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235章

唐朝好地主-第123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心的是那些殖民公司会尾大难掉。

    其实海外殖民公司,并不仅是商人,甚至可以说,如今这年头已经没有什么纯粹的商人了。

    朝廷早取消了商籍,对经商也没有了什么限制。

    现在更没有了什么视商人为下贱的念头,商人也一样可以去从军,也一样可以去考科举,一样可以入仕为官做吏,一样有机会能够封侯拜相。

    尤其是在现今的这个大环境下,大家也不再耻于谈钱谈利。

    有钱,也确实方便。

    这时代,钱能买到绝大多数需要的东西。

    如今可以说是全民经商的年代,除了官府对于官吏经商做了些限制,比如禁止官吏直接经商或入股,禁止官吏的妻妾子女直接经商外,并没什么太多限制。甚至就算朝廷不许官吏直接经商或者入股经营,但买点股票是没问题的,不参与决策经营就行。

    甚至通过亲戚去经营,也一样是可行的。

    正因此,如今的这些殖民公司里的股东,其实既不乏诸侯贵族,也不乏勋戚官员,工商资本家、地主,甚至连皇家的人也一样在其中参股。

    在这种情况下,马周对殖民公司提出担忧,担忧的是贵族、官僚、资本家、地方的地主豪强等合流。

    担忧的还是这些势力合流一起后,形成强大的力量集团。

    尤其是他们在海外天高皇帝远,发展毫无限制。

    “老马啊,正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我们才要授权殖民公司,且要多授殖民公司。这样不给谁垄断的机会,有更多的竞争也就有更多的制衡。让他们去开拓殖民,风险由他们承担,朝廷只是坐享分红收益,这种只赚不亏的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至于马周说的山高皇帝远,因此形成强大实力,尾大难掉这些,其实也是多虑了。

    朝廷对他们多朝廷一些政策上的管理就行,比如移民政策,比如武器生产,比如某些技术人员的外移等等。

    让海外殖民地成为大华一个单纯的原材料产地,或者成为一个手工商品销售地,让他们只是大华整个工商体系中的一环,甚至不是占据核心地位的一环。

    让他们脱离不了母国。

    也许,二百年后三百年后,某块海外殖民地或许想要独立,但也得他们有了足够的力量。

    或者说,就算他们真有这种力量了,那让他们独立了也没什么关系,难道他们还能反攻中原不成?

    “一二百年后叛乱自立也允许?”马周怔怔不解。

    张超却把这些事情看的很淡的。

    “现在是朝廷的殖民地,若以后他们自立了,那也起码是我中原华夏一员。更何况,世界那么大,我们也未必就需要统治所有地方。我们需要的是把中原经营为核心之地,是中原本位。周边诸侯国,是开疆拓土,是化夷为夏,是稳固边疆安全。”

    “而海外殖民地,其实并不重要。现在来说,朝廷拿海外的地卖殖民授权,同时殖民地建起来后,我们能得到新税源,以及新的原材料产地,还有得到新的商品市场。”

    “未来真有一天,他们独立了,我们收不到税了,可那个市场却不会因此就失去。”

    “这么简单?”

    “当然,海外嘛,若说独立了就能威胁到大华,那是说笑了。他们就算独立,也绝威胁不到大华,更离不开大华。”

    真要威胁到大华,那肯定是在几百年后了。

    中原本位制,就是要让诸侯国、海外殖民地为中原输血,要让中原一直保持着对诸侯和殖民地,甚至是对外国的各方面的先进和强大。

    这可不是说诸侯和殖民地能和中原一样发展的,根本不可能。

    为什么张超一直不怕诸侯坐大?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超越中原朝廷的机会,这可不是汉魏晋分封,诸侯国比中央朝廷都富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1471章 剪羊毛

    自从养了那只蠢狗后,马周的脾气也变的暴躁了不少。每天跟一只能把他折腾的想开发出一百零八道全狗宴的蠢狗在一起,能不疯都不容易了。

    张超觉得现在条件已经日趋成熟,是时候开始全面推行海外殖民政策。

    “海外殖民的根本不是要征服多少外族,也不是要攻夺多少领地,海外殖民的根本是什么?是为朝廷输血!”

    “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更低廉的原材料,甚至是去开采中原缺少的许多资源。这些,都是我们海外殖民的真正目的,因此对于海外殖民,不要说我们要攻灭一个国家,也不是去占领多少地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比如占据一个岛,占据一个口岸,就足够了。”

    张超和马周的想法还是有些不同的。

    首相马周的观念里,当然还是比较传统的,认为海外殖民,就跟征服高句丽,征服林邑一样,是以最终灭其国,占其地为目标。

    可张超却没有这样想,殖民嘛,用不着一开始就奔着这么大的目标去。张超的殖民的目标掠夺资源,开辟新的市场。

    能贸易,那就建立一个贸易港口,与土著们交易。如果不能贸易,那就建立一个据点,跟他们打,凭借着大华先进的航海技术,优良的装备,以及有素的训练,完全可以虐那些土著。

    捕奴贩奴,建立城堡、庄园,开矿、种植,其实也非常有潜力的。

    一切的一切,根本还是在中原。

    要让中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保证这些殖民公司对朝廷一直忠心呢?”

    “毕竟许多海外殖民公司,都只能对很遥远的海外地区进行殖民,朝廷要管理他们会非常的不容易。”

    有了足够的实力,肯定不会甘于受控,这是天性。

    但张超不担心这个。

    “一块海外殖民地,就算殖民公司的股东有钱有势,但他们都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就算公司有钱又如何,如果朝廷控制了中原的海关港口,那这些殖民公司需要的东西就得不到,换句话说,殖民公司想赢利,其实还得靠中原市场。本质上来说,殖民公司最赚钱的方式,一是掠夺征服,二是贸易。”

    “他们掠夺得到的奴隶也好,物资也罢,肯定都得运回中原才能赚钱。而他们若是贸易,就更离不开中原,因为许多赚钱的商品只有中原才有生产,这边的成本才最低。”

    中原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诸侯国也好,海外殖民公司也罢,若没有中原这么一块交易市场,那他们的发展都是无根之木,根本别想发展起来。

    “总之,殖民公司绝不会是朝廷的威胁,殖民公司做的越好,那么对朝廷的输血更多。这就好比我们的分封诸侯一样,远在中原之外的诸侯,我们是无须担心的。”

    “我准备以后设立一个建立海外殖民公司的标准,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向朝廷申请授权。在通过审核后,向朝廷交纳保证金,并一笔殖民授权费后,就可以拥有开拓殖民地的权力。”

    “现在就全面开放殖民公司真的合适吗?”

    “没有什么合不合适的,现在去做和以后去做,是先机的问题。没必要错失现在的先机,不过对殖民公司该放开得放开,但该监管还是得监管。首先,移民问题,要加强这个的管理,不得轻易放开中原百姓移民到海外殖民地去,连诸侯封地移民这块,也要加强,中原百姓移民诸侯封地,也得提高条件。”

    移民是一样重要的资源,没有人口,特别汉人口不足,优秀的工匠士人等这些精英不足,那么想要开发一块封地或殖民地,会难上加难。

    只要卡住移民,那殖民公司或诸侯封地就将大大受制于中原,而中原朝廷也不用担心大量人口流失到边地或海外去,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工匠技术人才和士人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里极重要的资源。

    马周对此也是支持的。

    其实历代王朝对人口流动的管理都是极严的,甚至不许百姓轻易的离开所在乡县。

    百里之外,就得开具过所路引这些。没有这些,在那些关卡上,根本经过不了。

    以前朝廷这样弄,是为了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这样能保证农业粮食生产,也保证地方的稳定性,利于管理。

    而此前,其实朝廷已经不怎么禁止人口流动了。

    乡下的百姓可以入城务工,甚至可能跨州越道,只需要一张身份牌携带在身上,走哪里都可以。如果在异乡常住,那么办一个暂住证之类的就行。

    这种宽松的人口管理制度,以及实行两税之后的征税制度,都让人口流通简单方便起来,这也利于了工商发展。

    不过这两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朝廷大量分封诸侯,诸侯在边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人口。尤其是缺少主体的汉民,这使得诸侯在封地的发展受限严重。于是乎,诸侯们一面是大量购买奴隶,一面则提出许多优越的条件来吸引汉人移民封地。

    此前张家发展琉求,也一样是用这种方式,给出极好的移民条件,移民有安家费,有路费,免费授田授地,给予免赋等条件,甚至还建立合作社,发给额度的免息贷款。

    一项项的政策,吸引了许多中原移民到琉求落户。

    其它诸侯,也是各显神通。

    你一丁给田百亩,那我就一丁给田二百亩,甚至能带来百户人口,就给授个官职之类的,总之,为了人口,诸侯们这些年真的是各显神通。

    当然到了现在,人口缺口越发显得大了,中原也没那么多人可挖了。

    从中原流到诸侯封地去的人口,数量也是相当庞大,起码上千万。

    也正因如此,张超才会提出要对移民诸侯领地,做出限制。

    中原本位制,这是绝不容更改的,朝廷必须得优先保证中原的发展,然后才能顾及诸侯,否则,若主弱枝强,那还是非常危险的。

    对海外领,张超就要求的更严了,必须严格加强移民海外的条件。

    “还有就是对技术的限制流出。”

    人口之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矿、冶炼,钢铁生产,军工生产,造船等这些重要的基础战略行业,朝廷必须控制在手,哪怕是在中原放开部份民营,也不能在中原之外发展起来。

    顶多允许在中原外有开采业,但不允许有加工和制造业。

    比如造船业,中原之外可以有伐木,但船材加工,必须在中原,要把木材运回中原再加工。

    再比如开采各种煤铁铜等矿产,可以在中原之外堪探开采,但不允许直接在那边冶炼加工,只允许对矿石进行一些筛选等工作,冶炼必须在中原。

    甚至如纺织印染这些,都要在中原。

    严格控制技术的外流,就能让中原一直处于技术领先,也能掌握最核心的竞争力。

    信度就算再肥沃,如果那里没有中原输出技术,只能种植粮食、种桑种麻种棉等,那他们也顶多就是基础的粮食和棉麻丝的产出地。

    这些原材料运回中原,经过印染纺织等,就变成了其它更好的商品,也能拥有更强的附加值,换句话说,这些加工好的丝制品,棉制品等,最终中原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相应的,朝廷也获得了更多的税收。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