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561章

调教大宋-第561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老贾终于反应过来,唐奕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唐闻言微微拱手:“相爷高见!正是占城稻。”
  。。。。。。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年多年前。
  可惜,一是因为产量,二是因为生长周期和技术的缘故,水稻一直无法取代小麦,打破粮食对中原文明的制约。
  产量就不用说了,中原原始的稻种产量不比小麦高,而且从插秧到成熟,要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育苗期一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
  所以,水稻只在江南地区是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仍然是小麦的天下。
  直到占城稻的出现。。。。。。
  后世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古代越南的水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它比中原的原有水稻产量高。
  其实不然。占城稻的产量就算高,也没高到哪去,还不足以高到让华夏大暴人口的程度。
  它最大的优势也不是产量,而是成熟期。
  从下地到收割,只要三个月,有些地区甚至可以两个月就完成从种到收。
  这就太关键了。
  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种两季,像海南这种地方可以种三季。
  而且,正因为生长周期短,完美的避开了南方的梅雨、台风季节,规避灾害更加稳定。
  最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原本只能种一季小麦的情况被彻底颠覆,时间足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
  这是一个从“一”到“二”的质变!
  也是两宋为什么强敌在侧,三冗难消且天灾不断,还能凑和着过。。。。。。而且过的还不错,甚至混成了历史上最富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因为,它赶上好时候了。
  如果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华夏历史,那么小麦是第一个台阶,占城稻就是第二个。
  。。。。。。
  老贾发现,深入的和唐奕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个小疯子有一种异于常人,却能发人深思的本领。
  做当大宋曾经的宰相,他想过粮食的重要性,想过怎么多产粮,想过前人的经验教训会给今天带来什么启发。
  可是,他却从来没想过把粮食放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
  长叹一声:“如些说来,我辈无能啊!”
  “等到了一个千年之机,却还是把国家弄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
  唐奕看着老贾,“不是一个千年之机,是两个!”
  “两个?”
  “对,两个!一个正在发生,一个。。。。。。已经到来。”
  站起身来,“相爷移步说话。”
  把贾昌朝请到桌案前,取出一张大大的山河图,缓缓展开。
  老贾一搭眼,上书几个大字:大宋疆域图。
  可是,图挺大,字也挺大,大宋好像。。。。。。有点小啊,只在图中间画了小小的一点。
  唐奕一指图上最右,几乎十数倍于大宋的一大片土地。
  “相爷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海的那边不是尽头,而是另一片陆地。”
  贾昌朝点头,“嗯,虽然只有两天,但涯州处处都是那片大陆的离奇传说。”
  “那相爷也应该知道,船队带回了那边的东西。”
  “你是指玉米?土豆和番薯?”
  “对。”唐奕重重点头。“这几样东西,单论产量,可以把大宋的粮产最少提升一倍!”
  “而且,若是实际推广开来,远不止一倍,三倍、四倍也非不可能!”
  “哦?”
  唐奕解释道:“相爷还不知道吧?玉米、土豆不但产量惊人,而且不挑地。”
  “耐汗、耐寒、耐热、耐盐碱,适应性极强,连山地、石头缝子都种得出来。”
  “相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
  贾昌朝瞪圆了双眼,万没想到,那小小的百艘巨舰之中,最不起眼的一艘小船里的种子竟是如此至宝。
  “人口!”
  老贾几乎是嘶吼而出,眼中直冒绿光。
  “若是如此,天下之间,无处不可耕,无处不可种,必然户籍暴增!”
  “如今大宋有户六千万,近亿人口(宋时一户平均不到两个人)。。。。。。”
  “若能暴涨四倍,就是四亿多啊!”
  “呵呵。”
  唐奕笑的极为开心,问出一个让贾昌朝之后三天都睡不着觉的问题:
  “上一个千年之机我们并没有把握好,那么这次若是给相爷相当于四个大宋的一局好棋,相爷打算。。。。。。”
  “如、何、落、子!?”
  。。。。。。


正文 又一个单章,十分重要
  声明:
  苍山月这个家伙很懒,除了起点官方历史作者群、没有加过任何一个书友、作者、交流群。也没开过任何一个小号假冒大神。
  苍山月这个家伙也很笨,自己都写不明白,更不可能给别人讲课。
  他确实很穷,但还没穷到卖一次脸皮就要五块钱的地步。。。。。。
  总之,我是我,别人都不是我,别把别人当成我。骗子很多,大伙儿小心冒充的我。
  (我真的是我啊。。。)
  ___
  神他…妈坑!
  扣扣号:1023486328
  一零二三四八六三二八
  就这个人啊!记性好的都记住了,这是个骗子,不是我。


第828章 野心太大
  这个诱惑太大了。
  四倍于现今大宋的粮食产量,四倍于现今大宋的人口基数,这盘棋。。。。。
  如何来下!
  贾昌朝只觉自己呼吸急促,心跳骤升,砰。。。。。砰,胸口撞击的声音在耳朵里震响回荡。
  四个大宋。。。。如何来下?
  如何来下。。。。。
  老贾知道,他赌了一把最大的,也赌对了。
  这个局,他没遇到过,范仲淹也没遇到过,上述几千年历史,没有一个人遇到过!
  好牌,这是一手绝对的好牌!
  即使在他的有生之年很可能看不到那四个亿的局面,可是,能为其筑下基石、定下方针,贾昌朝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欲望的读书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
  。。。。。
  不行,老贾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现在想这些还太早,唐子浩在问他,问他要如何来下。
  这是考校,若答的他不满意,那可能这四个亿好棋就落到别人手里了。
  想到这里,贾昌朝几乎是趴在那诺大的山河图上,心智飞快的转动起来。
  “岭南!”
  贾昌朝那是有真本事的,稍一看图,就已经有了轮廓。
  指着图上“小小宋朝”的最南边开口道:“玉米、土豆到处地可植,那么五岭之外的贫瘠山地也将再不是问题。”
  “所以,岭外蛮荒之地也将很快成为历史,甚至。。。。。”
  老贾飞快的思考着:“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五岭之外这片土地会比北方更加的富庶。”
  难怪唐奕先跑到岭南来了,他就是早有准备?
  。。。。。
  “还有!”老贾说到兴起,指着图上一角。
  那里是大辽,虽然只有轮廓,没有写明是大辽,可是老贾认得,那就是大辽。
  “四亿的人口已经不需要任何阴谋诡计!,大辽将不再是威胁,大军压进,足可把辽人赶到沙漠里去!”
  “不对。”刚刚说完,又自己把自己推翻。“不用这么麻烦。”
  “玉米、土豆是耐寒耐旱的,也就是说,大辽五京范围之内,包括极北苦寒之地,皆可耕种。”
  “我们只要用农耕把辽人拉下马背,拿起锄头就好。”
  “农业会慢慢蚕食大辽,根本不用打。”
  “还有西夏!”又指向同样没有名字的西夏疆域。
  “吐蕃。。。。。”
  “大理!!”老手在图上猛的一盖。
  “只要稍加征服,把中原的农耕文化渗透进去,这困扰了汉人千年的番邦异族都将成为历史!”
  “很难。”唐奕平静地看着贾昌朝,竟泼起了冷水。
  “即使这些地方尽数被汉化,亦被农耕所占领,我们也很难掌控这么大的疆域。”
  “诶~!”贾昌朝嫌弃地一摆手。
  “都这个时候的,子浩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吧?”
  “你的观澜商合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抬起头来,“这十年间,老夫无时无刻不在看着观澜一步一步铺满大宋,于是老夫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就是华联铺和运网的重点不在于开了多少家分铺,也不在于给官家和你创造了多少财富。”
  唐奕更加玩味地问道:“那在于什么?”
  贾昌朝答道:“在于它从南到北,从东向西,盘活了整个大宋的商农百业!”
  “哈。”唐奕笑出了声儿。“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对手。”
  “相爷所言不假,观澜的根本就是把各个独立存在的行业粘合成一个整体。”
  “所以嘛!”贾昌朝面露得意之色。“有你的观澜,这么大一片地就能粘合在一起。加之我们施行了千年的礼教法度,要真正掌握这个天下,不难!”
  唐奕点头。
  “没错!可是,还不够。”
  “还不够?”老贾拧着眉头。“哪里不够?”
  唐奕道:“相爷是有抱负的人物,也是读书人中为数不多敢想敢做的果决人物。”
  “可是,您别忘了,儒家大道帮我们治理这个天下,帮我们教化德行,但有得必有失。。。。。”
  “它同时也让汉人少了一点相爷这样的野性,。少了一点侵略性。”
  “一指图上,相爷的理想很丰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
  “因为根本就走不到你想像之中的这一步,我们甚至连走出去都做不到,哪里还轮得到观澜发挥效力?”
  “这当如何呢?”
  贾昌朝沉默了。
  低头沉吟,缓缓点头,“确有此弊。。。。。进退两难。”
  “如何去弊存优?”
  “如何走出去呢?”
  说着说着,老贾猛的瞪圆双目,僵硬着脖子,慢慢看向唐奕。他不知道怎么地,想起一个事儿来。
  “天下至圆。。。。。”
  “你的天下至圆!”
  唐奕说什么也不肯为“天下至圆”这句认错,难倒。。。。。
  “你。。。。。”
  “你要倾覆儒道!?”
  。。。。。
  这就是和聪明人聊天的好处,一点即通。
  唐奕扬起嘴角,“言过其实了!”
  “我并不想颠覆它,只不过想给它加点料。”
  儒学有它的存在价值,至少在文明没有发展到忽略时间、空间的地步之前,儒术的教化作用在统治层面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况且,没走到理学那一步的儒学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唐奕只想让“二程”在里面夹带一点私货,给统治阶级找一个“打出去”的理由,给除了当官以外的科学跟探索找一个上升的渠道罢了。
  贾昌朝怔怔地看着唐奕,说心里话,即使唐奕现在可以说是坦诚相见,可是偏偏老贾还是有种看不透的感觉挥之不去。
  他已经是顺着唐奕的思路,尽最大可能的放飞想像力了。。。。。可是,他还是跟不上唐奕的节奏。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