东头,夯土墙,里面是木板墙,顶上是树皮和茅草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