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109章

调教大宋-第109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
  这回轮到唐奕尴尬了,“忘了哪儿听来的了!不过,先生的文采小子还是听说过不少的。”
  “先生不敢当。!”
  “当得,当得。”唐奕笑着客气道。开玩笑,苏洵还当不起一个先生。
  “来来,随我上山,等老师用过早饭,就带你去见。”
  陈…希亮这时插话道:“刚刚那位公子不是说,要看过作文之后,才。。。。。”
  “别人当是如此,二位的才学肯定是没问题的,老师定会见你们的。”说着,唐奕就拉着两人往山上走。
  苏洵与陈…希亮对视一眼,心说,这小公子好不奇怪,他都没看过咱们的作文,怎么就知道好?
  呵呵。。。
  就这两位的文章,不用看也知道很好啊。。。。
  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一个简直就是科举考试的吉祥物!不但自己是进士,儿子也是进士,侄子还是进士,好友的儿子更是进士,反正跟他沾点边儿的都考上了,就跟礼部贡院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到了山上,二人亦被观澜的美景所慑,心说,范公的书院就是不一样,仙境一般的好地方。
  此时,范仲淹等人应该是刚散完步,正在用早饭。遂唐奕问两人道:“二位用过早饭了没有?”
  二人脸色一窘,为了早点来,少排队,二人三更就出城了,还真没吃早饭。
  “公子且去用饭,不用管我二人。”
  “那就是没吃喽?正好跟我们一起。”
  丁源、宋楷等人不禁奇怪,从来没见唐子浩这么热心过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到了食舍,苏洵和陈…希亮有些不知道干什么好,因为这食舍跟别处不一样,吃法也是见所未见。
  唐奕见二人不动,知道他们第一次来观澜吃饭,必是不适应,就为两人各拿了一个铜盘。
  “这边是馒头、炊饼、汤饼、饺儿、枣糕等主食,那边是牛乳、豆浆、米粥,那边是时令小菜,二位想吃什么,自取便可。”
  两人看得新鲜,还从来没这么吃过饭。
  而且,这里面餐食种类极多,花样百出,市面上常见的早点应有尽有。
  随着观澜的学生捡了几样可口的食物,二人就随唐奕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下。
  唐奕见也差不多了,有意无意地对苏洵道:“听说先生家里有二个惊世神童?”
  嘎!?
  虽然唐奕装着很随意地一问,但还是惊着苏洵了。
  我那两个儿子这么出名了?都传到京城来了?
  “呃。。。犬子不才,还当不起神童之说,最多算是聪慧罢了。”
  “先生谦虚了,令公子之才,将来必是大宋之文星也。”
  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啊,苏洵心下当然高兴。
  只不过,唐奕下一句,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先生下次进京赶考,可要把两位公子带到观澜来啊!以他们的才学,老师一定会悉心教导的。”
  。。。
  苏洵心里这个郁闷,心说,我哪得罪你了?还下次赶考,你这是咒我这次考不上啊?
  “还不知道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唐奕,唐子浩。”
  噗!!
  不光苏洵,连陈…希亮都把一嘴的吃食喷出去了。。。。。。
  原来,这位就是狂生。。。
  唐疯子啊!
  进京不足半月,满耳听的都是这个唐疯子的事迹,桩桩件件就没一件像个读书人的。。
  不过,看这位的作派,确有点异于常人。
  二人心说,还是离这位远点的好。
  。。。
  别别扭扭地吃过早饭,二人终于逃似的由仆役带着去见范仲淹了。
  唐奕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有点失望。
  一番攀谈下来,他发现,苏洵现在还只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子,早没到立地成圣的地步。
  他那两个妖孽一般的儿子,也只不过是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牙子。
  苏仙啊。。。
  十一岁的苏仙,那还叫苏仙吗?
  不过,苏洵现在还没修成正果不假,但是水平还是有的。
  苏洵二人去见范仲淹,范大神一看二人的文章,陈…希亮亮行文俊逸,不失大才。范仲淹又考了考他的经义、诗赋,觉得虽然还欠些火候,但假以时日必是良材。
  但是,苏洵。。。。。范公却没法评价了。
  简单来说,苏老泉这个人偏科很严重。。。。
  他的经义之学算是二流,可能还没有范纯仁学得扎实,诗赋的功力根本不入流,最多只能算通顺。
  但是,这货写时文策论的本事,却是超一流水平,范仲淹看过之后,都觉得有点自溃形骇。
  苏洵的文章实在是太漂亮了,漂亮到无可挑剔!
  读罢苏明允的文章,范仲淹有种酷夏如饮甘泉的通快之感。
  “明允之时文,可为天下典范矣!”
  。。。。。


第170章 中秋宴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风向,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
  其实,这真不是观澜书院沽名钓誉、挑三捡四。
  当初,观澜的初衷就是办一所义学,让天下间那些读不起书的有识之士,有一个可以一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一来从年初开学以来,大小事务不断,根本顾不上收容寒门学仕的事情;
  二来,这些赶考仕子大多数来观澜,为的只是镀金。
  进了观澜书院,那就算是范仲淹、孙复、杜衍、尹洙、柳永的弟子了,这等光宗耀祖的好事,谁不想要?是以,现在范仲淹等人接待举子极为谨慎。虽然见到几位名儒还算不难,但要经其首肯入学观澜,却是极难。
  除了少数实在贫寒难济,又或确为可造之才的举子,观澜已经基本不收学生了。
  可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去找麻烦,麻烦自己会来见你。
  观澜出尽风头,有人却不乐意了。
  谁呢?
  开封第一学府!
  太学。。。
  往年进京仕子,都会选择去太学旁听或是求教,太学的教谕们每逢大比之年是最有存在感的。不光手底下苦心教导多年的学子又一次要在贡试之中大放异彩了,而且,全宋儒生聚于太学求教、求评,那种众星捧月的光荣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可是,今年却一下变了味儿了,儒生们都去观澜书院了。若是观澜进不去,退而求其次,才会来太学听讲。,太学院的大儒们就不高兴了。。。。
  凭什么范仲淹一来,就把我们的风头都给抢了?
  再说了,观澜书院并非官学,把奉根正朔的太学的风头都给抢了,合适吗?
  于是,有太学祭酒上书朝廷,说诸生只知观澜,而不知太学,实为违背了大宋设立官学的初衷,要求赵祯下旨为太学正名。
  还有人提出,要限制京中仕子出城。,意图阻止诸生到观澜拜会。
  赵祯看了这些奏报,也是哭笑不得。心说,太学这帮学究怎么这么小气?连这种荒唐招数都用出来了。
  最后,还是太学直讲胡瑷出来说话了,“妒者,非君子也;欲取心必唯德;比之方知真矣。”
  意思是说,你们羡慕嫉妒恨屁用没有,不是君子所为,要想赢得仕子的认可和青睐,得靠德行和自己的本事,咱们来年大比见真章儿!
  胡瑷其实也不是没有火气,当初他上书想跟着范仲淹走,结果赵祯不但没同意,还罚了他半年的奉。如今可好,孙复、柳永、杜衍都去了,就他没去成。
  这帮老货,在观澜书院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住最好的,就连最好的生源也都一门心思往那儿跑,胡先生能平衡吗?
  他现在憋着劲儿等着开春的贡试,看看我太学诸生是怎么碾压你们这帮老货的!
  观澜书院可没有胡瑷那么紧张。
  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今年一年又是皇帝假装生病,又是大河起舞,可以说,就没得消停,再加上范纯仁等十几个人要应对来年春闱,都紧绷着一跟弦,唐奕觉得,过节应该让大家放松放松。
  范仲淹也觉得在理,就定下中秋月夜观澜上下一同欢宴赏月的章程。
  对此,大家可以说是翘首以盼,极为重视。
  潘丰直接把白樊楼名厨叫到了回山,提前三天就准备食材用度,力求尽善尽美。
  桃园夫人则是给桃花庵的姑娘们下了死令,中秋不接助宴的差使,还特意编排了新曲。几位她教出来的姑娘中秋夜皆不受外请,都来回山助兴。
  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要知道,桃园夫人教出来的姑娘可不只董惜琴一位花魁,还有上界、上上界的花魁娘子。虽然年代久远,都已经是过气的名伶,但再怎么说,那也是花魁啊。!
  几代花魁聚于一处弹琴唱词的盛况,谁见过?
  再说了,那词还是柳七公亲自为这次宴会所作,就连赵祯听说观澜有这么一个宴会,他都想来凑个热闹,却被文彦博一句话给顶回去了。
  “虽是中秋大节,但京东、河北诸地灾祸未平,陛下怎可专于一宴之乐,而不顾万民之苦呢?”
  其实,赵祯出去吃顿饭不算什么大事儿,但是,文相公是怕皇帝出宫出顺腿了。今年都在外面呆过半个月了,也不短了,您还是在宫里呆着吧!
  于是。。。。
  赵祯只能苦哈哈地窝在宫里与万民同苦了。。。
  但是,文彦博这厮也是够贱!他不让赵祯去,他自己却要去!


第171章 新衣
  文彦博让人稍了信儿到回山,说是八月十五到回山陪恩师过节。赵祯知道这事儿后,鼻子都气歪了,心说,文宽夫,你等着!。
  富弼进京之后,一直忙于朝中琐事,一直也没来看看范仲淹这个老朋友,于是,也定在中秋携家人与老友一同过节。
  。。。。
  有大儒,有名仕,有佳宴,还有名妓。。。。。。
  十五月圆之夜,对月评弹、吟诗做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