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4章

唐朝好地主-第1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说这个秘方的价值,只论秘方的实际成本,那么折算下来,每个馍馍的糜子面、酵头、碱面、豆沙和人工,甚至算上柴火一起,总共成本是糜子面三千钱,红豆和大枣两千钱,人工一千六百钱,碱面成本五百钱,总共是七千一百钱。

    一个馍馍的全部全本能折到三文半多点钱。

    “要不咱们卖十文一个?”张超试探的对着老爹道。

    老爹把一笼刚蒸好的馍放进一个馍框里,“贵了。”

    寻常外面卖的馍都是五文一个,大家都敢已经习惯了这个价钱。就算有涨落,也是跟着粮价涨落,如果别家馍都卖五文一个,你却买十文,那大家肯定不会来买你的。别说涨到十文,价格翻了一倍,就算是涨一文,卖六文一个,只怕大家都不一定会来买。

    经老爹这么一提醒,张超也意识到自己确实忽略了自己的销售对象的心理。

    “我说,就卖五文一个。”老爹一语定音。老爹是那种比较朴素的人,他不会如张超一样满脑子精明算计,想着如何利润最大化。他想着,三文半钱的本,还包含了人工,卖五文。一个就赚一文半,两千个那就是赚三千文钱了。

    拿一石粟和不到一半的红豆做馍,最后赚的纯利润却还能买一石的粟米,这个利润已经非常不错了。

    做人要知足,知足常乐。

    张超不是会这样朴素的,不过他考虑到一样新事物,最开始需要的是名气。只要大家都接受了,名气有了,其它的自然就有了。现在少赚点,就当是打广告。人家赔本都要赚吆喝,自己的利润都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多了,都能算的上是暴利了,还有什么不知足。

    “好,就五文一个。”

    五个铜板一个馍馍,估计这样的天价也维持不了多久了。今年大唐已经攻占了中原,甚至杀进了河北,继河东平定后,大唐又拿下了河南河北,虽然河北现在又有了反复,可总体上大唐已经占据了北方大多数地方。

    李靖今年也随宗室李孝恭南征萧铣,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李靖就辅佐李孝恭平定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

    而现在,据说李靖都已经越过了南岭,率军到达了桂州,岭南各地枭雄土酋,纷纷望风归降。

    北方南方都差不多平定,大唐的天下已经稳定下来,战事减少,生产恢复,尤其是大唐得到了中原河北和荆襄江南岭南等地后,南方的大批粮食等特产肯定就能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北方,甚至是直接输入关中。

    到时,粮价肯定不可能再维持一石几千文的天价。那时,说不定新粮一上市,来自东南的粮船就要随着杨广修的大运河北上,粮价肯定就会跟过山车一样的降下来。

    现在斗米五百文,到时斗米一百文五十文都不一定能维持下来。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经验已经告诉张超,现在做这个馍馍生意,其实大有可为。把馍馍转成铜钱,等粮食下跌,那铜钱就会恢复本来的价值,那时张超手里有许多卖馍馍赚的铜钱,可就大大升值,等于能趁机身价大涨发上一笔。

    天亮了,张超他们也把两千个馍给准备好了,都用铺着麦桔的柳筐装着,上面还盖了袄着保温。

    老爹给大家分了个工,柯小八和柯十三一组,柯山柯五一组,王叔赵叔一组,老爹和张超一组,每组带五百个馍馍。

    老爹和张超去长安,而其它三组则分别去宁民县、玉山和蓝田三县城里推销。

    约定好这次主要是上门向各个饭店酒楼驿馆推销,顺带也在街市上散卖,尽量打出黄馍馍的名头去。

    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张超先给他们六人每人发了一天的工钱。一人一百文钱,一文不少,就当是昨天做一天馍馍的钱。还跟他们说好了,今天出去卖馍馍,回来也一样一人一百文。

    赵叔王叔和小八小十三四个都是官上差到老爹身边差使服役的,因此本来是不用给他们工钱的,但张超给了,老爹也没反对。他们四个推辞了一会,最后也兴高彩烈的收下了。

    至于柯山柯五两个,倒很听师父张超的话,让他们收下也就收了。

    不过拿到了一串黄澄澄的铜钱,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六人明显积极性更高了。

    不过对张超来说,这个钱本来他都已经是算入成本之中的,并不影响最终利润。而且一天给三升糜子面的工钱,他觉得其实很便宜了。花点点钱,让大家有如此高积极性,很值得。这可是自己的元老员工啊。

    张家沟离长安城只有三十里。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三十里没有车没马,只能全凭一双脚走过去。张超和老爹一人还背了二百多个馍馍,连筐一起也二三十斤呢。

    老爹背上筐,没带自己的铁枪,只挎了把横刀。

    府兵是有资格挎刀出行的,没有人能为难。

    “老爹,你现在也是个武官了,咱回头卖馍赚了钱给你先买匹马。”

    “这个不急,赚了钱先把新窑弄好咧再说。”

    背着近三十斤东西,老爹却轻松如空手。

    晋升为了队副,老爹其实已经有资格得到朝廷给他配马了。不过朝廷按惯例是不会直接给他马的,而是直接给两万五千钱。这笔钱就是买马钱,老爹得自己买马置鞍等。以后每月,还会有一笔马料钱补贴。

    现在的物价,两万五千钱不多,但还是能买到一匹马的,不过只能买到比较普通的马。如今大唐跟草原的突厥人关系还是不错的。

    大唐起兵,就跟突厥人是达成过协议的,协议内容有些屈辱,向突厥人进贡钱帛得到突厥人的支持,用金钱子女换突厥人的战马和骑兵支持。而且突厥人到了中原来打仗,打下来的地方钱粮人口都归他们,只土地归大唐。

    屈辱的协议,可当初为了能够与隋末诸反王们争夺天下,也唯有如此了,当时跟突厥人达成协议的并不只李唐一家,而是许多家。突厥可汗效仿当年隋文帝杨坚,也想利用中原汉人内乱,然后扶持汉人各地诸侯朴互争斗,让中原一直分崩离兮,而突厥人好坐收渔人之利。

    因此现在每年都有大批的突厥马流入大唐。

    去长安比回张家沟轻松,因此有好长一段路都是下塬,走的下坡路轻松不少。

    走了小半天,长安已经在望了。

    张超不由的激动起来了。

    “大唐长安,我来了!”


第十八章 长安长安

    站在灞上,可以遥望长安。

    不过望山跑死马,三十里路全凭一双脚板,却让张超着实的累的够呛。特别是还背着二百多个馍的柳筐,近三十斤的重量时间一久,让张超后来休息时间越来越频繁。不过老爹却没帮他背,用老爹的话说,这也算是一种锻炼,而张超就是缺练。

    一个优秀合格的府兵,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枪刺的多好或者刀劈的多有力,或是弓射的多准,最基本的一项能力应当是能走能跑。能走善跑,才能跟上急行的队伍,才能奇袭或者包抄敌人,或者是在遇到逆风的局势时,能迅速的脱离战场。

    如果你连跑都不会,那你再能打,也是战场上最先被淘汰掉的。

    以前张超也往返过灞上几次,可不是坐车来,就是骑车来。三十余里路,非常轻松。但这次,实打实的用脚板走了三十里路,还负重三十斤,真是够累。

    巍巍长安城,渐渐靠近。

    通往长安城的官道上,行人渐多。各种服色的人,甚至是各种肤色的人。

    那座由隋朝两代皇帝耗费许多人力财力,由当世第一建筑大师宇文恺倾心主持修建的长安城,虽然改了名字,由大兴城改为了长安城,中间也经历了几年的战乱。

    但李唐入主关中数年,这座雄城也渐又恢复了许多繁华和大气。

    隋乱唐兴,长安城也最先恢复元气。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望着那高大的城墙,形式大气的城门楼,张超心里有种难以言明的激动感。

    大唐,中国历史上最受国人推崇的朝代,强汉盛唐,汉与唐就是中国人最自豪的时代。唐也许并不算最富裕的,也许他也是对外战争中赢得次数最多的,但一说起唐,国人无人自豪,甚至是心怀向往。

    为何,因为唐有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唐也中国古代人最为自信的朝代。哪怕唐只有百年的强盛,可依然使得唐在中国古代中可以排到历朝之最受欢迎的一朝。

    那些进出长安城,往来在官道上的行人脸上,张超已经能看到唐人的那种强烈自信了。武德四年,这是大唐重要的一年,秦王殿下赢得了中原大战,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而李靖则南征击败了江陵萧铣,并顺利进军岭南,百越俚人降服。

    经历了隋末十余年的战乱,关中的百姓重新又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希望。

    “要是能有个班车就好了。”张超揉着自己酸楚的腿向老爹道。

    “什么班车?”

    “就是固定往来长安与灞上的牛车马车,用来装载乘客。”

    原本张超以为自己的想法很有前瞻性,谁知老爹听了却只是哼了一声,不以为然的道,“你说的这个班车是要付钱才能坐的吧?”

    “这当然得付钱啊,不过付点车钱就能坐着车来,这也很划算吧?”

    “划算个屁,二三十里路而已,走走路还能怎么了。哪里有那么金贵,不走路那脚是用来做什么的?除非是运了许多东西,才用牛马车子。不然,谁还要花钱坐车,这不是有病?”

    老爹不是享乐主义,而是朴素主义。在他看来,就算有钱,也不应当这样浪费。走路又走不死,何必多花钱。

    一番话,竟然说的张超无言以对了。

    其实老爹的想法是这个时代人普遍的想法,小农思想,自给自足。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意,就是能有一些自己的田地,然后努力干活,没灾没祸,攒点钱,修一孔新窑洞,然后娶个婆姨,生一堆孩子,然后再攒钱,等孩子大了,再给孩子修窑洞,给孩子娶媳妇,那时自己也慢慢老了,开始帮儿子带孙子。。。。。。

    他们一般都不会离开乡,更别说县。就算离长安只有三十里,如果不是做役,可能几年都不会去一次。就算去个乡上县里,他们都会自己背着干粮。要买点盐巴针线什么的,也肯定是要从家里背点鸡蛋土鸡或者粮食什么的到集市上换。

    老爹这样的老府兵,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过,也算是比较少的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长安现在还是没有以前热闹。”老爹说的是隋开皇后期和大业前期,那个时候才是长安城真正最繁华热闹的时候,天下各地的许多百姓商贾,以及来自西域各地的胡商,都汇聚长安。

    “长安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热闹。”张超望着那巍巍长安道。

    隋唐长安城与后世的北宋汴京同样都非常繁华,非常庞大。但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商贾遍地,沿街沿河甚至连桥上也都摆了许多摊铺。

    但在隋唐长安城这种情况却比较少见,因为隋唐长安城规划上,是带有军事理念的。整个长安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城又有一百零八个坊组成,外郭城不但有高大的城墙,而且就是城区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