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08章

调教大宋-第408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是赶上事儿多,没有时间。
  二来。。。还是因为赶上事儿多,没时间。
  之前说过,邓州营那段苍山是五六万字删减到一万五千字的。这是我的遗憾,也是很多书友的遗憾。
  原来说寄东西的时候,答应随件送上邓州营剧情的原版和签名(虽然我也不知道你们要签名有什么用。)
  可是那段剧情的原稿,已经找不到了。正好苍山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写作,自认又有新的领悟。所以就想重写邓州营广南的剧情,给喜欢的兄弟一观。也算弥补当时的遗憾。
  没时间写,所以整件事儿都耽误了。
  等我写完了,一起邮寄过去。
  正好,125统计的很潦草,很多人没有照顾道。
  他现在工作很忙,也没什么时间,大伙儿受个累,别不好意思,我不拿你们当外人,你们也别客道。盟主,还有自认话唠为v群灌水事业堵过枪眼的,自己m一下125。
  在国外漂着的也有几个,同m,邮费不是借口。你们几千大洋都扔给苍山了,我还能差你那点儿邮费吗?
  (谁知国际包裹能不能到付?留言。)
  第三。
  (我好想说只有两件事。。。)
  第三就是面基这个事儿。
  群里一帮败家孩子,性情爷们,觉得隔着网线聊还不够!非要跑大理来祸害我。
  我是欢迎的。
  (上面那句哭着说的。)
  七月份,路费自己出,食宿我包。
  就像我和陈志扬说的那句。。。
  坑了你们这么多,总得吐出来点儿吧?
  也算是回馈大伙儿的生抬。
  。。。
  这个事儿,不看你在《调教大宋》花了多少钱,只要是v群全订的书友,想来就来多少都可以。
  当然,有一个前提。
  这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是群里的几个人组织的。出来玩,图一个乐呵。我这没要求。但有一点要事先说明白。
  你得合群儿。
  有心来玩的,先去群里和大伙儿聊聊,真正能融进来就没什么不可以。
  苍山都欢迎,都管饭。
  (这句也是哭着说的。)
  。。。
  没了!
  。。。。
  再说一个事儿!
  最后一个事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才是重点!
  一会儿可能还有一章。


第652章 观澜山长——赵祯
  停停停停。
  那个单章主要是说后面那几件事儿,‘断章狗’只是调侃。。。而且。。。我那也算解释?你们也太好糊弄了吧?
  其实挺喜欢你们这种笑骂的。说明真的看进去了。说明大月月抓住你们的心了。
  继续,这是一种交流,正合我味口的交流。
  ————————
  观澜商合。
  若说这十年间唐奕除了燕云还做了什么。可能就只有观澜商合了。
  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为唐奕和赵祯带来多少财富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间,它在悄然的改变着大宋百姓的生活方式。
  北方的宋民不再为市面上可以买到南边的特货而新奇。
  东边沿海的水产,也不再是渔季多如土,卖不个白菜价的贱物。因为观澜槽运的船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收购,然后或晒成干货,或冰鲜冷藏,往全宋。
  老百姓冬天的饭桌,也开始有绿色。南方的鲜菜,又或是观澜的冬菜已经到了寻常百姓家。
  从大辽运来的贱牛。使着牛肉不再是稀罕物。禁止屠牛的律令也越来越行同虚设。
  种种微妙的变化,正一点点把大宋的原始自然经济盘活!把整个大宋联通起来。
  物活,则人通。
  虽然华联铺的奇货,价格相对较贵,但是至少城镇中的富户,愿意花钱享受这种改变。进而带动一方商贸,欣欣向荣。
  唐奕前一世只是一个普通的化学硕士。对于经济与政治,只只局限于考研时的一点点累积。还有越这个时代的一点点见识。
  这些年,对于怎么盘活大宋这潭死水,唐奕也是与赵祯商量,与老师们讨论,与史为鉴。
  但是纵使摸着石头过河,不论赵祯还是范仲淹,亦或是唐奕,都有一个共同认识。
  那就是想让大宋活起来。而且还不能像庆历新政一般硬力改革。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先让钱活起来!
  。。。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
  财富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沉淀在土地之上。
  说白一点儿,就是富户大族,有了钱之后,最终的流向,绝大多数是买地!无止境的买地!
  注意!这种买地可不是后世的房地产,而是实实在在的养活人的土地!
  农耕社会,土地就是根本,土地就是最高信仰,土地就是财富保值的究级选项!
  这就好比一条永不断流的大河,流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死湖!
  湖水有进无出,越积越多!
  总有一天会决堤溃坝,总有一天会淹没天下!
  这就是各朝各代跳不开,也防不了的一个死结——土地兼并。
  怎么办?唯有把死湖变成活水。而落到实处,就是让土地投资不再是最赚钱的买卖。
  唐奕的观澜商合。就是试图,把大宋的商业彻底盘活,彻底脱离一城一地的限制。进而带动资本向商业靠拢。
  商业是活水,而非死湖,有来有回。
  当土地不是终极选项,死湖也就变成了活水。当投资土地不是最佳选择,那囤积在富户大族手里的钱,也就自然而然的流向了别处。
  而这个别处。。。只能是商业。
  大宋不抑商,是政策和人口流动上不限制。可不代表不收税。。。
  大宋对于商人的税赋,那是一个大仔儿都不比前人少!
  商者重税!要不哪来那么多钱,养活那么庞大的官员体系和军队?
  所以,让资本流入商途,是向朝廷回流资金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打个比方,在邓州,买地已经不是富户的要选择。因为从事醉仙酿果酒的上下游产业比种地挣的多得多。
  邓州比之十年前,富得多,可是富户们购地的**却是不高,土地兼并的程度也是逐年衰退。近两年甚至略有倒退!
  把土地还给农民,富户们利用商业谋得更多的财富。两相受益,朝廷因此也税得颇丰,皆大欢喜。
  再比如东南沿海,富户大族更瞧不上买地。
  一部分人,因西北用盐大增的缘故,把买地的钱用来开盐田,官府不限量的收购。比买地放租收入更高。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成了专营水产干货的大商家。以手工作坊的形势参与到唐奕的商业链条中来。
  当然。邓州与东南的改变只是个例。并不代表在全宋都行得通。
  但这也给了赵祯和唐奕足够的信心!
  所谓“试点”不就是让朝廷从中吸取经验吗?
  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的目的就是把大宋盘活!把蛋糕做大!
  。。。
  没错。
  吃了庆历一次亏的赵祯,和见过‘世面’的唐奕,这次的革新,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分蛋糕!
  像后世的邓爷爷一样,团结大多数!剩下的少数人,就算闹,也掀不起大浪。
  如今这个蛋糕已经做好了,把文彦博等人叫过来通气,也不过是让他们帮着握住刀,看看怎么分这个蛋糕。。。
  。。。
  说完了观澜商合都有什么,唐奕深吸一口气。看了眼赵祯。
  而赵祯也是微微点头,似是在肯什么。
  唐奕心中一颤!这位观澜商合背后真正的大佬,终于要露脸了。。。。
  也不迟疑,这些年都是他在前面顶雷,也该换换人了。
  可是唐奕也不想想!那边的唐介、包拯和王拱辰可不知道赵祯和他有什么猫腻,更不知道他们要再兴革新之举。
  赵祯这么冷不丁的露脸,没把他们吓死!
  。。。
  此时唐奕环指在坐的观澜股东。
  “与几位相公介绍一下吧。。”
  一指曹佾:“曹家,在观澜占股一分。”
  曹佾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尽量风轻云淡的朝文彦博、唐介等人点了点头。
  唐奕再指潘丰“番家,占股一分。”
  潘丰此时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十年磨一剑啊。。。
  今当出鞘时!
  让这些相公们也知道知道,为国为朝非士大夫的专属!潘家。。。
  可不是只有铜臭气的庸门俗户!
  “王家。。。”唐奕不停顿,继续介绍。
  “杨家、邓州张家、邓州马家。皆是占股一分。”
  杨怀良、张晋文也是点头示意,表情甚是自傲。就连马大伟,此时也是心潮澎湃!
  十年前他是一个连媳妇都娶不上的佣户,十年后。他坐在皇帝身边。参于着大宋朝最关键的一次议事。
  而唐奕介绍完几个股东,一指自己:“我本人,占股三成。”
  这些文彦博都是知道的倒还没什么。可是王拱辰他们就有点迷糊了。
  曹潘王杨四大将门,原来只各占一分!?
  唐奕也只有三成?那另外一大半是谁的?
  “几位爱卿不用猜了。。。。”赵祯终于悠然出声。。。
  “朕其实才是观澜的山长。。。”
  。。。
  王拱辰、包拯听罢。
  只觉天旋地转!
  观澜山长?
  悬了十年的观澜山长,原来藏了这么一个惊天玄机。。。
  (没改错字)


第653章 官、兵、钱、税、农、商
  赵祯是观澜山长?
  赵祯是。。。
  观、澜、山、长!
  王拱辰只觉胸中一口闷气憋的他几近吐血,缓了半天才顺下去。 更新最快心思电转,却是什么都明白了,多年间一直存在于朝臣之中的那么一点点疑惑也是豁然开。
  观澜商合草创十年。。。
  为什么官家会听之任之,使之发展到今天这般庞大?
  朝中要臣、将门诸族,包括官家,又为什么对唐疯子信任到这个地步,纵容到这个地步?
  近而唐疯子为什么顶着一个疯子之名,几次牵连谋反都是屹立不倒。
  原来一切的根源皆因一个,观澜山长是赵祯!
  想到这里,王拱辰勐然一颤,“陛下,容臣冒昧!”
  “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王拱辰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赵祯是观澜山长,潜台词就是:那一多半的股,都是赵祯的!
  王拱辰怎么能不惊!?所谓的华联、酒业,乃至观澜运力,都是皇帝在背后推手。
  难道。。。。。。
  而赵祯下面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大宋行至今日,国泰民安、内贤外服,算是太平盛世了。”
  这个开场白,聊的有点儿大,说明下面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
  “然。。。。。。”
  赵祯果然话锋一转,让王拱辰更是紧张。
  “然,大宋九十八年,旧政难理时事,痼疾亦添新疾,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完了,老王眼前一黑,强打精神,却是看向范仲淹。
  十余年啊。范希文隐忍十余年,到了还是没断了革新的念头。满朝只当他是人走政息,哪成想,他还藏了一手唐子浩,当真好手段!
  而看这一屋子的人的表情,。好像就他和包拯什么都不知道吧?
  延伸开来,王拱辰越想越心惊,燕云的富彦国、吴春卿,还有一个宋公序,加上很快就会回朝的狄青、庞籍。
  这些朝臣难道都与唐奕一气了吗?
  “希文兄!”王拱辰连赵祯这个皇帝就在上坐都已经顾不上了,直接瞪着范仲淹。
  “当真。。。。。。当真要革新吗!?”说话都有点发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