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277章

唐朝好地主-第127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实就和中原王朝对一些周边部族实行内迁是一样的,汉王朝对一些被击败臣服的匈奴人安置到河套或者云中等地,西晋时把许多胡人内迁到北方境内,隋唐时,也一样把突厥归降部落安置到河套代北等地。

    在帝国强大的时候,这种制度当然也是有效果的。那些边境上的部落并不敢乱来,忠实的充当着守门犬的角色。

    可一旦帝国衰弱,那么这些曾经的守门犬也就必然会反过来噬主。

    西罗马开始瓦解的时候,边境上的法兰克人就开始乘机扩展地盘,那个时候,在他们南边的西哥特人也同样在迅速扩张自己的地盘。

    一开始的时候,高卢北部的苏瓦松附近还有一个与帝国其它地方隔离,但依然忠于罗马的飞地,后来克洛维一世带领法兰克人战胜了帝国北部高卢的最后统治者西格里乌斯,使得法兰克人的统治扩张到了卢瓦尔河以北地区,并建立了法兰克帝国。

    克洛维一世以自己祖父的名字将王国命名为墨洛温王朝。

    在当时,墨洛温王朝其实不过是众多法兰克小国中的一个,他一面接受了罗马的管理机构,一面消灭其它法兰克小王国,建立了一个日耳曼人…罗马人的国家。

    此后,克洛维东征西讨,将王国扩张很大,他征服了图林根,征服了阿拉曼尼人,征服了第戎,后来还战胜了西歌特人。

    克洛维在扩张的时候,没收被杀或逃亡地主的土地,收为王有,他用这些财产以巩固王权和继续扩张,成为了最大的地主。

    通过将土地赠送给其它贵族来收买人心,并最终建立了法兰克人的采邑制。

    克洛维后来还皈依基督教,接受洗礼,获得天主教会的支持,使得法兰克人受到当地高卢人和罗马人的支持。

    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王国被四个儿子瓜分,虽然后来不时的得以统一,但按法兰克人的制度,每代国王死后,都由其儿子平分国土,这个制度,让法兰克王国混战不断。

    在三年前,达格贝尔一世死后,克洛温得以继承一个统一的王国,王国并没有被瓜分。

    但被称为克洛温二世的他,却没能马上掌握实权。

    国家的实权掌握在了宫相和王太后的手里。

    当了三年的国王,却依然难以真正的掌握实权,克洛温二世是不满的。他曾经也并不想当国王,但他们非要他当。可当他当了国王后,却又掌握不了实权。

    本来,他希望罗马帝国能够帮助他掌权,可罗马人只是希望法兰克帮助他们一起对付阿拉伯人,对于改变法兰克的现状并不是很用心。

    他又寄希望于教会。

    但教会还是让他失望了。

    克洛维二世希望能让法兰克做些改变,他希望国王能够重新掌握实权,也希望国王死后不再让儿子们平分国土,而是设立一个太子来做为统一国家的继承人。

    他甚至希望能够学习东方先进的大华帝国。

    罗马人既然不支持他,那他就来找大华皇帝,连罗马的皇帝都是来求助于大华皇帝,那他何必还去求罗马皇帝呢。

    北苑。

    春暖花开,桃花朵朵绽放,鸭子在水里畅游着。

    皇帝张超坐在桃树下喝茶,一群小狗仔正在翻滚嬉戏。

    这些狗一只只胖乎乎的,有寻常土狗那么大,却又明显还是幼崽。毛特别的长,感觉像狼又像熊,它们的头很宽,耳朵呈三角形,嘴既不显得长,却也不显得粗短,颜色则有灰色也有黑白还有红棕。

    “这些狗崽子不像是二哈吧?”

    被二哈折腾的不轻的首相马周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些十分蠢萌的狗崽,有些惊讶的道。

    “嗯,这种狗叫阿拉斯加雪撬犬,是在流鬼国海峡对面的那片冰原里一个犬种,力气大,毛多,耐寒而且力气大,拉雪撬最合适。”

    “这种狗四肢强壮有力,肌肉发达,最优秀的是它们的耐力而不是速度。这种狗小的时候最可爱,长大了虽没这么可爱,但比起二哈还是好多了。起码他不会那么蠢。”

    马周对于这些什么狗是有心里阴影的,虽然现在这些小阿拉斯加确实很萌很萌的,但他还是有些警惕。

    “阿拉斯加?这狗名字一听就不太好,撕家,这个二哈也差不多一个德性吧?二哈来自流鬼国,这撕家从流鬼国对面来的,一看都是野性难驯。”

    “送你两只回去养养就知道好坏了。”张超笑道。

    “别。”马周连忙摆手,家里有只二哈,都能让他天天恨不得吃狗肉火锅,这要再来两只撕家,不得气死。

    他连忙转换话题。

    “陛下,这个法兰克国王来华,想要称帝,陛下怎么看待此事?”

    张超笑笑。

    “老马啊,你觉得法兰克国王若称帝,欧洲会是什么态度?”

    马周想了想,“罗马肯定不会同意的。”

    整个欧洲现在只有一个帝国,那就是罗马帝国。当年西哥特和法兰克等日耳曼蛮子们攻灭了西罗马,但事后他们也是承认罗马帝国的宗主地位的。说来,各蛮国,其实都是罗马皇帝的封臣而已。

    “罗马皇帝会不高兴,但他们也无能为力,也许他们会对法兰克人搞点制裁什么的,但以现在的局势来说,他们实际上能做的有限,他们甚至为了得到法兰克人支持他们对付阿拉伯人,而最终默认的。”

    张超分析着道,“其实法兰克人想当皇帝这事,本来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若从大局上来说,也不是没关系。虽然我们决定在西边采取中立策略,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什么也不做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支持法兰克国王称帝?”

    张超对此依然是笑笑。

    “法兰克国王来华请求朕为他加冕,不但罗马人会恼,教会也会恼,但他们恼归恼,能做的却不多,他们连法兰克人都控制不了,更对我大华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恰恰相反,若朕为法兰克国王加冕,那么以后法兰克与教会和罗马关系变坏,他们就更加离不开我们大华的支持了。到时不论是我们直接与法兰克开展更多贸易,还是利用法兰克来更多影响地中海周边的局势,对我们都是有利的。”

    大国博弈,小国不过是棋子而已。对于大国来说,小国的利益并不在考虑之中,只要能让自己利益就行。




第1521章 皈依我华

    “欢迎再次来到东方,来到大华。”

    则天门前,大华皇帝张超面带着微笑站在那里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紧走几步上前,伸出双手握住张超递出的右手,很用力的握着大华皇帝的手。

    三只手紧握在一起。

    克洛维恭敬的道,“非常感谢陛下的迎接,不胜荣幸。”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东方华夏是礼仪之邦,我们向来热情好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向来是十分欢迎的。”

    克洛维握着皇帝的手许久都不愿意分开,他心里清楚这次会面的重要性,如果能够说服这位东方的主宰者,那么自己的处境就能大大改变。

    他顺着皇帝的话道,“几年前初来东方时,我就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我学习汉语,也读圣贤之书,孔圣的学说,我也非常喜欢。儒家的礼仪廉耻,说的非常好。”

    儒家在中原大华是国教,地位相当于法兰克甚至是整个欧洲的天主教会,这一点克洛维是深有体会的。近些年随着大航海和贸易的发展,西方教会其实也早发现了这方沃土。

    这简直是东方的伊甸园。

    许多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原,希望在这里传播他们的理念和信仰。但是,在西方世界无往不利的信仰,在这里却完全水土不服。

    走上层路线,皇帝和贵族士人们并不理会也不感兴趣。有些人转而想走下层路线,可依然得不到支持。

    在中原,到处都是文庙和武庙。

    分封的贵族和将士们更崇尚武道,连皇帝都是位列武庙四圣之列。而读书人和官僚们则更加崇拜文庙,他们喜欢儒家。

    在东方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儒家一家独大,甚至可以称之为儒教。朝廷全面推行教育,甚至有六年义务小学教育。朝廷出资的学校遍地都是,而许多富商、退休官员,地方豪强也非常热衷于办学校。

    每一家学校里,儒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甚至每间学校,大的学校里还有专门的文庙,小的学校里也都供奉有孔圣等。每到周末,学校里的老师们,还给学区里的百姓们免费宣经布道,讲授儒家经义,以及华夏历史。

    儒家,在华夏深入人心,其地位丝毫不比西方世界里的基督要低,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哪怕是三岁的黄口孺子,都能张口说几句孔子曰圣人云之类的儒家经典语录。

    在中原呆过两年,回法兰克后又继续学习汉语和儒学经典,克洛维也可以说自己是儒家入门弟子。

    他也了解到,大华推行的儒学,与春秋时的儒学,与汉代时的儒学,其实是有不少差异的。

    孔圣虽然依然被尊奉为儒家的圣人,但整个儒家的学说,其实已经是经过了许多改变,这些改变增添了许多新的学说,与原有的一些儒家学说整合为一起,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大华儒学。

    儒家甚至在皇帝张超的全面推动下,形成了一种儒教,这配合着朝廷全面压制了释道以及其它各种宗教。

    但这儒教,却又不同于西方的天主教或绿教等,甚至不同于本土发展起来的道教,以及外面传进来又在中原改良扩张的佛教。

    这个儒教,尊敬的文宣王孔子,以及四圣十哲七十二贤等,全都是过去先哲贤人,但同时,又包含进了许多新的学说,包括了历史、地理、物理、天文等许多新内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学说。

    而朝廷在赋予它儒教的功能时,这个教却又没有什么世俗的教宗、领袖,根本不会影响到世俗的朝廷。

    而皇帝张超以其在儒学里的深厚造诣,他其实已经慢慢的在儒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皇帝张超隐隐成为儒教的领袖,虽说不是****,但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巨大的。

    克洛维喜欢儒学,但他更看重的是张超推行的儒学,对他统治大华帝国的帮助,统一思想,还开放民智,让大华的技术等层面始终走在其它国家的面前。

    “陛下,我喜欢儒学,也熟读儒家经典,这次前来,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成为一个正式的儒家弟子。”

    克洛维国王向张超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在皇帝的主持下,入大华孔庙拜孔子。

    在大华,因为皇帝对儒家的特别重视,使得所有的学校都有孔子像。所有的学生,在入学的时侯,都要拜孔子,举行一个入泮仪式。

    泮,即古代的学校。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辟雍。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入泮,既为进入孔学的大门,成为儒家弟子。

    克洛维一个曾经受过洗的天主教徒,现在却提出要入泮成为儒家弟子,这其实已经是相当于要改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