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581章

宋道-第581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喀什市东南郊的艾斯克萨古城)。

    虽然在恨猪教援军的支援下,喀喇汗王朝夺回了喀什噶尔,但也没有扭转战局,阿里可汗本人也死在与于阗的战争中。

    于阗国财力、物力、人力皆不及喀喇汗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其实力大损,逐渐处于劣势。玉素甫·卡迪尔汗时期,喀喇汗王朝最终完成了对于阗的征服。

    关于于阗国灭亡的确切时间,史无明载,应在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和北宋景德四年(1009年)之间。因为在和田文书中有淳化四年的“甘州可汗与于阗王书”,说明当时于阗还没有灭国;据《宋史·于阗传》记载,景德四年于阗黑韩王派遣回鹘人罗厮温等前往中原朝贡,说明此时于阗已经亡国。

    不过,于阗国虽然灭亡了,但吐火罗人却依旧顽强的在葱岭以南和回鹘、吐蕃三方的交界处存活了下来,如今也算小有了一点气候,因此这于阗的商人尉迟朝南(别笑,尉迟是于阗国姓)也才随着商队来大宋贸易,而后便摇身一变成了“后于阗国”的使者前来朝贡。

    说完三位使者的来历,便也说这耶律锡、萨博和尉迟朝南勾兑一番之后,便也来到角楼对李毕庚发难,就听耶律锡先是得意洋洋的问道:“夏使,可知上国欲在西州(今西宁)开设榷场之事?”

    李毕庚听来咧嘴一笑,却是反问道:“又不开在高昌(回纥境内)或达旦(今二连浩特以北受北辽控制的赛音山达),不知辽使何故喜气洋洋?且就算当真将榷场开在高昌或者达旦,也得问我大夏乐不乐意,借道与你等!”

    这北辽首都的镇州,也即是后世的乌兰巴托以西的可敦城,由于北辽立国之根本就是为了与金国死磕,所以镇州往东和往南的通道如今都被金国封死,如今要跟大宋交通,要么是走回纥境内绕道吐蕃,要么就是从西夏借道自达大宋,不过由于前些年李乾顺脑子仇恨跑去劫掠大宋,结果被种师道、种师中两位老兄弟给打断了脊梁骨,边界一度琐死,便是如今大宋和西夏的边界也都还属于半封锁的状态,所以最近几年北辽与大宋的勾连,都是走的回纥、吐蕃通道。




第一千零二二章 【四国乱】

    而李毕庚的这天倒也聊得不错,这高昌或者达旦,一个在西夏的西边,一个在西夏的北边,都与西夏接壤,如果大宋当真对北辽或者在这两个地方开设榷场的话,那么不管北辽从什么方向来,迟早他都是要进入西夏“虎口”范围,而西州就在兰州的旁边,西夏人想要袭扰或是搞事情,骑兵越过边境搞奔袭也是就两三天的路程。

    顿时,见李毕庚一句话就把天给聊死了,萨博和尉迟朝南都是冷哼一声,尤其尉迟朝南狠狠道:“只怕那时,倒也不用借道了!”

    李毕庚听得脸色一变,当即就拿手中的青铜酒盏来砸尉迟朝南,更跳起来伸手便来抓人,要跟尉迟朝南掐架。

    也不怪李毕庚炸毛,尉迟朝南这话说的当真赤果果,这“到时不用借道”的隐喻,不就是暗示那时只怕西夏已经没了么?

    李毕庚虽然是西夏使者,可他毕竟姓拓跋啊!

    (ps:这个梗可能很少人懂,拓跋氏是北魏王族,找度娘问问就知道拓跋氏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神经病,要么就是战争狂人!)

    而尉迟朝南自然也不是弱鸡,也不知他与尉迟敬德是不是一脉同源,本就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更有一副孔武有力的身子骨,当即也不客气的挥拳便打。萨博和耶律锡既然早与尉迟朝南勾兑好了,此时自然算是一个阵营的伙伴,当然要来拉架……呃……应该是拉……偏架,便也见得两人一个拉着李毕庚衣袖往后扯,一个扯着李毕庚袍角往边上拖,口中虽然大喊“息怒”、“勿要伤人”,但手里下了死力,拉得李毕庚站立不稳,一连还挨了尉迟朝南好几下老拳。

    不过,升平楼又不是市井酒寮,自然是有禁军来看场子的,待得纷争一起,就有兼职侍卫的大汉将军前来制止。正巧碰上的还是四个拿着金瓜的大汉将军,便见四人一使眼色,手中长杆的金瓜便也直直捣入四人当中,一拉一带、一架一拖,便用金瓜的长杆穿了四人手臂,将他们各自分开按住。

    要知道大汉将军虽是礼将,也就是穿镀金甲拿镀金甲在上朝时候站在殿外装门面用的,可起本身也都是御前诸班直侍卫出身,武艺什么的也就不多说了。

    而也在这时,李邦彦和周邦彦两位也才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周邦彦忙也满头大汗的来询问原委,哪知道李毕庚却是冲着李邦彦喝道:“不知大宋何故要在西州开设榷场,与区区蕞尔小国之野夫也要以礼相待,却是不想讨回那国礼了么?”

    李邦彦闻言一愣,顿时斜了眉毛,回道:“夏使此言何意?这榷场是榷场、国礼是国礼,二者岂能混为一谈?”

    李毕庚闻言不怒反笑,便道:“某就是要混为一谈,你要如何?”

    李邦彦也被气乐了,想了想眼珠儿一转,便也上前一步道:“若是如此……我大宋也不稀罕你那国礼也就是了!来人,礼送夏国使者返回宾馆!”

    “尔敢!尔……竟敢!”

    李毕庚顿时大吃了一惊,慌乱在便也伸手戟指李邦彦,然而李邦彦却是迅速与李毕庚身旁的大汉将军使了眼色,顿时两名大汉将军便以金瓜为架,将他叉住后高高举起,便也硬抬出了升平楼去。

    ****以下为反盗版内容****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第一千零二三章 【大开口】

    被叉出升平楼的李毕庚,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慌张的,如他这般作为西夏使者居然被人叉出了国宴,这事说出去一个有辱西夏国格的罪名铁定是跑不了,回去就算李乾顺不治他的罪,他也恐怕会被西夏人用唾沫星子给淹死。

    不过,待两位架着他的大汉将军一路急行出了升平楼后,却是没有往禁门方向行去,反倒把他带到了升平楼旁一座规格看起来很是高级的宫室,顿时悬着的心也就落回了肚子里。

    想想国礼这个事情有多大,宋廷当真敢赌一把的可能性确实不高嘛!

    入得宫室,两位大汉将军便也客气的请了李毕庚入座,随后便一左一右守在了门口。李毕庚一时也安下心来,便整理了袍服安心等待,不一会也就瞧见李邦彦单独一人来了。

    李邦彦进来便见得李毕庚皮笑肉不笑的模样,便也叉手道:“方才得罪了!”

    “好说!”李毕庚也拱手做礼,而后便也瞧着李邦彦道:“不知相公将某领来此处,却有什么说道?”

    李邦彦闻言一笑,便也大喇喇坐下,从袖笼里摸出了一张单子交与李毕庚道:“小小玩物,算是与夏使消折方才之事,还望夏使笑纳!”

    李毕庚闻言结果单子一瞧,便也瞧见是一封礼单,写着“珍珠如意汴绣一对、青玉翡翠玉狮子一对、苏杭绸缎十二匹、徽州御品文房四宝一套、燕文季《溪山楼观图》一幅”等等,倒也是一份下了十足本钱的礼物,当即李毕庚便也毫不客气的“笑纳”,将礼单收进了袖笼之中。

    这里要多说一句,古人送礼并不是直接把实物摆出来,而是以礼单的形式把要送的礼物写出来交与收礼人过目,如果收礼人对礼物满意或者对送礼要求的事情能够办到,就会收下礼单,而如何对礼单不满意或者事情办不了,就会以各种理由退还礼单。

    如此,这送礼也就显得文雅很多,叫人瞧起来不那么市侩。

    见得李毕庚欣然笑纳了礼物,李邦彦便也走到此人性格如何,当即开诚布公道:“如此,便来说说正事,若是我大宋欲迎还夏国三驸马……不知该备怎般程仪?”

    听得李邦彦不直呼其名,却以“夏国三驸马”来代指宁王赵谌,李毕庚倒也配合,便道:“夏宋结盟之前议不变,此外……请撤西北诸…榷场,改榷兴庆府。”

    李邦彦听来,当即眉头一皱,感觉特么的西夏这是狮子大开口。

    这所谓的夏宋结盟,实际上是去年年底时就提出来了,也不知道李乾顺从什么地方搞到了黄杰跑去高丽搞事情的消息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西夏这边派出使者以催讨岁赐的名义进入宋境后,向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