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42章

调教大宋-第442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昌朝一皱眉,“什么!?”
  只见韩琦笑了,抬眼看向老贾,从容淡定地说道:
  “不能告诉贾相。”
  “你!!”
  老贾只觉天眩地转,险些晕倒,指着韩琦半天无言。
  “你。。。。。。”
  “你。。。。。。”
  “你做梦!”贾子明愤然大喝。“老夫还没死,还是老王爷钦点的这一帮孩子的亚父!”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亚父。。。。。。”
  赵宗实想劝,却被老贾抬手堵了回去。
  “什么也不用说了!”
  “老夫。。。。。。”
  “老夫。。。。。。”
  老贾是真的气着了,生出一股无力之感。
  “老夫累了,暂且告辞!”
  说完,所性一甩袖子,走了。
  赵宗实目瞪口呆地目送贾相爷离去,僵在那儿,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这,这可如何是好?”
  却是一直没插上话的赵宗懿上前劝阻,“亚父一向多思求稳,许是觉得此计太过激进,十三弟就别。。。。。。”
  “可现在怎么办?”
  赵宗实无语哀嚎,再怎么着,你也不能议到一半甩袖子就走吧?
  。。。。。。
  正在此时,韩琦暗暗轻笑,满意地端起桌上的茶碗轻抿一口。
  “既然贾相爷走了,那咱们就来聊聊,下一步当如何处置吧。。。。。。”
  说着,韩琦从怀中抽出一纸书信推到了赵宗实面前。
  。。。。。。
  


第701章 底牌
  贾昌朝有些颓然地出了汝南王府。 更新最快
  做为赵允让的托孤重臣,做为那几个傻兄弟的掌舵人,老贾很明白,“一走了之”、“负气而走”,这显然不是他这个亚父应该干出来的事情。
  可是,贾昌朝更清楚,在那几兄弟心中,他这个亚父已经失去了威严,更失去了信任。
  在韩稚圭戾气冲天的挽天之策面前,赵宗实已经动了心,再不会多听他这个老人家多说一句了。
  “对策?下一步?”贾昌朝不由冷笑。
  韩琦不说就真当他贾昌朝猜不出来吗?能有什么对策?又能有什么下一步?
  一个离开了中枢五六年之久的弃臣,他对局势能有什么了解?又有几分实力扭转乾坤?无非是在外面的时候得了什么奇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以为乾坤在握罢了。
  他是从西北那州归京而来的,那么,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西北无外乎“两患”可撼动大势,一曰,西夏边扰;一曰,魏王后人。
  西夏现在正内战不断,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那就只剩下一个能让韩琦如此大胆的理由了。
  。。。。。。
  话说回来,韩琦要真能劝动魏王一脉助之,有用吗?
  有用。
  那一脉在西北经营了七十多年,在军政两界可以说根深蒂固。若决心入京搅动风云,还真够赵祯喝一壶的。
  韩琦打的好算盘,魏王一脉加汝南王府,其势必盛,很有得天之机。
  可惜,韩琦百密一疏,那几个傻兄弟更是记吃不记打的蠢货。
  老贾在京中与赵祯斗了十年,他明白自己的对手是谁了。
  他斗的是赵祯吗?错!他斗的是唐子浩。
  韩琦也好,赵宗实也罢,都把那个疯子漏掉了。
  那个疯子,才是最可怕的。
  诚如赵允让临行之前与唐奕当街对谈,那个疯子当着满街百姓说过的一句话:
  “他不想与任何人为敌,但前提是,别挡他的道!”
  诚如那疯子还曾说过的一句话:
  他之所以纵横无忌,凭的是。。。。。。“对手不知道他的厉害。”
  与唐奕斗了十年,老贾都不知道这个疯子到底有没有底限,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刚刚回京的韩琦就敢把他忘了?简直就是找死。
  。。。。。。
  抬眼望天,贾子明长叹一声:
  “老爷王,老夫回天无力,您别怪我。。。。。。”
  说完,下意识地四下扫看,然后也不登车,就那么蹒跚而行,任由使役、车夫在身后跟着。
  沿汴河大街,漫无目的的向前行去。
  。。。。。。
  事实证明,贾昌朝这几十年的官场没有白混,所料之事不说十之中十,也猜中了**。
  与此同时,赵宗实捧着韩琦递过来的书信,双手都已经有些颤抖了。
  神情更是由初接信封的疑惑,转而变成了震惊,到了最后,又化做无边狂喜。
  “此事当真!?魏国公真愿助我!?”
  韩琦微微一笑,“千真万确!”
  赵宗实闻之,心思飞转,“他。。。。。。他有何要求?”
  “只有一请,大事得成,望十三世子为其父正名!”
  “这有何难?”赵宗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里边儿那点儿事,其实谁都知道。只是为一个逆臣平反,这对于赵宗实来说,简直就不算是条件。
  魏国公是谁?
  也是赵氏子孙,全名赵德锦,也就是魏王赵廷美的七儿子。
  当年,太宗继承兄长帝位的法理依据是“金匮之盟”,也就是其为弑兄找的那个理由。
  借生母杜太后的训示,意思就是大宋皇位不应父传子,而要兄传弟。
  所以,太祖崩世,依金匮之盟顺理成章地就要传位于弟。可是这个“弟”接掌了皇位却又不想认账了,对弟的弟隐瞒了金匮之盟这回事儿。
  后来,弟的弟,也就是赵廷美得知了此事。原来二哥传位三哥是因为这个,那三哥为啥不传给他这个四弟呢?心有不满,自要造反。
  而他的这位三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二哥都死了,对四弟却手软了。
  得知赵廷美要造反之后,很讲亲情地没下死手,而是把他赶到了西京。后来见四弟贼心不死,又削去了一切官职,一撸到底,从魏王贬成了县公。
  这也就是廷美一脉一直在西北盘踞的原因。
  老赵家的皇帝都是老好人,从太宗到真宗对那一脉还算厚道,虽无大赏,却也算是纵容了。到了赵祯这里,庆历封王还特意想起了那一家,恢复了赵廷美的王爵。
  只不过,反过就是反过,直封魏王不可能了,改封“魏悼王”,一个“悼”字用的似是而非。
  加之廷美七个儿子大多已离世,只余七子德锦在世,赵祯心一软,七个儿子都封了国公。
  。。。。。。
  说心里话,大宋斩草不除根的毛病真的不是赵祯一个人的嗜好,这一家子为了名声,可以说是拿生命在演。
  也不想想,有“金匮之盟”在前,那一脉能服气吗?
  他们的老子赵廷美就是因为这个,才三十八岁就活活气死了,又在西北苦寒之地窝了七十多年。。。。。。
  于赵祯这里,封王进爵自认做的仁至义尽,可是,于赵廷美的后人来说,却不见得领他这个情。
  “魏悼王”!
  这个“悼”字就是压在那一脉头的一座大山,不把这个“悼”字去掉,这一脉就永远都是赵氏叛民。
  。。。。。。
  赵宗实简直高兴坏了,天可怜见,苍天庇佑。
  激动莫名地惊叫出声:“有魏国公之助,西北诸路尽为我所用,加之。。。。。。”
  “加之。。。。。。”
  加之什么?赵宗实还不傻,不能说。
  而韩琦却是自信轻笑,“事到如今,世子还不能与琦坦诚相见啊。。。。。。”
  “呃!”赵宗实一窘。“韩相公哪里话。。。。。。”
  韩琦也不与他磨叽,所幸一下都挑明了,今天不谈条件,可能以后都没机会了。
  “世子。。。。。。”
  “韩相您说!”
  “老夫与你分析分析吧。”
  “想破今日之局,唯破釜沉舟之计可为。这个咱们已经说过了,老夫就不多费唇舌了。”
  “之后呢,正如贾子明所言,世子与官家再无转圜余地,必是一场龙争虎斗。”
  “世子得了魏国公西北之助,又强拉一大批朝臣使吏同阵,看似大优,可是,世子别忘了。。。。。。”
  “忘了什么?”赵宗实跟着韩琦的思路一路沉吟下来,见他顿住,急问出声。
  “别忘了,最多三个月,狄青就要带着大军归京。”
  “到时候,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三个月!”韩琦伸出三个手指。“世子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世子必要全力以赴,用出十二分力气与官家周旋。”
  “成王败寇,尽在这三个月!”
  “。。。。。。”
  赵宗实怔住了,三个月?这么快?这么急?
  “可是。。。。。。”
  “没什么可是。”韩琦一摆手,极为强势地打断赵宗实。
  “这三个月,世子有什么招数就要使什么招数。存亡之机,世子还不能与老夫坦诚相见吗?”
  说到这里,韩琦满脸真诚,甚至有几分哀求。
  “老王爷到底都给世子留下了什么倚仗,都这个时候了,世子还不肯告知与琦,让琦悉心谋划掌控全局吗!?”
  “。。。。。。”
  赵宗实犹豫了,该不该告诉韩琦?该?还是不该!?
  “十三弟!”
  却是赵宗懿一声轻唤。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决然看向韩琦,“相公猜的没错,父王却有所遗。”
  “什么?”韩琦面上平静,可是心下却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只闻赵宗懿一字一顿的答道:
  “整、个、北、方、氏、族!”
  “加上将门石家!”
  。。。。。。
  呼。。。。。
  韩琦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任由身体靠在椅子上。
  他,赌对了!!!
  赵允让果然不光只攥着他韩家所在的安阳这一张牌,整个北方氏族?老王爷好算计。
  他知道,汝南王一家必有倚仗,也知道肯定不小。可是,他没想到,是这么个不小法。
  整个北方氏族?
  整个北方氏族代表什么?
  代表着,北方四路一百多州府政、经、商、农的绝对控制权。
  代表着,赵允让把一个一个的仕家大族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韩琦终于明白,贾昌朝、曾公亮、张尧佐等等等等,为什么这么多朝臣致死都跟着赵允让了。
  原来,都和自己一样,放不下一大家子人啊!
  。。。。。。
  大宋不杀士大夫,又以高薪养廉,所以,贿赂、笼络对朝官的吸引力真的不大。
  可是,不杀士大夫,并不代表不杀士大夫的亲族。
  士大夫有钱,也不代表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有钱。
  只要把一家子都拉上船,在宗族观念极为看重的当下,有几个能做到大义灭亲呢?反正他韩琦做不到。
  想到这里,韩稚圭由衷感叹:
  “老五爷宏图远志啊!”
  现在想想,赵允让为了保住这个根基不惜身死,确实是值得的。
  。。。。。。
  韩琦越想越兴奋,如此说来,现在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好。
  有西京的赵德锦雄踞西北,再加上整个北方。大宋半数之地心向一处,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还没等他高兴完,赵宗懿的冷水就。。。。。。
  就砸下来了。
  “不过。。。。。。”
  “不过,北方这股力量现在不在我们兄弟手中。”
  “嘎?”
  韩琦一噎。
  “什么意思?”
  只闻赵宗实苦道:“也不知道父王薨世之时是怎么想的,把北方诸族的控制权交到了贾子明手里。”
  “交到贾子明手里!?”韩琦瞪着老眼,一脸的不可置信。
  “各家各族不是应该只认汝南王府吗?与贾子明何干?”
  “韩相有所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