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410章

宋道-第410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也依言将黄杰的祖父母就葬在了城外田边,这也是后来黄家就算没落了下来,黄老倌每天赶着骡车营生也非要存钱赎回祖田的缘由。

    如今黄杰得势,既做了皇家的驸马,又取了一个金枝玉叶的公主,又得了一位名满天下的苏门后嗣,且也还是一位郡主,加上黄杰自己又还挂着一个车骑将军的殊荣,想来也该风光大搬,或为先人找一块风水宝地挪挪地方,谁知道这第一个反对的却不是别人,正是黄老倌。

    扫祭这日,黄老倌领着黄杰先去了义庄的墓园,指着园中围绕着曾祖周围的一圈墓碑道:“当年这些先公,都是随你曾祖南下的乡亲,殁后皆不愿归乡,只到这黄州山好水好,比起家乡渭北,好似天堂一般,因此你曾祖便留下遗言,故后要与众家先公为伴。”

    后来黄老倌又领着黄杰去了自家田间的祖父母墓前,指着墓前的几十亩上好水田与黄杰道:“这些田地,都是你祖父祖母,靠着一碗一碗羊汤捞面挣来,因此便发愿去后边要坐居于此,守着家田。”

    最后,黄老倌指着远处的回龙山道:“其实一早,你与母舅盘下回龙山做茶园时,你爹便也想好,若有一日时辰到了,便为后人守着此山也就是了。如今知会你一声,你记下就好!”

    听了交代,黄杰也是无言。只是突然想起,按照皇家的规制,自己如是百年之后,怕是要葬近赵家的皇陵,却是不如自家老倌和祖父母、曾祖这般任性而居,竟也是小小的感到了一丝无奈。

    祭祖之后,黄杰便对自己用了几针,又服了几副自己配的药,便告病伤疾复发,赖在黄州不走了。虽然期间赵官家连着派了三批太医前来为黄杰诊治,但在赵福金的配合之下,最终赵官家也只能无奈的许了黄杰在黄州养病,直到病好自后再回东京。

    而与此同时,大宋收复燕云之地的历史进程,也并未因黄杰小小扇动了翅膀而有所变化。

    靖康二年二月二十四,宋军胜捷军指挥使王禀率军入燕京授城,自此辽国析津府所辖版图就此归于大宋。

    二月二十八,童贯领三军入燕京,并从金军手中又接下了范阳、固安、永清三城,并涿、易二州所辖十二县。

    三月初一,赵官家传旨天下,晋升童贯为太师,并加封他为徐国公。

    三月十五,太子赵恒入燕京,持赵官家亲笔御敕金册,遵宋神宗遗照,若有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四月初一,赵官家再次明旨传召,宣布大赦天下,并减免河北诸路三年徭役,以及免去当年京畿十五路夏秋两税。

    四月十五,童贯传檄九边,与金人在燕京城下订下燕山之盟,约定此后宋金为兄弟之国,互开边榷,且大宋每年将与金国价值三十万贯的银铜(铜钱)和十万匹绢帛作为岁赐。两国以原先辽国所属的檀州、景州所辖长城为界,并约定金军一旦向东打下平州以及渝关(山海关)、向西打下丰州(今呼和浩特,此时耶律大石已携萧妃逃至此地)后,也会将这些地方移交给大宋。

    五月初一,广阳郡王童贯,班师回朝!

    看着童贯班师回朝的邸报,黄杰仰望北方久久不言,脑海之中不由闪过了当初在奇梦中所见的童贯生平:童贯(1054…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20岁净身入宫。北宋徽宗时期的“六贼”之一。据《宋史》载,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神宗时期,童贯进宫后,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军事根基,但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哲宗后,徽宗即位,年近五十的童贯以其办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荐,方才得到徽宗赵佶的重用。徽宗曾令童贯监军西击夏国,合军十万取青唐。军至湟川,因宫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贯回师。童贯因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不奉诏,继续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不久,因功迁武康军节度使,又因收复积石军、洮州,再加检校司空。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晋升为校检太尉(当时的武官最高职位),领枢密院(仅次于皇帝的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遣童贯以宣抚制置使率兵15万,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军,作战450余日,杀起义军7万多人。童贯因功封太师。就此,童贯位极人臣,辉煌灿烂。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ǎo)相”。

    宣和七年(1125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那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握兵20年,在与夏、辽,金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徽宗的不作为而招致朝廷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员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被一连三贬。7月贬吉阳军(今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童贯的人头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观者如堵,京城轰动。中国史上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就此了结一生。

    一年之后,中国史上巨型悲剧―“靖康之难”发生。


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一七章 【调整】

    还记得,在奇梦中后世之人论人世的悲哀,其中最甚莫过于——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黄杰此刻所思所想,自然也是如此:却怪自己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面对大宋终于达成百年夙愿,收回燕云之地的特大喜讯非但无动于衷,反倒还悲从中来!

    不过瞧着黄州城里到处张灯结彩的模样,还有哪怕是披红挂绿的花楼都挂出了“普天同庆六折酬宾”的牌子,倒也承认这喜庆的确是大宋百姓眼前所迫切需要的。

    此外,朝廷明旨宣布收复燕云之后,天下儒林也是震动认同山崩,很快就有两河大儒联名上书希望赵官家改元新号,以开盛世。不过朝中却有不同的声音,认为自打改了靖康这个年号之后,大宋便顺风顺水,如今又顺利收复了燕云,已经隐隐有人喊出了“靖康之治”和“靖康盛世”的口号,赵官家自然从善如流,拍板决定继续沿用“靖康”的年号作罢。

    叫黄杰看来:好一个靖康盛世,只怕这盛世早晚会如他所愿!

    所以,一面随着大流,给所有黄氏所属产业的工人每人发一贯钱“普天同庆”红包,一面黄杰也派人去将尚未如期前来点卯的三批人马传召来黄州。

    这后三批人里,一批是应该刚从成都出发,由老君庙祖庭召集的道教奇人异士团队。人数预计在八十人前后,本来黄杰计划是用他们去辽金和漠北等地传播道教,好似奇梦中后世那奇道长春真人丘处机一般,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来。

    一批则是应该由凌振父子率领,该从泽州(今山西晋城)出发的“雷神部队”,人数约在二百上下,携带着这数年来父子俩研究成功的大批加强版火器。之所以他们要从泽州出发,是因为如今大宋境内出产硝石的主要产地也就是东京、大名府和泽州三处,而因为东京与大名府政治敏感性,所以泽州也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至于最后一批,倒也是最不急切的一批,也就是如今还在东京青云观中深造的传教士们,不过如今黄杰等着的可不是当初的首期,而是算起来的第二期。首期的那批传教士在结业之后,虽然始终没有等到赵官家允许他们走出大宋远赴外遇的批复,但最终还是老倌按照黄杰的交代,拿出了数万贯的钱财与他们做为盘缠,以私人赞助的方式将他们送了出去。

    而眼下的这批二期的传教士们,所接受可不是首期那般为期一年的填鸭式集训,而是为期三年的系统性学习,算算时间如今倒也还未结业,还需要等到八月末时才算完成。

    这批人马的统带倒也不是别人,正是黄杰原先的管家亨利。并且黄杰也答应了他,待到第二批传教士们培训出来,便让他回英格兰。

    见燕云回归和童贯封王这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期发生,而黄杰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种种“变数”,并未在某些方面对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影响,黄杰倒也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将原先的“攻势”全面转变为“守势”,不论未来这金国会不会攻击大宋,两次东京保卫战会不会发生,黄杰都将会把战略重心全面迁移到黄州来。

    当然,退路他也是一早就想好了,若是未来当真阻拦不住金国的攻势,他也不会死守黄州,而是会放舟直下转移琉球。

    所以,在一面抱病称恙,死活不愿回东京去凑热闹的同时,黄杰也开始加紧了物资和人员的调度。对北面,花容所领的猎鹰小队开始收缩,并栖身御车军中,除掌控金军必要的动向之外,不再展开。杨宗保所领的五百天道盟好汉,如今已是差不多按照原先的计划应募加入了北伐军中各支部队,倒也不必要他们有所异动,见机行事也就是了。

    至于卢二带领的琉球船队,则按照早前与萧干的约定继续向奚国输送物资,反正如今萧干这厮倒也拿得出真金白银,待到何时不能为继,何时再说其他。

    说道此处,倒也要顺带提一提萧干,自打金军援兵自得胜口南下之后,萧干的奚军便在燕东一带由盛转衰,不过萧干毕竟也算是辽国的一代名将,手下的奚军又多是子弟兵,并且作战目标还是保卫乡土(燕京一带自辽立国便划归奚人游牧),所以很快也调整了过来,如今与金军竟然还能打得攻守兼备。

    加上琉球船队所输送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对萧干的奚军起到了支援的作用,目前虽然局势还不算明朗,但至少平州、营州以及石城一线,奚军守得还算牢固。倒是西面由完颜宗翰率领的金国西路军主力,如今打到了何处又打成了什么摸样,却是不得而知了。

    也就在黄杰就不可知的未来做出一系列调整的同时,赵福金和苏廿娘她们除了大力配合之外,也没忘记在兀鲁的事情上尽些心力,应两女的所请,最终由郑皇后降下了懿旨,以秘而不宣的方式将完颜兀鲁贬为庶女,并赐赵姓,改名为赵福禄,配与黄杰做妾。

    至于耶律骨欲的安排,由于自始至终并未暴露过她,世人也不知道黄杰在拐带兀鲁的同时把她这个辽国前长公主也一并拐来,因此干脆就当她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算作是赵福禄的侍女一并充入了黄府为仆了事。

    对于完颜兀鲁的安排,就眼下看起来也就只能如此了,因为也就在童贯与金国缔约,结下所谓的宋金兄弟之好的同时。吴乞买也正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