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187章

调教大宋-第187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正平翻了个白眼,“别看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说完,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大伙儿追问的机会。。
  “一定是他!”宋楷看着唐正平的背影怪叫,“这孙子阴着呢!”
  唐奕点头认同,“特么都是空着手去的,就这孙子不知在哪儿捡了根棍子!”
  。。。。。
  接下来,赵祯还是很够意思的,帮唐奕挡下了所有的风雨!
  赵允弼一看赵祯的态度,就知道这把火烧不到唐奕身上,所性送了个顺水人情,把原来要求严惩唐子浩的奏本改成了双方醉酒,误伤皇族,建议唐奕向汝南王世子当面赔礼道歉。
  这已经很给台阶下了。
  唐奕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就乐了,同意!必须同意!
  可是。。。。
  把汝南王家的两个儿子叫来回山,唐奕当面怎么道的歉谁也不知道。
  只知当时是大门一关,当门再开,两个世子出来的时候,都是捂着肋条的。
  这是什么鬼?
  哈哈,唐奕还是很听话地,赵祯不让打脸,那咱就不打脸。。。。
  。。。。。。
  唐奕疯起来不管不顾,但是冷静下来却一点不傻,知道这段时间得低调点儿,再出事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黑子终于醒了,伤情也在一天天慢慢恢复。而董惜琴亦因为心中愧疚,一直照顾着黑子。
  唐奕则过起了有规律,且十分乖巧的生活。
  定点去给儒生上课,定点回来继续鼓捣各种金属。
  只是,课堂之上起了不少变化。
  首先是儒生们,似乎一时间都变乖了。上课之时大气都不敢喘,连以往吵得火热的假想题也都极守规矩,先举手,唐奕点头才起来答题;
  再有就是,来听课的朝臣一下少了很多。这其中有一部分因为参唐奕的本,让赵祯发下去反醒了;还有一部份自认正气傍身,不耻与唐奕这种无视祖宗礼法的人为伍。
  。。。。。
  这种平静的日子一直过到八月中,终于,有了一些不平静的事情发生。。
  这天,唐奕到范仲淹房中给老师请安。
  进屋一看,范、尹、杜、欧阳修几位师父都在,连狄青也在下首的位置就坐。
  好吧,欧阳修这“胖子”死皮赖脸地粘上唐奕了,非要收他作弟子。后来,范仲淹被他黏的烦了,只好应下了。
  范仲淹见他来了,示意让他在边上稍坐,与几位师父和狄青继续之前的话题。
  “侬贼之乱进一步扩大,想来官家也要坐不住了。”
  杜衍闭目养神,慢声道:“靠余靖和广南几州的老爷兵就想平乱,难。。。。”
  尹洙则道:“侬贼之乱,说到底还是南夷与汉民难以融合的问题,要想根治,非平乱杀贼可破。依我看,当初不如应了侬贼的依附之请,再派遣得力能臣多加约束,说不定也就没了今日的局面。”
  。。。。
  唐奕在边上细心听着,心中已经有了大概,原来几位师父在关心侬智高叛乱的事情。
  想到侬智高叛乱,唐奕不禁摇头轻笑。
  这个举动正好被欧阳修看到,“大郎,你对侬贼叛乱也有看法?”
  唐奕一怔。
  他有什么看法,有看法也肯定是这几位师父不愿意听的看法。
  这么多年的师徒,范仲淹一眼就看出唐奕是肯定有话要说的。
  “有什么意见尽管说来,这里又没有外人。”
  唐奕苦笑,说什么啊?
  在他看来,侬智高起兵,就是一笔烂账。
  从汉夷关系,再到天朝上邦的目空一切;从广南军政到边境政策;从文臣到武官,里里外外想理都理不通的烂账。
  “还是不说了吧。”
  他真怕说出点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把几位老师父再气出个好歹。
  。。。。。。


第299章 汉夷关系
  香菇,蓝瘦。。。欠的债有点多,可以赖账吗?
  好吧,上面是扯淡!实际情况是动力满满,码字根本停不下来!
  大伙儿太特么给力了,直接把我推进了历史销售榜前十!
  谢了!
  —————————
  侬族诸部,名义生活在大宋的土地上,但却不是大宋子民。
  不论是南边的交趾,还是大宋自己,对于这群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侬蛮”,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看。
  这是汉人自古以来的优越性。
  汉根正朔!
  只有我们汉人才是汉王朝的子民,其他的,就算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也都特么是蛮夷!
  东南沿海的疍民、西北党项羌人、西南的苗壮侬人皆是如此。
  这也是古代华夏四方边患不断的一个原因。汉人的包容是有前题条件的包容,是带有优越感的包容。
  我们一直在同化异族,但同时,我们也一直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异族。
  边民异族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可能和你是一条心?
  侬族诸部的叛乱,就是在这样的民族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侬族首领侬智高,与南边的交趾有杀父大仇。交趾国欺负侬族就跟下雨天打儿子一样,时不时就杀你的人,劫你的财。
  侬智高活不下去了,多次上本朝廷要求依附,并且身段拉的极低。
  不求大宋赏赐,只求管管我们,派个官员过来,开个権场互市,让我们侬人有个靠山,能活下去就行。
  可是,就这样的要求,朝廷也不同意。
  一来,是怕拉拢侬人破坏了与交趾之间的平衡;二来,是怕侬人得到休养,积蓄实力反宋。
  朝廷的算盘打的叮当响,想法是极美的。意思就是,让侬族夹在大宋与交趾之间,给大宋当缓冲带。
  连广源州大宋都没打算要,何况是几个夷民?
  反正死的都不是汉儿,与我何干?
  只不过,他们没想过,狗急了还跳墙呢,何况是活人!?
  侬智高活不下去了,除了反,就没别的活路。
  可是,反谁呢?
  交趾他打不过,他爹侬全福就是被交趾给杀的,他自己也被交趾俘虏过。
  那就只有攻宋一途。
  且西南军政多年息战,不是空城,就是爷爷兵,防御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是以,四月,侬智高率领五千侬人从郁江顺流东下,迅速攻破横山寨,守将张日新、高士安、吴香皆战死殉国。
  五月,进围邕州城。
  知州陈珙措手不及,急忙下令通判王乾祜防守来远门,权邕州都监李肃防守大安门,武吉守卫朝天门。
  只是,宋将防御准备尚未完毕,且仅老弱之兵千人。准备不足而仓促应战。唯败一途。
  但,邕州守军却也打出了大宋军人的血性,虽败,然无一人怯阵,尽数战死!
  侬智高率兵攻破州城,俘虏了陈珙、张立、王乾祐、陈辅尧、孔宗旦等宋朝文武官吏,
  其后,侬智高将这些官吏诛杀殆尽。
  李肃、武吉、梅微之等数人,因与侬智高的军师黄师宓有过交情,幸免一死。
  侬智高破邕州而后立国,国号大南,自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并大封文武百官。
  皇祐四年五月,侬智高继续突进,迅速向康州推进,广南诸州皆是不敌。短短三个月,竟被其连克九州之地,举朝哗然!
  目前,朝廷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赵祯急令余靖为宣徽使,统领广南(是广西南路)军政,剿灭侬智高叛乱。
  事情走到这一步,你说怨谁吧?
  怨侬智高?
  不客观。以唐奕后世民族大一统观念来看,侬族虽是异族,但怎么说也是大宋子民,你不给人活路,不反你才怪!
  那怨大宋?
  也不对。大宋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说到底,就是汉夷关系的大命题。若是早早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侬族不可能反,甚至更根源的交趾也不会自立一国。
  可是,这话唐奕不能说,只听几位师父一口一个“侬贼”,就知道他们对夷狄的态度。
  名儒重臣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汉人这种汉夷之别的观念有多深固。
  “大郎,怎么不说话?”
  “啊?”唐奕回过神来。
  “没啥说的,反了就打呗。如何治夷,那是打服之后的事情!”
  这一点不用琢磨,既然反了,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必须灭之!
  范仲淹点头,现在要考虑的是如果平乱。
  “余靖上任也有月余,却无寸进。估计官家是要等不急了,很可能从西北调兵南下。”
  调用西军吗?唐奕眉头一凝,看向狄青。
  果然,狄青眼睛发亮,“若要遣军南下,青自当请战!”
  范仲淹点头,“此存亡之机,亦只有汉臣可解此危局了。”
  话锋一转,范仲淹看向唐奕。
  “且先不说侬贼之乱,正好,我们几位师父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唐奕愣愣道:“什么事儿?起学舍?直接去张晋文那支钱就是。”
  杜衍被他说笑了,“你呀,现在都快成土财主了,除了钱,还是钱!”
  唐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别的事儿,您几位也用不着我吗?”
  范仲淹也不绕弯子,“书院近来学风不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学风不正。。。。?
  原来,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背离创院之初的本心。
  这也是范、杜等人一直担心的。
  观澜治学的初衷,是想让天下寒门学子有书读,有一展才华报复的平台。
  但是,观澜这几年名声大了,引来各路学子纷踵而来,却是越来越杂。
  范仲淹也是人,有些是无法拒绝,有些则是太出彩,舍不得放手。
  所以,除了真正的寒门学子,像宋楷、庞玉这样走后门的;像二苏、二章、二程这般学冠群生的,也都进到了观澜。
  这样的后果就是,贫富混杂,攀比成性。
  现在,书院之中奢靡成风,连朴素的寒门弟子也开始跟着攀比,这是范仲淹说什么也不想见到的。
  而且,不同阶级的儒生拉帮结伙严重,相互看不上眼更是寻常。
  范仲淹是想培养辅国之材,而不是还没出书院就开始贪图享乐、拉帮结派的浪荡子!
  这要是养成了习惯,放到朝堂上那还得了!?
  忧心此事已久,唐奕一向点子不少。今天范仲淹也是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唐奕一听老师说的,忍不住笑了。
  “还真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
  唐奕贼溜溜地扫了几位师父一眼,“先说好了,法子有,但是有点失体统,听了可不能骂人!”
  “少卖关子,直说!”
  “那您老先管官家要个人。”
  “谁?”
  “邓州厢营曹满江。”


第300章 给观澜儒生加点料
  对于上院这帮二世祖,唐奕早就看不顺眼了。
  奶奶的,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拉帮结派不说,还成天牛的不行。
  关键是,程颢、程颐这两个货还公开传道,让唐奕更是十分的不爽。
  你自己想当圣人就算了,还鼓动别人,还特么在观澜书院里鼓动,必须灭掉!
  而且,范仲淹担心的那些什么攀比啊,扎堆啊的问题,也太好解决了。
  贫富不一?奢靡成风?
  好办!
  统一标准,统一配给,吃一样的,用一样的,谁也别带书童、使女,谁也别搞特殊化,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不就得了吗!
  老子连内裤都让你们穿一个料子的,我看你还怎么比?
  拉帮结派,相互挤兑?
  更好办了,军事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