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376章

调教大宋-第376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奕继续道:“在出邓州之前,奕虽知‘士者,能事者也’的道理。但却一直不理解何为‘士人文化’,何为‘士大夫’的光荣。”
  “只道‘士’只是一个称谓,文士、勇士、死士、方士。。。。。。”
  “只道‘士大夫’也不过是高人一等的代称,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罢了。”
  唐奕说得诚恳,没有半句虚言。
  事实上,做为一个现代人,一个穿越者,古人所谓的“士”,与后世滥用之下的“士”有什么区别,肯定是没有概念的。甚至喜用后世的‘功利主义’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处事哲学,来看待古人的行事。
  但真正在这世间走一遭,真正见识了什么才叫“士”之后,唐奕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小时候。。。。。。”
  唐奕喃喃自语,仿佛是在回忆,“那时也看过司马迁《史记》之中的《刺客列传》,不禁会想,堂堂国朔正史,何以把一些刺客抬举得这么高?最多也就是传奇、野趣罢了。”
  说到此处,不禁自嘲地摇头,“后来才懂司马子长的良苦用心,这是在告诉天下读书人,何以为——‘士’!”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刺赵襄子为智氏复仇。”
  “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还有要离、聂政、专诸,这些春秋死士,无不在告诉后人什么才叫‘士’!”
  “告诉后人,‘能事者’身背的责任!”
  “士者,不但要能其事、专其事,还要奉献其事!!”
  说着看向富弼,“相公说奕是无双国士,可是一个谓死之‘士’,还何以称‘士’?”
  不等富弼反驳,唐奕又道:“远的不说,只说当下!”
  “奕身边有一武人黑子,十余年间出生入死,护我左右。一句吩咐,二话不说,削发入辽,是为死士!”
  “邓州厢营,五百悍勇,以一敌十,至死方休,是为勇士!”
  一抖司马光的那“可为”二字。
  “司马君实明知这二字一出,他在辽朝凶多吉少,却仍不迟疑。这才叫士大夫!这才叫国士无双!”
  “甚至周四海这个一生功利的商户,得朝召唤,也是七十岁高龄抬棺北上,丝毫不疑。这才叫士!”
  “可现在,相公却说,奕为国士,不可犯险?”
  “对得起这个‘士’之称谓吗!?”
  富弼一阵惭愧,“大郎说的是。。。。。。”
  转脸一想,不对啊。怎么让这小子给绕回来了?
  却闻唐奕又加了一句:“相公若真当奕为无双国士,那就不要拦我。这一趟只有我能去,也只有我能办成!”
  。。。。。。
  ————————
  唐奕从福宁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
  一出来,就见殿侧一角,一个小脑袋正探头探脑地往这看。
  看清是谁,唐奕不禁笑了,拐了个弯,缓步走了过去。
  “你怎么在这儿?”正是福康。
  福康哪还有心思与他说这些,眉头拧到一处,“怎么没去考?”
  唐奕罢考,外面还不知道,但在宫里却是已经传开了。
  “呃。。。。。。事发突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福康一听,眼圈就红了,“你,你,你怎么就那么不让人省心呢。。。。。。”
  唐奕慌了,“你哭什么啊?一个破殿试,考不考有什么区别?真有急事。”
  “那你现在回去考!”福康板着脸,一副她作主的样子。
  唐奕无语道:“我的傻丫头,哪有那么简单。我要是回去了,你父皇可就做蜡了。”
  “那。。。。。。那怎么办啊?”这回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就下来了。
  “别哭,别哭,跟你说个事儿。”
  唐奕只得玩小心思,转移话题,“我又要入辽了,三日之后。”
  “啊?”果然管用,福康一下就愣住了,也忘了哭。
  “又去做甚?”
  “去把咱老祖宗的地收回来!”
  “危险吗?”
  唐奕不答,“想不想出份力?”
  福康神情暗淡,“我一个女儿家能出什么力?又不能和你一起去。”
  唐奕笑道:“帮我个忙。”
  “什么忙?”
  “绣面旌旗!”
  “好。”福康一口答应下来,女红之事她还是做得来的。
  “绣什么样子的?”
  “大、宋、龙、旗!”
  ——————————
  Ps:关于士人文化,富弼这帮大能当然不用唐奕去教。要说写这一段,也不是写给富彦国的,而是写给看书的每一位书友。
  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书友们明白,不要用现代的功利主义去揣测古人。
  我们看似幼稚,看似傻的事情,在那时只是人家的基础道德标准罢了。
  所谓人心不古,文化缺失,说的可能就是这些吧?


第604章 临行之前(2400票加更)
  起程之期就在三日后。
  其实,唐奕觉得赶一赶,还能再提前一天。但是,赵祯认为还有诸多细节需要仔细推敲,怎么也不差这一天。
  文彦博、富弼等人也说,事到如今不可心急自乱。唐奕一想也对,晚一天也能让他多一天的准备,是以不再反对。
  等他从皇城出来的时候,四下的百姓、官员一见他都觉得奇怪。
  都是京中老户,十个里有十个都认得这疯子。心说,才什么时辰,这位爷怎么就出来了?
  直到晚间,殿试的贡生考完从宫内出来,整个开封才算炸了锅。
  特么,唐疯子罢考了!
  这可真是新鲜了,大宋朝开朝近百年,还没听说哪个状元之才临门一脚就不玩儿了。
  疯子果然是疯子,非常人所能及也。。。。。。
  而一些爱嚼舌头的、善于揣测的,更是臆想地认为,唐子浩前两考是不是蒙的啊?到最后自知蒙不下去了,索性不考,省着露怯。
  呵呵,他们也不想想,前两科都蒙过去了,最后这一哆嗦,官家能不让他蒙过去吗?
  要说,这一科观澜奇葩还真不少。解元罢考了会试,会元罢考了殿试,照这么下去,那状元。。。。。。好吧,状元没得可罢了。
  。。。。。。
  唐奕罢考的事自然传得沸沸扬扬,然而连一天的“头条”都没占上,另一个惊爆天下的消息再次引燃了百姓们的心跳。
  大宋,要介入辽朝内乱、剑指燕云。
  这太。。。。。。吓人了!
  倒不是百姓们觉得不应该有染指燕云之心,而是,万年求和、永远软弱的煌煌大宋,突然间就硬气了起来,让人有点不适应。
  而且,这次好像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据说事态之急已经到了非常之态,官家耽误了两个时辰的殿试,临时与相公们定下的决策,绝非空谈。还说三日后先头使团就要出发,真的不能再真!!
  。。。。。。
  ————————
  有人不禁要奇怪,福宁殿议事,大宋剑指燕云,这等国之机密,一个不好就要万人殉葬的大事,怎么会传得这么快,传得这么真?
  无它,有意为之。
  曹佾出宫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并代唐奕去了一趟大辽使馆,让萧誉把消息即刻传回大辽。
  而耶律洪基听闻此讯,本来还想等开春之后,万物回暖再慢慢收拾耶律重元这个忤逆狂徒,可现在却是吓出他一身冷汗。
  急令北古口战场不惜一切代价,半月之内攻入燕云腹地,绝不可让耶律重元得到喘息,有与大宋联手的机会。
  后来还是不放心,竟御驾亲临北古口督战。
  。。。。。。
  而唐奕回到观澜之后,第一件事是把潘丰、张晋文、马大伟等一众商合主事叫到一处,让他们明日就去三司和枢密府把粮饷、军资与朝廷交割。
  观澜运力除正常官粮和各地华联常耗,其余运务一概停运,所有余船待命,随时听调。
  折腾完这一切已经是深夜,上楼的时候萧巧哥已经睡下,而君欣卓则在打点行装。
  “商量一下,你别去了。”
  这一趟,甚至是辽朝生变之后的整个谋划,是唐奕干过最没有底气、最不把握的一件。一个不好,性命不保。
  君欣卓闻声顿了一下,然后停下手中的活计,转脸就那么看着唐奕,也不说话。
  她不说话,唐奕也不说话,瞪眼看着她。心说,看咱俩谁能瞪过谁!?
  。。。。。。
  一盏茶之后。
  “好好,去去!!死也死一块!”
  唐奕怂了。
  君欣卓嘴角一扬,微微一扬下巴,露出个胜利的笑容。
  。。。。。。
  第二天一早,唐奕本就无心贪睡,起的很早。
  可是,有人比他起的还早。
  一推开房门,惊的差点一个趔趄栽地上,院子里密密麻麻全是人。
  只见杨怀玉、曹老二、秀才、申屠鸣良等一众阎王营营将带甲而立,站在最前。
  观澜上下一百多儒生在后,把小楼堵了个水泄不通。
  其实,宋楷他们昨天就想来,可是奈何殿试耽搁了两个时辰,考完已经天黑了。
  他们将将赶在关城门之前出城,半夜才回到书院,也就没来打扰唐奕。
  。。。。。。
  先不管宋楷等人,一看杨怀玉那要吃人的样子,唐奕就知道他为什么来的,索性也不和他磨叽。
  “三日之后,全营开拔!这一次,咱们堂堂正正地步入辽地!”
  杨怀玉点了点头,无声抱拳,一声令下:
  “回营准备,三日后,拔营入辽!”
  说完,一句都不和唐奕废话,调头就走。
  曹觉可没杨怀玉那么装,朝唐奕比划了个大拇指,“够意思!”
  申屠则是上前两步,巨掌一下子拍在唐奕肩头,差点儿没把唐奕拍扁了。
  然后做贼一般凑到唐奕耳边,“让咱打头阵,我把耶律洪基那小子的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儿踢!”
  说完,也不给唐奕说话的机会,大脸一扬,调头追杨怀玉去了。
  “。。。。。。”
  等阎王营的一走,宋楷等儒生自然就靠了上来。
  “你殿试都不考,真是为了打大辽?”
  唐奕点点头。
  宋楷服气地看着唐奕,“你是真疯,比不了!”
  唐奕笑了,“滚蛋,老子不考还不好?你又能往前上一个名次。”
  “你不考。。。。。。就没意思了。”
  宋为庸依稀记得,有一年中秋,他们几个跑到望河坡的坡顶俯视回山,说过要一起考的。
  可是现在,东华门外唱名独缺了最应该考的唐奕,心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要不,我跟你去大辽得了?我就是兄弟几个一起考,考着高兴。其实不想当官儿。”
  唐奕斜了他一眼,“你爹会打断你的腿的。”
  “呃。。。。。。”
  “行了,行了!都散了吧,我这还一堆事儿呢!”
  抬头看向所有儒生,“我宣布!”
  “从今天开始,你们终于脱离老子的魔掌了!”
  ——————
  临行前一天的晚上,唐奕去与几位师父辞行。
  范仲淹、杜衍等人也知此去万难,也不愿这个弟子犯险。
  但是,正如唐奕在殿上所说,这一趟只有他去才行。所以几位老师父也没多说什么吧,只说几句祝愿的吉祥话。
  “对了。。。。。。”
  最后的时候,范仲淹突然轻描淡写地说起一事。
  “我们都老了,明天东华门外唱名就不去凑合了,你去代我们应个景儿就行了,等完事了再起程不迟!”
  。。。。。。


第605章 东华门外唱名
  范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