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79章

宋道-第79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叩牟煌础

    一伙是武艺高强的江洋大盗绿林好汉,一伙却是征募的民伕下苦人,如果说天道盟的出现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日月盟的出现,也就真是让江南各地受花石之害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

    不过,这好像不关黄大郎的屁事,一大早他就带着小妾万春奴一起跟着爹娘去了老店帮手,卯足了劲要跟黄州的三家寺院大干一场。

    腊月初八也即是腊日,所谓腊日也即是在腊月选定腊日合祭诸神报答祖先的习俗。但腊日在汉、魏时并不是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时,才定在这一天。在《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可是,后随着佛教的普及,僧人们又称十二月初八日是佛祖成道之日,便一不留神将“腊日”变作了“腊八”,将原本中华正统的节日转眼就弄成了佛教的宗教节日,以至于通过奇梦了解此事的黄大郎觉得很有必要让大家知晓这腊日要喝的可不是什么西方佛教的七宝粥,而应该是这中华道教相传的桂圆莲子八宝粥。

    《东京梦华录》中有云:十二月初八,京城各大寺都举行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给门徒,叫做“腊八粥”,京城之人此日各家各户也都用各种果实杂料煮粥而食,闾巷之间家家户户互相赠送腊八粥。《清稗类钞》也说:“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

    寺院的粥之所以称为七宝五味粥,“七”佛教吉祥数字,含“得道升天”之意;“宝”指干果,如红枣、百合、莲子、银耳、果脯、桂圆、核桃仁、柿饼、葡萄干等。

    然后问题就来了,根据奇梦黄大郎发现这七宝粥和八宝粥差的那一宝,似乎是一种叫做花生米的粮食,可他问遍了许多农人,却都无人知道这花生米是什么米。思来想去,干脆就把这一宝变成了一种色泽晶莹剔透,比青盐还要雪白的白霜糖。

    黄州城内外共有三家较大的寺院,分别是城内的定慧院、城外的承天寺和安国寺,都要在这天施舍七宝粥,而要去承天、安国两寺,就得非走南门不可。所以黄大郎也在这天憋着坏笑,在食汇街口安置了五口大锅熬煮八宝粥,并且也亲自动笔,书写了一片洋洋千多言的“腊日论”,贴在了一面看板上。

    黄大郎跟着朱桃椎做了六年道童,在书法一途只能算是初学乍练,可他所习的字体却另类和出新,字形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以这“腊日论”一贴出来,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不少识文通墨者只是读了几句就不由着了迷。

    “腊日……点……古之祭祀先祖之礼也……圈……礼记月令曰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也……点……汉之风俗通义祀典亦曰腊者猎也……点……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圈。”

    看板下,一个青年胖子正摇头晃脑的正读着,旁边倒是有个留着一撮毛的小胖子却拉他道:“宝三哥,你方才来的晚了,黄大郎说这点和圈不用读,是用来断句的。”

    还有个刚结了发髻,一身弘文学馆学子服的人腆着脸笑道:“哎呀呀!如此锦绣文章,也让曹衙内动了心,不若还是由小生代为诵读,衙内只管品评如何?”

    那青年胖子便拍拍肚子,伸头嗅了嗅食汇街口飘过来的八宝粥香味,便道:“好说!便由你王如初来读,读好了俺自有打赏!”

    那王如初忙点头哈腰的先道了声谢赏,便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腊之为礼者,始于夏、成制在商、周为典也。周晋行假虞灭虢之计时,宫之奇劝虞惠公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曹衙内,这春秋时晋国想要灭了……”

    “继续读!当俺不知假虞灭虢?”曹衙内白眼一翻,便喝骂道:“快读!不然待俺灭了你,你便也不用过这腊节了!”

    其实刚刚王如初也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正好听了一个老生员解说,便想在曹阿宝面前卖弄一下,这所谓的“虞不腊矣”也就是暗指只要晋国能够灭了虢国,就肯定要顺道灭了虞国,那么虞国以后也就再不用过腊节的意思。

    听了曹阿宝的喝骂,王如初倒也冷不丁打了个寒颤,还真没想到每日在学馆里专业挨打好多年的曹衙内居然也知道这话里的典故,倒也不敢再卖弄,便只能继续读道:“《史记·秦世家》又曰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秦本羌胡,可见至惠文君时方视腊为正朔也!而后,襄王疾,默许百姓杀牛塞祷,郎中阎遏、公孙衍出见之,曰:非社腊之时也,奚自杀牛而祠社?”

    这后两句的意思,其一是说秦国在春秋时期被视作野蛮的国家,羌胡也即是羌族和胡族,这些异族原本是不过腊日这个中原本土节日的,然而到秦惠王十二年的时候,这才开始过腊日节。后来到了秦襄王时代,因为他生病时百姓为之祷告,病愈后大臣们质问他,认为把腊祭的规格随便施用到其它场合,是礼崩乐坏之举。

    王如初顿了顿,瞧见曹阿宝闭目摇头一付欣赏的模样,也不敢解说,便继续读:“汉之武帝,行幸河东,令天下大酺五日,模迦眨壤耙玻 帘敝苁备垂爬瘢蹇仕哪晔辉纶唬汗懦评罢撸右病H⌒鹿式唤悠涫滦欣咄#梢允挛啊!蚀丝杉叭毡疚抑谢冀谝玻袢瞬恢涔剩孕牌湮兔欧鸬冢纹浔玻 

    念完这段,王如初抹了把汗,瞧着曹阿宝还是满意模样,倒也还是忍不住开口道:“衙内,这后半段可就精彩了,今日这腊日论才贴出时,就差点打起来。如今城内好些个信佛的老先生老居士都回家查书去了,说是查到便来认错,查不到可就要找了黄大郎去衙门理论。”

    曹阿宝瞪了这王如初一眼,喝道:“呱噪!继续读!”

    ****

    呵呵!今日腊八,大家喝粥的时候请一定记得,这腊日节本是我中华正统古节,可不是什么宗教节日哦!


第一百三九章 【捅破天】

王如初便接着往下读道:“释门祖庭,本在身毒之国,其国唐时称之为天竺,该国之地蛇瘴遍野,该国之人也心如蛇蝎。据唐初王玄策《中天竺行记》中所载,天竺之国,地分五方,人分四种。上人谓之婆罗门,也即僧人之意,中人谓之刹帝利,是为王将之种,下人谓之吠舍,也即商贾匠人,贱人谓之首陀罗,农人仆婢奴役皆归此列。王玄策三使天竺,何以建功?盖因彼时天竺僧人以上人自居,整日念经祈祷,不事劳动,豪夺金铜铸钟造佛,广修庙宇,又巧取百姓之田粮,谓之长生供奉。更传教曰,中下贱人,合该供奉彼等上人,又定种姓之制,中人之后生即为中人,下人之后既是下人,贱人之后则永为贱人。且下贱之人不可读书识字,不可考官为吏,且永世不得翻身,除非将劳作所得之钱财皆供奉与僧人,方可谋来世投生中人下人之家也!”

    “着啊!”曹阿宝听到此处,不由击掌叫好,旁人里有些不认识字的乡民听明白了也是脸色惊愕,这念经祈祷,不事劳动,整天不是弄了钱财去铸铜钟造佛像,就是搞什么长生田,这说的那是天竺的和尚?分明就是如今大宋的和尚嘛!

    尤其是这个哄骗信善的香火钱,然后说什么他们来世投胎可以去好人家这事,可以说老弱妇孺街知巷闻啊!

    顿时人群中就发出了嗡嗡的议论之声,不少愚夫蠢妇还在研究这说法是不是真的,读过书的人因为速度快早就看到了末尾,一个个脸色铁青都已经在聚集怒气值了。

    一个穿着儒衫的学子,乘此停顿的机会,便扬声道:“蛮夷就是蛮夷,如今我大宋,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贫家贱户亦能读书进学,为朝廷效力,我等……”

    “呱噪!闭嘴!”曹阿宝回头就是一声呵斥,又不耐烦的看王如初道:“继续读!”

    那学子当然也知道曹阿宝是谁,岂敢捋他的虎须,当即收声不言,王如初便才继续读道:“是以,天竺各国之百姓,苦不堪言,商贾王将也多遭恶诅,动辄以谤佛之罪害杀。王玄策入天竺时,天竺五国因苦其久已,各地百姓皆群起而击,欲灭其佛也!释教入中原,时在汉初,至今千年延展,已扎根中土,虽经历三武一宗之灭,却经久不衰,然而如今却将我中华之古节腊日,讹为释祖之诞,又舍七宝粥食,意求食者称颂其祖,呜呼!若长此以往,恐百千载之后,我中华百姓只知腊日是其佛诞,而不知腊日本是我中华古礼矣!其行可疑焉!其意可忧呼!其心可诛也!是以,今日小子黄杰斗胆拟文,求天下人共论之!”

    “哈哈!写得好!真好!求天下人共论之……这更是好上加好!”曹阿宝拍手大笑,神情极是愉悦,便从腰上的荷包里摸出了一枚二两重的银判丢给王如初道:“读得好!看赏!”

    王如初接过银判暗暗一掂,就知道是二两,急忙叉手谢礼:“谢衙内的赏!”

    曹阿宝却是拍拍肚子道:“好说!不过这赏也不是让你白拿,方才你读了一遍,里面的说法俺都知道,可就怕许多人不知道,不若你再读一遍,却与大家解说了内里的详情,如何?”

    这二两银子使得好,可当三贯钱来用,可是一笔能让贫家小户活上个把月的大钱,王如初岂能不答应,自然点头哈腰的应承下来。

    哈哈一笑,曹阿宝便径自往老店去了,他是正好瞧见黄大郎正低着头在柜台外被他家老倌训斥的样子,便迈步进了门儿。

    才进门就听见老倌喝道:“逆子,如今得了消息,说是定慧院、承天寺和安国寺的僧人都要上门来与你理论,你道如何?”

    “理论便理论,不如何?”黄大郎虽然低着头,气势倒是一点也不弱。

    老倌气的伸手一拍柜台,喝骂道:“俺也是信了你的鬼话,煮这劳什子的腊八粥,谁知你写这什么论,竟是惹来如此祸事!”

    “祸事?莫非这些僧人还要打要杀不成?这黄州还没了王法不成?”曹阿宝最近几个月差不多是天天蹭饭,自然要为自己的饭主儿说话才是,便出言道:“世叔莫怕,在黄州俺爹就是王法!这僧人要来与大郎理论,便理论就是,敢要动粗,定要他们在牢中过了这劳什子的佛诞。”

    老倌见说话的是曹阿宝,脸色也是一个雨过天晴,忙赔笑道:“哎呀呀!是衙内到了,快请上座!”

    曹阿宝也是哈哈大笑,暗中弹了弹黄大郎的衣袖,道:“世叔客气了,还叫大郎陪俺说话就是!菜色照旧,先来一碗羊杂拉面垫底再说!”

    这曹知州家的衙内要跟自家儿子说话,老倌岂敢阻拦,便忙吩咐下去,倒也不忘给了黄大郎一个眼色。

    随后黄大郎自然领着曹阿宝寻了一处临街的座子,又与他倒茶,曹阿宝笑道:“好个大郎,不过千多言可就捅破了天啊!好本事!好汉子!”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黄大郎自然是知道了一个道理,这谁要把曹阿宝当成草包,那么谁一准儿就是真的草包。诗集子经、琴棋书画、骑射驭数,不敢说他全精,但肯定是全通,之所以在学馆里专业挨打好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