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694章

调教大宋-第694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一点耶律洪基反而不担心,他甚至希望大宋再顺利一点,最好把整个欧罗巴都占领了。
  因为欧罗巴的情况,通过这五年对这天下的全新认识,耶律洪基基本上已经摸清了。
  那里可不是中原,宗教势大,民情复杂,为了扭转这些,大宋没有在战争中得利,反倒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欧罗巴。
  说通俗一点,就是欧罗陈现在还在赔钱的阶段,占的地方越多,大宋付出的就越多。
  耶律洪基巴不得大宋被欧罗巴拖垮呢!
  总之,这五年间,虽然大宋大力打击辽朝的细作,使得大辽的消息不像从前那么灵通了。
  但是,只从一些蛛丝马迹耶律洪基也能断定,大宋发展的速度远不及大辽。
  军事方面,经过禁军大裁撤之后,大宋战兵数量已经和大辽持平,这其中还包括十字军、马木留克等在西方战争的异族战士。
  内政上还说得过去,但是新式粮种,加上各方改制,好像并没有给大宋带来过多的财富,朝廷还是那么穷,百姓的日子也还是和以前没变化。
  人口就更不用说了,大宋是靠自己生,而大辽是靠抢,哪个更有效率,自然高下立判。
  照此态势下去,也许用不了十年,大辽就将超越大宋,成为当世第一强国。
  但是。。。。
  真如耶律洪基所料吗?
  。。。。。。
  ————————————
  此时此刻,远在万里之外的开封皇城。
  唐奕合上今年各州报上来的税额,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全年报收才两亿八千万贯?”
  “还是不太够啊。。。。。。”
  对面,萧誉和司马光做为三司正副使听的直瞪眼珠子。
  “你还想要多少!?”司马光不淡定了。“照你这么个花法,多少钱都不够!”
  在司马君实看来,也不知道这疯子怎么想的,他这个三司使已经连着三年没见着钱了。
  钱去哪儿了?
  修路、铺电报!
  这几年,唐奕就像疯了一样修路,更是不计成本的铺设有线电报。
  要知道,有线电报那玩意确实神奇,可是。。。。
  用的都是黄澄澄的纯铜啊,成本之高让他这个三司使掏钱掏到哭。
  大宋财政这些年确实是翻着翻儿的往上涨,可是,还是穷,钱都让唐疯子刮走了。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唐奕又把这句恨得让司马光牙痒痒的话搬了出来。
  一甩脸子,“反正照你这个修法,多少钱都不够!”
  “哎。。。。”唐奕长叹一声。“咱们也是没办法啊!”
  五年前一时之误给了大辽一个机会,结果耶律洪基还真就抓住了。
  如今大辽在西域乃至中亚站住了脚,他就是想拦也拦不住。想继续压制大辽,只能从自身下手,快速发展,遥遥领先。
  “忍忍吧!”唐奕安慰道。“等路网成型,你就知道有多少好处了!”
  。。。。。。
  说着话,起身要往外走。
  “诶诶诶?”司马光立时拦住。“你去哪儿?这还没说完呢!”
  一抖手里的另一份奏报,“涯州那边可是上了第五道折子了。”
  “吴相公力谏增加海贸商税,也应该涨一涨了吧?”
  唐奕面色一苦,“你还是先等等吧。。。。。”
  “你来之前,文扒皮叫了我一上午了,估计是有急事!”
  。。。。。


第952章 两件奇葩事
  外务省依旧占着原本尚书六部的地方,不过却不是五年前的旧衙门了。
  去年刚刚建成的外务省大院足足有原来三个六部衙门那么大,而原本的六部则是搬到了东华门外,各起一衙,分占九个单独的衙门。
  没错,九个。
  在改制之前职能已经被东西两府瓜分的差不多,只当摆设的工、户、吏、刑、礼、兵六部,经过五年的重新调整,不但重新成为朝政中坚,而且随着大宋越来越多紧密的内外联系,逐渐区分形成了现在的九部。
  这其中,原来的刑部动作最大,分成了:
  刑狱部,主管全宋的的侦缉案件,捕后收押;
  律部,主司大宋律条的修改完善及案犯审判;
  监察院,与原来各州巡按合并,主理狱部各级衙门的案件审查、报捕等务;
  户部,则是把财权彻底交由三司,又一分为三,分为户籍、户政两部,各其司务。
  如今,大宋的变化不单单只是官面儿上越来越细化的分工,越来越高效的施政,百姓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更是数也数不过来。
  比方说农户。
  大宋现在的春税两税加一块已经降到了半成都不到的地步,去岁户籍统计的结果,无产佃户在全宋的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虽然只是微乎其微的少了那么一点点,可是这足以说明,大宋的土地正在逐渐的回到农民手中,保证了最低层民众的稳定。
  而城镇百姓们也发现,随着日子越来越好,物产越来越丰富,虽然百货物料在不断上涨,但是,像米面油布这些基本生活所需却是涨的最慢的,也是相对来说最便宜的。
  说白了,物价在涨,收入也在涨,但只要不过于追求奢侈,吃饱穿暖却是比从前容易得多。
  不管城民,还是农户,只要有房有地有手艺,小日子过的都还不错,且小有盈余。
  就算无房无地的,只要肯出力,也一定饿不死。
  遇上天灾人祸,却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心里没底,手上发慌了。
  。。。。。。
  说句心里话,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原汉人的百姓绝对是最可爱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他们心里有家国,有包容,有担当,只要有口饭吃,只要劳动还能让生活过的下去,从不会心生贪婪,索取更多。
  这五年改制,付出最多的其实就是他们,若不是百姓们积极配合从无二话,唐奕自认改制不会如此顺利。
  出得皇城,看着街面上的如织人潮,唐奕莫名生出一种幸运之感。
  如今大宋改制已经施行过半,若无意外,不出十年,新政巩固,一个真正强盛的、傲然于世的大宋,将无敌于天下。
  可是,功劳在谁呢?
  是他唐奕吗?
  不是。
  说到底,是先帝赵祯给了他底气,是老师和贾相爷这些人给了他支撑。
  还有就是,大宋的百姓给了他一个空前绝后的改革环境。
  。。。。。。
  乐呵呵的进了外务省大院,却见。。。。。。
  却见文扒皮和章惇寒着个脸正站在门口等着他。
  “怎么了这是??”唐奕下心好奇。
  这一老一小可是名声在外,加上一个唐正平,号称大宋三张嘴,是万国诸邦又爱又恨的角色。
  只要一出家门,那绝对是各国使臣最为追捧的,比他唐奕拉风多了。
  可是,今天看这脸色怎么不太对啊?
  “两件事!”
  文彦博足足等了唐奕一上午,本就不太痛快,加上这两件事确实让文扒皮不太舒服。
  “第一件,西萨克斯派了青年学子团,特地远赴万里参加大宋下一科的举试。”
  “噗!!!”
  唐奕直接就喷了,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西撒克斯?
  学子团???
  还特么参加科举?能不能别闹?
  西撒克斯才普及汉学多长时间?这就有底气派人来考科举了?
  唐奕无语苦笑,“这事好办!”
  “也别让他们考了,以朝廷名义颁一个荣誉举子的头衔给他们就得了。”
  一摊手,“别说他们考不上,就算考上了,西撒克斯也非宋地,也没法给他们官做啊!”
  “呵呵。”没想到章惇闻罢,干笑两声。“要是这么好打发,也就不用找你了。”
  “你自己看去吧,都在那个屋里呢!”
  唐奕一皱眉头,狐疑的顺着章惇所指走了过去。
  隔着玻璃窗那么一看,嚯,人还不少,足有十几二十来号人。
  一个个肤白发黄,高鼻碧眼,长衫马褂的扎着璞头,要不是长的一张白人脸,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
  再一细看,唐奕又看出点名头来。
  只见每个人的长衫之上,胸前的位置都有一个汉写的“王”字,就像观澜书院的儒生有“观澜”二字一样,这显然是哪家书院的统一着装嘛。
  “王。。。。”唐奕喃喃自语。“没听哪家书院胸前刺绣是‘王’字啊?”
  “王。。。。。”
  “这个‘王’。。。。。。”
  “靠!!!”想着想着,猛的一惊。
  “王介甫!?”
  “这。。。。。。这。。。。。。”瞪圆了眼珠子,一脸的见鬼。
  “这不会是王介甫的弟子吧??”
  “正是!”文扒皮点着头,别提多膈应了。
  “王介甫”这个名字,只是心里想想就特么犯忌讳,现在可好那孙子跑到欧罗巴去了也不消停,弄回来一群黄毛弟子。
  日!!
  唐奕也纳闷儿了,王天真怎么到哪儿都不消停呢?
  “他想干嘛?”
  文扒皮回道:“就是不知道他想干嘛!”
  拗相公就是拗相公,当不成相公,那也是足以让文彦博忌惮的人物。
  正是猜不出王天真无端端的弄回一帮洋学生是何用意,文扒皮才不高兴。
  要知道,文彦博可不是唐子浩,当初差点让那孙子坑死,他是绝对不允许有他文彦博的朝堂上再出现“王介甫”这个名字的。
  “他不会是。。。。。。”沉吟片刻。“他不会是想回京,派一群黄毛学生来找存在感吧?”
  “多半是!”章惇笃定。“要是没这几个弟子,京城之内恐怕都忘了有王安石这个人了。”
  唐奕没搭言,这些年忙里忙外倒是真把王天真忘到脑后去了。
  “算了。”唐奕一叹。“既然是介甫的学生,总不能就此打发了,那就让他们考吧!”
  从心底里,唐奕对王安石还是有一些亏欠的。
  毕竟是响彻古今的人物,却因为他成了西萨克斯的教书先生了。
  。。。。。。
  其实,唐奕也好,文扒皮也罢,都想多了。
  王安石派学生进京赶考,确实有晒存在感的意思,但却不是为了回京。
  顶多算是要个面子,让唐奕知道,他王安石走到哪儿都是无敌的存在。
  至于回京。。。。
  呵呵,唐奕和文彦博是没看见老王在西萨克斯过的是什么日子。
  说句不好听的,让王天真回来,他都不一定回来。
  老哥在西撒克斯美着呢,从国王到百姓,就差没当神一样供着他了。
  当初唐奕一顿吓唬,说欧洲这个不好,那个不行,等王天真一去。。。。。。确实不好。
  但是你别忘了,那可是王安石啊,这货心大的程度仅次于唐奕。
  不好,我可以让它变好。
  没有条件,咱们可以创造条件,他是谁啊?
  天老大,地老二,唐子浩老三,王安石怎么也得认个第四吧?
  五年光景,靠着他王安石在大宋的人脉,还有那张能把文扒皮忽悠瘸的好嘴,生生把西撒克斯弄成大宋第二了。
  整个欧洲,大宋占领区内都在施行汉化,可是汉化最彻底的地方,却是西撒克斯这个盟国。
  原因在哪?
  盖因西撒克斯有一个王安石。
  就是这么牛!
  狼行千里吃肉,王天真忽悠起欧洲人来一样无敌。
  当然,这些唐奕都不知道,只当这就是一帮来给王安石站台的小年青。
  至于考科举。。。。。
  呵呵,唐奕心说,老子当年都苦读了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