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348章

宋道-第348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都头(马军称副兵马使)。

    而童贯如今许诺,除厢都指挥使以下,其余各级军官都可由黄杰来任免,这个自由度和权力可就大了去,黄杰听来一笑,忙也道:“好说!对也,俺师兄林冲或可调来帮手?”

    高俅便也笑道:“这是自然!”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五章 【密约】

    从枢密院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二更时分,大致上也算是将御车军的创建一事基本谈妥。

    首先在兵员上,除一早就说好的捧日军右厢一部(虚编两万二,实际在编九千二)之外,又从天武、神卫、龙卫三军各抽掉五千弓弩手,以及从其余十五路禁军中再抽掉出精锐射手,补足五万差额。

    至于驻地,按照童贯的意思自然该是在东京城外,不过黄杰却提出战车兵操练时动静颇大,若驻地设在东京城外只怕难以保密,因此也就听从黄杰建议将御车军的驻地选在了东京城南四十里外的朱仙镇牛头山。

    至于说为什么选朱仙镇这个地方,这也不用细说了吧?

    军官方面,今日高俅和种师中带来的包括关胜在内的十六人黄杰自然照单全收,此外林冲也顺利调入,直接与了他一个左厢左军都指挥的官职。

    此外,还有一人的去留却是叫黄杰为难,便是如今已经在武学备考的岳飞。

    这里自然要多说一句,这大宋的武举也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宋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宋朝虽然历经坎坷,但终将武学制度化,并编订了教材――《武经七书》,而朝廷颁布《补官差注格法》,又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解试一般都是每年的六月底于行在兵部报名,八月考试。此外解试前要有一个资格试,由各路地方官直接考核,其不限人数,只要弓马合格,即可参加解试,解试由行在兵部主持,所取名额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是七十人左右。

    而岳飞之前得了王黼具保,也即是可以免去解试前的资格试,直接进入武学学习备考。

    解试之后的省试则由兵部主持,是真正的“兵部试”,时间在解试后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待通过省试之后,便可正式入武学研读等待殿试,因为武举的殿试周期多为三年一次,亦有四年一次,殿试虽由皇帝亲试,但基本上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显示皇帝的恩典,只要不出大问题,只要完成了武学里的所有学业,所有参加者基本上都能通过,而武状元也大多是根据考生的成绩与皇帝的好恶而产生出来的。

    所以,摆在黄杰眼前的选择也就是:一、让岳飞继续在武学深造;二、将他直接编入御车军做将领。

    在征求了童贯和高俅的意见后,都认为能够在武学深造机会难得,再说岳飞的年纪也还小,未来的前途远大,万万不可耽误了。

    话说黄杰出了枢密院,自然要回驸马府,回到府中之后竟也发现赵福金还在等他,便也高兴的与赵福金一道吃了个宵夜,只是当黄杰准备完成昨夜的“未尽之事”时,却叫陪嫁的老妈子给拦住了,道是今夜时辰不好,不是合房受孕的吉时,并且也还特意报了此后五六日的吉时所在,居然都特么的是上午。

    不得已,黄杰只能一个人睡了。

    此后一连两日,宋廷都是罢朝,待三日之期到时,赵官家突然偶感风寒,又歇朝五日。直到七月初一的这日大朝,一脸病怏怏的赵官家也才露了面,与辽国使节签订了迎娶辽国长公主的和亲之约,不过却推辞说经过钦天监的测算,今年年底到明年的年中都没有黄道吉日,因此迎娶公主一事只能推到明年的年末,不过宋廷许诺的价值一百万贯的聘礼(岁币),将会在今年年底陆续拨付辽朝。

    此外,有关通商和罢兵之事也是圆满解决,通商方面除辽国要求的榷场外,宋廷还大度的在宋辽边界沿线另外增开二十三个榷场,并且解开对辽国的铁器、皮革、油脂等战略物资的禁榷,甚至允许辽国商人以实际的商货价值缴纳实物税,而不是以前那般强制要求换购大宋的各种钱引、官引和钱钞纸缗用以课税。

    至于罢兵一事,辽国许诺的是十年不犯,大宋则许诺绝不增兵,双方都是言之谆谆,恨不得指天画地赌咒发誓,至于私底下各自的算盘又是如何,也就不足与人道哉了!

    待送走了辽使之后,赵官家再次升平楼摆宴款待金使,也与金国签下了密约。

    首先就是,这金国三个公主肯定是不要白不要,因此允诺太子赵恒娶金国长公主为贵妃(寡妇不可能为储妃),三皇子郓王赵楷娶次长公主为侧王妃(赵楷已有正妃)、五皇子肃王赵枢娶三公主为正妃。

    至于为什么会是一三五,是因为赵官家膝下的老二和老四早殇,所以只能是他们顺位顶缸了。

    此外,聘礼方面宋廷也是下了血本,首先便是金三十万斤(铜钱),金器三千两,银三万两,还有粮食五万石、盐茶五千担、布绢十万匹。另外,宋廷还答应了制甲(皮甲)一万具、重甲(铁甲)三千具、战弓三千把、箭矢三十万支、战刀一万把的军事装备支援。

    当然了,这其中宋廷还玩了个花头,当时高俅直接领着李善庆去了军器监,然后让人当着他的面,从库房里拿出崭新的宋制步人甲和仿制的辽军重甲,现场拆卸做旧,将一副崭新的铠甲很快弄得锈迹斑斑,甚至还找来腐烂锈蚀的麻索和破旧的皮革部件重新编缀甲片,将新甲弄成了旧甲。

    然后告诉李善庆,这么做目的是摘除大宋的嫌疑,免得引来辽国不快惹出事端。对此李善庆当然表示支持,先别说这些东西可是白拿到手的,就是做旧也是当着他的面完成,不好看怕什么,只要好用就行了。

    然后等李善庆一走,高俅忙也从各地甲仗库里翻出真正压箱底的老货给他凑足了数。

    等打发走了金使,最后就剩下了西夏使者,这时宋廷摆出的态度是:俘虏,一个不放!岁币,一文不给!宋军主将的首级,你自己来取就是了!

    当然,余地还是有的,给出的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李乾顺自己亲自来东京汴梁认罪称臣,从此改土归流,将西夏并于大宋之版图!

    对此,李东郑不发一言,告辞离去了!

    只是在他离京之前,特来求见了一次黄杰,不过黄杰自然没敢见他!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

    整个六月,黄杰很忙!

    首先是与赵福金行得“好事”的时间,一直排后到六月十八才得以配得良辰吉时,直到梁师成知道了这事,用一对金器打发了赵福金的乳娘,也才把事情给揭了去。

    还别说,这等“规制”便是梁师成也绕它不过,就只能怪黄杰自己不懂事儿。

    将赵福金这块“好田”来来回回耕了十来天后,黄杰也才借口要赴朱仙镇持掌御车军建军一事,这才得以从驸马府里全身而退。这期间因为休朝,自然连上朝都不用,每日便也在驸马府里做起了逍遥驸马,偶尔借故去青云观上上课看看熊虎,又或者去宣云坊和内城坊墙天渠的工地现场视察时,赵福金都是“懂事”的同出共入,叫黄杰当真找不着机会溜号。

    其次便是,宣云坊的现房和期房销售未至七月中旬便已告罄,甚至如今已经开始出现了黑市牙人倒卖二手期房的现象,对此黄杰自然是大力支持。

    整个宣云坊的总面积虽然不大,算上坊墙所占的绿地和规划道路总面积也不过八千平方丈而已,而宣云坊内的四个社区,刨除公共面积后,可销售的商业面积也不过两千八百平方丈,住宅面积更是只有两千二百平方丈,但整体的销售收入却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八十六万贯。

    此外,上坊中各项公共设施可预期收入也是不少,按照如今的粗略估计,单是坊中的戏院、汤坊(洗浴中心)、私塾(贵族小学)、还有黄州建设名下的美食城和酒楼(高档娱乐场所),一年的服务业收入至少也在五万贯上下。

    再来说坊墙和天渠改造的工程,在工部和开封府有司的介入下,进境自然也算神速。前文有述,黄杰在规划时将整个内城的坊墙走向设定为十五个单独的坊市,而如今以为等不到秋冬的大量劳役来开挖坊墙基角,所以进行的先期工程便是拆迁。

    好好,比起后世,大宋朝廷的行政命令还是比较有权威性,在赵官家亲自下旨的督促下,东京城内各级官员和官宦人家所侵占和私搭乱建的建筑物早已自行拆除完毕,然后动迁户们在一早就收到了有关“官拆”和“私拆”的确切消息后,也是早就自行拆除了各家的房屋,连块地砖都没留下。

    这所谓的“官拆”和“私拆”,也就是动迁户在签订了动迁协议,拿到了动迁补偿并且自行搬迁之后,如果选择“官拆”便可以直接走人,官府自然会派人来进行拆迁,而私拆则是动迁户们可以自己花钱找人来拆自家房子,二者的区别是:官府派人帮你拆房子,虽然不要你出钱,但拆下来的建筑材料自然都官府的东西了;你自己找人拆的话,东西还是你自己的,随便你拉走。

    所以,也即是说最后黄杰连拆房子的人工费用都省下来了,更不用组织什么“强拆队”!

    因此,黄州建设的队伍直接便在拆好的规划区里砌起了单砖围墙,然后又把青云观里正在进行“传教士”集训的未来传教士们都拉出来,跟着黄州建设之前聘请的画师一起,就在围墙上将“中华美德”、“新解二十四孝”、“道教传说”和“新解三十六计”再次复制,自然也做了留白。

    然后在规划区域内,也同时勘定坊墙基脚和坊墙两边商业街区的铺面地基,但现阶段因为缺少人力和建材,因此也就只能先打基础。

    不过,也就在六月底的时候,在一面“中华美德”有关“勤俭节约”的墙画留白里,却叫一个叫什么邓肃的太学生搞出了一件大事来。这厮一口气在留白上题诗十二首,几乎全都是讽刺当今赵官家骄奢淫逸,一点都不勤俭节约的讽诗,而且还无巧不成书的是,似乎是他前脚刚提完,负责巡查的人还没来得急将这个情况上报给管事,后脚便叫出来闲逛的监察御史给瞧见了,然后监察御史不但当场抄录之后直接递呈当今官家,甚至还叫人就守在题诗之下防止被人破坏了现场。

    一早黄杰在宣云坊外发现了东京人喜欢“题诗评论”这个社会现象,并且画出留白专门给人题诗的区域后,便也安排了通达文墨的管事专门负责,每日不间断的来回巡查,只要发现什么诗句有被认为是“反诗”的可能,自然会迅速的将之涂抹掉,所以当这个情况被层层通报到黄杰面前时,黄杰那还不知道这是有人在此对蔡京一党的发难。

    然后,对外称病罢朝多日的赵官家,也就在此微服私访跑去位于皇城西南,太平兴国寺对面的启圣院街工地看了那诗,气得当场下旨将邓肃逐出太学,贬回故里。

    但这事是发生在黄杰的项目上,黄杰自然不能脱了干系,忙找人抄录了邓肃的讽诗来瞧,见他文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