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125章

宋道-第125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城隍司则解名托身在这套系统之下,意喻它们这套密探体系,就如各地城隍一般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当然,这密探可不会真去城隍庙里做庙祝,而是杂居城中,以从事各行各业为掩护,就如那崔福,若非他失手被擒,否则谁又能想到这堂堂绸缎庄的掌柜竟然是城隍司的密探。

    然而,城隍司密探借为掩护的行业却是有迹可循的,定然不可能是撑船打铁买豆腐等等贱业,须得管住温饱又能打探消息,坐与闹市之中却不起眼,平日里偶尔出个三五月远门也无人生疑。


第二百一六章 【招募】

感谢各位老板打赏!求收藏好上架了咯!

    ********

    与此同时,黄州草市街。

    已是下午,赵家车马行前,几个赶大车的车夫正赤膊坐在凉棚前歇息,只见车夫们手上拿了带叶的长柳枝,往棚中一桶冰凉井水里一汆,便将蘸了水的柳枝轻轻打在后背上,经那草市街上时不时刮来的穿堂江风一吹,便是说不出的凉爽。

    一个憨厚车夫用柳枝打凉得舒爽了,便开口道:“可曾听说,昨日里一个驿卒见财起意,见崔家绸缎庄的掌柜崔福给打杀了,今早胡班头领着捕快去抓人,却叫那厮杀伤一人逃出了城去。”

    边上几人都是摇头,一个年老汉子道:“这一大早便去水市头子揽活,谁知城中事,你到是细细说来。”

    憨厚车夫便也道:“俺也是拉着人客去安国寺上香时才偷听了几句,也不真切,就说昨夜那崔掌柜过通街回家的时候,该是涨急了便转进官驿背街小解,却叫几个颍昌府的驿卒撞见,想来该是崔掌柜身上揣着银钱,几个鸟厮见财起意,便将他打杀了……”

    “张二,你方才说什么?”也在这时,一个穿着深灰直裰,头上还戴着个轻纱凉幞头的中年人疾步走了出来,几个车夫见了便也急忙起身叉手打拱做礼道:“见过东家!”

    中年人是这车马行的东家,自然姓赵,见他只是急切,憨厚车夫张二便将方才的事情说了,也是好奇来问:“莫非东家与那崔掌柜有故?”

    赵东家也不掩饰,便拍手道:“你等也是糊涂,忘了上月曾与他家拉过物料,如今还有三十贯洗车钱没算与他。俺家车行也算与崔掌柜有故,马四快去备车,自该到府上祭拜一下。”

    这所谓洗车钱,也就是客商雇车后,车行要给经办人的回扣,以此来笼络经办人下回还寻了自家营生。不一会,就瞧见赵东家挂了褡搏出来,坐上了车往崔家去了,瞧着褡搏鼓攮该是装了三十贯铜钱银两,几个打凉的车夫见了,都说赵东家果然厚道,便是事主没了,也不曾赖了这洗车钱。

    却说这赵东家驱车去了崔福的府上,却是城北一栋小门小户的院落,此时门上已经挂了素缟,院中设好了奠堂,崔福的两房小妾穿了素衣正哭哭啼啼的烧纸,赵东家上门吊丧自有一套寒暄,待他交接了三十贯的洗车钱后,这才引来堂前上香,却发现不见主人家的棺木,便问了问。崔福的一房小妾自然答道,这崔福的尸首如今还在衙门的仵作房停放,说是鉴明痕迹做好尸格才好发还。

    于是赵东家只好先给灵位上了香,而后便伺候了香茗奉了上座。

    直至下午酉时,才有公差来府上通知前去领尸,崔家便派人抬了棺木去把尸首领了回来,不过官府却还派了六个捕快过来,说是贼人日间走脱了一个,为了防患便使了公差前来遮护。

    崔家人自然感恩戴德,急忙好酒好菜招呼,又把棺木摆在奠堂中,找了人前来整理收殓。那赵东家却是一直没走,可却是慢慢显出坐立不安的情绪来,不久后便寻了机会窜进奠堂之中,将崔福的尸首细细查看了一遍之后,这才借故离开了崔家。

    只是他不知道,在他离开崔家时,身从此多出了一条尾巴。

    过了两日,满黄州的大街小巷都热闹了起来,却是黄州府衙前张贴了大榜,将要招募弓手五百、转运差役五百,首要条件就是黄州附近身家清白的良善子弟。

    按说这等征募,该当是让百姓厌恶才是,但凡大宋朝的子民,都知道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而这入营当兵却更是苦中苦。但今天府衙前的榜文一经张贴出来,却是引起了满城的轰动,这是因为转运差役给出的饷银居然是每月二贯银钱和一石杂粮,至于弓手每月一贯银钱和五斗杂粮的粮饷,也比往日,甚至其他地方高了足足一倍。

    而更叫人啧啧称奇的是,转运差役的征募条件,一不要求身高、二不要求身强力壮,只是两个条件:一是年满十五至十八的健康男或识字女!二是懂得水性!

    这大宋朝不论禁军、厢兵,还是弓手、差役,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只有极少数罪犯会以贼配军的身份发放到各地军州服役赎罪。而招兵的主要体格标准是身高,即身高就是宋朝时募兵的硬指标之一,从宋太祖到宋哲宗,基本都是按身高挑选士兵。

    宋太祖招禁军时,要求身高五尺八寸以上的才能入选上等禁军,正规军标准五尺五寸,按宋朝度量衡制,一尺等于十寸,一寸合现在三厘米多一点,那么也就是说一米七就可以加入宋朝的正规军。到了宋真宗招厢军时,也规定最低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寸。

    而宋朝对各级禁兵、厢兵将士,屯驻大军将士等,都发放军俸。但军俸级别极为复杂,既有官兵差别,官与兵又各有等差,因各地币制、物价等差异,又形成地区差别,甚至因身高也有所区别。甚至宋仁宗时,他就曾按身高给士兵们发军饷,身高五尺八寸以上,月薪一千文;五尺七寸以上,月薪七百文;五尺六寸以上,月薪五百文。

    而到了如今,按照目前淮南西路的行情,一个弓手的月薪最高也不过四百文,还不带发什么杂粮的,甚至一些小县城的弓手不但武器装备需要自筹,就是饷银也是按季甚至半年才能发放一次。

    所以这黄州府衙前的榜文一放出来,自然可就如炸了锅一般,弓手一贯银钱和五斗杂粮的粮饷,一贯钱就是七百七十文,如今一斗杂粮怎么说也要四十几文钱,五斗杂粮至少也是二百多文钱了,合起来便是近千钱,这在眼下可不是个小数目。

    再说这转运差役给出的饷银,只怕比东京城里的禁军还要高些,而且要求又是如此奇葩,你说这征募的对象是十五至十八岁的青年人倒也说得过去,可为什么还要求识字?为什么还招女的?

    这首先,正常情况下的读书人是不会去当兵的,都能识字了自然要去考科举当官啊!当兵岂不是傻么?其次,宋朝的军队是有可以有营妓的,可营妓的组成多由色衰的女乐、丧失劳动能力的寡妇、罪犯妻女、女俘、女犯来充当,哪有招募营妓还给军饷的道理?

    于是乎,全城一片哗然,都自议论纷纷起来。


第二百一七章 【新规制】

不过,城内的人虽然哗然,但也还是用了极快的速度将消息传播了出去,不过半天时间最远就已经传到了光州……谁叫前不久修葺好的四车道又平又宽,马车跑在上面自然是提速不少。

    到了下午的时候,黄州守城厢军的校场前便已经是人海人山,只不过最外圈围着的城内的本地,挤在招募台前的却是城外暂居的流民。

    招募台原先是校场的点将台,不过十丈方圆倒也不大,只见黄州城的大小押司姚榕和胡玉各坐在东西,下面又各自有六个书吏摆了小案,便等着人来报名。

    姚榕负责的是招募弓手,要求倒也不是非常繁琐,先是让来人量了身高,称了体重,叫随军郎中查看体魄可有疾病,然后看能不能举五十斤的石锁,举得起便可以录名,待查了籍贯和打问了街坊邻里和保正之后,便算是成了。

    如今围在姚榕这边要报名的人自是最多,怕不下一二百人,况且征募的时间可是整整一旬,只怕城外刚得了消息的人还在考虑要不要来。

    而胡玉这边可就清闲许多,六个小吏的桌案前,空无一人不说,围观的人还多是城外的流民,不少人更是拉着自家或大或小的女儿前来打问,这转运差役到底是个什么勾当?招募了女子又到底是不是去做营妓的?

    文书小吏们倒也耐心,便于众人解说这转运差役乃是为黄州水路转运衙门招募,而转运衙门主要负责转运的是如今也算是在黄州大大有名的东坡罐肉,招募女差役一是当做女兵来使,二是当做女工来用,绝对不是做什么营妓。

    这大宋朝如今也算是风气新明,这女兵、女捕快、女牢差如今倒也多见,众人听说招了女子去,说是当兵,其实是做工,大家便也安心了,只是小吏们坦言上官有命,只能招募本地人士,直叫流民们顿足不已。

    如此,第一日姚榕那边倒是招了近百弓手,胡玉这边却是没有开张。

    第二日和第三日倒也有些改观,姚榕那边一口气便招出了近四百人,胡玉这便却是招着了五十来个本地女子,也算有了收获。到了第四日,姚榕那边快要招满,不得不将要求提高了许多,倒是胡玉这边却不敢放开,将本地女子招满百人便也停了,总不能招五百女差役来做活吧?

    到了第五日和第六日,姚榕的五百弓手不但招满了,还超编了一百人,可是胡玉这便却是一个男子都没招着,无奈之下便也松了口,许了流民也可应募。至于识字这一条自然也是画去了,而众人也就不会计较胡玉多弄了些跑跑跳跳,量臂量身的征募新规制出来。

    因此,胡玉这边的招募步骤,也就是先量了身高称了体重,请了郎中查看体魄,而后却是要人隔着一丈远瞧看一幅画卷,卷上都是些鱼虫鸟雀,从大到小有许多排,非要说准了五排之下才能过关,不但要说准且还要说出卷上鸟雀的颜色,原本旁人还觉得胡闹,可应募的少年中还真是叫人见着了分不出红蓝绿紫的人来,也就做了了然。

    认了鸟雀还不算完,还需绕着校场跑上三圈,而后双手抱头蹲跳五十步远,更要爬树和荡秋千,这些都过了之后,还要去一间校场旁的房中做最后查验,据说屋中验的是口鼻耳的味觉、听觉和嗅觉,还要脱了衣衫查了体态和****。

    在如此严苛的筛选之下,这一日倒也选出了二百来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只可惜这些人中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不过五人而已。

    后面几日断断续续又收了一些,直到第九日时,这才收满了四百人,加上一早收好的一百女子,也算是凑够了五百人。

    而后便是统一签了征募文书,征募期限十年,每人每年按季发放饷银,若有伤残死病,也是各有安置。伤病由衙门负责医治,残了也由衙门奉养,若是死了家属可领三年的饷银做抚恤,这般条件自然是没得说了,比当官军都还要强上许多,至于能不能兑现也就只能到时再说了。

    于是乎,便由转运衙门出面,一人先发了三个月的饷银和粮饷作为安家费,又给了三天时间与家人告别和处理事务,定在七月初九这天正式入营。

    而七月初八这天,万家派出的联络人,也带着东、西、南三路近百家豪门巨贾的管事匆匆赶回了黄州,比预定的日期还早了两日。

    这其中,近有六成来的都是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