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261章

唐朝好地主-第126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大华将士们来说,掌握军队的就是内阁是皇帝。

    赵铁柱默默的在心里叹息一声,期望李治能够聪明一些。大华皇帝对李治不错了,对整个李家也还很善待。

    比如这次,皇帝有两手准备。

    现在上岸的是宣诏官,给李治封赏,还给他准备了许多物资补给。可若李治不识时务,不肯跪服大华天子,不肯顺应时势。

    则皇帝还有给李治准备的第二样东西,那就是死亡。

    既然不肯臣服大华,不肯接受这改朝换代,那皇帝也不会再留这个祸患。

    码头上。

    王安焦急的劝着李治。

    虽然大华代唐的消息着实的震撼着王安,可毕竟也是老江湖,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甚至在他心里面,其实早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张超连李世民都敢废,那他为何不敢废承乾?

    张超既然有代唐的威望和能力,他为何不做?

    一切尘埃落定,心里反而有种解脱般的感觉。

    反正都已经是放逐澳州这片蛮荒大陆,那么做大唐的臣子和大华的臣子区别也不大了,何况张超还表现出了这么大的善意,不管他这善是伪善还是真善,王安都认为不用太去较真。

    李治充耳不闻。

    跪伏地上,久泣难停。

    “大唐,亡了。”

    宣诏官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他没有再去催李治。

    遭遇此家国大变,李治又还这么年轻,肯定需要一些时间的。

    “殿下。”王安小声劝谏。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李治长身而起,走到使者面前,单手夺过诏书,打开看了一遍。

    忽然哈哈大笑。

    “张超倒是好大方,居然如此惺惺做态,呸。”

    李治对着诏书吐了一口口水,然后用力撕扯,将之扯碎,然后扔到地上,拿脚乱踩。

    宣诏官冷着脸看着。

    这一切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倒是王安,在李治喊出张超名字的时候,他脸色已经大变了。在这皇权时代,皇帝的名字是不能乱喊的,必须避讳。连写到皇帝名字的字的时候,都要避讳,更别说这样公然喊出名字。

    哪怕是普通人,直接称名道姓也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何况还是这样喊皇帝姓名呢。

    仅是这一句,若皇帝要追究,就能办一个大不敬甚至是欺君的罪名,李治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李治却已经不管不顾了。

    “我李治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就是做鬼,也不会做他华国之鬼。一点虚名假利就想要收买我?呸,让张超做梦去吧。”

    宣诏官弯腰捡起那封已经不像样的诏书。

    “李治。”

    他也直呼其名。

    “你知道,这些诏书究竟有多珍贵吗?其实你好好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新朝能如当今陛下这样善待前朝宗室的。不说别的,就说你们李家,当初又是如何对待杨家的。”

    “陛下如此仁义,如此善待李家,这份诏书,无价之宝。可你却弃之如草履,真是让人叹惜。”

    “呸,老子不稀罕。宁做大唐犬,不做华朝人。”

    “李治,本官谅你一时冲动,可以给你悔过机会。”

    李治冷冷而笑。

    “不就是一条命吗?你以为我会稀罕吗?想要就拿去,别惺惺做态了。今天装的这么仁慈伪善,只怕要不了多久,我也会死于非命。”

    虽然宣诏官一次次的给他机会,王安也在旁边苦劝,可李治根本已经无所谓了。

    哀莫大于心死。

    大唐亡了,李治也不想自己的余生,都成为了一个亡国之人,被永远的放逐在这片异域之地。

    “张贼,我诅咒你不得好死!”

    李治拔出腰间长剑,那本来是一把贵族佩剑,更多的是礼仪性质的宝剑。

    宣诏官退后几步,护卫在他旁边的侍卫们立即拔剑挡在前面。

    李治哈哈大笑几声,将剑架到了自己的脖颈上。

    “殿下,不要!”王安惊呼要去夺剑。

    可是李治心意已决,用力一横。

    锋利的宝剑割开了颈侧动脉,鲜血喷射而出,剑滑落,李治倒地。

    王安晚了一步,他抱住李治,伸手去按住他的脖颈,想要压住出血口。可怎么按也按不住,血喷涌而出,很快将他的手将他的衣服染红。

    宣诏官伸手推开护卫们,站在那里看着李治。

    “李治,你又何必如此呢?”

    李治瞪大着眼睛,“我恨张超,更恨承乾,他看不透这个狼子野心的篡位者,他丢了大唐的江山。我恨不能手刃老贼,此生我也无法回中原杀了此贼,倒不如了结了自己,我李治此生,只为大唐之人,绝不做他张贼之臣。”

    “张贼,不得好死!”

    李治振臂高呼,声音慢慢衰弱。

    王安高呼着大夫。

    宣诏官却抬起手,以眼神制止那些要去喊大夫的人。

    “李治自绝于人民,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救之何用,就随他的意,让他去吧。”

    王安苦求,可使者根本不理。

    他眼看着李治的气息渐无,最终身体变的冰凉,成为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宣诏官亲自检查了下李治的尸体,发现确实已经死了。

    他长叹口气,站起来环顾四周。

    “澳国公李治自杀身亡,澳国无子嗣继承,按制国除。我宣布,现在起,澳国由大华朝廷收归管理,尔等可有意见?”

    王安抱着女婿李治的尸体泣声。

    码头上,那些本来因为中原船只到来而欢欣的澳国百姓,则都低头沉默着。

    当宣诏官问到第三遍的时候,有人跪下。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跪下,最后只剩下了王安还抱着李治坐在地上。

    宣诏官目光扫过,在王安和李治的身上停留了那么一下,然后转过。

    他看着跪满码头的那些澳国百姓,满意的点下了头。




第1502章 新金山

    【文学网。】,為您提供精彩阅读。

    张超对李治的印象还不错。

    虽然历史上李治的表现平平,在位三十三年,五十五岁驾崩。靠父亲李世民留下的那一众贞观老臣,初期继续推行贞观制度,被称为有贞观遗风,号称永徽之治。

    但在李治把长孙无忌等元老辅臣一个个的搞掉流放杀死后,大唐已经在他手里不断走下坡路了。在位仅十年,李治就老是头晕目眩,影响政务处理,在除去了元老们后,让武氏得到机会开始插手政务。

    在他在位期间,唐朝版权曾经扩张到最大,灭西突厥、灭百济、百高句丽,大唐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里海,北抱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余年。

    可惜这一切其实不过是贞观遗产,是贞观朝的累积。贞观君臣积聚几十年,才有了这样的积蓄。灭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都是延续而已。

    有长孙无忌等一众贞观名臣辅佐,有程咬金李绩等一众名将东征西讨,其实换谁当皇帝,都不会比他差。

    而李治在位期间最好的十年,就是长孙等辅政的十年。当他杀长孙等人后,李治的统治也越来越差。

    哪怕最终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可最终却又被迫放弃,拱手放给了新罗,将大唐的兵马撤出了朝鲜半岛。

    甚至吐蕃连年入侵,曾经百战百胜的唐军,也开始不断的兵败西北。李治和武则天夫妇统治大唐,可以说是大唐内斗的最残酷的一段时间,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等被斗的很惨,但也把大唐的国力折腾的很惨。

    均田制,府兵制,在这一阶段开始走向崩溃,最终为大唐迅速衰弱埋下了重要的因子。

    张超觉得李治这个人,一边是软弱一边又是狠辣。

    十年时间,他把父亲留给他的元老辅臣一个个放逐杀死。

    但另一面,他却连自己的后宫都管理不好,硬是要废掉王皇后,立父亲的才人武氏为后。

    历史上的李治只不过是捡了个便宜,若不是承乾和李泰斗的凶狠,承乾无才无德,而李泰又关键时候说错了话,其实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皇帝的。

    只不过因是嫡三子,在两个嫡兄都被废后,这才轮到了他。甚至其实就算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嫡子,李世民都还曾考虑过立李恪等其它庶子。

    连一个后宫都管理不好的皇帝,又如何指望他能管理好一个庞大的帝国呢。李治在位三十余年,不过是按着惯性在走。对于大唐这个帝国来说,没有做过半点有建设性的事情。

    李渊有开国之功,李世民则更是亲手建立起了大唐的根基制度。

    李治,完全就是吃老本,结果还啃出许多问题来。

    这个时空,大唐不一样了,承乾不一样了,甚至李治也有些不一样了。可不管怎么说,李治也是李世民的儿子。

    他分封在澳州,那个时候大唐还在。

    而如今是大华,张超是皇帝。

    张超倒是不畏惧一个李治,但不管怎么说,他需要李治的一个态度。

    就比如承乾,张超代唐,承乾最终选择了禅让,选择了远走海外,离开中原到非洲之南去建立一个唐国。

    这是承乾的态度,承认了现实,承认了大华的统治。他的这个态度,对于张超和他的大华帝国来说其实很重要,这在许多百姓看来,是天命所归。

    大华继承大唐的一切,也就很顺理成章。

    承乾的态度,张超很满意,所以他送承乾去非洲之南,只要承乾不起兵不造反,那么张超就会一直遵守自己的诺言,不会对承乾下手,唐国也会一直成为大华的分封之国。

    三代百年之后,唐国封臣甚至能够重返中原。

    这次张超派了船队去澳州补给,同时去的还有七家海外殖民公司,他们将去澳州开拓。

    当然同去的还是飞骑的人,还有战舰。

    他给了李治一道圣旨,大华代唐,李治的爵位、封地一如继往的保留,但前提是李治愿意臣服,愿意表明他的态度。

    若是他不肯接受,那张超也不会那么客气。

    “这是一个态度,朕要的只是一个态度。”

    褚遂良苦笑,“陛下,李治只是一个年轻人,当过几个月的短暂太子,被废后放逐到了海外的异域蛮荒,在那里开拓发展。与中原隔绝许久,再接到消息,却已经是国破家亡,只怕也是一时难以接受。”

    “李治虽年轻,可也不年轻了。他现在可是一国诸侯,占据的是澳州最肥沃的港湾平原,给他些时间,肯定能够积聚不小的实力。眼下大华派出了七家殖民公司去澳州开拓,李治的定南港以后会更重要,也会更热闹繁华。”

    “李治的态度很重要,他若是现在拒不肯效忠新朝,效忠于朕,那以后肯定更加不会效忠于朕,待他实力越强,这将越是一个威胁。他也许暂时威胁不了中原,但却会威胁那些刚过去的殖民公司。”

    张超要杀李治,现在就跟捏死一个臭虫那么简单。一般情况下,张超当然不愿意去捏一只臭虫,杀了也不能吃肉,反而弄臭自己。

    可是当这只臭虫真的威胁到自己的时候,张超还是会下手的。

    李治若肯服个软,哪怕他心里不服,张超也能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还有其它手段来加强对澳国的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