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209章

调教大宋-第209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吧?”程颐心虚道。
  这可能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违背所学的儒道。
  唐奕点头,“远的不说,只说我们现在。”
  “在荆湖路英山,有一个书肆刻工名叫毕升的,他发明了一种活字印术,虽工艺还不成熟,但是一但完善,再加以推广,他的技术可以把现在的书册印制成本降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那时,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书,认得起字。”
  唐奕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你说,这样一个造福了所有读书人,对文教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人,值不值得我们铭记?值不值得流芳百世?”
  “值得!”沈括插言道。“他人在哪里?我代天下读书人谢谢他!”
  唐奕凄然叹道:“晚了!”
  “晚了?”
  “他五年前就已经离世了,到死也没有人知道他这个小小的刻工!”
  程颐猛的抬头,心有所悟,但又不清不楚。
  “教谕到底想说什么?”
  唐奕笑了,“我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心里是何感触。”
  “这天下不单单只有读书人,窑匠也好,毕升也罢,包括现在和你同吃同住的那些军汉。”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他们在广南路,以一营之兵挡住了侬智高五千大军的猛攻,保下了广南军近万人的性命。你说,他们是贱配军?亦或是英雄呢?”
  程颐沉思,心头的那份感觉渐渐明朗。
  唐奕最后添把火道:“每个人都有被铭记的理由,这与他的出身无关,只与他们做过什么有关。”
  “回去想想吧,把这些东西想透了,揉到你的学问里,也许那时候,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圣人’”
  程颐一窘,“我可没想当圣人。。。。。。”
  唐奕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
  “冲你这不实在的劲儿,也成不了圣人!”
  程颐嘿嘿一笑,“那我回去叠‘豆腐块儿’去了。”
  说完,转身想走,但又想起什么,朝边上的几个窑工鞠了个躬。
  “几位师傅辛苦了!”
  弄的几个窑工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
  唐奕欣然地看着程颐走远,心里成就感那叫一个爆表!
  程大圣人啊!
  就这么让我给忽悠瘸了。
  。。。。。。


第334章 又包圆儿了
  其实,这些道理唐奕可以明着说,不用绕了一大圈,到最后还要留了半句让程颐自己去体会,更不用让程颐跑到邓州营里去体验生活。
  但是,唐奕还是这么做了。
  对于程颐、程颢两兄弟,唐奕是极为小心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法,来慢慢地把自己后世的那些思想渗透给他们。
  只要二人能跳出士人阶级,更多地了解军人、百姓们的生活,更多地思考文章以外的价值,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把这些社会实践中得来的阅历容入到学问中去,从而彻底地挖了理学的墙角儿。
  唐奕很清楚,想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状很难,甚至可以说,比“统一地球儿”容易不到哪儿去,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艰难的。
  但是,即使再难,也值得他去试一试。
  因为依华夏文明进程,依汉人对文教的推崇程度来看,这比他鼓捣出来一百个观澜商合都要重要。
  程颐一走,唐奕吩咐窑工把打出的水泥板用草帘子盖上,定期浇水,隔几天彻底凝固再看各项指标。
  然后,就和潘丰、沈括一起往书院走。
  。。。。。。
  回书院的路上,潘丰一边走,一边和唐奕闲聊。
  “大郎,真要用这水泥修北上大辽的大路?”
  “嗯。”唐奕点着头。
  “这东西虽然成本不高,但用来修路,那也不是一笔一般的开销啊!”
  潘丰粗略地算了一下,从开封到雄州这一段路,没有三五百万贯是肯定拿不下来的。
  如果大辽再耍个赖,不肯负担从辽边到幽州那一段儿,要是像唐奕说的,也是他出钱来修,那又得加上一笔,这可不是小钱。
  唐奕肉疼地咬牙道:“修吧,花多少钱都修!”
  走了一趟大辽,加之这几年积攒起来的见识,让唐奕越来越认死了一条真理,那就是:
  没有燕云,他就算玩儿出花儿来也是白费。那就像一把悬在大宋脖子上的铡刀,不定什么时候落下来就要了所有人的命。
  所以,大宋要想有所做为,就算不把燕云夺回来,也得加强对那一片地区的掌控能力。
  “早晚得走这一步,而且越早越好。”
  “为啥?”
  “因为耶律重元!”唐奕凝重道。“要趁着耶律重元还能把得住燕云之前,把这条通道打通。”
  潘丰一翻白眼,“耶律重元那么重要你还把人家儿子给宰了?”
  唐奕摇头不语,宰了耶律涅鲁古,他也挺后悔。
  可惜,当时没忍住,后来想通了也晚了。
  仔细一分析就知道,从澶渊之后到金人灭辽这一百年的时间,可能只有现在这一二十年是大宋渗透燕云最好的时机了。
  大辽因为立储之事,耶律重元与耶律宗真、耶律洪基已经生出了嫌隙。而且唐奕知道,这条裂痕只会越来越大,直至耶律重元叛乱被杀。
  也就是说,在耶律重元被杀之前这段时间,燕云在一个和大辽皇帝不是一条心的人手里。
  唐奕之所以这么急,也就是想抓住这个时间差,想在耶律重元和辽帝之间搞点事情,看能不能捞到一点好处。
  要不是因为这个,他说什么也不会现在就点修路这个技能点。
  本来,在准备玩出大资本,且水路运输足以满足经济发展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开始修路的。
  当然,唐奕不是真不想修,而是玩不起。
  任何一个大国,运输网络都是他的命脉所在,要想富先修路,话糙理不糙。
  只要路通,粮货才能活起来。这样,不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而且对平衡各地所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唐奕已经有了槽运,但槽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开通陆路当然是最好的了。
  可以,陆路这个看似有水泥、有人工就能修起来的简单工程,却是最最费钱的。
  即使是在千年之后,全世界也只有华夏能玩“运输网络******”,动辄上万亿的资金扔到道路建设上,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
  那么庞大的立体交通网络谁不想有?
  可是,有人敢玩吗?
  没有!因为。。。。。。根本玩不起!
  唐奕很早就勾画过一份美如画的蓝图,曾经也想把观澜挣的每一个铜板都投到修路上去。
  但是,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
  大宋现有的经济规模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庞大的道路支出,要不是等不了,唐奕才不会现在就拿几百万贯的银钱去铺地呢!
  ————————
  从后山踱回上院,三人不禁好奇。
  因为,不但赵祯行在那边热闹依旧,唐奕发现,连特么上院的儒生们也“燥”的不行,撒着欢儿的往山门方向跑。
  唐奕不仅皱眉道:“什么情况?”
  皇帝观澜得了两个儿子,现在来来往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儒生们这时候不得老老实实地给这些朝官留个好印象,怎么还乱糟糟的?
  沈括恍然道:“我想起来了,今天放榜!”
  “放榜!?”唐奕不由一阵恍惚。
  这段儿时间,一个事儿接着一个事儿的,都把春闱的大事儿给忘了。
  记得是要会试当天,接到的曹觉在广南出事儿的消息。
  这之后,他只操心曹老二了,几乎没怎么关心会试的结果,只是听宋楷提了一嘴,今年会试观澜又是大获全胜,十二人会试全过。
  而殿试之后,紧接着赵祯生儿子这事儿,又把贡试的事儿给压了下去,这都已经放榜了,唐奕还不知道呢。
  眼见曾布正兴冲冲地要往山门跑,唐奕拦下他,“放榜了?都谁中了?”
  曾布兴奋叫道:“全中!!”
  嘎!
  “全中?十二个都中了?”
  唐奕有点儿吃惊,这特么可不是考厨师证儿啊,说中就中?
  这还不算完,曾布又叫道:“郑獬的状元,尹文钦榜眼!”
  “靠!”
  这回潘丰都不淡定了,“又包圆儿了?”
  上一科是范纯仁的状元,冯京的榜眼,观澜书院这是要飞啊!
  。。。。。。
  是要飞。
  特么太学直讲胡瑗都想来找范仲淹拼命了!
  ——————
  这两天就两更三更的稳着了。
  十八号,
  十八号咱们玩波儿大的!


第335章 洞天福地
  胡瑗能不气吗?
  观澜书院连着包了两科的头甲前两名,高中率还那般不真实。
  按这个情形发展下去,太学以后想直招一些可造之材都难了,就只能捡人家观澜书院剩下的。
  要说,就没有这样儿的,大家都在开封混饭吃,太学还是官学,大宋文教的脸面,你观澜书院差不多就得了,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要不是身为太学直讲,讲个为人师表,这货都想骂娘了!
  。。。。。。
  现在,不光是胡瑗,开封城里,小到贩夫走卒,大到当朝宰执,所有人都在琢磨一个事儿:
  回山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什么说道啊?
  这是块宝地吧?绝对有仙气!
  不说别的,大伙儿掰着手指头一算:
  首先,这是人家唐子浩的中兴之地,根基所在。就算不知道唐奕老底儿的,也知道这“大宋酒天王”的名号,也知道现在开封首富早就姓唐了。
  说明什么?
  说明回山这块地聚气,“旺财”!
  其次,范仲淹在这里开了书院不过五六年的光景,只教了两科举子,就出了二十二个进士、两个状元、两个榜眼。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还了得?
  说明什么?
  说明回山这块地兴学,“旺禄”!
  然后,赵德刚、杜衍、柳永这几位古稀之龄的老寿星,在回山住了几年,不但无病无灾,而且身体日健。
  柳七公来的时候,是名妓王师师雇人抬上山的,上去就没打算再下来。但是,你看现在,身体反而越来越健朗。
  说明什么?
  说明回山这块地消灾,“旺寿”!
  最最重要的,是赵祯!
  大宋皇帝十多年没儿子了,别说皇帝自己,更不要说把国本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要的朝臣,连百姓们都替官家着急。
  可是,官家在回山才住了几个月,一下就得了俩儿子。
  又说明什么?
  说明回山送子,“旺福”!
  福、寿、财、禄,让回山占全了!
  。。。。。。
  大宋第一“神棍”邵雍还特意来回山转了一圈儿,回去之后,写了一篇名为《回山聚气说》的卜算文。
  直言,回山山水汇聚拢福聚气,东西缓而存福,南北峻而藏气,汴水龙头穿山而过是为财源。这是大宋一等一的洞天福地,住在这儿想不旺都难。
  有人又问了,那为什么以前回山就是个穷村子,现在怎么一下子成洞天福地了呢?
  呵呵。。。。。。
  邵神棍要是想不到这个,那他就不是神棍了。
  人家文中早就说了,回山原来也是宝地,只不过隐而不发,需要龙气点化才能一朝得振。
  那龙气哪儿来的?当然是当今官家带来的。
  对此,唐奕也只能暗竖大拇指,也难为了这老神棍,特么拍个马屁都得这么绕。
  但是,不得不说,邵雍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