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498章

宋道-第498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也就使得未来新君的最终人选,在这夜成了最大的悬念。

    不过,待到三更将近的时候,延和殿前便也是灯火通明起来。四更初刻,太上皇后梳洗完毕,便也携赵福金起驾往紫宸殿行来。待至文德殿候朝时,郑太后便也命人来将黄杰传召,黄杰自然一身戎装而入,得见之后郑太后便也惊讶道:“我儿一夜都未曾卸甲?”

    郑太后在黄州居住日久,早就学着姚二娘的口吻动辄便称黄杰为“我儿”,以示亲昵。黄杰闻言便也点头道:“宫中值戍,自有规制,母后务用担心。”

    郑太后瞧着黄杰精神还好,便也自问道:“今日早朝所议之事,我儿可有说法?”

    这话一问,黄杰突兀一愣,他还真没想过郑太后会来问他的意见,一时间竟也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回答。

    郑太后见了,便也问道:“我儿若有说法,不妨直言就是。”

    黄杰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道:“儿臣以为,道君皇帝与今上官家北狩未归,朝中当以安稳为要,不可轻易来行反复之事。”

    郑太后毕竟也是四十几岁的人,在宫中也逾二十余载,当即听出了黄杰话里意思,想了想后急忙屏退左右,只留下赵福金后,便也直问道:“我儿意思究竟如何?”

    黄杰当下也不藏着掖着,便道:“储君不可轻易立之,国君与诸王皆被敌敌虏之事,古之未有,如今种师道在河北正设法相救,未来变数可不预测,若此时轻易立储,则未来若有反复,言之不顺矣。”

    黄杰这话,说得也是有理有据,顿时也将郑太后给说服了大半,又问策略如何,黄杰给出的建议便是太上皇后暂时监国,反正这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在前朝也是多见,倒也不算违礼。

    而且黄杰的担心看起来也是有必要的,这当朝皇帝和太上皇,连带着诸多亲王都被敌国虏去的事情,在历史上还真没有先例,所以未来如何还真不知道,至于说金国方面若是经过斡旋甚至出钱赎买后会不会放了谁人回来也是未知之数,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将那卖油煎豆腐的赵阿大还是年才九岁的赵士商,立为储君都是不合的。

    便也说这郑太后与赵福金还有黄杰夫妻二人商议了个把时辰后,便于辰时正式上朝紫宸殿。由于这次上朝事关重大,所以黄杰自然也不穿什么郡王的朝服,依旧还着一身戎装上朝,甚至为了摆出威势震赫奸邪,干脆把画戟也拿上,便就持立在紫宸殿前瞧着群臣唱卯点名,入殿后也是持戟立在殿左御阶之前。

    郑太后自然不能座了皇帝的龙椅,便在龙座之后社座兵垂帘以示。而升朝之后,先由吴敏来公开了赵桓在鱼台被俘的大事,顿时便也引来朝堂之上一遍鬼哭狼嚎,结果引来了郑太后的怒斥责骂。

    随后,诸事便也一桩桩一件件摆开来理顺,如耿南仲和唐恪临阵脱逃、擅离职守,还领军陈兵东京城下的大罪,又如黄杰千里迢迢护卫太上皇后来京,还阵斩了耿南仲收复十万禁军的大功,自然都是要拿出来讨论的。

    此外,还有河北方面得了消息,已经确认了七位年幼的亲王、十一位帝姬和四位驸马罹难的消息,棺椁如何发还如何下葬以及这些亲王、帝姬的生母后妃们如何安抚,还有四位驸马的家中如何交代的问题自然也要好好谈论。

    待到日头快近了中午,便也有人按照顺序,提出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上皇后速立储君的建议,这个憋了一早上的大招至于使了出来,自然也就立即得到了群臣的附和,就听得众多大臣都是如打鸡血般一脸亢奋出来夸夸其谈这册立储君的重要性后,郑太后却是百般推拒,实在逼不得已,郑太后竟道:“如今二帝北狩未还,国事艰难,诸卿不思为国尽忠,却是如此百般逼迫哀家。也罢!既说国无储不稳,不若就将我儿赵福金册立为储便是了,毕竟我儿也是道君皇帝骨血!”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叫群臣跌了一地,瞠目结舌,不知所以!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五章 【监国长帝姬】

    就眼下的大宋往前追溯,女皇帝倒也有过,可女储君是真没有啊!

    而问题的关键却好像还并不是女储君,若以郑太后的说辞,论起血亲来的确这赵福金之母乃是道君皇帝册封的正牌皇后,血脉与皇家的关系,比那什么赵阿大和赵士商亲近得多了,在道理上的确没毛病啊!

    听得太上皇后开了口,一种品级不高的朝臣顿时都傻了眼,纷纷看向了以吴敏、张邦昌、李邦彦和王黼为代表的老臣派,而这些老臣们此时一面瞧着太上皇后的脸色,一面也在暗中主意着持戟立在殿角,双目微闭却面无表情的黄杰。

    一时间,不论是谁,都被郑太后给难住了。

    最终张邦昌在众臣的眼色一再怂恿下,不得发生道:“太上皇后,这古往今来,并无立册立公主……呃!并无册立帝姬为储君的先例啊!”

    郑太后听了,也是点头道:“论说起来,本宫也知道并无此例,可如今道君皇帝父子北狩,那金人凶蛮想来也是多要金银牛羊,日后说不得父子二人得返,若是本宫如今顺着诸位的意思,立个族亲为储,日后他父子返来,却叫本宫如何交代?既如此,还不如叫我儿福金来做这储君,日后不论是他爹爹返来还是兄长得归,只管叫她让了便是。”

    还别说,郑太后这话当真有些道理,不少听来也觉得的确要做好赵佶父子万一能够回来的打算,到时要是他父子二人知道了众人今日如此逼迫郑太后册立什么卖油煎豆腐和总角小儿做储君,只怕秋后算账是一定的。

    顿时,原本打了鸡血一般的群臣都迅速冷静下来,开始交头接耳讨论郑太后的这个意思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而吴敏、张邦昌等人也是互相用眼神交流,不过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了站在殿角手持画戟巍峨不动的黄杰。

    倒是这时,李纲站了出来,道:“若论起来,册立女储君一事,的确古之未有。不过昔日前朝到有公主监国之例。如今国中仅有道君皇帝之妹贤静长帝姬,今上同辈之中尚无册封,不若以茂德帝姬册封为长帝姬协理国政,太上皇后则垂帘听政。”

    这秦汉起始的公主之仪,隋唐以来都得承继,直到赵佶拟周朝古制,改称公主为帝姬,便也将长公主改成了为长帝姬,不过就如今而言,朝中独有的一位长帝姬乃是赵佶的妹妹贤静长帝姬,不过这一次却是也被她的亲侄儿赵桓给坑在了沟里,被带去了泰山观礼,随后连同驸马一道在鱼台被金军虏去。

    而赵佶膝下的帝姬之中,尚无一人被册封为长帝姬,如今国中只有赵福金一人在这里摆着,所以李纲的建议倒也有可操作性,毕竟公主监国在五代和前朝(唐朝)多见,并不违背什么礼制,而万一日后赵佶父子能够脱难回来,对政权的平稳交接也有莫大的好处,怎么看都比册立两个不相干的外人来当储君要强。

    因此,李纲的这个建议一经提出,顿时就引来了朝臣们的一致拥护,郑太后自然也是有眼力价的人,见她的基本意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自然也知道顺水推舟,不过也在这时,她却干了一件让群臣很扎心窝的事儿,但也见她扬声对站在殿角里化妆二郎神杨戬的黄杰问道:“郡王以为如何?”

    自打辰时升朝,黄杰便着甲持戟站在殿角,到如今差不多快有三个时辰了,便是铁打人儿也有憋不住尿的时候,当然黄杰肯定能憋住尿,但身负三十余斤重的战甲,又扶着二十余斤重的画戟,此时当真有些累了。再加上这一上午,他为了绷住气势一言不发,更是累心,所以当郑太后来问时,他第一时间竟然没搞清楚这问的是自己。

    直到郑太后问了第二回,黄杰也才醒悟过来,忙也答道:“皇家之事,儿臣不便多言,一切便由太上皇后做主便是!”

    黄杰如此回答,倒也是小心谨慎外加谦虚低调,顿时就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毕竟这提议他老婆封长帝姬监国的意见是李纲提出、太后定调、群臣自发拥护,还真没他什么事儿。

    这赵桓虽然带了许多人出去搞事去,但各部主事的副手如今俱在,宫中的金册玉籍也是现成的,当即就有太上皇后下旨,现场就把赵福金册封茂德长公主的诏书和一应的金册玉籍整治了出来,随后便有内侍在皇帝龙椅左手稍后的位置加了一把大椅,群臣两拜六叩便也请了赵福金入座,如此这长帝姬监国便也算是礼成了。

    随后,郑太后也不吝啬,便也名人在紫宸殿的偏殿备好了午膳,便也赐延与众臣吃午饭,不过满殿的大臣们腹中似乎别有心思,因此这午宴用时竟也颇断,不过三刻时辰便也完毕,于是大家伙又回到了紫宸殿上,借着讨论后面的议题。

    那么,如今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与金国和谈或开战,并把赵佶、赵桓父子给弄回来!

    这首先河北有种师道,他作为河北总管,这兵权自然不用去动,防守或反击之事自然交给他去办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谈判以及谈判的人选。

    在人选方面,大伙最为认可的人选自然是张邦昌和李邦彦二人组,毕竟有成例在先,再说二人对于金国来说又是熟面孔,自然还是叫他们为使者,说不定金国一瞧是老熟人,还能给个九五折的折扣也说不定。

    而对于谈判的条件,便成为了一个扯皮极为严重的问题,张邦昌便直言不讳的说道:“宋金有前约在先,约中赔款并割让三镇一事爽约是真,如今二帝北狩,若金人要以前约为例,叫臣等如何答之?”

    这话一说,群臣自然哑口无言,毕竟这事的确是大宋不守信用在先,如今人家绑着了两位大肉票连带数百小肉票去,当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不说什么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光是人家要你履行这“升平之约”,给钱并割让三镇,大宋可就承受不起啊!

    见得群臣哑口,郑太后只好抹泪道:“相公只管去与金人媾和,不论是我儿还是道君皇帝,只要能放还一个,便是砸锅卖铁,本宫都会筹足钱款,与他们便是。”

    张邦昌听来苦笑不已,便也问道:“太上皇后所言甚是,可若是金人索要三镇,又当如何?”

    郑太后嚎哭抹泪,便也答道:“割与金人便是!”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六章 【不破黄龙誓不还】

    有了郑太后如此定调,张邦昌和李邦彦也没了推脱的余地,便也妥妥的接了差事,当即就有人算出了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最宜动身出使,便也当朝敲定了行期。

    在结束了这个议题之后,却是有人嫌看热闹事不够大,竟然提出了东京城内外空有二十余万禁军而无建树,不若选派一位朝中宿将领军前往河北增援种师道。

    但这个提议被抛出来后,众人一瞧殿中武将群里,身着三品以上武官服色之人竟没有一个,最后满殿的目光便也都齐刷刷的望向了依旧手持画戟站在殿角扮二郎真君的黄杰。

    有那么一瞬间,黄杰脑海之中猛然蹦出了一个成语,便是“图穷匕见”!

    这使他几乎有一股子冲动,想要对这些眼巴巴望着他的朝臣们挽动戟花,冷笑着大喝一声:“我的画戟,早已饥渴难耐!”

    很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