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169章

调教大宋-第169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扒皮就说了,你说不可为,那你拿出证据来啊?
  怎么拿?
  这个时代还没有能准确测量地势高低的科学手段,二十年后沈存中修汴河的时候,用的“分段筑堰法”测量地势,就已经是最先进的手段了。
  所谓分段筑堰,就是沿着所要测量的河流,挖一条平行的沟渠,再分段筑出台阶式的阶梯坝,然后把各级台坝的水位高低加在一块儿,得出上下游的水位差。
  六塔河绵延近千里,你想修渠筑坝来测河,那工程也太大了。
  于是,唐奕就把主意打到了“气压计”上面。
  这东西用来测量高度虽不甚精确,但只要同一地,在不同的气压环境之下多测几次,误差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其原理也十分简单,后世初中物理就学过。
  正好在外游历,还可趁着这个时机,在沿海地区取得“一个大气压”的基准数值。
  只不过,文扒皮有点等不及了,还没等唐奕把东西做出来,这货居然想来个釜底抽薪,打起了观澜商合的主意。
  这唐奕可就忍不了了。
  这件事也让唐奕看清一点,文彦博是个能臣没错,本事也不小,但说到底,他还特么就是个政客。修河之事在他那里已经变了味儿了,成了他彰显政绩的一个手段。
  既然你文彦博不讲交情,那我唐奕自然也没必要和你客气不是?
  。。。。。。
  九月中,唐奕离开德安,继续顺长江而上。
  京中这时也有了动静,唐介首先开炮,直接把文扒皮和张尧佐两人一起给参了。
  张尧佐且不说,刚升上来,谁都知道暂时动不了他,唐介真正的用意其实就是文彦博。
  唐介上本弹劾宰相文彦博,指责他姑息养奸,对张尧佐事件熟视无睹。并揭露文彦博在担任益州(今四川CD知州期间专门制造金奇锦,通过宦官送给后宫妃子。
  因而,文彦博是通过不法手段,内外勾结,以固相位。
  其实,老唐有点不地道,张尧佐的事,不光文彦博,朝里除了他和包拯、吴奎等几个言官,谁都没言声,他单提文彦博本就牵强。
  而送礼的事儿就更没边儿了,张贵妃生辰,大臣们送点礼这不很正常吗?谁都送过。
  可是,老唐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反正只要把文彦博弄下去,让他长长记性就行了。
  对此,赵祯当然不信,还当场发了脾气,直言要把唐介贬出京,并特意安慰文彦博说,爱卿你别放在心上,朕是不信地。
  文扒皮暗出一口气,心叹,官家还是明事理的好人啊!
  可是,第二天,他就笑不出来了。
  唐介确实被赵祯赶出了京,但却非贬反升,从殿中侍御史升资政殿直学士,迁扬州别驾。
  哦操!这哪特么是贬?这是出去镀金的好吗?
  文彦博一下就明白了,皇帝虽未说他不是,但却不再维护他这个宰相了。
  唐介弹劾于他,皇帝不降反升,让他这个当事人如何在朝中立足?
  文相公是有尊严的人,当下自请外放。反正呆着也没意思了,赶紧腾地方,还能保住点面子。
  赵祯自是不准,几请几拒,最后赵祯只得很“遗憾”的放文彦博出京,升平章事知苏州。
  得。。。。。
  老唐和文彦博一个扬州,一个苏州,不但挨着,而且大宋最舒服的三个地方让他们占了俩儿。
  另一个当然是邓州,魏介赖在那儿,是死活不走了。
  唐介也算实在,上任之后,特意给文彦博写了封信,大意是:别怪兄弟不义气,实在是你老兄作的太大发了,我也就是当个出头鸟而已。
  好吧,文彦博看完信有点懵,我特么到底做错什么了?
  。。。。。
  皇佑四年春,唐奕途经苏州,一下船,就见范纯仁在码头迎他。
  范老二中了状元,出任苏州观察判官已有三年,最晚明年就应该调回京城,出馆阁待职了。
  “怎么还留上胡子了?”唐奕一见范老二,就吐槽他那两撇小胡子。
  “显老。。。。。”
  范老二知他没个正经,锤了他一拳。
  “听说,你从苏州过了两回了,都没想看看我!?”
  “你也不在州府好好呆着,下到乡间瞎跑,还能怪我?”
  “你就不能等两天!?”
  “怕你跟我絮叨!”说着,唐奕为其引见众人。
  “章相公的族亲,章惇、章衡。”
  “德安王韶,王子纯。”
  “你们苏州的坐地户,沈括,沈存中。”
  范纯仁一一见礼。
  “你们都是要入观澜书院的学子吧?做为过来人,给你们一点忠告。。。。。。”
  “兄长且直言!”
  这位可是上一科的状元,大伙儿都竖着耳朵听。
  “切记,离唐子浩远点,容易学坏!”
  “哈哈哈!”
  众人大笑,原来这位看起来很严肃的范状元,也有调侃唐子浩的时候。
  唐奕摇头苦笑,看来,范老二也学会圆滑了。
  “你们知州呢?”
  范纯仁一翻白眼,“你把人家给弄下来了,还指望他来接你!?”
  “唉。。。。。。”唐奕一叹。“他不来,就只能是我去找他了。”
  。。。。。。
  文彦博今天连府衙都没去,专门在家里四平八稳的坐着。
  仆役来报,观察判官范纯仁引着客人到了。
  文彦博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请进来吧。”
  唐奕一进厅,见文扒皮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把手里的一盒醉仙金尊往旁边小几上一放。
  “呦。。。。脾气不小啊?见了师叔也不来迎?”
  文彦博横了他一眼,也不作答。
  “拿走!老夫清廉为官,不要你的臭酒!”
  唐奕大喇喇地坐下,“才四十多岁,就算称老夫,也不显老。”
  “。。。。。。”
  “行啦,收收脾气,是我把你弄下去的没错!”
  文彦博一滞,没想到,他没提,唐奕自己却先说了。
  “承认就好!那我也只问你一句,你使的什么手段!?”
  这才是文彦博最想不通的。
  一个白身庶民,凭什么他一句话就把当朝副相给换了!?
  “就因为我要动你的观澜商合?连直臣唐介、包拯都倒向你了?”
  “错!”唐奕一挑眉毛。“他们可不是倒向我唐奕,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动你一个宰相。”
  “他们倒向谁?谁能让你下来?还用我明说吗?”
  !!!
  文彦博瞬间脊背生寒。
  “原来如此。。。。。。是官家!!”
  想到此处,文彦博一直堵在胸口的那股闷气一下就通了。
  难怪这点子虚乌有的小事就逼得他辞相,难怪一提观澜之事没几天,唐介和包拯两门重炮就都跳出来了。
  “我今天来,不是特意来看你的。说心里话,我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你这催命鬼。”
  唐奕往那一歪。
  “我来是和你摊牌的!”
  。。。。。。


第271章 邓州效应
  “摊牌?”
  “摊什么牌?”
  唐奕把一本小册子甩到桌上,文彦博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下意识伸手去拿。
  却不想,唐奕一把拍在册子上,倾着身子,凝视文宽夫道:“看之前,有几句话要说明白。”
  “什么话?”
  “翻开这个册子,你就算上船了,没有退路,不能背叛!干的好,你会超越我的老师成为大宋第一的功臣,名留千古!干不好。。。。。你也会成为大宋第一。。。。。”
  “大宋第一个被灭族的士大夫!”
  文彦博一哆嗦,心说,你特么要干啥?造反啊?
  “我还是不看了。。。。”
  唐奕笑道:“没事儿,官家允许你看。”
  “哦。。。。。官家允许,那就不是造反。。。。。”
  伸手就从唐奕手下把小册子扯了出来。
  “你想好了?”
  文彦博白了他一眼,“没什么想不想好!?不就是观澜商合的底细吗?”
  唐奕暗自点头,要是他连这都猜不出来,那也就不配担起这个担子了。
  。。。。。。
  那里面确实是观澜商合的底细,连官家在其中的作用都没有隐瞒。
  这也是官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很简单,文彦博那一本参奏,要朝廷监管观澜商合,一下子打醒了唐奕和赵祯,随着商合的财力越来越庞大,就越来越难以隐藏。
  像文彦博这种拿观澜商合出来说事的情况,以后也绝对还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呢?
  曹佾、王德用这种将门出身,是绝对不可能跳出来为观澜摇旗呐喊的,他们浮出水面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
  所以,无论赵祯,还是唐奕,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了解观澜,为观澜说话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无疑就只有富弼、文彦博、陈执中和宋庠。
  但陈执中太直,而且从现在来看,能力也不及富弼,一个直臣不适合干这种表里不一的事情。
  宋庠更不用说,干正事儿,他还不如陈执中。
  是以富弼是最好的人选,老成持重,能力过人,且人缘极好。朝中主持大局最为合适。
  唐奕的偏向是富弼,但是有一点唐奕想的没有赵祯深远,那就是富弼有个弱点。。。。。
  太老实!
  观澜那么大的财力,已经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越到后来,越不讲理,朝中策应之人太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有文彦博,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政客的奸猾。最主要的是,他关键时刻可以不讲理,还够无耻!
  赵祯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富弼主持大局,让文彦博这个“恶人”冲在前面。
  。。。。。
  赵祯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文彦博知道,估计这货能哭出来。
  我愿意当这个恶人啊!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用得着你,长期的宰相饭票有保证啊。。。。。
  不过,文扒皮看了小册子之后,也哭了。
  吓哭了。
  观澜商合现在账面上有七百万贯。
  七百万贯啊!!!
  这其中有全国官粮运转的两年红利近五百万,有杨家、王家入股的股金一百万,还有唐奕华联铺的六成利润。
  哦操!七百多万抵得上朝廷十分之一还多的财税,唐子浩这是在抢钱!
  而再一看观澜商合的股份构成,文彦博眼前就是一黑。。。。。
  官家占了六成?
  他想把观澜充公,赵祯没把他直接发到雷州去,算他命好了。
  。。。。。。
  看完册子,文彦博明白了,观澜他是动不得的,谁动谁滚蛋。
  可是,他没看明白的是,官家和唐奕弄这么大一个摊子,要干什么?
  “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唐奕沉声回道:“为了还我老师一个心愿!”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