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35章

唐朝好地主-第33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租多少,分成又有多少?”

    冶利青葱缓缓开口。

    张超微微一笑,肯开口问价,这是好现象啊。

    “地租一年一千只羊,如何?”

    宽二十里,长一百五十里,这可是一片不小的土地,并不只是一座城。不过,这地也并不值钱,对牧民来说,土地有什么值钱的。但张超在地图上划出来的这条通道,却是一条比较平坦的谷地通道,谷地都是比较肥沃的。

    “五千只羊!”

    冶利青葱再次看了眼那个地图,这地图画的比较清楚,他看的明白。

    “两千!”

    张超还价。

    “四千!”

    “呵呵,我们各退一步如何,一年三千只羊的租金,不过,这笔钱得从商城的税收里扣,做为商城的维持开支!”

    “可以,但我们不要羊,要茶或者布。一头羊要换两斤茶,或者一匹布。”

    冶利屈葱又开了个价,原本在江心市的交易,最初是一斤茶换三只羊,后来茶叶多了,商人多了,茶叶的价格也跌落了,从原来的一斤换三只,降到了现在的一斤换一只。

    可冶利屈葱还要降价,要一只羊换两斤茶或一匹布。

    这个价格其实也还很公道的,茶叶这东西,有贵有便宜,商人们拿到陇西来的,基本上都是那种最差的茶叶,几乎都是关中和汉中一带产的茶,最简单的加工方法,蒸制后制成茶饼。

    两斤茶换一只大羊,那也是非常有赚头的。

    张超也知道,随着商贸的加大,许多商品的价格肯定都会回落一些,不可能每样都能那么暴利。

    不过算一算,也不算贵。

    二十里宽,一百五十里长的这条通道,算下来可是有七百五十平方公里,一百一十多万亩的面积呢。

    一年租金六千斤茶叶,或者三千匹布,怎么看也不算贵。

    若换成马,也不过百来匹马而已。

    “好说,一年六千斤茶,或者三千匹布,没有问题。不过我大唐出了这笔地租之后,这片地方可就属于我大唐的租界了。”

    “租界?”冶利屈葱皱起眉头。

    “租界,这片地方依然归属于吐谷浑,但吐谷浑租给了我大唐洮州。因此我洮州有权在这片地上筑城、屯田。”

    “那岂不是成了大唐的领地?”

    “不不不,地还是吐谷浑的,但我大唐租过来了,因此在这里修城开商市,在这里屯田以供城中所需。但是呢,如果吐谷浑人要过境,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普通过境,无须通知。但如果是大批人马过境,或者你们的军队过境,就得提前通知我们。”

    “我大唐在这片租界上有权驻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以保护商市,维持秩序。若吐谷浑人在租界上犯了法,那么当引用大唐的律法,公开审判处置。”

    冶利屈葱没料到大唐最终还是要建城驻军,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放心,我们可以约定,租界最多只驻三千人以下。”

    三千人以下,那就是最多可驻两千余人,那是唐军一个野战军的规模,可以是三四个军府。

    “冶利首领,合作才能双赢啊。我们驻军,出只是保护商城而已,毕竟这里是多家交汇之地,没有人维持秩序怎么行。”

    “商市设在我们的地盘,我们白冶利自然会维护秩序的。”

    “这话就没必要说了,我们费力建一个商城,为的是这条商路通畅,怎么可能放心把他完全交给冶利部呢?”

    “我若是不答应呢?”

    张超看着冶利屈葱轻笑着摇头,“你不会不答应的,你自己也知道,你就算不答应,我该在这里筑城还是会筑城,该驻军还是会驻军,只是如此一来,我们两家以后关系可就不好了。而且你们也会损失一年六千斤茶叶的地租,更别提那两成的税收,若是这商市做好了,你们的收入远不止这六千斤茶叶。”

    冶利屈葱被这番话气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紫,太欺负人了。

    “难道张都护就完全无视贵国皇帝与我国大汗立下的盟约?”

    “天高皇帝远,边地许多事务皇上也不是那么清楚的,还是得由我们这些边臣帮着皇帝处理。”张超一脸平淡的道。

    张超这种无赖的行径,让冶利屈葱相当的无力。

    他想要发出战争威胁,可自己都说不出口。说不定这个张文远,巴不得他提出开战呢。正如他所说的,他要在这里筑城开市,谁也拦不了。起码冶利部拦不了,若是吐谷浑派兵前来,那么刚签订的盟约就算撕毁了。

    张文远在欺他不敢开战,欺吐谷浑不敢开战。

    可冶力部确实不敢再开战了,甚至吐谷浑也不敢。

    “冶利首领,合作共赢不是很好嘛,你看,这地还是你们冶利部的还是你们吐谷浑的,我只是租借而已。好比我在你们伏矣城买了栋房子,难道还不许我请几个护院?”

    冶力屈葱很想说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可比的,但他找不到更好的拒绝理由了。

    张文远现在说租,肯给租钱,那都是很给盟约的面子了,要不然,他强占,他冶力部也没办法,除非开打。

    张超也早明白如今的形势。

    他清楚的知道底限在哪里,要是张超强占了这几百平方公里的地,那等于就是把吐谷浑一刀斩成两半,将党项诸部给围在了东面,这肯定是要触及吐谷浑底线,说不好就得开战的。

    张超也不想现在再打仗,因此他最终提了个租的办法。

    吐谷浑不可能让唐朝把他们一刀切两半,而张超也不愿意他的商路有那么百来里的阻隔,他要彻底打通这段。

    租,就成了一个妥协的产物。

    “此事须禀报大汗!”冶利屈葱最后无法决断。

    “这个没问题,我可以等你们回复的,不过最好快点,马上过年了,年后我就要动工筑城的。其实你们也别那么多担忧,我租这块地,付你租钱,建一座商市,顶多再建几座屯庄,到时你们往来依然是畅通无阻的,以后我们之间还能方便的贸易,多好啊?吐谷浑的牛马皮毛药材等,就可以方便的交换到我大唐的茶叶布匹丝绸瓷器等等,这不是很好吗?这商市一开,到时引来各国商队交易,收了税,你们还能得两成呢!”

    冶利人骑马离开,渡过黄河回到自己的地盘去了。

    “三郎,何必跟他们罗嗦,咱们直接过河,在那里筑城屯兵,冶利人根本不敢怎么样。”牛见虎嚷着道。

    这两个月时间,张超一直在对新打下的这五县进行实际控制。

    同时,他的洮州牙兵也扩充了,原来四都共二百人,现在则是四都八百人,每都变成了四队二百。

    洮州府兵数量上依然是一万,这个总数没有变。

    但张超从那些冶利士兵中精选出了八千余人,组成了平夷、镇蛮、伏羌三个军,每军两千八百人。不过这三个军并非正式兵马,而是为洮州的民兵。

    他们的平时抽调接受训练,武器都存于军府武库之中。一旦战时,则可征召协防或者出战。

    因为被为民兵,因此他们得到了一个优待,没有被发卖,而是成为洮州的官奴,他们的家眷也是官奴隶。

    张超允许他们平时一起生活,也给他们的工作设置了报酬,如果立了军功,还能够放免。一免为番户,二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

    从官奴隶到良人,经过三次放免就能为良人了。这些冶利民兵,只要表现的好,也还能为他们的家人放免赎身。

    张超给了这些人目标和希望,干的好将来能得自由。就算现在是官奴婢,张超也没有让他们过惨无人道的生活,他们受洮州官府的管辖,修路筑城耕地等等,分成不同的工作。他们的家眷也有安排工作,他们努力干活,一样能有温饱。

    甚至他们做为民兵,还有机会上战场,有机会立功得赏,为自己和家人换取自由。

    洮州府兵的数量没变,但实际军力却增强了许多,不仅有这三个吐谷浑民兵军。另外每县也都有一支乡兵,闲时也要接受训练,甚至这些选中为乡兵的百姓,平时也有资格佩带弓刀的。

    只要有警,洮州现在总共良贱十五万人口,能够动员起码三万人来,这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尤其这还不仅仅是征召民壮,这些人是要训练,并且有一定的装备的。

    各县乡的乡兵,都分别隶属于各个弓箭社、大刀队、长枪会,各有侧重专长,让他们一旦集合起来,不但能成为优秀的预备队,甚至也能成为府兵的补充兵源。

    以洮州现在的实力,打冶力部确实没压力,甚至都能吞掉他们。

    不过朝廷已经和吐谷浑签了盟约,皇帝也下旨给过张超,让他收兵罢战。各种情况之下,弄个租界,其实是个最好的选择。

    “收拾一下,明日启程回临潭,离过年也只不到半月了,我还得抓紧一些,要不然就赶不上朝集了!”(未完待续。)


第380章 带兵入京

    第三更,4500张月票加更!

    时间已经是腊月中旬,张超身为定西都护、洮州都督、刺史这样的封疆大吏,按朝廷制度,每年的年底是得进京朝集的。

    每年的年底,天下各州都要派出代表入京朝集,是为朝集使。朝集使一般是都督、刺史及上佐。

    都督和刺史最低也是四品,高者为三品。州上佐指的是长史和司马,这也是五品官职。每州在京城还有专供朝集使们居住的州邸,相当于驻京办。

    朝集使做为地方代表,一般规定是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前就要抵达京城。不过如今还是开国之初,地方事务多,尤其是边关之地,还有很重的军事任务。因此张超这个都护兼都督再兼刺史,只要在年前赶到京城就行。

    朝集使上京,任务有三个。

    一是参加朝廷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并参加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并向皇帝贡献方物。这个制度,很有点两会的架式,每年年底,天下各地的重要官员们云集入京。这也是中央对地方的一种控制手段,不但吏部会亲自考核各州的朝集使,连皇帝也一般都会亲自面见这些地方大吏,询问一些地方情况。

    同时,朝集使还有一个责任,那就是进贡方物。一般各地官吏进京进献方物的同时,也会押送一些钱粮入京。

    朝集使们在京,除了去吏部等衙门接受考核后,就是等候皇帝接见,然后十天上一次朝,等正旦大朝会结束之后,便又陆续要返回地方。

    朝集使在京的时候,也是可以上上奏章,发表些朝政议见的。

    每年元旦,天下三百多州的都督、刺史、上佐们,齐齐参加大朝会,向皇帝朝贺,并进贡四方贡物,这种君临天下,四方来朝的威仪,让皇帝和朝廷对于地方控制力极强。

    朝廷有些要罢免甚至逮捕一些地方不法的重要官员,也往往会选在他们入京朝集的时候动手。

    另一方面,地方刺史、都督、上佐每年亲自入京朝集,也让朝廷中央和地方上有了更多的交流,皇帝和地方大吏之间的沟通更加详细。

    唐初可不像到了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长官,根本不进京,随便派个属吏在京替他办事就行了。藩镇长官们长年不进京,也加剧了地方失控不听号令等情况,让藩镇割据更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