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272章

调教大宋-第272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味正店:酸甜苦辣。。。。。。咸!
  要不奔着这个“咸”,唐奕何苦专门跑到这来?
  而这桌子,后世人可能想不明白,但是放在大宋,还真是不难猜。
  说白了,这是古人玩的一手隐喻,体现在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这就和开封的茶馆、食铺门前挂的大红灯笼是一个道理,那灯笼也不是随便挂的。
  门前不挂灯,那就是正经的茶铺子、饭馆子,只能吃饭饮茶,没有别的项目。
  而门前挂了灯,说明这是“花馆子”,也就是提供娼妓服务。客人一看,就知道该不该进。
  再比如,人尽皆知,给青楼艳姐**儿叫“梳拢”,也就是髻发。
  这同样是一种隐喻。姐儿一但失了身,就要把长发盘髻,把自己和清倌儿,还有处子雏妓区分开。客人来了,只看发髻,就知道这位能不能带出场。
  同样的道理,这五味正店,摆了一张原木色的桌子,也不是随便坐的。
  懂行的行商往这儿一坐,店家,还有走盐的就知道,你是奔着什么来的,自然有人上来与你搭话。
  “。。。。。。”
  李杰讹蓦的哈哈大笑,现在是真的觉得,从这公子进门开始,自己就是小看人家了。
  这位公子确是个商家无疑,而且,是走南闯北的大商家。
  他已经丝毫不怀疑,唐奕与现在风传的朝廷巡案之事有关了。他相信,官府之中绝没有一个如眼前这位这般,对商事、财道儿如此门儿清的人物。
  他哪里知道,面前这位不但是商家,而且是大宋最大的商家。
  “李掌柜的想入局?这不合规矩吧?”
  思绪再回到唐奕这句问话,李杰讹飒然道:“某家只是个开客栈的掮客,吃的是两家饭,确是没有觊觎更多的道理。”
  唐奕自信地一扬嘴角,“要是这生意足够大呢?”
  “李掌柜就不动心?”
  。。。。。。


第435章 错综复杂(四千大章)
  唐奕自信地一扬嘴角。
  “要是这生意足够大呢?李掌柜就不动心?”
  只要这个李杰讹稍有动心,或是他只是问一句“有多大”,唐奕就能开出一个任谁都无法拒绝的数字。
  可是,没想到李杰讹猛一摆手,“公子,您小看我李某了!再大,也跟我李某人没关系。”
  唐奕闻声,倒被他这股子气度弄的愣住了。
  “掌柜就不想听听?”
  “不想!”
  “那掌柜的这是。。。。。。?”
  唐奕心说,不想听,你过来干嘛?
  李杰讹满脸得意,甚是满足。这还是唐奕进店以来,他第一次算是占了上风。
  “可能是某家多心,现在朝廷风紧,所以,还是想劝公子一句,慎重为上。”
  唐奕笑道:“李掌柜确实多心了。”
  “。。。。。。”
  李杰讹真的想立马问问唐奕,你谁啊?怎么会这么自信?
  但是,做为掮客,有些事儿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他却不知,唐奕正是用这份狂傲,彻底打乱了李杰讹,包括那泼皮的思路,也让他们放松了绷紧的那根弦。
  李杰讹也是好心,点到即止。既然唐奕不领情,李杰讹也没什么好说的,敷衍两句,起身回了柜上。
  他一走,唐奕又等了有一刻多种,那泼皮汉子才从店外引进来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小老头儿,往唐奕对面一坐。
  唐奕搭眼一瞅,用下巴指了指老头儿身后的泼皮,“你是他家大人?”
  “不是,但管事儿。”
  ”公子要走盐?“
  “嗯。”
  “冒昧问一句,公子高姓大名?何方人士?”
  唐奕笑了,“我是谁,你不用管。只说这买卖能不能做?”
  老头点点头,“那小老儿也就不卖关子了。公子要把咸面儿贩到京畿路,这买卖我们做不了。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唐奕不信道:“那你还来做甚?”
  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买卖,既然不能做,那就不应该来惹他这个不必要的麻烦。
  不想,那老头儿微微一笑,对着那泼皮道:“李大掌柜点头了,小老头儿就得过来看一眼。这趟生意不成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全当交个朋友。”
  唐奕下意识地看了眼李杰讹。
  没想到,这个自称掮客的李掌柜有这么大的分量,点个头就算把他保下来了。
  其实,别看唐奕横冲直撞挺像那么回事儿,但盐行里的那些个规矩,他真的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李杰讹开店迎客,生脸儿在他这里先过眼,只要李掌柜的点头,这生意也就成了一半儿。若不是现在时局微妙,也就没有这么多周章了。
  聊到这儿,唐奕就聊不下去了,人家既然已经把底都交了,他还能说什么?
  只不过,你越是把唐奕往外推,就越勾着他非得看看这行当里面到底有什么。
  开始,他只是想摸摸西北盐事的底,看看若是真实行盐改,阻力到底会有多大。
  但是现在,唐奕觉得,这个行当里的人都挺有意思,并不像想像中的那般都是猥琐相。
  。。。。。。
  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老头儿半天,唐奕终于开口:“生意成不成的没关系,可容我问一句?”
  “公子,但说无妨。”
  “是时候不对?还是京畿这个地方不对?”
  老头儿笑道:“不瞒公子说,都不对。”
  “。。。。。。”
  “公子既然能问时候不对,想必也是知道点什么。朝廷的巡查使已经进了河东地界,总要给官面儿上的人留点余地。”
  “再者。。。。。。”老头儿沉吟了一下。““西边来的‘咸面儿’不出太行山,这是咱们的规矩。”
  “规矩?”唐奕冷笑道。“我看是能力吧。”
  老头儿一愣,“公子。。。。。。”
  唐奕夹起一箸小菜,“过了太行山,就出了西军的范围。我看,你们是有心无力吧?”
  “呃。。。。。。”
  被唐奕说道痛处,老头儿有些尴尬,还确实是有心无力。
  唐奕见火候差不多了,冷声道:“第一,若换了庞籍、丁度之流西来,还有几分希望。他吴育一个‘外人’,小小的给事中归班,能干什么?”
  “第二,要是你们能过太行山,我也就不来了!”
  “。。。。。。”
  老头儿终于淡定不下去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到底是多大的来头,能说出这样的狂言。
  唐奕话里的意思就是,他就是看准了,青盐出不了西军势力范围这个商机才来的。也就是说,西军不行,他行!
  “再问公子一句,公子高姓大名?何方人士?”
  这回唐奕倒没一口回绝,只道:“家里有长辈。。。。。。姓赵。”
  可却不想,此话一出,那老头儿一个激灵,脸色瞬间煞白。而柜上的李杰论更是腾的一声,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唐奕一惊,万没料到,二人是这个反应,心下忐忑,只得用夹菜来掩盖神情。
  而那老头儿晃神之后,竟毕恭毕敬地站了起,躬身长揖。
  “小老儿斗胆再问公子一句,是哪一支?”
  唐奕犹在空中的筷子一顿,眯缝着眼睛看着那老头儿。
  这话问的就有讲究了。
  唐奕刚刚说家里有长辈姓赵,暗示自己与皇族有关系。
  他这可没撒谎,因为赵祯待他就如长辈嘛。可是,这老头儿却问他是哪一支。
  赵家天下,从太祖传于太宗,虽七十多年都是太宗后人掌朝。但是,对大宋稍有了解的就都知道,赵家分三支。
  第一支,当然是太祖一脉。虽然让弟弟坐了大位,但是,太祖后人未绝,现在把观澜当养老院住着的赵德刚就是太祖之子。
  第二支,就是太宗一脉。自不多说,现在的赵祯、赵允让、赵允弼,皆属太宗后人。
  还有一支,对于宋史了解不深的可能不知道,就是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一脉。
  他三哥当了皇帝之后,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皇位传弟不传子,让赵廷美也动了当皇帝的心思。这货两次想造反都没成,被太宗从魏王、开封府尹一路贬成了县公。
  赵廷美一气之下,又自贬去守房陵,没几年就病死了。他这一脉,也随其在洛阳、房州一带安了家,落了户。
  这若放在别的朝代,还能让他们好好活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早就赐这一家人两壶毒酒,让他们一家去地下团圆了。
  但是,老赵家就是这么尿性,也不知道是真心软,还是怎地,赵廷美一死,对其后人不但不除,反倒是颇多照顾。发展至今,太祖四弟这一支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是开枝散叶,颇为繁盛,子孙后代多在西京、永兴等地为官。
  时之今日,西北事战连连,这些地方也重要起来,赵廷美一系亦有抬头之势。
  。。。。。。
  这老者一问唐奕是哪一支,就让唐奕犯起难来。看他们刚刚的表现就知道,这绝不是平白问出。
  但是,唐奕答什么呢?
  太祖一系?不用想,肯定不行。
  那就只能在太宗和赵廷美两者之间选择。
  。。。。。。
  “本公子住在京里头,你说我是哪一支?”
  最后,唐奕还是觉得,别往赵廷美那边靠的好,毕竟对那一家子人一点了解都没有。
  说完之后,细看那老头儿的表现,却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那老者本有心多问一句,却也是没敢。
  这个欲言又止的表情却是被唐奕抓了个正着,微不可查地眉头一皱。
  “怎么?”唐奕加了把火。“和人做生意,还要看是哪一支不成?”
  “不敢,不敢!”老头儿陪笑道。
  “那。。。。。。公子当真有把握?”
  唐奕道:“过了太行,有没有把握那是我的事,和你们没有关系。”
  。。。。。。
  好吧。。。。。
  “那公子走多少?”
  唐奕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
  “没算过。”
  老头儿想哭,总得有个数儿吧?数都不知道,你还来走什么盐?
  却闻唐奕道:“那你帮我算算,京畿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荆湖路,加在一起得多少?”
  噗!!!
  唐奕根本就不是按量来算的,他特么是按地头来算的。
  这山羊胡子老头儿倒腾了一辈子的盐,也没见过有哪个买家“圈地图”。
  “公子,莫要戏耍小老儿。”
  唐奕眼睛一眯,“我像是和你开玩笑吗?”
  “呃。。。。。。”
  老头儿又是左右思量了半天。
  “此事牵扯太大,小老儿要上报主家。”
  唐奕点头,“可以。”
  “但得快着点儿。”
  老头儿缓声道:“总要些时间的。”
  唐奕觉得也没聊下去的必要了,缓缓起身,“三天之后,杨文广就到太原了。到时候,你们想做这笔买卖,也得等着了。”
  “杨。。。。。。将军?”老头儿更懵了。这位公子来头当真不小,什么都知道啊。
  不等老头儿反应过来,唐奕已经和君欣卓安步上楼去了。
  。。。。。。
  回到房中,君欣卓实在憋不住乐,“你可真能演!”
  可是,唐奕却笑不出来,点头敷衍,心思早就飞到九宵云外去了。
  他之所以要先进城,先来探探私盐的底细,其实就是想看看,闹得沸沸扬扬,连后世都有记载的西北青盐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如果能知道一个大概的量,唐奕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在与大辽,还有西北军政就盐事谈价钱的时候,也好有个准备。
  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