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24章

唐朝好地主-第22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坊一开始就计划搞大,因此前期的本钱还是不小的。

    有这五千贯,基本上能保证酒坊的建造以前前期酿酒铺货所需要了。现在张超也已经在选经销商。

    采用经销商模式,也是他思虑许久的。光靠酒坊自产自销,这个比较麻烦,不但得建立生产这一块,还得再拉起销售这一块来。

    而如果搞经销商模式,无疑能拉更多的合作伙伴进来,尤其是那些在各地很有影响力的人和家族合作,这更有利于酒坊把销量提起来。

    王永安的老爹现在是河北地区实际上的军政一把手,他老丈人李瑗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因此让王永安参与进来,做酒坊的河北地区经销商,其实是各取所需。

    “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酒?”

    王永安听张超说了下经销商的模式后,也很有兴趣。整个河北地区都归他们所有,其它的商人拿了酒也不得跨区在他们地盘上销售,这很不错,独享这么大一块地盘,肯定不会少赚。

    “很快就能拿到酒了,不过有几个问题得先说清楚。首先,你做我们酒坊的经销商,得要先签定一份契约。”

    签契约当然是为了省得以后扯皮。

    这个契约,会包括几个重要的约定,比如经销商得向酒坊交纳保证金,经销商得承诺不得跨区销售,不得串货。而且,酒的销售价格,得由酒坊统一制订,经销商无权降价。当然,张超也会给王永安他们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超过多少销量,就返点多少,销量超高,返点越多,他自然赚的也就越多。

    王永安扭了扭自己的身子,换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

    “价格也不能我们定?难道不是我们从你们那里买了酒,然后这酒就是我们的了吗?”

    “酒到了你们手上,当然就是你们的了。”

    “那为什么卖什么价格,还要由你们来定?”

    张超笑笑,“这就是经销商模式啊,全区经销,价格统一,禁止跨区售卖和串货,保障每一个经销商的利益。当然,这个酒价,我们也是充份考虑市场后制订的,绝对会让你们有利可得。”

    “保证金不用交了吧,我们的交情难道三郎还不信任我?”

    “一码归一码,我当然信任大郎,可这是规矩,不能因你一人坏了这规矩,要不然这规矩对别人也立不起来,岂不是要乱套了。只要你们不跨区,不串货,不私自降价,那么这保证金最后都是会还给你们的。”

    张超定的保证金数目不多,也就五百贯。这个数字让每个经销商都交的起,也影响不大。但如果他们违约,张超没收他们的保证金后,又会让他们心疼。

    “好,回头我送五百贯钱来,到时咱们就正式签约!”

    王永安笑着道。

    事情谈的差不多,王永安称赞了张家的宅子很漂亮后就告辞离开了。

    王永安和一伙同伴骑着马,缓缓行在长安的街头。

    “大郎,咱们何必对这张三郎如此客气?”

    骑在一匹雄骏铁勒马上的王永安哼了一声,望着那长长的街道,“张三郎是个狠人,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再对他出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可这张三规矩也太多了,跟他合伙做生意,那是咱们给他脸。可他还这要求那要求的,又要交保证金,还连酒价都得他定,那咱们岂不是成了替他干活的了?”一个纨绔不满的道,上次在牢里,就因为他没经张三同意,吃了一个窝头,最后愣是让张三打的又吐了出来,还饿了整整两天。

    王永安笑笑,“别急,得有耐心,反正如今我们也闲着无聊,干脆就先陪张三好好玩玩,看看他究竟有多少花样。”

    推荐一本好书,书名《皇匪》,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虽然字数有点少,可以先收藏,等养肥了再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259章 学士

    回到了家,王永安坐了一会,便又起身。

    “给我备马,再准备些礼物。”

    管家上前来,问,“大郎是要去哪家拜访?”

    “我去庐江王府上一趟。”

    “大郎,去庐江王府的话,你看备些丝绸和酒,再备一套张记书坊的雕版书如何?”管家问道。

    “我听说最近长安新出了一种香水,为贵妇名媛们追捧,我要去见县主,你给我准备两瓶。”

    管家低头皱眉,“大郎,老奴也听说了香水之名,但香水现在有价无市。外面都炒到数万钱一瓶,甚至人出价十万欲购一瓶,可却根本没处买。听说如今长安城里,也仅有太子妃和崔郑几家的夫人才有,十分珍奇。”

    “这香水居然如此稀少?莫非又是哪个番邦进贡之物?”

    “老奴打听的倒,这香水好像是张家所有,是新研制出来的,效果据说比较番邦进贡的蔷薇花露效果更好。”

    “张家,哪个张家?”王永安现在一听张家这两个字,就很敏感。

    “是灞上张家,也就是最近长安城里名头。。。。”说到这里管家说不下去了,因为自家大郎正用一种杀人的眼神看着他,他马上记起来,自家大郎跟那张三可是有仇的。只是,大郎不是已经跟张三化解了仇怨了吗?今天还让他准备了许多礼物,然后亲自携礼登门拜访张三啊。

    “灞上张家,张三,白酒,香水。。。”

    王永安冷笑着,“下去准备礼物吧,香水就算了。”

    。。。。。。。

    张超发现,魏征居然也做了自己的邻居。

    就在张超宅子的对面,那座宅子成了魏征的家。那宅子没有张超买的这栋房子大,甚至比较房玄龄杜如晦的还要小些。

    魏征提着一副棋来到张家。

    “听说张三郎如今不但在张家开书院教书育人,甚至还办起了印书坊,弄起了雕版印书,还开起了酒坊。我这人平时除了读书写字,最大的爱好就是喝两口。如今搬到这里,和长安最大的酒坊东家做了对门邻居,看来我以后会很有口福的了。”

    张超把魏征迎到花厅坐下,“我也听闻魏洗马有手酿酒好本事呢。”

    “我那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酒瘾,随便酿酿。酒可不便宜啊,哪里买的起。”魏征是丝毫的不认生,“来,下两盘棋。听说象戏加砲,还是你的发明,今天我就来上门挑战一下。”

    张超虽然跟魏征没当过几天同僚,但对魏征的性格还挺喜欢的。这人很直接,非常直接,十分自来熟,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而且这人也非常的聪明,许多事情一眼就能看明白,跟他说话也是非常轻松的,不累。

    张超让丫环去上茶。

    “茶就免了,你家的好酒拿点来,咱们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张超笑着点头,让丫环直接把酒拿上来,又让拿了些卤菜熟食,既有香干、腊肠,也有蚕豆、五香牛肉干等。

    酒用瓷瓶装的,采用的是河北的邢瓷,邢白越青。河北邢州的白瓷是当今大唐最白的瓷器,越瓷则是江南的瓷器,这时还是以青瓷闻名。

    白瓷瓶不大,一瓶装一升。唐代一升只有后世零点六升左右,因此只有唐两大约十四两多点,不到唐斤一斤。

    里面装的是正宗二锅头。

    张超拿了一两的杯子,给自己和魏征一人倒了一杯。

    魏征倒不客气,端起来就喝。

    “好酒,这就是二锅头了?比我家酿的黄酒可好喝多了。”

    一边摆棋子,一边喝着酒吃着熟食,两人倒是跟多年熟友似的。

    “你那酒坊就酿这一种酒吗?”

    “这倒不止,我们酒坊会有灞上烧春、张家沟二锅头、白鹿老窖、白鹿特曲、白鹿大曲白鹿二曲等六种,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

    卖酒当然得弄出品牌来,还得分出档次来。

    “老窖最好?”

    张超笑着点头,果然是个会喝酒的。

    酒坊已经在修建专门的酒窖了,以后每批酒酿造出来后,都会留一部份专们用来长期窖藏。到时每年卖些留些,那时就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好酒了,甚至可以留部份窖藏上百年,真正的老窖。

    至于特曲和大曲,则是根据发酵贮藏时间长短来命名,比较如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老窖就是年份更久的。

    至于烧春、二锅头就属于当年酿造无需贮存的酒。

    二锅头当然就是二锅的酒,至于烧春,则是锅头勾兑,质次点。酒坊的酒梢,这个则卖给东宫的酒坊去提炼酒精。

    “想不到你这个白酒还有如此多的讲究,这二锅头只算是第二次的酒了?”

    张超笑着摇头,“可不能这么说,二锅头和烧春大酒,不需要贮存。而其它几种算小酒,也是窖酒,需要窖藏。不同的酒,各有不同风味的。”

    “你这酒卖多少钱?”

    “烧春一瓶三十,二锅头一瓶三百。”

    “不便宜。”魏征呵呵笑道。

    “但也不算贵。”唐朝的酒不少,但都挺贵,比较如长安城里有名的四种酒,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和阿婆清,可都不便宜,另外京郊还有新丰酒,另有胡人贩运来的三勒浆和葡萄酒等,哪一个都不便宜。普通的酒也要斗酒三百钱,好的更是斗酒千钱。

    张超定的灞上烧春,一瓶三十,这等于就是斗酒三百钱的低档白酒。不过因为这个酒是用锅头酒勾兑,因此这个价钱倒也还是有赚的。

    二锅头算是较好的酒了,张超定价为斗酒三千,相当于烧春十倍。以后大曲特曲这些,肯定要卖的更贵,要是老窖,卖个斗酒十千也不是没可能。

    反正越好的酒,肯定销量越低,到了那个档次,就算价格再便宜,一般人也喝不起,不如走高端路线。

    “三百钱一瓶的二锅头,嘿嘿,我还真喝不起。”

    “怎么可能呢,玄成兄说笑了,我可知道,你一笔好字,许多富贵人家请你写墓志铭,这润笔费可不少啊。上次王家,请你写墓碑,事后送你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做为报酬。上上次,你给一位勋贵写碑文之时,大力称赞了其功勋贡献,他家给了玄成兄一千匹绢。”

    魏征原来随李密归唐,但后来去山东安抚地方结果被窦建德俘了,在他手下又当了段时间官,直到窦建德兵败才回到长安,做了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才五品,俸禄并不算高,光是禄一年才一百八十石。职田永业田这些收租,一年也不多,文官不像武官,上阵杀敌立功经常赏赐很重。他到现在连个爵都没,收入在长安城里也仅是生活一般吧。

    不过魏征也不是穷人。

    武官有武官赚钱的法子,文官也有。

    魏征字写的好,而且名气大,文章做的好,因此很多人会找他写碑文,他写的碑文润笔费是极高的,经常写一次能赚几十贯甚至更多,要不然,他也买不下张超对面的这座宅子了。

    张超的宅子可是花了三千贯,就对魏征的宅子远不如张超的,可也花了数百贯的。

    还有些文人写书,也会请魏征题跋做序,也一样收很高的润笔费的。反正,有名气,就不愁没钱。

    唐代也一样讲究名人效应,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